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游动孢子产生的条件 被引量:44
1
作者 左豫虎 臧忠婧 刘惕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间歇性地给菌丝块换水可以诱导菌丝产生孢子囊 ,进而释放游动孢子。挑取 5~ 8块直径为 8mm于利马豆或 V8汁平板上培养 4~ 8d的菌块 ,置于直径 7cm的培养皿内 ,加入蒸馏水正好没过菌块表面 ,每 30 min换水一次 ,换水 4次后加入 15 ml P... 间歇性地给菌丝块换水可以诱导菌丝产生孢子囊 ,进而释放游动孢子。挑取 5~ 8块直径为 8mm于利马豆或 V8汁平板上培养 4~ 8d的菌块 ,置于直径 7cm的培养皿内 ,加入蒸馏水正好没过菌块表面 ,每 30 min换水一次 ,换水 4次后加入 15 ml Petri培养液 ,2 5℃、黑暗条件下培养 18~ 2 0 h,可诱发菌块大量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游动孢子 产生条件
下载PDF
影响大豆疫霉菌(Phyto phthora sojae)卵孢子萌发的条件 被引量:11
2
作者 左豫虎 臧忠婧 +1 位作者 韩文革 刘惕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培养 1个月的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水琼脂或土壤薄膜上均可萌发 ,在水琼脂上萌发只形成芽管 ,在土壤薄膜上萌发形成芽管和孢子囊。卵孢子在两种基质上萌发最适温度为 18- 2 4℃。光照刺激卵孢子萌发 ,抑制孢子囊的形成。卵孢子萌发不需外... 培养 1个月的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水琼脂或土壤薄膜上均可萌发 ,在水琼脂上萌发只形成芽管 ,在土壤薄膜上萌发形成芽管和孢子囊。卵孢子在两种基质上萌发最适温度为 18- 2 4℃。光照刺激卵孢子萌发 ,抑制孢子囊的形成。卵孢子萌发不需外源养分。不同菌株卵孢子萌发率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菌 卵孢子 萌发条件 疫病
下载PDF
高盐碱胁迫下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体内离子积累的差异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鑫辉 李向华 +2 位作者 刘洋 张应 王克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89-1300,共12页
在总含量3%高盐碱原土盆栽条件下,对搜集于津唐盐碱地895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全生育期耐盐碱性鉴定。通过测定203株凋亡植株及收获植株茎、叶中Na+、Cl-、K+、Ca2+、Mg2+的含量,分析高盐碱胁迫下野生大豆植株离子含量的分布及野生大豆植... 在总含量3%高盐碱原土盆栽条件下,对搜集于津唐盐碱地895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全生育期耐盐碱性鉴定。通过测定203株凋亡植株及收获植株茎、叶中Na+、Cl-、K+、Ca2+、Mg2+的含量,分析高盐碱胁迫下野生大豆植株离子含量的分布及野生大豆植株凋亡和成熟时体内离子积累程度,并探讨耐盐碱型野生大豆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植株在营养生长期间,盐碱胁迫致死植株茎、叶无机离子含量在不同存活时间组间并未达显著水平,Na+和Cl-积累达到一定含量即出现凋亡现象,致死植株茎中Na+和Cl-离子范围分别为3.239%~4.682%和4.639%~6.328%,叶中分别为1.754%~2.349%和4.126%~5.073%;能够存活到成熟的耐盐碱型野生大豆植株茎叶Na+和Cl-含量存在低、中、高3种类型。高耐型野生大豆茎、叶平均Na+和Cl-含量显著低于低耐盐型,且茎中K+和叶中Ca2+和Mg2+含量较高。在高耐型野生大豆植株茎叶中也存在Na+和Cl-离子含量高水平和低水平两种类型,推测野生大豆可能存在两种耐盐碱机制,其一为高耐受性,其二为低吸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盐碱胁迫 离子积累 耐盐碱机理
下载PDF
渤海湾津唐沿海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种群高盐碱胁迫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鑫辉 李向华 王克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7,304,共9页
以渤海湾津唐沿海地带895份野生大豆种群在高盐碱(3%)环境下的全生育期鉴定试验,分析不同种群(株系)的生长发育动态以及对盐碱土壤生态适应性的分化。结果表明,出苗阶段存在3种耐盐碱能力类型:耐高盐碱胁迫发芽出苗;耐低盐碱胁迫发芽出... 以渤海湾津唐沿海地带895份野生大豆种群在高盐碱(3%)环境下的全生育期鉴定试验,分析不同种群(株系)的生长发育动态以及对盐碱土壤生态适应性的分化。结果表明,出苗阶段存在3种耐盐碱能力类型:耐高盐碱胁迫发芽出苗;耐低盐碱胁迫发芽出苗;盐胁迫不能发芽出苗。在高盐胁迫下营养生长早期阶段种群死亡率最高,中期以后相对降低,成熟期死亡率较低。种群植株形态建成和生殖生长受到高盐胁迫的强烈抑制,表现早期严重而后期较轻。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受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的地上干物质重、单株产量、种子数、百粒重和收获指数。株系间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种子数、荚数、收获指数、地上干物质重、百粒重。研究揭示该地域种群内对盐碱土壤有很高的适应性分化,存在高耐盐碱生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耐盐性 生态适应分化 土壤生态型 种群
下载PDF
大豆Soja亚属内种子大小的遗传差异及半野生类型分类归属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洋 李向华 +1 位作者 肖鑫辉 王克晶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31-239,共9页
Soja亚属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三种类型,其中半野生型变异丰富,与野生和栽培大豆形态重叠。然而半野生大豆是属于野生种内还是栽培种的变异类型还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421份包括两组野生大豆百粒重类型、三组半野生大豆百粒重类... Soja亚属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三种类型,其中半野生型变异丰富,与野生和栽培大豆形态重叠。然而半野生大豆是属于野生种内还是栽培种的变异类型还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421份包括两组野生大豆百粒重类型、三组半野生大豆百粒重类型和小粒秣食豆类型大豆地方品种对Soja亚属内进行了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评价和对半野生大豆的分类地位归属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粒组野生大豆(2.5g以下)和大粒组(2.5~3.0g)有明显的分化。大粒野生大豆和小粒半野生大豆(3.01~5.0g)遗传关系密切,百粒重5.01~10.0g和超过10.0g的半野生大豆组遗传关系密切。大粒野生大豆在遗传上与半野生大豆类型密切。从小粒野生大豆到大粒半野生大豆各类型的遗传分化与它们的百粒重大小有密切关联,即使与小粒秣食豆的百粒重相重叠甚至超过小粒秣食豆的半野生大豆都与小粒栽培大豆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我们所获得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半野生大豆属于野生种内的变异而非栽培种内变异。百粒重大小可以当作评价野生大豆物种内的遗传分化或进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有其遗传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进化 半野生大豆 soja亚属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光宇 王洋 马晓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8-262,共5页
近二十年来 ,我国学者对野生大豆进行了多学科、不同层次的研究 ,取得卓越的成就 ,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综述了中国野生大豆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方面的研究结果 。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脂肪含量 地理分布 脂肪酸组成 中国
下载PDF
大豆属Soja亚属不同进化型植物叶片演化结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伟 陆静梅 +3 位作者 牛陆 吴东梅 李岩 段肖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4-748,共5页
为了探讨大豆属(Glycine)Soja亚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产自吉林省的大豆属Soja亚属4种植物的叶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Soja亚属中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Seib.et Zucc.)、半野生大豆(semi-wild soybean)、半栽... 为了探讨大豆属(Glycine)Soja亚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产自吉林省的大豆属Soja亚属4种植物的叶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Soja亚属中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Seib.et Zucc.)、半野生大豆(semi-wild soybean)、半栽培大豆(semi-cultured soybean)、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叶片的部分结构特征差异显著;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其叶片和主脉逐渐加厚、表皮毛数量增多,主脉维管束中导管分子列数增多且逐渐演化出异型维管束,栅栏组织层数逐渐增多,CTR(栅栏组织/叶片厚)和SR(海绵组织/叶片厚)值也有增高的趋势;栽培大豆栅栏组织最发达,已演化出4层栅栏组织细胞。大豆属Soja亚属4种植物(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叶片间的解剖结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进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ja亚属 结构演化
下载PDF
影响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卵孢子生活力和萌发的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文景芝 杨明秀 +1 位作者 郝中娜 刘春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7,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能够促使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短时间内大量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卵孢子菌龄、预处理温度、化学物质及其浓度在某种程度上均影响大豆疫霉菌卵孢子的生活力。胡萝卜琼脂平板上24℃密封培养条件下,30d菌龄的卵孢子...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能够促使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短时间内大量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卵孢子菌龄、预处理温度、化学物质及其浓度在某种程度上均影响大豆疫霉菌卵孢子的生活力。胡萝卜琼脂平板上24℃密封培养条件下,30d菌龄的卵孢子中只有10.56%处于萌动状态,但经0.4%的KMnO4处理20min或35℃处理5d后,萌动率分别提高到58.49%和83.55%,但并不萌发。以3mL大豆感病品种Sloan的根系分泌物为培养液,26℃黑暗或光照培养7d即可获得80%以上的卵孢子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卵孢子 生活力 萌发
下载PDF
国家基因库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资源最近十年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克晶 李向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7-514,共8页
总结了国家种质库最近10年野生大豆搜集进展和研究概况。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在1979-1982年间搜集并保存在国家基因库的为5939份;1996-2000年搜集了600份;2001-2010最近10年补充搜集了全国17个省(市、区)、318个县(市、旗)、930个乡镇(农场... 总结了国家种质库最近10年野生大豆搜集进展和研究概况。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在1979-1982年间搜集并保存在国家基因库的为5939份;1996-2000年搜集了600份;2001-2010最近10年补充搜集了全国17个省(市、区)、318个县(市、旗)、930个乡镇(农场)。其中新搜集县市178个,共收集典型野生大豆资源1979份,野生大豆收集样品新增资源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察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抗锈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单志慧 单连民 +5 位作者 王贤智 邱德珍 张晓娟 蔡淑平 吴学军 周新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8-890,共3页
大豆锈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筛选抗锈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基础,从野生大豆中发掘抗锈资源有利于拓宽抗锈育种的遗传基础。采用离体叶片定量接种方法对513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进行抗锈鉴定,得到抗病资源1... 大豆锈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筛选抗锈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基础,从野生大豆中发掘抗锈资源有利于拓宽抗锈育种的遗传基础。采用离体叶片定量接种方法对513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进行抗锈鉴定,得到抗病资源1份,其余均为感病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锈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光宇 纪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中国野生大豆(G.soja)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和蛋白组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我国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组成 贮藏蛋白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遗传资源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和结构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克晶 李向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7-928,共12页
介绍了我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主要的形态类型、物种内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化的瓶颈不仅发生在由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也以另一种方式"分化瓶颈"出现于同性状的不同表型类型之间。野生大豆种内种子大小类型是否存在遗传分化?... 介绍了我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主要的形态类型、物种内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化的瓶颈不仅发生在由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也以另一种方式"分化瓶颈"出现于同性状的不同表型类型之间。野生大豆种内种子大小类型是否存在遗传分化?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的边界在哪?半野生大豆如何产生的?半野生大豆遗传上密切于栽培种还是野生种?百粒重3~4g的小粒半野生大豆与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有遗传差异?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属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的种皮色和种子大小哪个更能反映进化程度?栽培大豆基因是否已经渗入到野生大豆?对这些在学术界常年存在的疑问本文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答案。我们认为"真"半野生大豆不存在于现在中国半野生资源收集品中;一些野生大豆中的白花、灰毛、无泥膜性状来源于栽培大豆的基因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遗传分化与结构 进化瓶颈 半野生大豆 野生大豆 soja亚属
下载PDF
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与野生大豆(G.soja)解剖学的比较研究——Ⅰ.雄配子体的发育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淑华 罗希明 徐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0-326,共7页
本文对栽培大豆(Glycine max)和野生大豆(G.soja)雄配子体的发育和同步性及精子发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大豆和野生大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属于同时型的,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花粉粒的发育在同一花药中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同花中... 本文对栽培大豆(Glycine max)和野生大豆(G.soja)雄配子体的发育和同步性及精子发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大豆和野生大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属于同时型的,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花粉粒的发育在同一花药中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同花中九个连体花药的花粉粒的发育也基本上是同步的,而单个花药中花药粉粒的发育要稍落后于九个连体花药中的花粉粒。大豆的两个精子是在花粉管和花粉粒中形成的,即二、三细胞型;野生大豆的两个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即二细胞型。本文讨论了这两种植物精子发生途径的类型及分类学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大豆 雄配子体 解剖学
下载PDF
耐盐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的光周期效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三 赵可夫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以原产山东东营的耐盐野生大豆为材料 ,观察了不同日长和不同光周期数处理对植株开花时间、数量、结荚率、鼓粒率以及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1)短日照处理促进野生大豆开花 ,其开花临界日长是 13h ;(2 )在 8h日长处理条件下野生大豆开... 以原产山东东营的耐盐野生大豆为材料 ,观察了不同日长和不同光周期数处理对植株开花时间、数量、结荚率、鼓粒率以及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1)短日照处理促进野生大豆开花 ,其开花临界日长是 13h ;(2 )在 8h日长处理条件下野生大豆开花所需最小光周期数是 10个 ,且随着处理光周期数的增加 ,促进开花和开花后发育的效应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不足的光周期数处理可以引起成花逆转现象 ;(3)经短日处理的野生大豆植株生长减慢、光合速率降低 ,且随着日长缩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光周期效应 野生大豆 临界日长 光周期数 成花逆转
下载PDF
大豆属Soja亚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金玲 郭庆梅 郑亦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65-1468,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 Soja亚属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该亚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关键词 大豆属 soja亚属 种皮 微形态特征 分类学
下载PDF
一种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纯营养菌丝的培养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岩 文景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5,共3页
比较了胡萝卜琼脂和玻璃纸胡萝卜琼脂培养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对菌丝生长速度、卵孢子产生、孢子囊产生时间及R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纸胡萝卜琼脂培养的大豆疫霉菌,10 d内不会产生卵孢子,当大豆疫霉菌从玻璃纸上... 比较了胡萝卜琼脂和玻璃纸胡萝卜琼脂培养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对菌丝生长速度、卵孢子产生、孢子囊产生时间及R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纸胡萝卜琼脂培养的大豆疫霉菌,10 d内不会产生卵孢子,当大豆疫霉菌从玻璃纸上取下时,不会带有培养基,能够提取出高质量的RNA,满足差异显示反转录PCR对RNA质量的要求,是一种适合大豆疫霉菌纯营养菌丝的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RNA提取 玻璃纸 胡萝卜琼脂
下载PDF
野生大豆(Glycinesoja)HSP的研究──Ⅰ.黄河下游和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HSP诱导合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田夫 宋海星 +3 位作者 王萍 马淑英 李吉平 张让堂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8-212,共5页
本文对黄河下游地区野生大豆“7583”和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01—32”的发育胚根(Seedlings)在40℃下热击分别为2、4、6、8、10hr,比较其热击反应(HSR)及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的种类、... 本文对黄河下游地区野生大豆“7583”和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01—32”的发育胚根(Seedlings)在40℃下热击分别为2、4、6、8、10hr,比较其热击反应(HSR)及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的种类、累积动态。研究结果指出黄河下游地区野生大豆对2hr热击反应较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反应迟钝,热击4hr前者HSP种类倍增,且小分子量HSP(LMWHSP)显著多于后者。HSP累积高峰有别,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早于黄河下游野生大豆4个小时,且HSP累积量始终高于后者。研究还发现野生大豆存在干热击蛋白(HeatShockCognateProteins,HS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热击蛋白 干热击蛋白
下载PDF
大豆属Soja亚属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金玲 郭庆梅 郑亦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91-495,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关键词 大豆属 soja亚属 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Strain against Phytophthora sojae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红梅 李淼 +1 位作者 檀根甲 王子迎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4期9-12,17,共5页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creen the antagonistic strain against Phytophthora sojae with biocontrol potential, and provide basis for searching control measures and designing new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P. sojae...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creen the antagonistic strain against Phytophthora sojae with biocontrol potential, and provide basis for searching control measures and designing new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P. sojae. [ Method]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soybean was 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pla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various soil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Dual culture method was used to screen the microorganism with antagonistic effect against P. sojae. On this basis, the growth inhibition rate of the microorganism with stronger antagonistic effect against P. sojae was determined, and its control effect against P. sojae was also measured. [ Result] A strain of bacterium with relatively good antagonistic effect was isolated from soil, and named as strain B048. Dual test showed that the growth inhibition rate of antagonistic bacterium 11048 against P. sojac reached 97.5%. Antagonistic endurance tests showed that the width of inhibition zone was still 20.0 mm after dual culture with P. sojac for21 d. In potting experiment, the control effect of B048 against P. sojae was 100%. The antagonistic bacterium was primarily identified to be Bacillus pumilus through morphology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Condusion] The antagonistic bacterium B048 had good prospect to be developed as the biocontrol bacterium against P. soj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hthora sojae BIOCONTROL Bacillus pumilus Antagonistic activity China
下载PDF
大豆属soja亚属种子形态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可炜 郑亦津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227,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 ,对野生、半野生、栽培大豆的成熟种子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 ,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种子表面结构有明显差异 ,可为大豆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依据 .
关键词 种子 结构 野生大豆 半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