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otton varieties and the resistance management for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Tianzhen & TANG Canming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rmplasm & Breed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Agronom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4期1249-1257,共9页
There are currently three kinds of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otton germplasm lines, Shanxi 94-24, Zhongxin 94 and R19, in China. They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the neonate larvae of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 There are currently three kinds of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otton germplasm lines, Shanxi 94-24, Zhongxin 94 and R19, in China. They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the neonate larvae of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otton varieties or hybrids have been bred using the three kinds of germplasm lines as parents. Our researches reveal that there exist different expressions in resistant level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germplasm lines. When neonate larvae are fed with leaves of cotton plant at the seeding stage with less than 10 leaves on the main stem, the mortality of the neonate larvae is 100%, but the resistance level will decline at later season. When Bt gene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cotton genome, it can be steadily transferred to the progeny, the level of resistance to bollworm keeps fundamentally uniform. Such insects as tobacco budworm (Heliothis virencens) in laboratory directive selection are very apt to produce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otton helicoverpa armigera resistance spatial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insect resistance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Helicoverpa armigera of 3 kinds of transgenic Bt strains available in upland cotton in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TANG Canming SUN Jing +7 位作者 ZHU Xiefei GUO Wangzhen ZHANG Tianzhen SHEN Jinliang GAO Congfen ZHOU Weijun CHEN Zhixian GUO Sand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4期363-367,共5页
There are 3 kinds of transgenic Bt strains, Shanxi 94-24, Zhongxin 94, and R19, in upland cotton in China. Their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ce cultivars or hybrid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grown by farmers. Genetic s... There are 3 kinds of transgenic Bt strains, Shanxi 94-24, Zhongxin 94, and R19, in upland cotton in China. Their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ce cultivars or hybrid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grown by farmers. Genet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resistance of the 3 transgenic Bt cotton strains to Helicoverpa armigera is controlled by one pair of non-allelic dominant genes. Link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istant genes of R19 and Shanxi 94-24 transgenic Bt strains shows that they may be inserted in the same chromosome. FT hybrids crossed among the 3 strains show that high levels of protection from feeding damage ar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ir parents. Therefore, there is no co-suppression phenomenon in many transgenic plants.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afford a fundamental reliance in developing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ultivars and exploiting the heterosis of hybrids in upland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cotton transgenic bt plant inheritance insect-resistance helicoverpa armigera.
原文传递
Cotton bollworm resistance to Bt transgenic cotton: A case analysis 被引量:11
3
作者 LIU ChenXi, LI YunHe, GAO YuLin, NING ChangMing & WU KongM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Beijing 100193,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8期934-941,共8页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sect pests of cotton. Transgenic cotton expressing Cry toxins derived from a soil bacteriu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has been produced to target...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sect pests of cotton. Transgenic cotton expressing Cry toxins derived from a soil bacteriu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has been produced to target this pest. Bt cotton has been widely planted around the world, and this has resulted in efficient control of bollworm populations with reduced use of synthetic insecticides. However, evolution of resistance by this pest threatens the continued success of Bt cotton. To date, no field populations of bollworm have evolved significant levels of resistance; however, several laboratory-selected Cry-resistant strains of H. armigera have been obtained, which suggests that bollworm has the capacity to evolve resistance to Bt.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Bt is of great concern, and there is a vast body of research in this area aimed at ensuring the continued success of Bt cotton. Here, we review studies on the evolution of Bt resistance in H. armigera, focusing on the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basis of Bt resistance. We also discuss resistan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implemented in China, Australia, and In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verpa armigera bt resistance transgenic cotton resistance mechanism management strategies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transgenic tobacco expressing two insecticidal genes to delay resistance development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被引量:3
4
作者 Jianzhou Zhao Yunliu Fan +2 位作者 Xianlin Fan Xiping Shi Meiguang L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20期1871-1874,共4页
The resistance ratio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to Cry1Ac insecticidal protein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is 13.1- and 3.02-fold after 18 generations of selection by transgenic tobacco expressing Bt or two (Bt and ... The resistance ratio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to Cry1Ac insecticidal protein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is 13.1- and 3.02-fold after 18 generations of selection by transgenic tobacco expressing Bt or two (Bt and CpTI) insecticidal protein genes, in which the average corrected mortality for each selection treatments is about 60% . The mortality of selected population by transgenic Bt gene tobacco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strain when f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tobacco bt CPTI helicoverpa armigera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棉铃虫对Bt生物农药早期抗性及与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关系 被引量:59
5
作者 沈晋良 周威君 +2 位作者 吴益东 林祥文 朱协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4,共7页
用饲料感染法建立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敏感品系(SUS1)对Bt生物农药的敏感毒力基线和区分剂量,1995年测定了五省六县棉铃虫初孵幼虫对Bt生物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 用饲料感染法建立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敏感品系(SUS1)对Bt生物农药的敏感毒力基线和区分剂量,1995年测定了五省六县棉铃虫初孵幼虫对Bt生物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东阳谷、河北邯郸、河南新乡、安徽萧县及江苏丰县棉铃虫已产生早期抗性,抗性个体百分率为5%~10%,与敏感品系相比,LC50值稍有增加,但斜率b值明显变小;而江苏东台棉铃虫仍属敏感。这是国内外首次诊测到棉铃虫对Bt生物农药抗性。用棉叶喂饲法测定比较了转Bt基因棉花品系对不同种群棉铃虫的抗虫性效果,结果表明:用早期抗性的阳谷和新乡棉铃虫初孵幼虫接虫5d后平均死亡率较敏感品系下降16%~29%,说明棉铃虫对Bt农药与转Bt生物基因棉花品系间存在交互抗性。还讨论了Bt农药的抗性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生物农药 抗药性 bt基因棉花
下载PDF
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抑制生长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芮昌辉 范贤林 +3 位作者 郭三堆 孟香清 卢美光 董丰收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7-341,共5页
比较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双价棉 )与转 Bt单基因棉 ( Bt棉 )对棉铃虫不同Cry1 Ac抗性种群杀虫活性的时间动态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抑制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双价棉叶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于 6月底最高 ,7月底和 8月下旬逐渐下降 ... 比较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双价棉 )与转 Bt单基因棉 ( Bt棉 )对棉铃虫不同Cry1 Ac抗性种群杀虫活性的时间动态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抑制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双价棉叶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于 6月底最高 ,7月底和 8月下旬逐渐下降 ,高于同期测定的 Bt棉的杀虫活性。双价棉对棉铃虫抗性种群 2~ 5龄幼虫的死亡率、存活幼虫体重、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等生长发育的影响 ,均显著高于 Bt棉。用 Bt棉叶连续饲养不同龄期抗性棉铃虫 ,2龄幼虫就可部分化蛹和羽化 ,而用双价棉饲养 ,5龄以下幼虫不能化蛹和羽化 ,表明双价棉对抗性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基因 抗虫棉 棉铃虫 转双基因棉 抗虫性 杀虫活性 生长抑制
下载PDF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趋势及Bt棉花的控制效率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号宾 吴孔明 +4 位作者 杨秀荣 徐遥 姚举 汪飞 马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9-205,共7页
目的新疆南部棉花种植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棉花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棉铃虫具有在新疆南部猖獗危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本文报道了南疆棉铃虫发生趋势及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控制效率的研究结果。结果1993~2004... 目的新疆南部棉花种植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棉花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棉铃虫具有在新疆南部猖獗危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本文报道了南疆棉铃虫发生趋势及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控制效率的研究结果。结果1993~2004年对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数量变化的监测显示,1997年后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表明南疆粮棉混作区种植制度的改革已导致棉铃虫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2002~2004年对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和CpTI杀虫蛋白)和对照品种棉铃虫种群动态的研究显示,二代棉铃虫是南疆地区棉花的主要危害代别,抗虫棉花对幼虫的控制效率可达75%以上。在棉铃虫发生中等年份,转基因抗虫棉花可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结论鉴于棉铃虫的严重危害,南疆地区有必要发展基于Bt棉花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bt棉花 新疆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杀虫蛋白含量时空分布及对棉铃虫产生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邢朝柱 靖深蓉 +3 位作者 崔学芬 郭立平 王海林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育期以及花铃期不同器官的杀虫蛋白含量、校正死亡率和田间受害率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Bt杀虫蛋白含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呈时空动态变化,在时间分布上,各生育期顶尖平展叶表现为:初花期>蕾期、花铃期>苗期>吐絮期;在花铃期,各器官表现为:功能叶、茎尖>小蕾、幼铃>花蕊、花瓣、苞叶、老叶。室内生测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棉株Bt杀虫蛋白含量高度一致;田间表现与Bt杀虫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除主要受Bt杀虫蛋白影响外,棉铃虫取食选择性,以及残存高龄幼虫为害和棉株各部位营养结构等也影响其抗虫性,造成后期棉铃虫主要为害花、蕾和幼铃,两材料抗虫性表现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棉 bt蛋白含量 棉铃虫 抗性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虫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孟凤霞 沈晋良 +2 位作者 周威君 高聪芬 唐灿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采用喂饲法 ,建立了转Bt基因棉叶片和蕾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叶片喂饲法 :第 2~ 3展开叶用浸水的脱脂棉保湿放入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接 5头初孵幼虫 ,用扎孔的塑料薄膜封口 ,在 (2 7± 1)℃条件下饲养 5... 采用喂饲法 ,建立了转Bt基因棉叶片和蕾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叶片喂饲法 :第 2~ 3展开叶用浸水的脱脂棉保湿放入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接 5头初孵幼虫 ,用扎孔的塑料薄膜封口 ,在 (2 7± 1)℃条件下饲养 5d后记录死亡率、存活幼虫发育龄期及危害级别。蕾喂饲法 :每蕾接 2头初孵幼虫 ,控制条件同上 ,喂饲 3d后 ,记录幼虫死亡率和存活幼虫发育龄期。以上方法的建立 ,为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时空规律与害虫抗性选育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棉 棉铃虫 抗虫性 测定方法 蕾喂饲法
下载PDF
Bt杀虫蛋白对不同品系棉铃虫和中红侧沟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小侠 张青文 +2 位作者 蔡青年 李建成 董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6,共6页
以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室内敏感品系和田间品系为寄主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Bt杀虫蛋白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 (Haliday)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寄主一直取食 ,或者在被寄生前 12小时开始取食含B... 以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室内敏感品系和田间品系为寄主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Bt杀虫蛋白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 (Haliday)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寄主一直取食 ,或者在被寄生前 12小时开始取食含Bt杀虫蛋白浓度为 0 ,0 5 ,1 0 ,2 0 ,4 0 ,8 0 μg g的饲料时 ,与对照相比 ,中红侧沟茧蜂的卵_幼虫历期延长 ,茧重和成虫体重降低 ,成虫寿命缩短 ,但对茧期没有明显影响。Bt杀虫蛋白能有效抑制两个棉铃虫品系幼虫的生长 ,显著降低棉铃虫蛹重 ;当Bt蛋白浓度为 4 0 μg g时 ,显著降低棉铃虫化蛹率。用转双基因抗虫棉SGK32 1(表达Cry1A +CpTI蛋白 )饲喂两个棉铃虫品系初孵幼虫 ,室内品系的第 2、3、4和 5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4 8 5 %、87 8%、96 6 %和 95 8% ,显著高于田间品系 (30 9%、5 9 6 %、80 9%及 86 1% )。本研究表明 ,不论是田间品系还是室内品系 ,棉铃虫取食含Bt杀虫蛋白的饲料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中红侧沟茧蜂 bt杀虫蛋白 转基因抗虫棉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花国抗62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遥 丁瑞丰 +3 位作者 李号宾 刘建 吴孔明 陈学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为了明确新疆第一个自主转Bt基因棉花品种国抗62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2005年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在室内以国抗62(转Cry1Ac基因棉花)和中棉35(对照常规棉花)的叶片饲喂棉铃虫幼虫... 为了明确新疆第一个自主转Bt基因棉花品种国抗62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2005年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在室内以国抗62(转Cry1Ac基因棉花)和中棉35(对照常规棉花)的叶片饲喂棉铃虫幼虫,从幼虫发育历期、体重、存活率、化蛹等方面,分析了棉铃虫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国抗62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与对照相比,取食国抗62的棉铃虫幼虫1~6龄龄期分别延长了1.0,7.8,8.2,17.8,20.3和〉21.3天;幼虫发育到6龄时存活率仅为2.6%,最终无一化蛹,而对照幼虫发育到6龄时存活率为91.8%,最终化蛹率为89.8%。田间小区调查结果显示国抗62对第2代棉铃虫有非常好的抗虫效果:两个品种棉田棉铃虫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国抗62棉田比对照棉田虫口数量降低85.7%,顶尖被害率降低94.4%,蕾铃被害率降低95.1%,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但国抗62对第3代棉铃虫的田间抗虫效果欠佳。棉铃虫在新疆棉田以第2代为害为主,因此,国抗62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棉花 棉铃虫 生长发育 抗虫效果
下载PDF
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桂芬 万方浩 +1 位作者 郭建英 侯茂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较高 ,为 79 7~ 1390 0ng g鲜重 ,GK 12较低为 16 5~ 2 6 4 0ng g鲜重。在花盛期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柱头、花药 >子房、花瓣 >群尖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处于花盛期的GK 12 ,其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花药 >柱头 >花瓣 >群尖 >子房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对照棉的幼铃、花药、柱头以及子房中痕量Bt毒蛋白的存在可能与传粉昆虫等的活动有关。在转Bt基因棉田采集的棉蚜和棉铃虫老龄幼虫 ,其体内均可检测到Bt毒蛋白 ;在新棉33B棉田采集的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体内也可检测出Bt毒素。当以Bt棉田的棉蚜饲喂龟纹瓢虫时 ,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繁殖等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棉 bt毒蛋白 棉铃虫 棉蚜 龟纹瓢虫 毒素转移
下载PDF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筛选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梁革梅 谭维嘉 郭予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7-62,共6页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经 16代筛选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倍数上升到 43 3倍。筛选过程中 ,棉铃虫 7日龄幼...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经 16代筛选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倍数上升到 43 3倍。筛选过程中 ,棉铃虫 7日龄幼虫的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变化明显 ,被选为确定筛选剂量的标准。敏感与抗性棉铃虫杂交 ,正交、反交的显性度都小于 0、杂交过程中雌雄性比基本接近 1∶1、假设抗性基因为单基因时的χ2 值较低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bt基因棉 抗性 抗性遗传
下载PDF
应用单雌系F_2代法检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 被引量:19
14
作者 何丹军 沈晋良 +1 位作者 周威君 高聪芬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用单雌系 F2 代遗传方法检测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 (新棉 3 3 B) Bt毒素蛋白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研究结果表明 ,河北邱县转 Bt基因棉新棉 3 3 B只种植 1年的情况下 ,棉铃虫自然种群中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 >5.8× 1 0 - 3 ,该方... 用单雌系 F2 代遗传方法检测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 (新棉 3 3 B) Bt毒素蛋白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研究结果表明 ,河北邱县转 Bt基因棉新棉 3 3 B只种植 1年的情况下 ,棉铃虫自然种群中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 >5.8× 1 0 - 3 ,该方法的灵敏度比区分剂量法和机率分析 (抗性倍数 )法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文章还对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雌系F2代法 bt基因棉 棉铃虫 基因频率抗性等位基因 bt毒素蛋白 抗性监测
下载PDF
Bt棉叶对棉铃虫抗虫性的时空变化及气象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孟凤霞 沈晋良 褚姝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用叶片喂饲法 ,测定了转Bt基因棉不同叶位、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抗虫性的时空变化 ,同时测定了大田和室内不同气象条件下生长的侧枝和苗期叶片对棉铃虫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棉R1 9 137株系主茎第 2~ 10叶... 用叶片喂饲法 ,测定了转Bt基因棉不同叶位、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抗虫性的时空变化 ,同时测定了大田和室内不同气象条件下生长的侧枝和苗期叶片对棉铃虫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棉R1 9 137株系主茎第 2~ 10叶的抗虫性最高 ,初孵幼虫处理 5天后的平均死亡率为 97 0 %~ 10 0 % ,为害级别在 1 0~ 1 1级 ;第 11~ 16叶的抗虫性明显下降 ,平均死亡率为 35 6 %~ 6 7 6 % ,存活幼虫以 2龄为主。 7月下旬、 8月下旬测定了不同部位侧枝叶片的抗虫性 ,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30 9%~ 44 9%和 10 0 %~ 30 0 % ,抗虫效果进一步下降。试验结果还表明 ,在室内外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Bt棉叶片的抗虫性有显著差异。讨论了Bt棉抗虫性时空变化的可能原因与Bt棉推广中气候条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棉 棉铃虫 叶片抗虫性 时空变化 气象因素
下载PDF
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的抗虫性表现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志 郭旺珍 +2 位作者 朱协飞 朱祯 张天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采用昆虫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转Bt +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纯合株系TBG对棉铃虫和蚜虫的抗性表现特征。TBG植株在苗期、蕾期、开花期和结铃期的主茎叶都对棉铃虫幼虫具有很高的抗性 ,抗性水平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山西 94 2 4一致 ,但... 采用昆虫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转Bt +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纯合株系TBG对棉铃虫和蚜虫的抗性表现特征。TBG植株在苗期、蕾期、开花期和结铃期的主茎叶都对棉铃虫幼虫具有很高的抗性 ,抗性水平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山西 94 2 4一致 ,但对棉铃虫的抗性表现为生育前期高而后期低的特点。TBG植株在初花期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果枝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性均高于结铃期相对应部位叶片的抗性。TBG植株在苗期能抑制蚜口密度为 5 0 31% ,蕾期的抑制率为 4 6 61% ,在不同生育时期都表现出对棉蚜群体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 棉铃虫 蚜虫 抗虫性 雪花链凝集素
下载PDF
转Bt/CpTI基因棉花抗虫性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瑞奇 马峙英 +3 位作者 王勤英 王省芬 张桂寅 李喜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以国内育成和国外引进的52个转Bt/CpTI基因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在河北农业大学棉花育种圃种植,采用室内生物鉴定方法,研究供试转基因棉花的棉铃虫抗性和甜菜夜蛾抗性,并进行抗虫性筛选。结果表明:国内育成的品种(系)在棉田二代棉铃虫危... 以国内育成和国外引进的52个转Bt/CpTI基因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在河北农业大学棉花育种圃种植,采用室内生物鉴定方法,研究供试转基因棉花的棉铃虫抗性和甜菜夜蛾抗性,并进行抗虫性筛选。结果表明:国内育成的品种(系)在棉田二代棉铃虫危害期对棉铃虫的抗性不低于国外引进的品种(系);在三代棉铃虫危害期对棉铃虫的抗性,国内育成的品种(系)还略高于国外引进品种。新棉33B对甜菜夜蛾表现高抗,其他品种抗性一般。转Bt和CpTI的双价抗虫棉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抗性不高。根据供试品种(系)的抗虫性鉴定结果,筛选出SGK321等15个在二代、三代棉铃虫危害期对棉铃虫表现高抗的品种(系)和兼抗棉铃虫、甜菜夜蛾的新棉33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棉铃虫 甜菜夜蛾 种质资源 筛选
下载PDF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谭声江 陈晓峰 李典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8-144,共7页
简述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Bt)毒素的作用方式及杀虫机理 ,分析了Bt棉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风险。综述了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监测方法及治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可能主要与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 简述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Bt)毒素的作用方式及杀虫机理 ,分析了Bt棉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风险。综述了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监测方法及治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可能主要与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结合受体中结合位点的改变有关。在多种抗性治理策略中 ,庇护所策略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并已广泛采用的抗性治理措施。应针对Bt棉在我国的种植情况 ,在棉铃虫还未在田间表现出抗性以前 ,制定合理的抗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bt基因棉 抗性 治理策略 庇护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F_1代法监测田间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凤沂 朱玉成 沈晋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8-945,共8页
采用表达单价Cry1Ac毒素的转Bt基因棉棉叶喂饲法比较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抗、感亲本及正反交后代在Bt棉上5d的发育速率,确定棉铃虫在Bt棉上5d发育到2龄中期以上、体重≥0.6mg的个体作为判别抗性纯合子的标准。2006年... 采用表达单价Cry1Ac毒素的转Bt基因棉棉叶喂饲法比较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抗、感亲本及正反交后代在Bt棉上5d的发育速率,确定棉铃虫在Bt棉上5d发育到2龄中期以上、体重≥0.6mg的个体作为判别抗性纯合子的标准。2006年采用F1代法在室内用Bt棉叶喂饲法检测河北省邱县Bt棉田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127头田间雄虫中24头携带抗性基因,估测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为0.94(95%CI:0.044~0.145),该值为在国内首次检测到的高抗性等位基因频率。该地区长期大面积种植转单价Bt棉和缺少非Bt棉作为有效庇护区导致田间抗性快速进化,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大田产生抗性的因素以及田间存在的抗性风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棉 棉铃虫 抗性监测 F1代法
下载PDF
转CpTI-Bt基因棉和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存活、生长及营养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继红 王琛柱 郭三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20 0 0年 7月中旬和 8月中旬 ,分别测定了采自田间的转CpTI Bt基因双价抗虫棉 (SGK32 1,以下简称CpTI Bt棉 )和转Bt基因抗虫棉 (中 30 ,以下简称Bt棉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7月中旬两种转基因... 20 0 0年 7月中旬和 8月中旬 ,分别测定了采自田间的转CpTI Bt基因双价抗虫棉 (SGK32 1,以下简称CpTI Bt棉 )和转Bt基因抗虫棉 (中 30 ,以下简称Bt棉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7月中旬两种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效果均较好 ,尤其是CpTI Bt棉棉叶和花瓣对 4龄幼虫 3天内致死率为 92 %以上 ;8月中旬两种转基因棉的抗虫活性均明显降低 ,且Bt棉的杀虫活性显著低于CpTI Bt棉 ,其幼虫死亡率与对照受体棉中 16的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 ,仅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 ;石远 32 1(SGK32 1受体品系 )的花瓣具有一定的抗虫活性 ,可显著降低取食幼虫的体重 ,甚至造成部分幼虫死亡 ;CpTI Bt棉中 ,花瓣和棉叶的抗虫性明显高于蕾和铃心。对 5龄幼虫取食棉铃 1日后的营养指标测定结果显示 :两种转基因抗虫棉处理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相对取食量均显著低于石远 32 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CpTI Bt棉处理的幼虫近似消化率显著低于石远 32 1和Bt棉 ,但其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石远 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pTI-bt基因棉 bt基因棉 棉铃虫 存活 生长 营养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