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壮医龙路探讨高血压防治
1
作者 张曼 岳桂华 马晓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尚不能根治,极易并发多器官损害。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也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探索有效防治高血压措施及方法已成为医学需要解决的难题。作者基于壮医对于龙路的认识,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于龙路与火路、...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尚不能根治,极易并发多器官损害。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也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探索有效防治高血压措施及方法已成为医学需要解决的难题。作者基于壮医对于龙路的认识,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于龙路与火路、与三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及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机制进行梳理,同时关注壮医病因学说,进而总结出壮医对高血压(壮医为血压嗓)“毒虚→堵→乱”病机,防治以“解毒补虚”为先,以“疏堵平乱”通调龙路为要,用药以灵活解“毒”为主,首选“龙路药”的特点,最终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以证其法,期冀对于民族医药临床防治高血压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壮医 龙路 防治
下载PDF
基于中医扶阳理论探讨壮医“龙路、火路”对缺血性中风发病和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翟阳 郑光珊 +5 位作者 王凯华 莫雪妮 李岩 梅小平 邹敏 黄龙坚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中医扶阳理论中元阳虚衰在中风发病过程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后,痰、瘀、毒等病理产物导致龙路堵塞,火路不通,进而形成缺血性中风。治疗方法为扶其元阳,使阴阳在其本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缺血性中风的病情使用三焦次... 中医扶阳理论中元阳虚衰在中风发病过程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后,痰、瘀、毒等病理产物导致龙路堵塞,火路不通,进而形成缺血性中风。治疗方法为扶其元阳,使阴阳在其本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缺血性中风的病情使用三焦次第法中的开上焦、中焦,与壮医通“龙路、火路”有很大的内在逻辑相关性。故治疗应把握上、中焦温通的整体变化,以恢复“龙路、火路”为核心,并根据病理产物的动态变化采用健脾化湿、宣肺化痰、温肾助阳等治法,多脏同调,促使“龙路、火路”通畅,进而治愈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理论 龙路 火路 缺血性中风 治疗
下载PDF
通龙路火路法治疗麻邦(中风)的理论探源 被引量:1
3
作者 翟阳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3期34-35,63,共3页
该文以三道两路理论为指导,结合扶阳理论对中风的认识,从病因、病机、治则、用方用药等方面揭示通龙路火路治疗中风的治法理论依据,旨在为壮药双路通脑方更好地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麻邦 中风 三道两路 龙路 火路 阳虚 壮药 双路通脑方
下载PDF
从“脑肠轴”角度诠释壮医“通龙路火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内涵
4
作者 翟阳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25-30,共6页
少数民族医学是中医药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医学历史悠久,不但在历史上为壮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贡献,而且至今仍然是广大壮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壮医依据其独特的“三道两路”(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 少数民族医学是中医药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医学历史悠久,不但在历史上为壮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贡献,而且至今仍然是广大壮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壮医依据其独特的“三道两路”(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理论,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采用疏通“龙路、火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取得了良好疗效。“通龙路火路”法是翟阳总结大量壮医专家临床实践加理论文献而形成的,是对千百年来壮医“三道两路”在脑病领域理论应用的发展和总结。从“脑肠轴”阐述其与“三道两路”和缺血性中风中的谷道、龙路火路不通的病机之间关系,描述了脑肠轴中肠道菌群和炎症反应在壮医理论中的病机认知。文章从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出发,比较分析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炎症反应、恢复神经功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龙路 火路 脑肠轴 壮医
下载PDF
龙路病壮药传统应用与现代药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旭 何泽源 +3 位作者 李金玲 张妍妍 林楠 朱雪妍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期13-16,共4页
壮医萌芽于先秦时期,经历朝历代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生理病理观,对临床辨病和制方用药影响深远。"龙路"为"两路"之一,意为运行血液的通路。能够通畅"龙路"... 壮医萌芽于先秦时期,经历朝历代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生理病理观,对临床辨病和制方用药影响深远。"龙路"为"两路"之一,意为运行血液的通路。能够通畅"龙路",保持人体气血运行平衡的药物,称为龙路药。通过论述龙路药的传统功效和促凝血、降血糖、降血压、抗心衰、抗血栓等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为壮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 龙路 传统应用 药理作用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中壮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思路探赜
6
作者 王志威 胡璟 +1 位作者 裴以禄 杨继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0期14-17,26,共5页
从中医络病理论、壮医道路理论认识唐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机制,以此为例探索中壮医结合之路。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对DPN发病机制再认识,初期为气络病变,因气络虚滞在经而发病,病久为脉络病变,因脉络瘀滞入血而发病。受中医络病理论对... 从中医络病理论、壮医道路理论认识唐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机制,以此为例探索中壮医结合之路。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对DPN发病机制再认识,初期为气络病变,因气络虚滞在经而发病,病久为脉络病变,因脉络瘀滞入血而发病。受中医络病理论对DNP再认识的启示,认识到DPN壮医发病机制为龙路火路不通,病初为火路不通,病久为龙路不通。贯串中医学、壮医学、西医学对DPN的认识,发现DPN发病初期与“气络病变-火路不通-NEI网络”有相关性,病久与“脉络病变-龙路不通-血管系统病”有相关性。结合临床经验,认识到中壮医结合治疗DPN具有互助性。该病机的互通性与治疗的互助性丰富了DPN的诊治思维,创立了中壮医结合诊治DPN的思路,促进了壮医与中医的融合发展,为少数民族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络病理论 龙路 火路 中壮医结合
下载PDF
壮通饮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
7
作者 赖思嘉 王凯华 +2 位作者 杨鑫勇 王亚南 李岩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195-199,共5页
壮医药是我国中医药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许多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缺血性卒中相当于壮医学的“麻邦”,病机为“两路”不通,气血逆乱,血冲“巧坞”。壮通饮善于疏通“两路”,调畅... 壮医药是我国中医药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许多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缺血性卒中相当于壮医学的“麻邦”,病机为“两路”不通,气血逆乱,血冲“巧坞”。壮通饮善于疏通“两路”,调畅气机,调理“巧坞”,对缺血性卒中疗效显著。“龙路”“火路”分别与血管和神经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性,所以通“两路”对治疗缺血性卒中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扶芳藤可以抗氧化、抗栓,参三七可以抗栓、抗炎、促进神经再生,黄花倒水莲可以抗栓、抗氧化。壮通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表明其可显著减轻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损伤修复,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通过对近年来壮通饮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期为壮通饮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为进一步发挥民族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 壮通饮 缺血性卒中 龙路 火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从“三道两路”理论浅析壮医经筋疗法调治不寐的机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小淞 范小婷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60-62,共3页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的理论核心,其中谷道主要是指食道、胃肠;水道调节枢纽为肾与膀胱;气道交换枢纽脏腑为肺;龙路、火路分别是指机体的血脉和神经系统。“三道两路”通畅,人体则是健康的状态,而“三道两路”调畅失度,是导致疾病的根...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的理论核心,其中谷道主要是指食道、胃肠;水道调节枢纽为肾与膀胱;气道交换枢纽脏腑为肺;龙路、火路分别是指机体的血脉和神经系统。“三道两路”通畅,人体则是健康的状态,而“三道两路”调畅失度,是导致疾病的根本。不寐亦是“三道两路”失调而产生,如谷道失和,则卧不安;气道失宣,则目不瞑;水道失利,则神有不安;两路失通,“巧坞”失养。在“三道两路”理论指导下,浅析壮医经筋疗法调畅脾胃、肺、肾经筋灶结,疏通龙路、火路等经脉神经系统,恢复机体的内外平衡,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调和脏腑气机等,探析壮医经筋疗法对不寐的的防治,以期为不寐的调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壮医 经筋疗法 火路 龙路 水道 谷道 气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