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ric Intraocular Lens vs. Peripheral 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s to Correct Astigmatism in Eyes Undergoing Cataract Surgery 被引量:9
1
作者 Zhiping Liu Xiangyin Sha +3 位作者 Xuanwei Liang Zhonghao Wang Jingbo Liu Danping Huang 《Eye Science》 CAS 2014年第4期198-203,共6页
Purpose:.To compare tor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ToricIOL).with peripheral 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s(PCRIs) for astigmatism corr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taract surgery.Methods: 54 patients(54 eyes) with... Purpose:.To compare tor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ToricIOL).with peripheral 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s(PCRIs) for astigmatism corr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taract surgery.Methods: 54 patients(54 eyes) with more than 0.75 diopter(D).of preexisting corneal astigmatism were classified as group A(0.75-1.50D) or group B(1.75-2.50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undergo Toric-IOL or PCRIs in the steep axis with spherical IOL implantation..Log MAR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Log MAR UCVA), Log MAR best corrected vi sual acuity.(Log MAR BCVA),.error of vector(|EV|), surgery induced refraction correction.(|SIRC |),.and correction rates(CR) were measured 1 month and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Results: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all 54 eyes had LogMAR BCVA≤0.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CRIs and ToricIOL with Log MAR BCVA≤0.1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up A(P=1.00) or in group B(P=0.59). Group A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og MAR UCVA(P =0.70), |EV|(P=0.13), |SIRC|(P=0.71), and CR(P=0.56)in patients underwent PCRIs and Toric-IOL. However, group B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og MAR UCVA(P <0.01), |EV|(P<0.01)), |SIRC|(P<0.01), and CR(P<0.01).The Log MAR UCVA and |EV | between 1 and 6 month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tients in group A. However, in group B, they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onclusion:.The efficacy and stability of Toric-IOL and PCRIs were equal in low astigmatic patients..Toric-IOL achieved an enhanced effect over PCRIs in higher astigmatic patients.PCRIs had the more refractive regression than Toric-IOL in 6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屈光矫正 人工晶体 散光 角膜 切口 松解 眼睛
下载PDF
Surgical approaches to correct corneal astigmatism at time of cataract surgery: a mini-review
2
作者 Xiao-Lei Yin Zhi-Yang Ji +2 位作者 Xiu-Xin Li Xue-Mei Liang Shu-Xing J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7期1370-1374,共5页
Among refractive errors,astigmatism is the most common optical aberration,where refraction changes in different meridians of the eye.It causes blurred vision at any distance and includes corneal,lenticular,and retinal... Among refractive errors,astigmatism is the most common optical aberration,where refraction changes in different meridians of the eye.It causes blurred vision at any distance and includes corneal,lenticular,and retinal astigmatism.Cataract surgery used to cause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pre-exisiting corneal astigmatism because of creating a 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for example,a large size surgery incision.The development of surgical techniques during last decades has made cataract surgery interchange to treat preoperative corneal astigmatism at time of surgery.Nowadays,three surgical approaches can be used.By placing a sutureless clear corneal incision on the steep meridian of the cornea,a preoperative corneal astigmatism less than 1.0 D can be corrected.Single or paired peripheral 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s(PCRIs)provide 1.0-3.0 D corneal astigmatism correction.PCRIs are typically used for treating 1.0-1.5 D of regular corneal astigmatism,if more than 2.0 D,the risk of overcorrection and irregular astigmatism is increased.When toric intraocular lenses(IOLs)are unavailable in markets,PCRIs are still a reasonable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up to 3.0 D of pre-existing corneal astigmatism.Toric IOLs implantation can correct 1.0-4.5 D of corneal astigmatism.Several IOLs are approved to correct a high degree of corneal astigmatism with cylinder power up to 12.0 D.These approaches can be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 astigmatism cataract surgery peripheral 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s toric intraocular lens
下载PDF
预装式疏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体和同轴微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分析
3
作者 卢永军 晋丽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预装式疏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体和同轴微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5月在蓝田华阳眼科医院诊治的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 目的探讨与分析预装式疏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体和同轴微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5月在蓝田华阳眼科医院诊治的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都采用预装式疏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体植入,研究组行2.2 mm同轴透明角膜隧道微切口,对照组行3.0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并发症发生情况、角膜散光度与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最高矫正视力与术后1周相比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水肿、眼内炎、晶体混浊、囊膜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与术后1周相比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的前房深度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装式疏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体联合同轴微切口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应用并不会影响患者的前房深度,能减少角膜散光度,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装式疏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体 同轴微切口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并发症 角膜散光度 前房深度
下载PDF
不同部位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骞 郑广英 +1 位作者 周尚昆 陈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13-214,2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方式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5例81眼。随机分为3组:A组实施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22例(28眼),B组实施1100钟位透明角膜斜形切...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方式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5例81眼。随机分为3组:A组实施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22例(28眼),B组实施1100钟位透明角膜斜形切口22例26眼,C组实施1100钟位透明角膜隧道切口21例27眼。3组切口均长3.2mm,由同一医师实行常规的超声乳化手术。在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视力、裂隙灯、检影验光检查,对获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术后1d、1周A组与B、C组间视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A、B、C3组视力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A组的散光均小于B、C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角膜颞侧切口操作方便,术后对角膜散光影响最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好,是较理想的手术切口方位。角膜隧道切口和斜行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别,但斜行切口操作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角膜切口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角膜散光
下载PDF
微小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陆岩 底煜 +2 位作者 陈晓隆 刘鹤南 杨宏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2例52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2例52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并缝合固定于睫状沟,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1.0以上8眼,0.6~0.8为18眼,0.4~0.6为16眼,0.4以下10眼。术后1wk;1,3mo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33眼(63%)、39眼(75%)、41眼(79%)。术前及术后1wk;1,3mo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86±1.65D,2.09±1.28D,1.92±1.34D和1.77±1.16D,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的角膜散光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为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可靠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巩膜缝线固定术 推注 系统 透明角膜切口 角膜散光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 被引量:45
6
作者 钟敬祥 邵东平 +3 位作者 刘斐 朱春玲 杨晓然 李敏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 ,颞侧和上方、斜行和隧道 3.2mm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方法收集白内障患者 6 5例 81眼。按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组 (A组 )、11:0 0钟位透明角膜斜形切口组 (B组 )和 11:0 ...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 ,颞侧和上方、斜行和隧道 3.2mm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方法收集白内障患者 6 5例 81眼。按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组 (A组 )、11:0 0钟位透明角膜斜形切口组 (B组 )和 11:0 0钟位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 (C组 ) 3组。在术前 1d ,术后 1d、1周、1和 3月进行视力、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A、B、C 3组术前散光分别为 (0 .5 1± 0 .2 7)D、(0 .5 2± 0 .31)D、(0 .5 0± 0 .2 7)D。术后 1d、1周、1、3月 ,A组的散光分别为 (0 .74± 0 .31)D、(0 .6 9± 0 .2 9)D、(0 .6 1±0 2 7)D、(0 .5 4± 0 .2 6 )D ;B组分别为 (1.11± 0 .33)D、(1.0 2±0 .30 )D、(0 .89± 0 .31)D、(0 .78± 0 .2 8)D ;C组分别为(1 0 9± 0 .2 7)D、(1.0 1± 0 .2 7)D、(0 .86± 0 .2 9)D、(0 79±0 2 5 )D。术后各阶段散光均高于术前。A组的散光小于B、C 2组 (P <0 .0 5 ) ,B、C 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 ,术后第 1天各组散光最大 ,以后渐减小。术后 1d、1周、1、3月 ,A组的SIA分别为 (0 .6 9± 0 .5 1)D、(0 .6 4± 0 .4 0 )D、(0 .6 5±0 38)D、(0 .5 9± 0 .33)D ;B组分别为 (1.19± 0 .74 )D、(1.0 8±0 .6 0 )D、(0 .87± 0 .4 9)D、(0 .77± 0 .4 0 )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 手术源性散光 角膜切口
下载PDF
透明角膜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红 袁佳琴 +3 位作者 孙慧敏 李霞 熊世红 林松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经3.5mm小切口完成41例45眼。分别观察视力、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术后d1,裸眼视力≥0.5占82.35%,≥1.0占50%;术后1个月时≥0....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经3.5mm小切口完成41例45眼。分别观察视力、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术后d1,裸眼视力≥0.5占82.35%,≥1.0占50%;术后1个月时≥0.5占100%,≥1.0占75.32%。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切口附近较为平坦,但术后1月时可恢复至术前状态。角膜内皮丢失率术后1周为9.37%±4.12。结论透明角膜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反应轻,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角膜切口 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 散光 手术后 白内障
下载PDF
两种切口超声乳化术与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散光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桂玲 徐金锁 +1 位作者 王艳梅 刘海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与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与散光度数,说明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样可以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8眼,其中巩膜隧道切口组238眼,透明角膜切口组250眼。对术后1,7d的视力... 目的:比较2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与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与散光度数,说明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样可以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8眼,其中巩膜隧道切口组238眼,透明角膜切口组250眼。对术后1,7d的视力及术后30d的散光度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d 2组视力≥0.5者分别为188眼和190眼,分别占总数的79.0%和76.0%,术后7d 2组视力≥0.5者分别为221眼和233眼,分别占总数的92.8%和93.2%。术后30d 2组散光度数平均为1.14D和1.11D,与术前比较均增加了0.52D,2组术后无论是视力还是散光度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不仅仅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选择,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样可以选择:且透明角膜切口至少减少了4个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散光 视力
下载PDF
两种散光矫正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中低度数角膜散光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燕 孙朝晖 +4 位作者 冯艳霞 李亚楠 李小磊 左建霞 霍伊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113-117,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角膜缘松解切开(LRI)术与散光晶体植入术在治疗伴有中低度数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502例(502眼)白内障合并中低度数角膜散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LRI组(238例)和散光晶体组(26... 目的:对比研究角膜缘松解切开(LRI)术与散光晶体植入术在治疗伴有中低度数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502例(502眼)白内障合并中低度数角膜散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LRI组(238例)和散光晶体组(264例);LRI组采用LRI术,散光晶体组采用散光晶体植入术对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散光矫正术。统计分析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UC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角膜散光及显然验光等屈光指标。结果:散光晶体组和LRI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UCVA及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散光晶体组=8.312,F=5.354;FLRI组=6.214,F=4.132;P<0.05);散光晶体组术后6个月时的UCVA和BCVA略好于L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t=3.76;P<0.05);散光晶体组和LRI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显然验光散光结果较术前明显减小(F=5.835,F=4.334;P<0.05);LRI组术后6个月的显然验光散光结果高于散光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5)。LRI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14,P<0.05),散光晶体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角膜散光明显高于L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t=2.85,t=2.73,t=1.65;P<0.05)。结论:两种散光矫正方式对角膜散光矫正作用大致相同,但应用角膜松解刀进行角膜缘松解切开术相对经济、安全且有效,是一种较好的角膜散光矫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松解保护刀 白内障 角膜散光 散光型人工晶状体 角膜缘松解切开(LRI)术
下载PDF
两种术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散光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伟民 陈钦德 +1 位作者 梁轩伟 王忠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52-556,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周边角膜切开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手术患者54例54眼,男2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0.04±9.08(50~...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周边角膜切开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手术患者54例54眼,男2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0.04±9.08(50~87)岁。A组(0.75D≤散光≤1.50D)30例,B组(1.75D≤散光≤2.50D)24例。每组患者随机分配进行周边角膜切开术(PCRIs)和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6mo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散光(|EV|)、散光矫正量(|SIRC|)、散光矫正率(CR)。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6mo与术后1mo的UCVA和|EV|的变化。结果:术后6mo,所有患者的BCVA均达0.6以上。PCRIs与Toric-IOL术后BCVA达到0.8以上者在A组中分别为86.7%vs93.3%(P>0.05),B组分别为75%vs91.7%(P=0.59),两种术式在两散光组中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mo,PCRIs与Toric-IOL两种术式患者的UCVA、|EV|、|SIRC|、CR在A组患者中分别为0.70±0.21vs0.76±0.17(P=0.81)、0.48±0.22vs0.37±0.19(P=0.13)、0.87±0.30vs0.92±0.38(P=0.71)、0.75±0.16vs0.78±0.19(P=0.56),两种术式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中分别为0.50±0.15vs0.78±0.11(P<0.01)、1.17±0.36vs0.54±0.33(P<0.01)、1.08±0.27vs1.68±0.32(P<0.01)、0.51±0.13vs0.81±0.14(P<0.01),两种术式间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PCRIs术后1mo与术后6mo的UCVA、|EV|在分别为0.77±0.23vs0.70±0.21(P=0.09)、0.50±0.23vs0.48±0.22(P=0.58),Toric-IOL术后分别为0.77±0.223vs0.76±0.17(P=0.81)、0.40±0.18vs0.37±0.19(P=0.55),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中PCRIs术后1mo与术后6mo的UCVA、|EV|分别为0.63±0.17vs0.50±0.15(P<0.01)、0.81±0.34vs1.17±0.36(P<0.01),Toric-IOL术分别为0.81±0.12vs0.78±0.11(P=0.08)、0.48±0.31vs0.54±0.33(P<0.01),各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RIs与Toric-IOL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式矫正低度数散光(0.75~1.50D)的疗效无差异,术后6mo内疗效稳定;Toric-IOL术矫正较高度数散光(1.75~2.50D)的疗效优于PCRIs;两种术式的疗效在术后6mo均有所回退,PCRIs回退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 散光 周边角膜松解切开术 TORIC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的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青 廖荣丰 +2 位作者 刘兴华 汪永 周艳峰 《实用防盲技术》 2011年第2期62-65,83,共5页
目的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分为A、B和C三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直线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 目的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分为A、B和C三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直线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三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 A、B、C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一周时分别是(2.29±0.84)、(1.90±0.77)、(1.79±0.85)D,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术后1月、术后3月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所处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最佳切口位置是角膜缘后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散光 切口 人工晶体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透明角膜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世红 袁佳琴 +2 位作者 张红 孙慧敏 林松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评价 3 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 3 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 ,对 48例 5 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 ,植入丙烯酸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第 1天裸眼视力≥1 0者为 5 4... 目的 评价 3 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 3 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 ,对 48例 5 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 ,植入丙烯酸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第 1天裸眼视力≥1 0者为 5 4%。角膜散光于 1月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于 3月角膜内皮丢失率为 10 40± 3 12 %。角膜厚度于术后 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该手术视力恢复早 ,散光稳定快 ,对角膜内皮未产生过多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透明角膜 可折叠式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清 胡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74-1275,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注入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82例475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注入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并发症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患者382例475眼手术顺利,术后1mo视...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注入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82例475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注入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并发症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患者382例475眼手术顺利,术后1mo视力<0.3者10眼,均为眼底病变,视力未提高,>0.3者56眼,视力>0.5者409眼。患者满意,未出现严重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注入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是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折叠人工晶状体 透明角膜切口
下载PDF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烈 李明桂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9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经透明角膜3.2mm隧道切口对159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全程时间8~21min。术后裸眼视力:术后第1天在0...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经透明角膜3.2mm隧道切口对159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全程时间8~21min。术后裸眼视力:术后第1天在0.5或以上者占49.1%,术后第7天为72.3%,术后1月≥1.0为74.8%,平均角膜散光术后第7天(0.91±0.55)D比术前增加0.19D(P<0.001);术后1月(0.77±0.56)D比术前增加0.05D(P>0.05)。结论: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角膜切口 折叠式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下载PDF
比较单侧及双侧透明角膜切口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角膜散光及视觉质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震雷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对术前角膜散光0.50~1.75 D的白内障术眼,通过在角膜陡峭子午线上设置单侧透明角膜切口或联合对侧透明角膜切口矫正角膜散光,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对其术后角膜散光情况、视力、对比敏感度及... 目的对术前角膜散光0.50~1.75 D的白内障术眼,通过在角膜陡峭子午线上设置单侧透明角膜切口或联合对侧透明角膜切口矫正角膜散光,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对其术后角膜散光情况、视力、对比敏感度及立体视觉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及相关分析。方法 52例(6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M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情况进行分组:(1)单侧透明角膜切口(CCI)矫正组(CCI组):0.50 D≤散光<1.00 D,于陡峭子午线上端做单个3.0 mm切口;(2)联合对侧透明角膜切口(OC-CI)矫正组(OCCI组):1.00 D≤散光<1.7 5 D,于陡峭子午线两端各设置一3.0 mm切口。比较在陡轴上做透明角膜切口矫正散光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的变化,并在术后3个月时比较OCCI及CCI组散光矫正度数。对术后3个月时,OCCI组、CCI组在非矫正远视力(UCDVA)、非矫正近视力(UCNVA)、对比敏感度、近立体视锐度等视觉质量指标方面进行比较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1)所有在陡峭子午线上做透明角膜切口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相比,角膜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时OCCI组及CCI组的平均散光矫正量分别为(0.86±0.35)D和(0.41±0.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术后3个月时OCCI组、CCI组的UCDVA、UCNVA、对比敏感度、近立体视锐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角膜陡峭子午线行透明角膜切口可以矫正部分术前角膜散光,双切口具有更强的矫正作用,对于0.50 D≤角膜散光≤1.75 D又期望植入MIOL的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散光矫正 对比敏感度 立体视觉
下载PDF
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萍 吴仲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9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白内障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例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7例。A组患者采用2... 目的研究白内障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例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7例。A组患者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仅透明角膜切口为2.8 mm。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Ⅳ级核患者超声乳化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其余所有患者超声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视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手术源性散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14.8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m、2.8 mm角膜切口方式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具有较好疗效,而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2.8 mm角膜切口优于2.2 mm角膜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透明角膜切口 超声乳化吸除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远期效果观察
17
作者 刘太平 杨雪宏 +2 位作者 刘志英 梁卫丰 高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7-599,共3页
目的 分析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不同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2 4月后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A、B、C 3组共96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植入不同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A组 3 2眼采用STAAR/Chiron硅胶折叠人工晶状体 ;B组 43眼采用法马西亚 9... 目的 分析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不同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2 4月后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A、B、C 3组共96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植入不同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A组 3 2眼采用STAAR/Chiron硅胶折叠人工晶状体 ;B组 43眼采用法马西亚 92 0硅胶折叠人工晶状体 ;C组 2 1眼采用法马西亚或Upiohn 80 9CPMMA单片晶状体。 3组手术切口分别为3 2mm ,3 7mm ,5 0mm。结果 术后非矫正视力 :A组为 0 7± 0 2 ,B组为 0 65± 0 2 ,C组为 0 6+± 0 2 ;术后矫正视力 :A组为0 8± 0 2 ,B组为 0 8± 0 2 5 ,C组为 0 8± 0 3。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3组之间仅有轻度屈光和角膜地形图的改变 ,差异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折叠人工晶状体 角膜散光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临床对比分析
18
作者 林金香 戴追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1例,共计7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切口分为两组,38眼采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对...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1例,共计7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切口分为两组,38眼采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对照组,38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临床疗效优于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视力恢复更好且角膜散光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力 角膜散光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永孝 黄立 +4 位作者 关小荣 马艳 韩文涛 赵金 吕菊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23-1926,共4页
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眼科中心收治的64例84眼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分为散光型IOL组33... 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眼科中心收治的64例84眼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分为散光型IOL组33例42眼和球面IOL组31例42眼,散光IOL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球面IOL组采用常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陡峭轴位上一对角膜缘松解切口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术后3mo的视力分布、角膜散光度、球镜及柱镜指标(曲率、轴向、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散光轴向)的变化情况。结果: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在术后第3mo复查裸眼视力,与同组术前比较视力均提高(P<0.05),术后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裸眼视力比较,散光型IOL组裸眼视力分布优于球面IOL组(Z=-2.172,P=0.030<0.05)。术后3mo散光型IOL组、球面IOL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与同组患者术前比较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的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较术前均减小(P<0.05),散光轴向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散光型IOL组的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值显著低于球面IOL组(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散光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角膜缘松解术 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雍智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0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98例患者按不同手术切口位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于颞上侧或鼻上侧做角膜切口,观察组于最大角膜屈...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98例患者按不同手术切口位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于颞上侧或鼻上侧做角膜切口,观察组于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角膜切口。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少于术前(P<0.05),且呈降低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至6个月,两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7 d至6个月,观察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至6个月,两组手术源性散光度均呈降低趋势;且术后1、6个月,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取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和常规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均有改善作用,但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角膜切口 角膜散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