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dication project of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for the patient after lumbar vertebra operation
1
作者 王成才 袁红兵 王新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611-611,共1页
Objective Comparing different medication pro ject of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for the patient after lumbar verte bra opera-tion,to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analgesia effects.Methods150cases with AS... Objective Comparing different medication pro ject of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for the patient after lumbar verte bra opera-tion,to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analgesia effects.Methods150cases with ASAⅠ~Ⅱgrade,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 x-tirpation and /or vertebral canal decompression,were divided into 5gro ups.A group:0.0625%bupivacaine;B group:0.125%bupiva-caine;C group:0.0625%bupivacaine and 1mg morphine;D group:0.125%bupivacaine and 1mg morphine;E group:n o analgesia.Record the occurrence of RR,MAP,HR,VAS score and side effects.Results The analgesia effects of all groups were satisfying,but the oc-currence of urine retention increased in B,C,D group,and the occurrence of nausea and vomit increased obviou sly in C,D group.Conclusions The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w ith simple 0.0625%for patients afte r lumbar vertebral operation is b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疼痛 连续硬膜外镇痛 药物治疗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biomechanical effect betwee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and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被引量:8
2
作者 舒新农 牟文芝 +2 位作者 陈金凤 张英杰 唐树杰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5期317-321,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betwee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and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IDH). Meth...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betwee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and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IDH). Methods: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L3-S1 was developed to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and lumbar erection and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The disc protrusion was assumed to be on the rear left of L4 disc, and the manip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right side. The loading process was simulated by two steps, in the first step, only the compression loading was imposed, and in the second step, both the compression loading and axial rotation moment were imposed.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in L4 disc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values of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in the second ste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first step in each manipulation.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eps were respectively 1.79 times and 3.03 times larger i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than those in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Conclusio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may result in a better biomechanical effect than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for LI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INA Massage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 lumbar vertebra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原文传递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67 Case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ith Abdomen Acupuncture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艳芬 韩丑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bdomen acupuncture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 thre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bdomen acupuncture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 thre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treatment group of 67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66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bdomen acupuncture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body acupuncture.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symptoms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icacy rate was 95.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6.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cure rate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bdomen acupuncture has a good effect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with a short course of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 Acupuncture Therapy lumbar vertebrae
原文传递
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慧 郑伟 +2 位作者 张暑岚 时晓华 白玉 《中医正骨》 2024年第7期17-21,50,共6页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消髓化核汤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消髓化核汤治疗组单纯采用口服消...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消髓化核汤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消髓化核汤治疗组单纯采用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浮针疗法每隔3~4 d进行1次,共治疗5~6次,消髓化核汤连续口服2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 d的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的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率。结果:联合治疗组退出3例、消髓化核汤治疗组退出5例。治疗结束后1 d,2组患者腰腿部疼痛VAS评分、ODI均低于治疗前[(7.07±1.71)分,(2.97±1.81)分,t=27.981,P=0.000;(7.18±1.52)分,(3.99±1.87)分,t=28.198,P=0.000;(33.53±7.60)%,(9.20±6.47)%,t=29.734,P=0.000;(33.40±7.70)%,(14.00±7.62)%,t=29.541,P=0.000];治疗前,2组患者腰腿部疼痛VAS评分、ODI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3,P=0.793;t=0.067,P=0.946);治疗结束后1 d,联合治疗组患者腰腿部疼痛VAS评分、ODI均低于消髓化核汤治疗组(t=2.155,P=0.035;t=2.631,P=0.011)。治疗结束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率高于消髓化核汤治疗组[(36.61±15.31)%,(22.47±9.72)%,t=-4.268,P=0.000]。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且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消髓化核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浮针疗法 消髓化核汤 重吸收
下载PDF
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志华 胡耶芳 赵蓉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41-643,649,共4页
目的观察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69例予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 目的观察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69例予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10天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分别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定]及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4]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均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IL-4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3/69),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2%(5/69),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推拿疗法 中药疗法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6
作者 梁毅 郭家俊 +2 位作者 石慧铃 卢慧娟 任海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09-112,共4页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因临床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接受腰椎DECT和MRI检查的患者55例,对DECT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常规CT灰阶图像和VNCa伪彩图像。根据2014年北美脊柱...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因临床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接受腰椎DECT和MRI检查的患者55例,对DECT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常规CT灰阶图像和VNCa伪彩图像。根据2014年北美脊柱外科协会《腰椎间盘命名法(2.0版)》对MR图像、CT灰阶图、VNCa伪彩图所显示椎间盘突出进行分类。以MRI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CT灰阶图和VNCa伪彩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膨出、突出、脱出)中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CT灰阶图与MRI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20),VNCa伪彩图与MRI诊断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942)。VNCa伪彩图诊断3种腰椎间盘突出类型(膨出、突出、脱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CT灰阶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CT-VNCa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虚拟去钙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类脊髓高压综合征伴代谢性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李寿春 张欢 许娟娟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2])。约85%的LDH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3]),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二便失禁^([4])。LDH首选药物、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但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下载PDF
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对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软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丘明旺 孙玫瑶 +9 位作者 吴耿佳 黄帆 刘嘉俊 卢曼琪 刘岘 严兆贤 赵思怡 田强 吴山 范志勇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分析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对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成年男性L_(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采用西门子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进行腰椎和骨盆扫描,层厚0.5 mm。基于CT扫描数据... 目的:分析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对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成年男性L_(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采用西门子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进行腰椎和骨盆扫描,层厚0.5 mm。基于CT扫描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分析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作用下腰椎-骨盆整体应力、L_(4-5)椎间盘应力和位移、L_(4-5)关节突关节软骨应力和位移、L_(4-5)上下关节突表面中心点相对空间距离。结果:①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结果。建立的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550215个节点、344359个单元,高度模拟了腰椎-骨盆的结构与材料特性。在模拟加载条件下,L_(4-5)节段屈伸、侧屈、轴向旋转活动范围与文献中的既往研究结果基本相同。②模型整体应力。实施传统腰椎斜扳法时,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大应力为5.31 MPa,主要集中于L_(1)、L_(2)、L_(4)、L_(5)椎体;实施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时,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大应力为29.30 MPa,主要集中于L_(1)、L_(2)椎体及L_(3)、L_(4)、L_(5)椎弓根。③L_(4-5)椎间盘应力及位移。实施传统腰椎斜扳法时,L_(4-5)椎间盘纤维环平均等效应力为1.12 MPa,纤维环整体向左、向前、向下发生位移,平均位移分别为0.36 mm、0.20 mm、0.05 mm;髓核平均等效应力为0.02 MPa,髓核整体向左、向前、向下发生位移,平均位移分别为0.35 mm、0.24 mm、0.06 mm。实施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时,L_(4-5)椎间盘纤维环平均等效应力为1.14 MPa,纤维环整体向左、向前、向下发生位移,平均位移分别为0.39 mm、1.30 mm、0.05 mm;髓核平均等效应力为0.02 MPa,髓核整体向左、向前、向下发生位移,平均位移分别为0.38 mm、1.30 mm、0.07 mm。④L_(4-5)关节突关节软骨应力及位移。实施传统腰椎斜扳法时,L_(4-5)左侧和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平均等效应力分别为2.46 MPa、3.18 MPa,平均位移分别为1.10 mm、0.21 mm;实施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时,L_(4-5)左侧和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平均等效应力分别为2.70 MPa、3.22 MPa,平均位移分别为1.46 mm、0.65 mm。⑤L_(4-5)上下关节突表面中心点相对空间距离。实施传统腰椎斜扳法时,L_(4-5)左、右侧上下关节突表面中心点相对空间距离分别为0.75 mm、0.34 mm;实施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时,L_(4-5)左、右侧上下关节突表面中心点相对空间距离分别为0.81 mm、0.23 mm。结论: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均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软骨产生一定的应力和位移;相较于传统腰椎斜扳法,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能使病变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软骨产生更大的应力和位移,这也可能是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比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疗法 有限元分析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采用超声骨刀辅助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韩佳骆 马学晓 +4 位作者 周传利 林安涛 赵文灏 张豪 许德荣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探究脊柱内镜下超声骨刀辅助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重度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手术技巧,评估其临床疗效、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超声骨刀辅助PEID治疗... 目的探究脊柱内镜下超声骨刀辅助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重度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手术技巧,评估其临床疗效、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超声骨刀辅助PEID治疗的31例重度CL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1~69(44.5±9.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4.9±2.1)kg/m^(2);椎间盘突出MSU分级均为3级;钙化物最大截面积为(79.6±10.6)mm^(2);术前硬膜囊截面积为(64.0±14.3)mm^(2);随访6~14(10.1±2.7)个月。记录全部患者术前与术后次日,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测量手术前后的硬脊膜囊截面积、钙化物面积,并计算改善率;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和出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手术减压前后临床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7.8±19.0)min。术后各时间节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P<0.05)。钙化物清除率为94.8%±6.4%;术后硬脊膜囊截面积改善率为83.1%±29.4%。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6.8%。2例患者反应术后神经根支配区麻木,症状均在术后1个月内消退。无硬膜撕裂或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骨刀辅助PEID技术对重度CLDH患者能够实现充分的减压,早期随访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超声骨刀可于镜下精准、安全、高效的处理骨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钙化 超声骨刀
下载PDF
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赫 王硕 +2 位作者 高晓 彭伟 刘百峰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 评价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L4,5 LDH患者70例,30例采用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PETD治疗(PETD组),40例采... 目的 评价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L4,5 LDH患者70例,30例采用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PETD治疗(PETD组),40例采用后路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腰椎不稳标准综合评估腰椎不稳发生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PETD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PETD组优2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优30例、良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0%。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腰椎不稳标准,PETD组腰椎不稳发生率为3.33%(1例),对照组为10.00%(4例)。结论 采用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PETD治疗LDH疗效显著,对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破坏小,能够最大程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单孔分体内镜、单侧双通道内镜及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振宇 李亚浩 +3 位作者 李子航 朱广晔 王宇铖 俞鹏飞 《中医正骨》 2024年第6期23-31,共9页
目的:比较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 OSE)、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PET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比较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 OSE)、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PET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游离型LDH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6例采用OSE治疗(OSE组)、37例采用UBE治疗(UBE组)、31例采用PETD治疗(PETD组)。比较3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X线透视次数、切皮前准备时间、镜下操作时间、手术时间、血细胞比容减少量、术中及术后1 d的总失血量、冲洗液用量、摘除髓核体积、髓核摘除比、腰部和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并发症发生率及LDH复发率。结果:(1)一般结果。UBE组患者切口长度大于OSE组和PETD组(P=0.000,P=0.000),OSE组患者切口长度大于PETD组(P=0.000);PETD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多于OSE组和UBE组(P=0.000,P=0.000),OSE组和UBE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PETD组患者切皮前准备时间长于OSE组和UBE组(P=0.000,P=0.000),OSE组和UBE组患者切皮前准备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PETD组患者镜下操作时间长于UBE组和OSE组(P=0.016,P=0.022),OSE组和UBE组患者镜下操作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2);PETD组患者血细胞比容减少量低于OSE组和UBE组(P=0.000,P=0.000),OSE组和UBE组患者血细胞比容减少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PETD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 d的总出血量少于OSE组和UBE组(P=0.000,P=0.000),OSE组和UBE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 d的总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OSE组患者冲洗液用量多于UBE组和PETD组(P=0.000,P=0.000),UBE组患者冲洗液用量多于PETD组(P=0.000);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摘除髓核体积、髓核摘除比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术后1年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和ODI均小于术前(Z=-4.460,P=0.000,Z=-5.304,P=0.000,Z=-4.862,P=0.000;Z=-4.460,P=0.000,Z=-5.304,P=0.000,Z=-4.864,P=0.000;Z=-4.460,P=0.000,Z=-5.306,P=0.000,Z=-4.863,P=0.000),3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和ODI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054,P=0.973,H=0.617,P=0.734;H=1.646,P=0.439,H=5.411,P=0.067;H=0.647,P=0.526,H=0.201,P=0.904)。(3)安全性评价结果。OSE组与PETD组各发生神经损伤1例,UBE组发生类脊髓压迫症1例、竖脊肌肌疝1例。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ETD组LDH复发2例,3组患者LDH复发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结论:采用OSE、UBE、PETD治疗游离型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PETD的切口短、出血量和冲洗量少,而OSE和UBE的X线透视次数少、切皮前准备时间和镜下操作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12
作者 齐佳坤 董健文 +4 位作者 刘仲宇 陈子豪 陈瑞强 杨阳 戎利民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讨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大通道镜下融合患者,其中腰椎滑脱症36例(滑脱组),包括退行性Ⅰ°滑脱15例、Ⅱ°滑... 目的探讨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大通道镜下融合患者,其中腰椎滑脱症36例(滑脱组),包括退行性Ⅰ°滑脱15例、Ⅱ°滑脱3例,峡部裂性Ⅰ°滑脱11例、Ⅱ°滑脱7例;术前不存在滑脱的腰椎退行性疾病36例(非滑脱组)。采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术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评估椎管减压情况,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腰椎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0±13.3)个月(8~61个月)。滑脱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非滑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术后平均椎间隙高度(13.43 mm)高于非滑脱组(12.0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率相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但对于L5~S1节段峡部裂性Ⅱ°滑脱,镜下融合操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内窥镜检查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显微镜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陈涛 童新宙 +3 位作者 郑阳 康忠山 康鹏程 陈良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2-24,28,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SLD治疗的患者192例(MSLD组)和行PELD治疗的患者294例(PEI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术后2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VAS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MMT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MM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0%(5/192),显著低于PELD组的8.50%(2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LD和PELD手术均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但PELD在局麻下操作,术中可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疼痛与麻木的反馈,其警示作用可减少神经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切除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L_(4)~S_(1)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力学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4
作者 吴周统 周红海 +2 位作者 苏少亭 陆延 刘粮酺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0期1-9,38,共10页
目的:分析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L_(4)~S_(1)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力学效应。方法:提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脊柱L_(4)~S_(1)段的CT薄层扫描数据,建立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 目的:分析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L_(4)~S_(1)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力学效应。方法:提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脊柱L_(4)~S_(1)段的CT薄层扫描数据,建立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基于建立的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调整椎间盘高度和髓核体积及修改髓核和纤维环的材料属性模拟椎间盘退变,建立L_(4)~S_(1)双节段LDH(左旁中央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L_(4)~S_(1)双节段LDH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操作,并以拇指推顶位置为条件,建立2种操作模式(拇指推顶于L_(4)棘突上为M1,拇指推顶于L_(5)棘突上为M2)。分析腰椎定点旋转手法2种操作模式下,L_(4)~S_(1)双节段LDH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体应力变化情况,L_(4~5)和L_(5)S_(1)椎间盘纤维环与髓核的应力和位移情况,以及L_(4~5)和L_(5)S_(1)关节突关节软骨接触力与应变情况。结果:(1)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结果。建立的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508705个节点、318640个单元,经验证可用于进一步研究。(2)L_(4)~S_(1)双节段LDH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体应力测定结果。M1操作模式下,模型整体应力最大为16.85 MPa,主要集中于L_(4~5)、L_(5)S_(1)的上下软骨终板和L_(5)椎体,以及L_(4~5)、L_(5)S_(1)关节突关节;M2操作模式下,模型整体应力最大为15.02 MPa,主要集中于L_(4~5)、L_(5)S_(1)关节突关节和L_(4)椎弓根,以及L_(5)双侧椎板。(3)椎间盘纤维环应力与位移测定结果。M1操作模式下,L_(4~5)和L_(5)S_(1)纤维环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4.3 MPa、3.8 MPa,L_(4~5)纤维环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31 mm、0.24 mm、1.20 mm,L_(5)S_(1)纤维环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20 mm、0.23 mm、1.10 mm;M2操作模式下,L_(4~5)和L_(5)S_(1)纤维环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4.2 MPa、3.7 MPa,L_(4~5)纤维环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35 mm、0.24 mm、1.10 mm,L_(5)S_(1)纤维环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32 mm、0.22 mm、1.00 mm。(4)椎间盘髓核应力与位移测定结果。M1操作模式下,L_(4~5)和L_(5)S_(1)髓核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0.35 MPa、0.32 MPa,L_(4~5)髓核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0 mm、0.46 mm、0.41 mm,L_(5)S_(1)髓核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08 mm、0.40 mm、0.40 mm;M2操作模式下,L_(4~5)和L_(5)S_(1)髓核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0.34 MPa、0.31 MPa,L_(4~5)髓核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23 mm、0.46 mm、0.41 mm,L_(5)S_(1)髓核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09 mm、0.45 mm、0.40 mm。(5)关节突关节软骨接触力与应变测定结果。M1操作模式下,L_(4~5)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最大接触力分别为17.0 MPa、15.8 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0.34%、0.32%;L_(5)S_(1)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最大接触力分别为9.7 MPa、9.4 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0.33%、0.27%。M2操作模式下,L_(4~5)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最大接触力分别为15.0 MPa、13.0 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0.31%、0.27%;L_(5)S_(1)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最大接触力分别为10.0 MPa、8.4 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0.29%、0.24%。结论: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L_(4)~S_(1)双节段LDH,可使L_(4~5)和L_(5)S_(1)椎间盘产生一定的应力变化和位移,促进关节突关节滑动;且手法操作时拇指推顶于L_(4)棘突,力学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限定因素分析 正骨推拿疗法 生物力学现象
下载PDF
全内窥镜下后方经椎板间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登强 贺元 +2 位作者 阿海 韩翔 关炳瑜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15,31,共5页
目的评估全内窥镜下后方经椎板间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FE-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采用FE-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7例,记录术前和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 目的评估全内窥镜下后方经椎板间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FE-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采用FE-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7例,记录术前和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评估椎间融合率。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较术后3 d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后血肿1例,其余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或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25例患者椎间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2.6%(25/27)。结论FE-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术后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腰臀比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席金涛 鲁齐林 +6 位作者 王小阵 汪洋 吕鹏 汪雄伟 陈龙 石震 竺义亮 《中医正骨》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腰臀比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低腰臀比组102例(男性腰臀比<0.85,女性腰臀比<0.75)、正常腰臀比组705例(男性腰臀比为0.85~0.9,女性腰臀比为0.75~0.8... 目的:探讨腰臀比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低腰臀比组102例(男性腰臀比<0.85,女性腰臀比<0.75)、正常腰臀比组705例(男性腰臀比为0.85~0.9,女性腰臀比为0.75~0.8)、高腰臀比组413例(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背部、臀部、腿部、足部疼痛数字评分。结果:(1)一般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8.8±25.6)min,(125.5±18.8)min,(139.3±26.6)min,F=11.238,P=0.001;(125.4±20.6)mL,(140.9±28.6)mL,(188.2±31.6)mL,F=14.262,P=0.035]。高腰臀比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正常腰臀比组和低腰臀比组(P=0.001,P=0.001),术中出血量多于正常腰臀比组和低腰臀比组(P=0.001,P=0.001);正常腰臀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低腰臀比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6,P=0.117)。(2)术后1年疼痛数字评分。3组患者术后1年腰背部、臀部、腿部疼痛数字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0±0.96)分,(2.17±0.84)分,(3.27±1.10)分,F=17.901,P=0.036;(1.45±0.52)分,(1.49±0.50)分,(2.78±0.85)分,F=54.421,P=0.001;(2.09±0.70)分,(2.13±0.98)分,(2.80±1.16)分,F=6.239,P=0.003];足部疼痛数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0.52)分,(1.39±0.49)分,(1.29±0.46)分,F=1.731,P=0.182]。高腰臀比组患者术后1年腰背部、臀部、腿部疼痛数字评分均高于低腰臀比组和正常腰臀比组(P=0.045,P=0.001;P=0.047,P=0.003;P=0.029,P=0.001),正常腰臀比组患者术后1年腰背部、臀部、腿部疼痛数字评分和低腰臀比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6,P=0.291,P=0.716)。(3)术后1年ODI。3组患者术后1年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40±6.52)%,(12.59±6.81)%,(24.28±9.83)%,F=30.502,P=0.001]。高腰臀比组患者术后1年ODI高于正常腰臀比组和低腰臀比组(P=0.001,P=0.042),低腰臀比组患者术后1年ODI高于正常腰臀比组(P=0.019)。结论:高腰臀比会增加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化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肥胖症 腰髋比率
下载PDF
可视化环锯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7
作者 杨磊 陈锋 +1 位作者 吴晓飞 刘宁 《中医正骨》 2024年第8期35-4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可视化环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 目的:系统评价可视化环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比较可视化环锯和传统环锯辅助PETD治疗LDH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2项、回顾性临床研究8项;共涉及756例患者,其中可视化环锯组377例、传统环锯组3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环锯组相比,可视化环锯组手术时间更短[MD=-10.40,95%CI(-12.08,-8.71),P=0.000]、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更少[MD=-6.67,95%CI(-6.94,-6.40),P=0.000;MD=-2.22,95%CI(-3.56,-0.89),P=0.001]、腿部疼痛缓解更明显[MD=-0.28,95%CI(-0.43,0.14),P=0.000]。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相较于传统环锯辅助PETD,采用可视化环锯辅助PETD治疗LDH,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减轻腿部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检查 可视化环锯 专题Meta分析
下载PDF
艾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冬 王钦枫 +2 位作者 刘长花 李泰标 吴心虹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筛选艾灸联合推...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筛选艾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LDH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采用艾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52篇文献,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1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RR=1.18,95%CI(1.10,1.26),P=0.000;MD=3.77,95%CI(2.32,5.22),P=0.000],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MD=-1.53,95%CI(-1.93,-1.13),P=0.000;MD=-2.28,95%CI(-4.40,-0.16),P=0.04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9,95%CI(0.08,4.58),P=0.620]。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艾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LDH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灸法(中医) 推拿疗法 专题Meta分析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L_(4)~S_(1)椎弓根形态与椎板间及椎间孔大小的相关性
19
作者 王璨 王亮 +4 位作者 李阳 王海滨 高忠亚 卢旭华 陈路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研究腰椎椎弓根形态(长度及角度)与L_(4)/L_(5)和L_(5)/S_(1)节段椎板间及椎间孔大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L_(4)/L_(5)或L_(5)/S_(1)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作为... 目的研究腰椎椎弓根形态(长度及角度)与L_(4)/L_(5)和L_(5)/S_(1)节段椎板间及椎间孔大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L_(4)/L_(5)或L_(5)/S_(1)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L_(4)/L_(5)和L_(5)/S_(1)节段椎板间的最大高度和宽度,在CT上测量椎弓根长度和角度、椎间孔最小高度和宽度,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的多元相关性来确定相关变量对椎间孔及椎板间大小的独立影响。结果2组L_(4)~S_(1)椎弓根长度、L_(4)/L_(5)及L_(5)/S_(1)节段椎间孔和椎板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_(1)椎弓根外展角小于对照组;研究组L_(4)椎弓根头倾角低于对照组,S_(1)椎弓根头倾角高于对照组;研究组L_(4)与L_(5)、L_(5)与S_(1)椎弓根头倾角差值低于对照组;研究组L_(4)/L_(5)和L_(5)/S_(1)节段椎间孔宽度、椎板间宽度小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椎板间高度和宽度及椎间孔高度呈负相关,椎弓根外展角与椎板间宽度呈正相关,椎弓根长度与椎间孔宽度呈正相关,相邻腰椎椎弓根头倾角差值与椎间孔宽度呈正相关,椎板间宽度与椎间孔宽度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椎弓根长度及角度与椎板间及椎间孔大小独立相关,L_(5)、S_(1)椎弓根外展角与椎板间宽度显著正相关,L_(5)椎弓根头倾角与L_(4)/L_(5)及L_(5)/S_(1)椎间孔高度显著负相关;相邻腰椎椎弓根头倾角差值与椎间孔宽度显著正相关。结论椎板间及椎间孔高度和宽度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变小,椎板间宽度随着L_(5)、S_(1)椎弓根外展角度增大而变大,L_(5)椎弓根头倾角越大,相邻椎间孔高度越小;相邻椎体椎弓根头倾角差值增加,椎间孔宽度增大。椎弓根角度和长度影响椎板间及椎间孔的大小,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手术难度和手术方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改良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螺钉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量减少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旺东 海恒光 +4 位作者 周建升 周海军 张升 黄伟 陈建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LLIF)联合侧方钢板螺钉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量减少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2月—2023年2月,银川国龙骨科医院收治骨量减少的单节段LDD患者39例,其中22例采用mL... 目的探讨改良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LLIF)联合侧方钢板螺钉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量减少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2月—2023年2月,银川国龙骨科医院收治骨量减少的单节段LDD患者39例,其中22例采用mLLIF联合侧方钢板螺钉治疗(LP组),17例采用mL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治疗(BPS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总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在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DH)、椎间孔高度(FH)、节段前凸角(SL)及腰椎前凸角(LL)。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总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优于B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改善,LP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优于BPS组,BPS组术后6个月ODI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DH、FH、LL、SL较术前改善,且BPS组DH、FH丢失率小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P组椎间融合率为90.91%(20/22)、融合器沉降率为36.36%,BPS组椎间融合率为94.18%(16/17)、融合器沉降率为41.1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LIF联合LP或BPS治疗骨量减少的单节段LDD均可取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mLLIF联合LP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mLLIF联合BPS在促进椎间融合、维持间接减压、预防椎间融合器沉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骨质疏松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