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学指标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1
作者 王玮 邓文 +2 位作者 毛文义 唐小鹃 李丽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不明病因的葡萄膜炎患者资料。比较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基线资料、常规生化检验结果...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不明病因的葡萄膜炎患者资料。比较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基线资料、常规生化检验结果,以最终综合诊断为标准,分析免疫学指标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00例不明病因的葡萄膜炎患者,最终诊断感染性葡萄膜炎32例/55眼(感染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68例/114眼(非感染组)。感染组病因占比最高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50.00%),最低为梅毒葡萄膜炎(6.25%);非感染组病因占比最高为特发性葡萄膜炎(51.47%),最低为Fuchs综合征(2.94%);两组基线资料、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检出率分别为87.50%、92.65%,与综合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学指标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的存在较高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诊断 感染性葡萄膜炎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后葡萄膜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广华 李志杰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2-74,共3页
后葡萄膜炎的类型繁多,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炎症相互影响,许多免疫性、感染性炎症和恶性肿瘤均可导致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病理性损伤,从而使后葡萄膜炎的临床诊断变得更加复杂。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病因、病史、眼前后段体征以及全身性疾... 后葡萄膜炎的类型繁多,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炎症相互影响,许多免疫性、感染性炎症和恶性肿瘤均可导致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病理性损伤,从而使后葡萄膜炎的临床诊断变得更加复杂。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病因、病史、眼前后段体征以及全身性疾病相关体征的描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葡萄膜炎 鉴别诊断 诊断
下载PDF
试论单眼特殊病史的双眼葡萄膜炎
3
作者 崔浩 孙彦秋 《黑龙江医学》 2001年第12期883-884,共2页
交感性眼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 ,在做出“交感性眼炎”的诊断之前应当进行鉴别诊断 ,排除其它原因 (非诱发眼性原因 )引起的双眼葡萄膜炎。另外 ,交感性眼炎的病理特征特异性不够。因为有明确报告证明某些非交感性眼炎 (如原田 ... 交感性眼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 ,在做出“交感性眼炎”的诊断之前应当进行鉴别诊断 ,排除其它原因 (非诱发眼性原因 )引起的双眼葡萄膜炎。另外 ,交感性眼炎的病理特征特异性不够。因为有明确报告证明某些非交感性眼炎 (如原田 -小柳氏病 )亦可出现交感性眼炎的病理改变 ,而临床上诊断的交感性眼炎符合率仅为 2 5 %~ 80 %。我们认为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勉强做出“交感性眼炎”之诊断不如先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 (某眼穿孔伤史 ) ,依此类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性眼炎 鉴别诊断 葡萄膜炎 眼外伤 眼球摘除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先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560-1561,共2页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 2 7例 30眼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为肝经风热型、肝胆湿热型、阴虚火旺型 ,分别用新制柴连汤、龙胆泻肝汤、知柏地黄汤加减同时配合西药治疗 ;对照组 2 5例 2 8眼单用西...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 2 7例 30眼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为肝经风热型、肝胆湿热型、阴虚火旺型 ,分别用新制柴连汤、龙胆泻肝汤、知柏地黄汤加减同时配合西药治疗 ;对照组 2 5例 2 8眼单用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 ,对照组为 71% ,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效果优于常规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葡萄膜炎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眼弓蛔虫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郝琳娜 张妍春 +3 位作者 薛大喜 康紫薇 何英楠 楚江南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眼弓蛔虫病(O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曾在外院误诊的OT患者11例(11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4~47岁,平均年龄(21.4&#... 目的探讨眼弓蛔虫病(O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曾在外院误诊的OT患者11例(11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4~47岁,平均年龄(21.4±13.8)岁。采集患者病史,收集临床表现,就诊过程,影像学检查结果,眼内液检测结果。年龄和眼压以x±s描述。职业、居住地、猫狗接触史、主诉、既往病史、视力、眼部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眼内液检测结果、诊断及鉴别诊断采用例数(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诊断是否有修正。结果11例均为单眼患病。其中,18岁以下者6例(6只眼),占54.55%(6/11);18岁以上者5例(5只眼),占45.45%(5/11)。有玻璃体混浊者11例(11只眼),占100.00%(11/11);玻璃体机化分层者7例(7只眼),占63.64%(7/11);玻璃体增殖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4例(4只眼),占36.36%(4/11)。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显示前部玻璃体混浊者4例(4只眼),占36.36%(4/11);睫状体后有异常高回声者3例(3只眼),占27.27%(3/11),提示周边肉芽肿形成。B型超声检查玻璃体可见异常回声者9例(9只眼),占81.82%(9/11)。其中,表现为特异性的条索状或带状分层回声者5例(5只眼),占45.45%(5/11);表现为点团状回声者4例(4只眼),占36.36%(4/11)。B型超声显示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6例(6只眼),占54.55%(6/1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视盘着染、荧光素渗漏及视网膜血管显著渗漏者6例(6只眼),占54.55%(6/11)。其中,表现出视网膜毛细血管"羊齿蕨样"渗漏者3例(3只眼),占27.27%(3/1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显著黄斑水肿者3例(3只眼),占27.27%(3/11)。首诊外院误诊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者4例(4只眼),占36.36%(4/11);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者2例(2只眼),占18.18%(2/11);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者2例(2只眼),占18.18%(2/11);视网膜母细胞瘤者1例(1只眼),占9.09%(1/11);黄斑水肿者1例(1只眼),占9.09%(1/9);Coat′s病伴新生血管型青光眼者1例(1只眼),占9.09%(1/11)。眼内液弓蛔虫免疫球蛋白(Ig)G均远高于3U者7例(7只眼),占63.64%(7/11)。11例(11只眼)OT分型为典型者9例(9只眼),占81.82%(9/11)。其中,后极部肉芽肿型2例(2只眼),占18.18%(2/11);周边肉芽肿型4例(4只眼),占36.36%(4/11);眼内炎型3例(3只眼),占27.27%(3/11)。OT分型为非典型者2例(2只眼),占18.18%(2/11)。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诊断无修正。结论OT多为单眼发病,儿童和成人均可患病。O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有后极部和(或)周边肉芽肿、眼内炎及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等典型表现,B型超声和UBM检查可辅助诊断。也可仅表现为全葡萄膜炎或中间葡萄膜炎,伴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羊齿蕨样"渗漏等非典型改变。眼内液弓蛔虫抗体检测对OT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弓蛔虫病 鉴别诊断 单眼葡萄膜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