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Rhizobium tropici-Derive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Seed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Black-Eyed Peas (Vigna unguiculata)
1
作者 Jonathan Alunge Metuge Erneste Havugimana +2 位作者 Jean Rugandirababisha Zachary N. Senwo Marie Chantal Mutimawurugo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5期548-564,共17页
Rhizobium tropici-derive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have been used in soils to enhance soil structures and mitigate soil erosions. However, information on their use to improve soil health and fertility ... Rhizobium tropici-derive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have been used in soils to enhance soil structures and mitigate soil erosions. However, information on their use to improve soil health and fertility indicators, and plant growth is limited. In a greenhouse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ir effects on some soil health, soil fertility indices, and the growth of black-eyed peas (Vigna unguiculat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s incubated with E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asal soil respirati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permanganate oxidizable carbon (POC), and potentially mineralizable nitrogen (PMN). The EPS shifted microbial populations from bacteria to fungi and Gram (−ve) to Gram ( ve) bacteria. However, it had little or no effects on soil pH,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The EPS decreased soil moisture loss, increased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but delayed blacked-eyed peas germinations in the soils. At 0.1% (w/w)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there was increase in plant root nodulations and vegetative growth.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within 40 days of incubating soils with EPS or growing the black-eyed peas in a greenhouse study. The plant growth parameters were taken befor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Further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incubating soils with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plant growth. Soil microbial biomass, microbial diversities, and other soil fertility indices are deemed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bium tropici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Soil Respirati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Black-Eyed Peas
下载PDF
Rhizobium Inoculation and Micronutrient Addition Influence the Growth,Yield,Quality and Nutrient Uptake of Garden Peas(Pisum sativum L.)
2
作者 MdAbdul Quddus MdAtaur Rahman +8 位作者 Razu Ahmed Mohammad Eyakub Ali Khokan Kumer Sarker MdAlamgir Siddiky Mohibur Rahman Lamya Ahmed Alkeridis Samy Sayed Ahmed Gaber Akbar Hossain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4年第5期901-922,共22页
Garden pea productivity and qualities are hampered in zinc(Zn),boron(B),and molybdenum(Mo)deficient soil.Thus,the combination of micronutrients(i.e.,Zn,B,and Mo)and rhizobium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 Garden pea productivity and qualities are hampered in zinc(Zn),boron(B),and molybdenum(Mo)deficient soil.Thus,the combination of micronutrients(i.e.,Zn,B,and Mo)and rhizobium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 garden peas,since this management for garden peas is neglected in Bangladesh.Therefore,the present study was mad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rhizobium inoculant sing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icronutrients(i.e.,Zn,B,and Mo)on growth,yield,nutrient uptake,and quality of garden peas.Treatments were:T_(1)=Control,T_(2)=Rhizobium inoculation at 50 g/kg seed,T_(3)=T_(2)+Zn_(3)Mo1,T_(4)=T_(2)+B_(2)Mo1,T_(5)=T_(2)+Zn_(3)B_(2),T_(6)=T_(2)+Zn_(3)B_(2)Mo1 and T_(7)=Zn_(3)B_(2)Mo1.All treatments were arranged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and repeated all treatments in three times.The application of 3 kg Zn,2 kg B,and 1 kg Mo ha^(−1)with inoculation of Rhizobium at 50 g kg^(−1)seed(T_(6))facilitated to increase of 44.8%in the green pod and 29.7%seed yield over control.The same treatment contributed to attaining the maximum nodulation(25.3 plant^(−1)),Vitamin C(43.5 mg 100 g^(−1)),protein content(22.2%),and nutrient uptake as well as accumulation in garden peas.Among all treatment combinations,treatment T_(6)was found superior to others based on microbial activities,soil fertility,and profitability.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3 kg Zn,2 kg B,and 1 kg Mo ha^(−1)in combination with Rhizobium inoculation(50 g kg^(−1)seed)can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garden peas.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the potential for the areas,where there is no use of Rhizobium inoculant or Zn,B,and Mo fertilizer for cultivation of garden p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ULATION nutrient content Pisum sativum L. PROFITABILITY rhizobium Zn B Mo
下载PDF
High efficient broad-spectrum Bradyrhizobium elkanii Y63-1 被引量:1
3
作者 Piao Leng Fuxiao Jin +13 位作者 Song Li Yi Huang Chanjuan Zhang Zhihui Shan Zhonglu Yang Limiao Chen Dong Cao Qingnan Hao Wei Guo Hongli Yang Shuilian Chen Xinan Zhou Songli Yuan Haifeng Chen 《Oil Crop Science》 CSCD 2023年第4期228-235,共8页
Soybean(Glycine max),the primary source of high-quality plant protein,plays a crucial role as a grain and oil crop in China.Harness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in soybean production holds imme... Soybean(Glycine max),the primary source of high-quality plant protein,plays a crucial role as a grain and oil crop in China.Harness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in soybean production holds immense significance for agriculture and ecology alike.Zhongdou 63,a newly developed early-maturing summer soybean cultivar in 2021,exhibits remarkable traits such as high yield,superior quality,multi-resistance,and wide adaptability.In this study,eight distinct rhizobia strains from diverse regions were meticulously screened to identify highly effective strains specifically suited for Zhongdou 63.The aboveground biomass,plant height,chlorophyll content,root length,nodule number,and nodule dry weight of Zhongdou 63 were measured and the data were subjec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Y63-1 is a predominant strain of Zhongdou 63.Subsequently,we conducted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e broad-spectrum nod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Y63-1.Ten representative soybean cultivars were individually inoculated with Y63-1 and subsequently analyzed for nodule numbers and nodule dry weight in their symbiotic systems with rhizobia.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Y63-1 effectively formed nodules with all ten soybean varieties tested.In summary,our current study identified highly efficient broad-spectrum Bradyrhizobium elkanii strain Y63-1 as the predominant strain in Zhongdou 63 and provide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enhancing yield potential not only in Zhongdou 63 but also in other varieties through inoculation with highly efficient rhizobia i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rhizobium Nodule symbiosis NODULATION Broad spectrum
下载PDF
减施氮肥和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理生长与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向友珍 张威 +3 位作者 唐子竣 付骏宇 李志军 张富仓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1,共12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2种接种水平,即接种根瘤菌(R)和清水拌种。在大豆各生育期测量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根系特性等大豆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同时还测定氮素吸收量等指标并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RN2处理下的大豆生长状况最佳,2年平均最大根瘤数为241.47、最大根瘤干质量为1.30 g、最大根长密度为15.00 cm/cm^(3)、最大叶面积指数为5.44 cm^(2)/cm^(2)、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7 530.51 kg/hm^(2)、最大叶绿素含量为53.55、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2.75μmol/(m^(2)·s)、最大种子产量为4 659.4 kg/hm^(2)。由此可见减少氮肥施用量(N2)的同时接种根瘤菌(R)对于促进关中平原大豆的生理生长、提升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氮 接种根瘤菌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冀北坝上大豆结瘤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寿鑫月 刘智 +8 位作者 陈玥含 李晨辉 孙宾成 孙如建 韩德志 鹿文成 申永辉 王晓波 闫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2-2113,I0005-I0008,共16页
【目的】挖掘适应坝上生态条件的高效结瘤大豆种质,鉴定调控大豆-根瘤菌共生结瘤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提高大豆共生固氮效率。【方法】以包含260份大豆种质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河北坝上室外盆栽条件下接种根瘤菌菌株USDA110。以单... 【目的】挖掘适应坝上生态条件的高效结瘤大豆种质,鉴定调控大豆-根瘤菌共生结瘤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提高大豆共生固氮效率。【方法】以包含260份大豆种质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河北坝上室外盆栽条件下接种根瘤菌菌株USDA110。以单株根瘤数量、单株根瘤干重数值作为表型数据,结合大豆260份种质基因型数据,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大豆共生结瘤相关基因。【结果】共检测到18个与大豆根瘤数量显著关联的SNP,分别位于第2、7、8、13、18和1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显著关联位点BARC_2.01_Chr02_43161654_A_G是控制大豆根瘤数量的主效位点(LOD=3.89),对该位点上下游共200 kb区间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在包含BARC_2.01_Chr02_43161654_A_G的连锁区间内,共获得10个调控大豆根瘤数量候选基因,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Glyma.02G243200不同单倍型所对应的材料之间的根瘤数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SoyBase数据库中查询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Glyma.02G243200在根毛中表达。该基因可能是影响大豆根瘤数量的关键基因。共检测到6个与大豆根瘤干重显著关联的SNP,分别位于第6、18和20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显著关联位点BARC_2.01_Chr06_6069381_G_A和BARC_2.01_Chr06_6192925_T_C是控制大豆根瘤干重的主效位点(LOD=3.49和LOD=3.35),对BARC_2.01_Chr06_6069381_G_A上游100 kb和BARC_2.01_Chr06_6192925_T_C下游100 kb区间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获得14个调控大豆根瘤干重候选基因,并进行单倍型分析。其中,Glyma.06G079600和Glyma.06G079900不同单倍型所对应的材料之间的根瘤干重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01),在SoyBase数据库中查询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Glyma.06G079600和Glyma.06G079900在根中表达。这两个基因可能是影响大豆根瘤干重的关键基因。【结论】在第2染色体上发现一个与根瘤数量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在第6染色体上发现2个与根瘤干重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根瘤数量 根瘤干重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Y63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孙帅 冷飘 +15 位作者 杨姝琦 周顺馨 张婵娟 黄毅 单志慧 杨中路 郝青南 陈水莲 曹东 陈李淼 郭葳 杨红丽 王贤智 周新安 袁松丽 陈海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0-929,共10页
在大豆生产中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在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保证耕地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品种中豆63为捕获宿主,对湖北省洪湖... 在大豆生产中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在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保证耕地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品种中豆63为捕获宿主,对湖北省洪湖市高产示范田中的中豆63根瘤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平板划线分离、BTB反应试验等方法筛选出符合根瘤菌表观特征的菌株,并将获得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从中豆63的单个根瘤中分离得到的2个大豆根瘤菌菌株,分别命名为Y63-1与Y63-2。通过抗生素抗性分析表明,Y63-1具有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头孢霉素(Cefotaximesodium)、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和利福平(Rifampin)4种抗性,Y63-2具有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和利福平(Rifampin)4种抗性。最后以慢生型根瘤菌113-2及快生型根瘤菌HH103作为对照,将获得的两个根瘤菌Y63-1与Y63-2按一定的比例通过盆栽回接中豆63,在接种后42天及51天分别对不同接种比例下中豆63植株地上部分鲜重、结瘤数及根瘤干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Y63-1∶Y63-2=2∶1接种中豆63时结瘤效应最佳。混合接种后根瘤中Y63-1与Y63-2的比例初步鉴定结果显示,Y63-1为主效根瘤菌。本研究丰富了我国的根瘤菌资源,研究结果为大豆根瘤菌混合接种技术在大豆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生产中通过接种高效根瘤菌提升中豆63及其它品种产量潜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中豆63 根瘤菌 分离与鉴定 根瘤共生
下载PDF
氮肥和根瘤菌剂互作对花生氮素吸收、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郭佩 熊焕烨 +6 位作者 张萍 郭凡 王彦良 韩青 赵新华 蒋春姬 于海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4-656,共13页
针对花生栽培生产过程中氮肥施用不规范、生物固氮能力受抑制的现状,探究氮肥和根瘤菌剂拌种互作效应,旨在为花生绿色高效增产提供支撑。以非高效结瘤花生农花5号(NH5)和高效结瘤花生红花16(HH16)为材料,基于室外盆栽试验,于结荚期(出苗... 针对花生栽培生产过程中氮肥施用不规范、生物固氮能力受抑制的现状,探究氮肥和根瘤菌剂拌种互作效应,旨在为花生绿色高效增产提供支撑。以非高效结瘤花生农花5号(NH5)和高效结瘤花生红花16(HH16)为材料,基于室外盆栽试验,于结荚期(出苗后80天)测定花生形态指标、结瘤特性、光合特性、氮素积累、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产量,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N0、N45、N75、N105、N135、N165),蒸馏水拌种(W)和根瘤菌剂拌种(R)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相关酶活性、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氮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花生的结瘤能力,根瘤菌剂拌种能显著缓解抑制作用,NH5和HH16的根瘤数量较蒸馏水拌种处理分别提高了28.4%~130.5%和40.5%~178.3%。在蒸馏水拌种(W)处理下,花生叶片光合酶活性和氮代谢酶活性在N135施氮处理达到最大值;根瘤菌剂拌种(R)处理下,花生叶片光合酶和氮代谢酶活性在N105施氮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相较蒸馏水拌种处理(W),根瘤菌剂拌种处理下NH5和HH16的产量在各施氮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2%~8.3%和7.5%~11.0%,其中NH5和HH16的单株产量均在N105-R处理下达到最大。综上,氮肥和根瘤菌剂拌种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花生的光合性能、氮素吸收和结瘤固氮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花生对氮肥的依赖。因此,适宜氮肥投入配合根瘤菌剂拌种能在提高花生自身结瘤固氮能力的同时维持较高产量,是一种绿色有效的增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氮量 根瘤菌剂 结瘤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两株耐盐碱大豆根瘤菌的分离及鉴定
8
作者 耿思琦 王洁琦 +5 位作者 魏煊格 李国 徐存尧 韩德志 袁明 杜吉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5,共8页
为筛选适宜盐碱地条件下应用的根瘤菌菌株,本研究选择安达市采取土样,以大豆品种满仓金和绥农53作为宿主,对根瘤菌进行分离与纯化,筛选出两株具有典型根瘤菌表型特征的菌株,随后,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最终成功分离出2个根瘤... 为筛选适宜盐碱地条件下应用的根瘤菌菌株,本研究选择安达市采取土样,以大豆品种满仓金和绥农53作为宿主,对根瘤菌进行分离与纯化,筛选出两株具有典型根瘤菌表型特征的菌株,随后,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最终成功分离出2个根瘤菌菌株,并将它们命名为an28和an44。分别在各自捕获宿主上进行结瘤试验,来确定an28和an44的结瘤特征。抗生素抗性鉴定结果表明,an44对浓度20μg·mL^(-1)的红霉素(ERY)和浓度100μg·mL^(-1)的羧苄青霉素(CAR)具有抗性,an28对浓度50μg·mL^(-1)的ERY具有抗性。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an28可以在NaCl浓度为600 mmol·L^(-1)的TY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an44最高只能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生长。耐碱性鉴定结果表明,an28可以在pH11.9的TY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an44的碱性生长环境只能达到pH9.9。然后又分别在8种耐盐碱大豆种质(庆特4号、铁丰8号、牛眼睛、黑珍珠、齐农5号、合丰50、黑河49和黑农531)和2份不耐盐碱大豆品种(锦农5号和双宝8号)上分别接种2株根瘤菌进行结瘤鉴定,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an28和an44在10个大豆种质上的结瘤数目变化范围分别为2.00~8.67和5.67~35.67个·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分离与鉴定 耐盐碱 回接鉴定
下载PDF
杀菌剂和根瘤菌剂拌种对花生根际微生物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高晴 杨智翔 +5 位作者 刘光华 杨龙兴 唐康 曾宁波 李林 刘登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 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收获时测定荚果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1)甲基硫菌灵单拌能显著促进细菌生长;甲基硫菌灵单拌、根瘤菌剂单拌及3种复配拌种处理在抑制真菌、促进根瘤菌方面表现较好;哈茨木霉单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对放线菌的促生效果更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其复配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增殖。(2)从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甲基硫菌灵单拌能够在全生育期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比值,哈茨木霉单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二者在苗期和结荚期均能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3)除哈茨木霉单拌及其复配外,各拌种处理均能够增加花生产量,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增产最大,增幅为49.39%;根瘤菌剂单拌增产40.24%,解淀粉芽孢杆菌复配增产32.78%。结论归纳为:甲基硫菌灵单拌、哈茨木霉菌与根瘤菌剂复配、解淀粉芽孢杆菌与根瘤菌剂复配在微生物方面综合表现更好,更适宜改善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荚果产量上增幅较大。因此,推荐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杀菌剂 根瘤菌剂 拌种 根际微生物 产量
下载PDF
Rhizobium sp.N613胞外多糖分离纯化及抗S180肉瘤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红兵 韩勇 +2 位作者 任盛 梁丽绒 赵良启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研究Rhizobiumsp.N613胞外多糖(REPS)的分离纯化条件和抑瘤活性。方法用酸化、加热、凝聚剂和絮凝剂进行发酵液预处理实验,经正交试验优化REPS醇沉制取条件。用凝胶柱色谱,紫外光谱扫描检测经Sevag法脱蛋白质所得REPS的纯度。采用... 目的研究Rhizobiumsp.N613胞外多糖(REPS)的分离纯化条件和抑瘤活性。方法用酸化、加热、凝聚剂和絮凝剂进行发酵液预处理实验,经正交试验优化REPS醇沉制取条件。用凝胶柱色谱,紫外光谱扫描检测经Sevag法脱蛋白质所得REPS的纯度。采用动物移植性实体瘤的瘤重实验法研究REPS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作用,并对荷瘤小鼠眼眶取血进行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发酵液预处理参数为:盐酸调节pH5.0,70℃加热20min,依次加入5g.L-1Al2(SO4)3.18H2O和0.2g.L-1海藻酸钠。优化的醇沉制取条件为:调节溶液pH7.0,乙醇浓度65%,醇沉时间8h。REPS经检测为均一多糖。抑瘤实验结果表明,REPS各剂量组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抑制作用,其中REPS纯多糖剂量为10mg.kg-1的抑瘤率达44.17%。与荷瘤对照组相比,REPS能够显著促进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生。结论初步摸索到了发酵液预处理操作的技术参数与醇沉制取的条件。所得REPS对小鼠S180肉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胞外多糖 分离 抑瘤
下载PDF
辅酶Q_(10)高产菌Rhizobium radiobacter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潘春梅 堵国成 陈坚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1-456,共6页
以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radiobacter)WSH260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获得遗传稳定性好的抗放线菌素D突变株WSH?F06.在摇瓶中考察了碳、氮源等营养条件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等环境条件对突变株WSH?F06细胞生长... 以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radiobacter)WSH260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获得遗传稳定性好的抗放线菌素D突变株WSH?F06.在摇瓶中考察了碳、氮源等营养条件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等环境条件对突变株WSH?F06细胞生长和积累辅酶Q10的影响.通过诱变和优化发酵条件,突变株WSH?F06的辅酶Q10产量和胞内含量分别达到34mg/L和2.4mg/g,比出发菌株在同样条件下提高了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型根瘤菌 辅酶Q10 诱变 放线菌素D抗性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GmSBT1在大豆共生固氮中的功能
12
作者 雷思杰 黄诗宸 +1 位作者 李友国 林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9,共7页
为研究SBT(subtilases)家族蛋白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中的作用机制,分别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定位、GUS染色定位和基因沉默等方法来研究GmSBT1在大豆-根瘤菌共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GmSBT1受根瘤菌特异性诱导,在成熟根瘤中高量表... 为研究SBT(subtilases)家族蛋白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中的作用机制,分别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定位、GUS染色定位和基因沉默等方法来研究GmSBT1在大豆-根瘤菌共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GmSBT1受根瘤菌特异性诱导,在成熟根瘤中高量表达,且在根瘤皮层以及含菌细胞中发挥功能。GmSBT1-RNAi植株地上鲜质量、瘤质量、固氮酶活显著降低。结果表明,GmSBT1蛋白对根瘤的形成和发育以及根瘤的固氮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 根瘤菌 共生固氮 大豆
下载PDF
根瘤菌Ⅲ型分泌系统的效应蛋白种类及功能
13
作者 毕宇 朱加楠 +3 位作者 甄涛 周舒扬 刘春燕 于德水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0期12-18,共7页
根瘤菌(Rhizobium sp.)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可以与豆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形成根瘤。共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复杂的分子交换过程,而根瘤菌的Ⅲ型分泌系统在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结瘤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根瘤菌Ⅲ型分... 根瘤菌(Rhizobium sp.)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可以与豆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形成根瘤。共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复杂的分子交换过程,而根瘤菌的Ⅲ型分泌系统在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结瘤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根瘤菌Ⅲ型分泌系统的组成及遗传特性与效应蛋白的合成路径、种类与功能及其在结瘤方面的影响等,为深入了解根瘤菌与寄主植物的结瘤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Ⅲ型分泌系统 效应蛋白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生防菌筛选鉴定及根瘤菌DG3-1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代先兴 闫成才 +6 位作者 祖丽胡玛尔·麦提喀迪尔 王庆朋 冯俊辉 李猛 王兰 牛冬冬 郝海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本研究旨在发掘南疆棉花内生菌种质资源来防治棉花黄萎病,探究根瘤菌对棉花生长的影响。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棉花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棉花黄萎病菌的内生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根瘤菌对棉花生长的... 本研究旨在发掘南疆棉花内生菌种质资源来防治棉花黄萎病,探究根瘤菌对棉花生长的影响。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棉花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棉花黄萎病菌的内生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根瘤菌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棉花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数量具有一定差异,根部最多,其次是叶和茎;在分离获得的31株内生菌中,有11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抑菌率在35.99%~68.28%之间,经鉴定,9株为芽孢杆菌,2株为根瘤菌,其中,根瘤菌DG3-1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率为(56.63±1.8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G3-1处理后棉株的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2、2.09、1.05、0.75、1.75倍。菌株DG3-1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棉花的生长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力菌株,可为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内生细菌 棉花黄萎病 拮抗 根瘤菌DG3-1 促生
下载PDF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内源质粒在培养及共生过程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雯莉 李阜棣 周俊初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5-62,共8页
以湖北洪湖公离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为材料,考察了它们的内源质粒在培养过程及共生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的质粒在培养条件下比较稳定,传代50次后没有明显变异.对其中2个菌株与4种不同的大豆宿主共生过程中质粒的稳... 以湖北洪湖公离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为材料,考察了它们的内源质粒在培养过程及共生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的质粒在培养条件下比较稳定,传代50次后没有明显变异.对其中2个菌株与4种不同的大豆宿主共生过程中质粒的稳定性研究,发现HA12-1-12的共生质粒和隐性质粒高度构定,HA7-2-2的质粒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质粒检测的结果及RFLP分析表明,HA7-2-2共生质粒的稳定性高于隐性质粒,而且共生质粒上携带的nodDABC和nifHDK基因相当保守,不易受宿主的影响而产生变异.盆栽试验的结果也说明,虽然HA7-2-2的内源质粒在共生过程中发生了遗传重排,但它的共生性状没有明显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生型 大豆根瘤菌 内源质粒 稳定性 共生 培养
下载PDF
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全细胞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许晓东 陈文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酸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酸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分为254等份,根据每等份内条带的有无进行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说明用该方法对全细胞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可以作为根瘤菌的分群手段;用所有出现的109种迁移率对17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结果作聚类分析,得到与全细胞蛋白电泳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根瘤菌 全细胞蛋白电泳 多位点酶电泳
下载PDF
Rhizobiumsp.N613合成胞外多糖的发酵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韩勇 黄晓波 赵良启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10期33-36,共4页
对Rhizobiumsp.N613合成胞外多糖(REPS)的分批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Rhizobiumsp.N613菌体生长、REPS合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该菌株合成REPS分批发酵过程... 对Rhizobiumsp.N613合成胞外多糖(REPS)的分批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Rhizobiumsp.N613菌体生长、REPS合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该菌株合成REPS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模型值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对Rhizobiumsp.N613发酵动力学模型和合成REPS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合成REPS的发酵工艺,补料分批发酵实验结果表明,REPS产量从8.21 g.L-1提高到11.31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胞外多糖 发酵动力学
下载PDF
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单双接种对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黎武元 黄诗宸 林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在光照培养室(26℃,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在光照培养室(26℃,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种植的10种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和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能侵染10种品系大豆植株,形成共生结构。单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其中单接种根瘤菌能使品系大豆119、851、921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02%~429%,单接种菌根真菌也能使大部分品系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增加39%~255%。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侵染共生表现出共生定殖延迟的现象;菌根真菌存在时,品系大豆985、851、115根系的单个根瘤体积增大,固氮酶活性增强。因此,相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系大豆影响不同,相同品系大豆经过不同接种方式处理,长势存在差异;985、115品系大豆采用双接种方式最佳,167、509、921、187品系大豆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方式效果最佳,119、909、045则可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来提升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丛枝菌根真菌 接种方式 匹配性
下载PDF
3株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效果研究
19
作者 祖丽胡玛尔·买提喀迪尔 代先兴 +4 位作者 李猛 王天舒 闫成才 牛冬冬 郝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3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将3株内生菌菌悬液、上清液、菌挥发物分别对峙棉花枯萎病菌研究3株内生菌拮抗效果。[结果]3株内生菌菌悬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O&... [目的]探究3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将3株内生菌菌悬液、上清液、菌挥发物分别对峙棉花枯萎病菌研究3株内生菌拮抗效果。[结果]3株内生菌菌悬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O>T>DG3-1;3株内生菌上清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T>O>DG3-1;3株内生菌菌挥发物对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效果为DG3-1>T>O。并对抑制过的枯萎病菌菌丝形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菌丝出现空腔、断裂以及细胞壁部分溶解。重新培养抑制过的枯萎病菌,枯萎病菌可以正常生长,但生长较慢。[结论]3株内生菌对枯萎病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根瘤菌 内生菌 棉花枯萎病 拮抗
下载PDF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15067与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10006的16S rDN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海英 刘金玲 +3 位作者 张喜波 康妮 于海鹏 李鹏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9-773,共5页
分别对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15067和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10006两个菌株进行了16S rDNA的全序列测定,将此全序列与已知相关的16S rDNA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系统发育树中,根瘤菌15... 分别对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15067和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10006两个菌株进行了16S rDNA的全序列测定,将此全序列与已知相关的16S rDNA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系统发育树中,根瘤菌15067隶属于中华根瘤菌属,与Sinorhizobium xinjiangenseIAM 14142,SinoRhizobium frediiSjzZ 4构成一个分支,其中与S.frediiSjzZ4的相似性最高,达99.72%;固氮菌10006处于固氮菌属分支中,其中和Azotobacter chroococcumAM12A,Azotobacter chroococcum的相似性均高达99.93%。为确定两株菌株的分类地位、进一步发掘和利用菌株的优良性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褐球固氮菌 16SrDNA的全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