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性腺萎缩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宁 任素莲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9-354,共6页
利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在光镜下研究了患“性腺萎缩症”海湾扇贝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 ,患病贝生殖细胞肿胀或萎缩 ,发育滞后 ;消化盲囊、鳃等器官组织也呈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特征 ,主要表现为结构紊乱 ,细胞变形、脱落... 利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在光镜下研究了患“性腺萎缩症”海湾扇贝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 ,患病贝生殖细胞肿胀或萎缩 ,发育滞后 ;消化盲囊、鳃等器官组织也呈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特征 ,主要表现为结构紊乱 ,细胞变形、脱落甚至溃散 ,血细胞增生 ,出现强嗜碱性包涵体等异常结构。组织化学研究显示 :消化盲囊及消化道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含量下降 ;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性腺萎缩症 组织病理学 消化盲囊 消化道 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 珍珠贝目 扇贝科
下载PDF
不同贝壳颜色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家系的建立及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82
2
作者 郑怀平 张国范 +1 位作者 刘晓 阙华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2-639,共8页
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的贝类 ,其壳色有橙、棕、黄、紫、白等色彩。利用壳色可遗传的特性 ,采用自体受精的交配策略 ,于 2 0 0 2年成功地建立了 4个橙色、3个紫色、4个白色等 3类共 1 1个海湾扇贝自交系 ,并对不同家系的受精卵大小、胚胎... 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的贝类 ,其壳色有橙、棕、黄、紫、白等色彩。利用壳色可遗传的特性 ,采用自体受精的交配策略 ,于 2 0 0 2年成功地建立了 4个橙色、3个紫色、4个白色等 3类共 1 1个海湾扇贝自交系 ,并对不同家系的受精卵大小、胚胎孵化率及幼虫、稚贝和养成阶段的生长速率与存活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幼虫和稚贝等早期发育阶段 ,3类壳色的不同家系在生长速率和存活率等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 ,但是在养成阶段 ,在高温的7、8月 ,白壳色家系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 2种壳色的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贝壳颜色 自交家系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海湾扇贝病原菌(飘浮弧菌)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晓华 廖绍安 +2 位作者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426-432,共7页
1996年4~5月山东省莱州市大华水产实业公司育苗场海湾扇贝亲贝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肠道及肾肿胀、生殖腺及外套膜萎缩、壳内面变黑。自发病亲贝肾组织中分离到细菌作纯培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浴法人工感染... 1996年4~5月山东省莱州市大华水产实业公司育苗场海湾扇贝亲贝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肠道及肾肿胀、生殖腺及外套膜萎缩、壳内面变黑。自发病亲贝肾组织中分离到细菌作纯培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浴法人工感染健康亲贝,得到与发病池中患病亲贝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病贝的肾组织中重新分离到同种细菌,证明所分离菌是发病亲贝的病原菌。经60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飘浮弧菌(Vibrionatriegen)。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43种化学疗剂对所分离的扇贝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新霉素B(100μg/片)、氯霉素(30μg/片)、磺胺药+TMP(20μg/片)、美洛西林(30μg/片)及多粘菌素B(300iu/片)的抑菌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扇贝 病原菌 飘浮弧菌 化学疗剂
下载PDF
海湾扇贝种贝人工促熟条件下积温和性腺发育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吕豪 李霞 +1 位作者 董义超 张国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0,共4页
以"中科红"海湾扇贝为种贝,研究了在人工促熟条件下其性腺发育各期的特点,分析了积温和性腺指数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性腺发育在生物学零度6.6℃以下时,为休止期;水温14℃,积温171℃,性腺指数8.59,发育到增殖期;水温15℃... 以"中科红"海湾扇贝为种贝,研究了在人工促熟条件下其性腺发育各期的特点,分析了积温和性腺指数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性腺发育在生物学零度6.6℃以下时,为休止期;水温14℃,积温171℃,性腺指数8.59,发育到增殖期;水温15℃,积温216℃,性腺指数11.49,为生长期;水温17℃,积温267℃,性腺指数15.85,达到成熟期;水温21℃,积温达446℃,性腺指数达17.99,为排放期,同时也对影响性腺发育的因子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 人工促熟 积温 性腺指数 性腺发育
下载PDF
海湾扇贝类衣原体寄生及人工感染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英杰 宋微波 +5 位作者 王崇明 朱洺壮 贺桂珍 张宏义 姜卫蔚 潘金培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于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idians)大量死亡期间,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海湾扇贝进行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在贝消化腺上皮细胞内发现嗜碱性的类衣原体包涵体,该包涵体为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大小约9μm×7μm,HE染... 于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idians)大量死亡期间,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海湾扇贝进行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在贝消化腺上皮细胞内发现嗜碱性的类衣原体包涵体,该包涵体为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大小约9μm×7μm,HE染色呈兰色。包涵体发育至晚期破裂,宿主细胞崩解,类衣原体逸出。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包涵体内部含有大小不同的3种个体形态,即网状体、原体和中间体。网状体大而疏松,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890.5±164.6)nm×(623.6±129.3)nm(n=20);原体个体小而致密,呈较为整齐的短棒状或纺锤形,大小为(317.5±40.1)nm×(180.3±40.0)nm(n=18);中间体数量较少,大小介于上述2种个体之间,可能处于二者的过渡阶段。将类衣原体分离后对海湾扇贝的幼体、稚贝和成贝进行了人工感染,结果表明,类衣原体可以感染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幼贝、稚贝、成贝)的个体,受感染个体生长缓慢,内脏干瘪,易从附着基上脱落。但不同阶段的贝体感染率与死亡率差异较大,幼体组感染率和死亡率分别达80%和90%以上;稚贝组分别达50%和70%左右;成贝组的感染率达50%以上,但死亡率与空白组及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类衣原体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对幼体和稚体扇贝的危害,但对成贝影响不大,不能导致成贝宿主的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衣原体 包涵体 人工感染 寄生
下载PDF
海湾扇贝衣原体样生物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英杰 吴信忠 +1 位作者 王崇明 潘金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2-495,共4页
对海湾扇贝生长不同阶段的样品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 ,在样品消化腺上皮细胞内发现类衣原体感染。该类衣原体具有原体、网状体和中间体等典型发育阶段 ,原体个体小而致密 ,网状体大而疏松 ,以等体积分裂进行繁殖。在细胞质内形成单层膜包... 对海湾扇贝生长不同阶段的样品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 ,在样品消化腺上皮细胞内发现类衣原体感染。该类衣原体具有原体、网状体和中间体等典型发育阶段 ,原体个体小而致密 ,网状体大而疏松 ,以等体积分裂进行繁殖。在细胞质内形成单层膜包被的包涵体 ,包涵体发育晚期破裂 ,宿主细胞崩解 ,衣原体逸出。衣原体感染可导致细胞核变形 ,染色质凝聚 ,内质网核糖体脱落 ,线粒体内嵴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类衣原体 包涵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镉在褐指藻~海湾扇贝食物链中的传递以及遗传毒性的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松 林光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2-56,共5页
为了探究化学诱变剂镉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作者设计了从海洋浮游藻类——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的实验室食物链,采用极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镉的传... 为了探究化学诱变剂镉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作者设计了从海洋浮游藻类——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的实验室食物链,采用极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镉的传递,并对贝肉(软体组织)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Trad-MCN)测定,结果:(1)经过6d的传递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贝肉中镉的浓度均未超过对应组褐指藻中镉的浓度;经过这条食物链的传递,镉的浓度减少。(2)通过t测验发现,两个高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贝肉灰样之间的诱变性差异显著(P<0.001与P<0.005)。t值的大小与镉的浓度具有一致性关系,说明镉的浓度越大,诱变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指藻 扇贝 食物链 遗传 毒性
全文增补中
海湾扇贝引种及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家强 周玮 《河北渔业》 2011年第6期54-56,63,共4页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海岸,自1982年引种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海湾扇贝的大规模养殖,制约海湾扇贝养殖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种质退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海岸,自1982年引种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海湾扇贝的大规模养殖,制约海湾扇贝养殖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种质退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可以遏制种质退化,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效益,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并为其他品种的引进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海湾扇贝引种方面的工作,以期为解决海湾扇贝的大规模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引种 种质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