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测定甲亢病人T淋巴细胞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1
作者 丁绚 于宪 +3 位作者 余翠丽 肖智敏 余爱琴 刘冬年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41-43,共3页
本文测定了正常人和四组甲亢病人(n=117)外周血T淋巴细胞(T 细胞)和血清中T_3T_4含量,结果显示:1、四组甲亢病人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人;2、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T_3T_4正常、T 细胞功能逐渐恢复;
关键词 甲亢 甲状腺素 T淋巴细胞 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下载PDF
用细胞培养检测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研究中改良MTT光吸收技术与[~3H]-TdR掺入法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维铭 梅玫 +1 位作者 王凡 余虹 《天津医药》 CAS 1993年第2期71-73,共3页
应用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光吸收检测法,在体外肿瘤细胞培养中测定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与[~3H]-TdR 掺入法进行平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良 MTT 光吸收检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强的优点。本法无需接触同位素,安全,经济,便... 应用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光吸收检测法,在体外肿瘤细胞培养中测定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与[~3H]-TdR 掺入法进行平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良 MTT 光吸收检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强的优点。本法无需接触同位素,安全,经济,便于实验室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光吸收 药敏检测 抗癌药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人单核细胞样细胞系U937的影响
3
作者 舒丹毅 唐军民 +1 位作者 张晓明 唐岩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30-434,510,共6页
本文报导中药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人单核细胞样细胞系U937的形态、细胞化学特性以及增殖分化的影响。经浓度为5×10-3mg/ml的Tet作用5天后,U937细胞的形态、细胞化学特性接近于... 本文报导中药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人单核细胞样细胞系U937的形态、细胞化学特性以及增殖分化的影响。经浓度为5×10-3mg/ml的Tet作用5天后,U937细胞的形态、细胞化学特性接近于单核/巨噬细胞。3H-TdR掺入证明Tet对U937细胞的DNA合成有抑制作用。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OR)显示细胞核内Ag-NOR计数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U937细胞系 ~3h-TdR掺入 细胞化学 核仁组织者区相关嗜银蛋白
下载PDF
STUDY ON FUNCTION OF FOCAL ADHENSIVE KINASE AND INTEGRIN α_1 I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4
作者 傅敏刚 平萍 范志宏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in 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its interrelationship with integrin α1. Methods Original fibroblasts from human hypertrophic scar and human n...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in 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its interrelationship with integrin α1. Methods Original fibroblasts from human hypertrophic scar and human normal dermis were cultured,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was applied to detect localization of expres- sion of FAK and integrin α1 in hypertrophic scar and human normal skin fibroblasts.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 α1 was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FAK antibody blocking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HSFB) 48 h later. Meanwhile the collagen synthesis was evaluated by [^3 H]-proline incorporation and HSFB cell proliferation was measured by MTT metho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FAK and integrin aI of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skin fibroblasts significantly ( P 〈 0.01 ).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 α1 was reduced after FAK being blocked ( P 〈 0.01 ). Meanwhile the collagen synthesis of human scar-derived fibroblasts by [^3H] -proline incor- poration was depressed respectively ( P 〈 0. 01 ). Th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inhibited by using 1:100 and 1:200 FAK antibody with MTI" method ( P 〈 0. 01 ). Conclusion FAK is the key point of signal transmission pathway mediated by integrin α1 , which regulates protein synthesis of integrin α1 ,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constric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FAK antibody can inhibit the collagen synthesis and cell prolifer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ocal adhesion kinase integrin αi IMMUNOCYTOChEMISTRY ^[3h] -proline incorporation MTT
下载PDF
苯致小鼠淋巴细胞DNA、RNA损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美荣 赵华硕 周建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5-977,共3页
目的研究苯对小鼠淋巴细胞DNA、R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和3H-胸腺嘧啶1、4C-尿嘧啶掺入技术检测不同剂量苯[100,200,400 mg/(kg.bw)]经腹腔注射染毒对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淋巴细胞DNA、RNA损伤情况。结果除了苯染毒... 目的研究苯对小鼠淋巴细胞DNA、R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和3H-胸腺嘧啶1、4C-尿嘧啶掺入技术检测不同剂量苯[100,200,400 mg/(kg.bw)]经腹腔注射染毒对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淋巴细胞DNA、RNA损伤情况。结果除了苯染毒为100 mg/(kg.bw)剂量组外,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彗星细胞率、彗星尾长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3H-胸腺嘧啶和14C-尿嘧啶掺入计数每分钟衰变数(dpm)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苯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明显影响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而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DNA RNA 单细胞凝胶电泳 3^h-胸腺嘧啶14^C-尿嘧啶掺入技术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对大鼠离体垂体前叶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高峰 朱运龙 +1 位作者 胡玉珍 张万会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工作采用大鼠垂体前叶(AP)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以3HTdR掺入率反映细胞增殖水平,研究了IL1和IL6对AP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IL1(1-100ng/ml)促进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AP细胞的增殖... 本工作采用大鼠垂体前叶(AP)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以3HTdR掺入率反映细胞增殖水平,研究了IL1和IL6对AP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IL1(1-100ng/ml)促进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AP细胞的增殖。(2)低浓度的IL6(0.1ng/ml)抑制雄性大鼠的AP细胞的增殖,而较高浓度的IL6(1-10ng/ml)则表现为刺激作用。(3)IL6(0.1-10ng/ml)促进雌性大鼠AP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说明IL1和IL6除直接调控AP细胞的分泌外,也参与调节AP细胞增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 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海马内微注射NGF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静 徐晓虹 +3 位作者 郭丹 杨丽娅 吴馥梅 高维强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7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实验观察了海马内多次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包括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夫系以及3H-Leu掺入突触体蛋白质的示踪研究。结果表明:(l)与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的对照组相比,在五种剂量(0.01,0.05... 本实验观察了海马内多次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包括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夫系以及3H-Leu掺入突触体蛋白质的示踪研究。结果表明:(l)与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的对照组相比,在五种剂量(0.01,0.05,0.l,0.5,1.0pg/pl,双侧海马内注射,每次1.0pl,共注射4次,累积剂量为0.04,0.2,0.4,2.0,4.0pg)中除0.01pg/外,其他4种剂量的NGF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小鼠Y一迷宫分辨学习的24h记忆保持率,其中0.05pg/pl剂量的效果最佳;(2)最佳剂量的NGF易化记忆的效应在训练后24h最好,96h出现明显的减退(P<0.05);(3)最佳剂量的NGF能使行为训练后小鼠脑突触体蛋白质的3H-Leu掺入量增加。以上结果说明,适当剂量的NGF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增强记忆的功效,并能促进脑内突触体蛋白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海马 注射 分辨学习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颈上节神经突起生长及RNA和DNA合成的作用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园山 郭畹华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404-409,456,共7页
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靶神经节神经突起生长晕的生长。本文应用^(3)H-尿嘧啶核苷和^(3)H-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术,进一步研究该作用与神经元合成RNA和DNA的关系。用新生大鼠颈上节,按Maximow双盖片法进行培养。培养物分NGF组(培养... 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靶神经节神经突起生长晕的生长。本文应用^(3)H-尿嘧啶核苷和^(3)H-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术,进一步研究该作用与神经元合成RNA和DNA的关系。用新生大鼠颈上节,按Maximow双盖片法进行培养。培养物分NGF组(培养液内添加NGF粗制剂)和对照组(不用NGF)。NGF组培养物被^(3)H-尿嘧啶核苷标记的神经元百分率及标记颗粒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且每当培养物神经突起生长晕生长速度即将出现高峰时,神经元^(3)H-尿嘧啶核苷标记颗粒水平都明显地增高,说明NGF可促进颈上节神经元的RNA合成,后者与神经突起的迅速生长有一定相互关系。在^(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培养物神经元的实验中,观察到NGF可促进培养第3天的颈上节少量的神经元合成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上节 组织培养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突起生长晕 ^(3)h-尿嘧啶核苷 ^(3)h-胸腺嘧啶核苷 放射自显影术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静芳 温进坤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在建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体外培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3H-TdR参入实验,RNA印迹分析和斑点杂交观察bFGF对MCDNA合成及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FGF作用于MC18h,MC... 在建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体外培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3H-TdR参入实验,RNA印迹分析和斑点杂交观察bFGF对MCDNA合成及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FGF作用于MC18h,MC的3H-TdR参入率明显增加(P<0.05),24h达到高峰(P<0.01);bFGF显著诱导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其表达活性分别于30min和1h达到高峰.提示bFGF是MC的强效丝裂原,其对MCDNA合成的促进作用与诱导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bFGF 肾小球系膜细胞 原癌基因
下载PDF
内皮素和 bFGF 对 MC 的促增殖作用及胰岛素的协同效应
10
作者 刘静芳 温进坤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和内皮素-1(ET-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以及胰岛素与bFGF或ET-1促MC增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 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和内皮素-1(ET-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以及胰岛素与bFGF或ET-1促MC增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bFGF(5-200ng/ml)和胰岛素(0.1-2.4U/ml)均显著升高MC的3H-TdR参入值(cpm值)(P<0.01)。ET-1对MC的cpm值的影响依剂量不同呈现两种不同的效应,在10-9-10-7mol/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MC的cpm值明显升高(P<0.01),并以10-8mol/L作用最强;当升高到10-6mol/L时,MC的cpm值出现降低趋势。胰岛素与bFGF或低浓度ET-1(≤10-8mol/L)共同作用于MC时,MC的cpm值明显高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P<0.01),与高浓度ET-1(>10-7mol/L)共同作用于MC时,MC的cpm值小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P>0.05)。上述结果说明,胰岛素、bFGF和ET-1均能显著促进MC增殖;胰岛素与bFGF或低浓度的ET-1促MC增殖具有正协同作用,与高浓度ET-1呈现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内皮素 BFGF 肾小球系膜细胞 胰岛素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胃窦粘膜上皮及幽门腺的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济远 石爱荣 刘鼎新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201-205,239,共6页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实验性胃溃疡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体外培养,^(3)H-TdR摻入,在放射自显影前后,分别进行PAS反应与醛复红、Alcian蓝(pH2.5)及HE染色,观察胃窦粘膜...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实验性胃溃疡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体外培养,^(3)H-TdR摻入,在放射自显影前后,分别进行PAS反应与醛复红、Alcian蓝(pH2.5)及HE染色,观察胃窦粘膜上皮和幽门腺细胞标记指数、细胞百分率及组织化学变化。正常大鼠胃窦粘膜上皮和幽门腺细胞标记指数为10.03±0.40、细胞百分率为95.73±0.26。溃疡组术后6、10和21天粘膜上皮和腺细胞标记指数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21天时新生上皮和腺细胞标记指数增高,与空白组相比,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溃疡组细胞百分率在6天增加,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1天与4天和6天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新生粘膜上皮和腺细胞的PAS反应、醛复红和Alcian蓝染色呈强阳性或阳性。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胃窦粘膜和新生粘膜上皮及腺细胞增殖活跃,分泌粘液的功能旺盛。上述变化对溃疡局部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胃溃疡 3h-TDR 放射自显影 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成年小白鼠新生神经元的观察
12
作者 胡莹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7-39,共3页
将 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 (3[H]-thymidine)注入成年小白鼠腹腔 ,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有丝分裂 ,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在新生神经细胞中以银粒方式显现 3[H]标记 ,在光镜下观察脑切片中的银粒细胞即为新生神经元 .本实验利用放射自显影的方... 将 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 (3[H]-thymidine)注入成年小白鼠腹腔 ,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有丝分裂 ,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在新生神经细胞中以银粒方式显现 3[H]标记 ,在光镜下观察脑切片中的银粒细胞即为新生神经元 .本实验利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 ,在成年小白鼠的海马和嗅球区域观察到新生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小白鼠 放射自显影 新生神经元 脑细胞
下载PDF
Effects of Pulsed Electric Fields on DNA Synthesis in an Osteoblast-Like Cell Line (UMR-106)
13
作者 龙英 刘虹 +2 位作者 关志成 何晓威 蔡国平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0年第4期439-442,共4页
WTFZ] The study of the bio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ask in biological physics. Using EMFs to treat bone diseases involves electrical 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But the... WTFZ] The study of the bio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ask in biological physics. Using EMFs to treat bone diseases involves electrical 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But the effects of EMFs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and the mechanisms are not yet clear. Therefore, more effect is need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at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low-energy, low-frequency pulsed capacitively coupled electric fields (PCCEFs) on DNA synthesis in UMR-106 osteoblast-like cells. The equipment can generate 25250Hz frequency, 0300V amplitude and 0.2ms pulse width signal. DNA synthesis is judged by the uptake of 3 H-thymidine ( 3 H-Td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of UMR-106 cells to electric field exposure are characterized by: (a) a frequency window for increased DNA synthesis, with a peak near 125Hz; (b) decreased synthesis with increasing electric intensity with repression at 100V/cm and 2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Fs electric field osteoblast-like cell UMR-106 DNA synthesis uptake of 3 h-thymidine 3 h-TdR)
原文传递
电磁刺激对成骨样细胞UMR-106 DNA合成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龙英 关志成 +1 位作者 蔡国平 刘虹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19,共5页
为了从细胞水平研究低频电磁场影响成骨样细胞增殖的有效物理参数 ,并为其作用机制的解释提供依据 ,论文就几种类型电磁场对成骨样细胞 UMR- 10 6DNA合成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 3 H-脱氧胸苷掺入检测 DNA合成的改变 ,发现特定频... 为了从细胞水平研究低频电磁场影响成骨样细胞增殖的有效物理参数 ,并为其作用机制的解释提供依据 ,论文就几种类型电磁场对成骨样细胞 UMR- 10 6DNA合成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 3 H-脱氧胸苷掺入检测 DNA合成的改变 ,发现特定频率、场强 (或磁感应强度 )组合的电磁场 (脉宽 0 .2 m s,10 V/cm,12 5 Hz附近的脉冲电场 ;1V/cm,10 Hz附近的交变电场 ;0 .5 m T,5 Hz附近的交变磁场 )能促进细胞 DNA合成水平显著提高 ,表明刺激骨细胞生长的电磁场无需复杂的波形。场强对 DNA合成有重要作用 ,只有在合适的场强范围内 ,一定频率的电磁场对细胞才有刺激作用。交变磁场所诱导的电场很微弱 ,表明磁场不只是通过诱导电场发挥作用的 ,研究磁场对细胞的作用应考虑包括磁场直接作用等全部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成骨样细胞 UMR-106 DNA合成 生物效应
原文传递
AT细胞系辐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明明 朱巍 +4 位作者 罗加林 周献峰 郑斯英 曹建平 朱财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液体闪烁测量法测3H-TdR掺入百分率来观察^60Co γ射线照射对AT5BIVA(AT)和GM0639(GM)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于照射后0、24、48和72 h,用细胞流式术动态检测AT和GM细胞的自... 目的 探讨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液体闪烁测量法测3H-TdR掺入百分率来观察^60Co γ射线照射对AT5BIVA(AT)和GM0639(GM)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于照射后0、24、48和72 h,用细胞流式术动态检测AT和GM细胞的自发凋亡率及^60Co γ射线照射诱发的凋亡率。结果 ^60Co γ射线0~6 Gy照射后,AT和GM两种细胞3H-TdR掺入百分率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且AT细胞降低得比GM细胞快,两种细胞3H-TdR掺入百分率与受照射剂量间可拟合成指数方程:SAT=0.9718e^-0.6855D(R^2=0.9950)、SGM=1.0928e^-0.3731D(R^2=0.9777);AT细胞的自发凋亡率高于GM细胞;2~6 Gy照后24 h,两种细胞由辐射诱发的凋亡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升高,且在同一剂量点,前者凋亡率高于后者;2 Gy照射后0~72 h,AT和GM细胞的凋亡率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且随照后时间延长两者间差异逐步增大,在72 h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与其较高的自发及辐射诱发的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细胞 细胞辐射敏感性 3h-TdR掺入百分率 凋亡率
原文传递
肝癌化疗药敏试验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颖媛 梅钧 +4 位作者 饶荣生 张学敏 徐江霞 曾小平 许静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肝癌组织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为临床制定合理的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S比色法和3^H-TdR掺入法测定肝癌SMMC-7721及胃癌NKM-45细胞株对临床常用9种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HCPT)、盖诺(NVB)、... 目的探讨临床肝癌组织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为临床制定合理的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S比色法和3^H-TdR掺入法测定肝癌SMMC-7721及胃癌NKM-45细胞株对临床常用9种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HCPT)、盖诺(NVB)、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平阳霉素(PYM)、丝裂霉素(MMc)、足叶乙甙(VP-16)、甲氨蝶呤(MTX)]的敏感性,并用MTS比色法对53例临床肿瘤标本(其中肝癌32例、结直肠癌13例、胃癌8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MTS比色法与3^H-TdR掺入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种抗癌药物对临床32例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较大,最高为HCPT(90.63%),其次为NVB(78.10%);临床肝癌、胃癌及结直肠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或不全同。结论MTS比色法和3^H-TdR掺入法均是肿瘤药敏试验的可靠稳定方法。肿瘤患者化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无条件时肝癌患者可优先考虑HCPT、NVB作为化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药敏试验 MTS比色法 3^h-TdR掺入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