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北朝龛楣图案演变及其装饰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敏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128-129,共5页
龛楣图案作为敦煌装饰图案的一个种类,虽然主要存在于北朝和隋代,但它作为一种特定的适合图案其纹样造型的组合非常巧妙和谐,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纹样内容、图案构成形式和装饰色彩与佛龛的形制、结构乃至洞窟形制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 龛楣图案作为敦煌装饰图案的一个种类,虽然主要存在于北朝和隋代,但它作为一种特定的适合图案其纹样造型的组合非常巧妙和谐,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纹样内容、图案构成形式和装饰色彩与佛龛的形制、结构乃至洞窟形制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特定的历史时代风貌。通过对敦煌龛楣图案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认识到龛楣装饰图案的宗教性、建筑性、装饰性以及民族性特征,是宗教性、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龛楣图案 装饰特征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2
作者 李星丽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0-63,共4页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龛楣纹饰精巧富丽、丰富多彩,属早期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之一。文章对第285窟的龛楣纹饰题材、色彩、样式和技法等进行了具体分析,探究其纹饰艺术风格和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该时期龛楣纹...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龛楣纹饰精巧富丽、丰富多彩,属早期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之一。文章对第285窟的龛楣纹饰题材、色彩、样式和技法等进行了具体分析,探究其纹饰艺术风格和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该时期龛楣纹饰如何在吸收外来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第285窟 龛楣纹饰
下载PDF
敦煌石窟龛楣(梁)上双首一身龙纹与商代青铜器龙纹图像形态及甲骨文虹/霓字的渊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中耀 李晓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9,共13页
通过对文字和图像的比较分析,把敦煌石窟自北朝至隋代的龛楣或龛梁中的同类龙纹形象溯源到商代青铜器双首一身(龙头蛇身)以及甲骨文虹/霓字,并与法国卢浮宫展品,伊朗(前2600—前2200)、埃及古代龙纹(或双首一身牛纹)形态(雕塑)等作比较... 通过对文字和图像的比较分析,把敦煌石窟自北朝至隋代的龛楣或龛梁中的同类龙纹形象溯源到商代青铜器双首一身(龙头蛇身)以及甲骨文虹/霓字,并与法国卢浮宫展品,伊朗(前2600—前2200)、埃及古代龙纹(或双首一身牛纹)形态(雕塑)等作比较探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纹崇拜的最初形象与受西域影响的莫高窟中的双首一身龙纹的图像演变及其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首一身龙纹 龙头蛇身 龙首龛楣 甲骨文虹/霓字 图像演变
下载PDF
云岗石窟龛楣图案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小妍 《西部皮革》 2021年第20期62-63,共2页
随着我国首饰设计逐渐从单一模仿转向创新,设计瓶颈日益显现。同质化、设计西化、设计文化元素的缺乏等阻碍了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我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包含其中的传统纹样图案,其中以龛楣图案为代表的石窟文化的有效开发、创新应... 随着我国首饰设计逐渐从单一模仿转向创新,设计瓶颈日益显现。同质化、设计西化、设计文化元素的缺乏等阻碍了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我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包含其中的传统纹样图案,其中以龛楣图案为代表的石窟文化的有效开发、创新应用,将为首饰设计创新、民族元素特色的凸显带来新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龛楣图案 首饰设计 应用
下载PDF
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龛龛楣浅议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雪芬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2,共8页
本文主要针对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龛龛楣进行讨论,讨论内容涉及龛楣被破坏的时间及历史背景;龛楣中部"双龙缠须弥山"图像是依据《龙王兄弟经》雕凿,主要借经文中降伏双龙的"目犍连"来暗喻杨大眼本人战功显赫;文殊、普... 本文主要针对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龛龛楣进行讨论,讨论内容涉及龛楣被破坏的时间及历史背景;龛楣中部"双龙缠须弥山"图像是依据《龙王兄弟经》雕凿,主要借经文中降伏双龙的"目犍连"来暗喻杨大眼本人战功显赫;文殊、普贤组合造像是唐代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杨大眼龛楣中部的"文殊骑狮、普贤骑象"组合图像则是目前现存时代最早的,为这一组合题材在后世的兴盛开创了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阳洞 杨大眼龛楣 双龙缠须弥山 文殊与普贤
原文传递
敦煌莫高窟隋代龛楣装饰图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丽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8-49,共2页
龛楣装饰图案是敦煌莫高窟历代装饰图案的一个重要内容,隋代是其华丽的完结篇,龛楣装饰图案在隋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本文从早、中、晚三期分析隋代龛楣装饰图案组织结构和纹饰的传承与变迁,总结隋代龛楣装饰图案的总体特征,并从诸... 龛楣装饰图案是敦煌莫高窟历代装饰图案的一个重要内容,隋代是其华丽的完结篇,龛楣装饰图案在隋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本文从早、中、晚三期分析隋代龛楣装饰图案组织结构和纹饰的传承与变迁,总结隋代龛楣装饰图案的总体特征,并从诸多纹饰的演变来分析隋代装饰图案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隋代 龛楣 承上启下
原文传递
敦煌北朝石窟龛楣中忍冬纹样装饰特点
7
作者 钱怡如 高阳 《艺术教育》 2015年第3期241-241,共1页
文章重点研究敦煌北朝石窟龛楣中忍冬纹样装饰特点,并总结其类型,分析在龛楣不同部位中忍冬纹造型特点,深入探讨忍冬纹装饰龛楣的规律与作用。该专题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敦煌装饰图案忍冬纹的装饰艺术特色,并在现代设计中充分借鉴与... 文章重点研究敦煌北朝石窟龛楣中忍冬纹样装饰特点,并总结其类型,分析在龛楣不同部位中忍冬纹造型特点,深入探讨忍冬纹装饰龛楣的规律与作用。该专题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敦煌装饰图案忍冬纹的装饰艺术特色,并在现代设计中充分借鉴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北朝龛楣忍冬纹样 装饰特点
原文传递
龙门石窟龛楣雕刻之装饰设计特色
8
作者 马春萍 《艺术教育》 2011年第5期154-154,共1页
龛楣雕刻作为石窟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北魏时期云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的显著标志。石窟的龛楣形成了屋宇式、华盖式、尖拱式、复合式四种装饰雕刻形式,在形式内容上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特征,是研究我国这一时期传统装饰美术... 龛楣雕刻作为石窟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北魏时期云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的显著标志。石窟的龛楣形成了屋宇式、华盖式、尖拱式、复合式四种装饰雕刻形式,在形式内容上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特征,是研究我国这一时期传统装饰美术特色和发展状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造像 龛楣装饰 装饰浮雕
原文传递
云冈石窟中晚期尖楣圆拱龛千佛
9
作者 陈洪萍 《文物世界》 2020年第5期9-13,8,共6页
运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推测云冈中期洞窟尖楣圆拱龛千佛雕刻时间的上下限,大致接近于云冈中期洞窟的基础造像年代公元471年至494年。云冈中期洞窟开启了一种崭新的营造模式,在大乘思想主导下,运用丰富题材表达弥勒信仰,从而使中期尖楣... 运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推测云冈中期洞窟尖楣圆拱龛千佛雕刻时间的上下限,大致接近于云冈中期洞窟的基础造像年代公元471年至494年。云冈中期洞窟开启了一种崭新的营造模式,在大乘思想主导下,运用丰富题材表达弥勒信仰,从而使中期尖楣圆拱龛千佛在功能作用、造像形式、雕刻面积上均较早期千佛龛发生了很大变化。晚期尖楣圆拱龛千佛的雕刻时间大致在494年到524年之间,表达出供养人想借供养诸佛实现祈求平安,当得作佛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中期 晚期 圆拱 千佛
下载PDF
云冈石窟的尖楣圆拱龛
10
作者 耿波 《文物世界》 2004年第5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圆拱 雕刻艺术 造型艺术
下载PDF
云冈石窟尖拱龛形制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志强 王雁卿 《沧桑》 2011年第5期52-53,58,共3页
佛龛形制中的尖拱龛来源于印度的草庐,但在印度、犍陀罗等地的尖拱龛龛楣面窄,几乎没有什么装饰,拱端不过是卷起来而已。到了云冈石窟,尖拱龛楣变宽,内容增多,内置坐佛、飞天、供养天等列像,拱端装饰龙凤兽身回顾,或忍冬纹,其下雕束帛座... 佛龛形制中的尖拱龛来源于印度的草庐,但在印度、犍陀罗等地的尖拱龛龛楣面窄,几乎没有什么装饰,拱端不过是卷起来而已。到了云冈石窟,尖拱龛楣变宽,内容增多,内置坐佛、飞天、供养天等列像,拱端装饰龙凤兽身回顾,或忍冬纹,其下雕束帛座,之后发展成束帛柱头拱柱,这是中国独有的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尖拱 龛楣 形制
下载PDF
云冈石窟早期千佛龛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洪萍 《文物世界》 2017年第6期30-36,共7页
云冈石窟的第16~20窟被称作昙曜五窟,是公元460-470年由昙曜主持开凿的。在这五座洞窟中,除第20窟外,其他四座洞窟内壁的中上层均雕凿有大量尖楣圆拱龛千佛。通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认定这些尖楣圆拱龛千佛的雕刻时间大... 云冈石窟的第16~20窟被称作昙曜五窟,是公元460-470年由昙曜主持开凿的。在这五座洞窟中,除第20窟外,其他四座洞窟内壁的中上层均雕凿有大量尖楣圆拱龛千佛。通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认定这些尖楣圆拱龛千佛的雕刻时间大致接近于云冈早期洞窟的基础造像年代,其中第19窟尖楣圆拱龛千佛的开凿时间要早于第18、17和16窟。这些千佛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满壁式和"一龛+千佛式"。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的思想内涵不同。在开凿方式上,第19窟的尖楣圆拱龛千佛应是分区域由不同工匠组进行雕刻的,每个区域的工匠组所参考的粉本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曜五窟 圆拱 千佛
下载PDF
探寻“有形”与“无形”的空间——记泾阳文庙北周佛道造像碑
13
作者 白文 尹夏清 《文博》 2007年第5期20-24,共5页
  泾阳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距离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泾阳文庙位于泾阳县城文庙街.目前泾阳文庙作为泾阳县博物馆藏有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佛教石刻造像等近千件文物.石刻造像中有一通北周时期的佛道混合四面造像碑引起...   泾阳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距离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泾阳文庙位于泾阳县城文庙街.目前泾阳文庙作为泾阳县博物馆藏有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佛教石刻造像等近千件文物.石刻造像中有一通北周时期的佛道混合四面造像碑引起笔者注意,经过一番思考,现将研究心得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碑 结跏趺坐 般若学 文庙 魏晋玄学 玄学 泾阳 龛楣 圆拱 道像 佛教 释教 莲花座 佛道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莲花图案 被引量:5
14
作者 欧阳琳 《敦煌学辑刊》 1981年第1期124-127,161-167,共11页
敦煌壁画中的莲花图案,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珍品。它通过莲花的写生和各种形状的变化,创造了优美的形象。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在莫高窟四百九十二个石窟中,画工所创造的各式各样的莲花纹祥,是我国图案艺术史上保存得最系统的纹样... 敦煌壁画中的莲花图案,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珍品。它通过莲花的写生和各种形状的变化,创造了优美的形象。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在莫高窟四百九十二个石窟中,画工所创造的各式各样的莲花纹祥,是我国图案艺术史上保存得最系统的纹样。它为我们古为今用,批判的继承遗产,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敦煌装饰纹样中的莲花图案为什么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花团锦簇,千姿百态的形状来呢?这当然首先与佛教有关。佛教认为,莲花是'西方弥陀净土'的象征,又是纯洁的象征。因此,壁画中有化生童子或化生伎乐从莲花中再生的形象。这些莲花化生的形象,我们从壁画的经变中或藻井的岔角处,龛楣中,大型的边饰内,圆光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说,要摆脱生、老、病、死等痛苦,只有从莲花中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石窟艺术 龛楣 经变 莲花纹 继承遗产 弥陀净土 伎乐 莲花藻井 瓣莲
下载PDF
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特点
15
作者 王可平 《艺术探索》 1991年第2期54-58,共5页
西方各门类艺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各有其特定的表现方法。中国各门类艺术却是相通共契的,在表现方法上也无严格的界限,而是相互通融,处理手段极为灵活。中国的绘画创作追求诗歌的意境和书法的笔致;诗歌创作追求画面的生动形象性和音... 西方各门类艺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各有其特定的表现方法。中国各门类艺术却是相通共契的,在表现方法上也无严格的界限,而是相互通融,处理手段极为灵活。中国的绘画创作追求诗歌的意境和书法的笔致;诗歌创作追求画面的生动形象性和音乐的韵律美;戏剧更是诗、乐、舞高度综合的产物;建筑则要雕梁画栋、雕窗绘屏,并以错落有致的布局合于和谐的音乐。各门艺术无不以多种方法来发展、完善自身。在中国雕塑的创作中,雕塑与彩绘结合、以线条辅助造型、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混合并用及借助自然条件灵活处理的特点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创作 诗歌创作 线刻 影塑 龛楣 积山 牧牛图 写意画 浮塑 泥条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早期图案纹饰 被引量:15
16
作者 关友惠 《敦煌学辑刊》 1980年第1期101-107,125-126,共9页
敦煌图案是教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装饰着建筑(石窟与木构窟檐)、雕塑和壁画;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它如同整个敦煌石窟艺术一样,不同时代,不同窟形,呈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探索它们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于分期断代,对于继... 敦煌图案是教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装饰着建筑(石窟与木构窟檐)、雕塑和壁画;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它如同整个敦煌石窟艺术一样,不同时代,不同窟形,呈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探索它们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于分期断代,对于继承这部分艺术遗产,都是有益的。本文仅就莫高窟早期(北魏、西魏、北周)石窟中所见的图案纹饰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艺术 敦煌图案 敦煌莫高窟 艺术遗产 土红 中心柱 莲荷纹 龛楣 忍冬叶 覆斗顶
下载PDF
巴中石窟龛窟形制及相关内容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汇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61,71,共9页
巴中石窟分为隋、初唐,盛唐,中晚唐,宋至民国四个时期。巴中石窟的龛窟多为双重龛,外龛呈长方形,内龛有素面圆拱形龛、带纹饰龛楣的圆拱龛、佛帐龛三种形式。外方、内二重檐的佛帐龛存在于巴中石窟各个时期。盛唐时期巴中石窟精美的佛... 巴中石窟分为隋、初唐,盛唐,中晚唐,宋至民国四个时期。巴中石窟的龛窟多为双重龛,外龛呈长方形,内龛有素面圆拱形龛、带纹饰龛楣的圆拱龛、佛帐龛三种形式。外方、内二重檐的佛帐龛存在于巴中石窟各个时期。盛唐时期巴中石窟精美的佛帐形窟龛与精湛造像相结合,形成了巴中石窟独有的艺术风格,被专家学者誉为——"巴中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中石窟 造像 形制 龛楣 年代
原文传递
为汉藏之友好而勒石永铭 仁达摩崖造像管见
18
作者 张长虹 《中国民族》 2023年第4期90-90,共1页
文成公主入藏,在唐蕃古道沿线留下了诸多故事及文物古迹。西藏昌都市察雅县旺布乡境内的仁达摩崖造像所在地为山间河谷,三山环绕、两河交汇。造像凿刻于西山东面崖壁上,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内外两重龛。外龛呈纵长方形,上部龛楣造型复杂,... 文成公主入藏,在唐蕃古道沿线留下了诸多故事及文物古迹。西藏昌都市察雅县旺布乡境内的仁达摩崖造像所在地为山间河谷,三山环绕、两河交汇。造像凿刻于西山东面崖壁上,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内外两重龛。外龛呈纵长方形,上部龛楣造型复杂,由两层上下相叠的华盖、弧拱型棚盖以及华盖下连接的屋形、装饰纹带和垂饰等组成,显得华美庄严,罩于中央主尊的头顶;内龛龛楣两侧上部分别刻有日、月装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龛楣 勒石 唐蕃古道 山间河谷 文成公主 对称布局 仁达
原文传递
甘肃石窟寺“伏羲女娲”图式源流及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兆龙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1-80,共10页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石窟寺成为承载佛教艺术的主要载体。由于文化传播与艺术影响,中国传统神话主题也表现于其中。甘肃石窟寺中的“伏羲女娲图”共有四处:莫高窟第285窟窟顶东披、莫高窟第9窟北壁、第14窟北壁以及麦积山第69龛、169龛中...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石窟寺成为承载佛教艺术的主要载体。由于文化传播与艺术影响,中国传统神话主题也表现于其中。甘肃石窟寺中的“伏羲女娲图”共有四处:莫高窟第285窟窟顶东披、莫高窟第9窟北壁、第14窟北壁以及麦积山第69龛、169龛中间龛柱。莫高窟第285窟窟顶东披的伏羲女娲图是在社会主流思想整体汉化的趋势下,对墓室绘画图像的直接模仿,体现了当时佛教传入中国早期时吸引信众的手段;莫高窟第9窟北壁、第14窟北壁“菩萨首”的“伏羲女娲”图,是在佛教信仰繁盛的情况下,以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表现成佛陀委派的菩萨,用以大肆推崇佛教;麦积山第69、169龛中间的龛柱浮塑,仅是河西北魏石窟常用的龙形龛楣的变体与发展,不能以“羲皇故里”的地理因素以及残存浮塑的部分细节认定其为“伏羲女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伏羲 女娲 龛楣 图像
原文传递
长安北魏佛教造像分期研究——以纪年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春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102,共11页
长安北魏纪年造像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5世纪后半叶至太和二十三年(499),造像样式与同时期的云冈造像大致相同,出现地方特色。中期为景明至孝昌年间(500-527),像体较清瘦,以中国式佛衣为主,有典型地方特色。晚期为北魏末期,出... 长安北魏纪年造像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5世纪后半叶至太和二十三年(499),造像样式与同时期的云冈造像大致相同,出现地方特色。中期为景明至孝昌年间(500-527),像体较清瘦,以中国式佛衣为主,有典型地方特色。晚期为北魏末期,出现了较统一的造像样式,为西魏、北周长安造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明样式 太昌样式 密集平行线纹 垂帐方形龛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