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马藏族舞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雪娇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4期25-28,共4页
白马藏族是一支生活在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的高山峡谷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约两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绵阳市平武县和甘肃省文县。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都受到藏族、羌族和汉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这个处于... 白马藏族是一支生活在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的高山峡谷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约两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绵阳市平武县和甘肃省文县。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都受到藏族、羌族和汉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这个处于"藏彝走廊"北部的边缘化的弱小民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它所拥有的古老而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如"舞"、"火圈舞"、"面具制作"等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尤其对该民族的族源考辩,在识别和确认该民族属羌族后裔、氐族后裔和藏族的争议中,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深入九寨沟县勿角乡和马家乡,进行关于"舞"的田野调查,以期能够通过对舞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推动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咒乌、咒偶与?舞——四川九寨英格村白马藏人傩戏小议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淑梅 黄仲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8-54,共7页
从"?"之源与"?"之义的追索,可以了解白马?舞与远古历史、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其傩祭特质,从"?"之舞与"?"之俗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巫傩表演的原生形态遗存及其自身凝聚的特定族群活动印记;从"?&... 从"?"之源与"?"之义的追索,可以了解白马?舞与远古历史、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其傩祭特质,从"?"之舞与"?"之俗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巫傩表演的原生形态遗存及其自身凝聚的特定族群活动印记;从"?"之演与"?"之传的田野考察与口述实例分析,可以进一步探察和思考四川九寨英格村白马藏人傩戏的动物崇拜、文化因缘,及其保护传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 白马藏人 九寨英格村 傩戏
下载PDF
白马藏族“?舞”的体育特征及传承保护
3
作者 邵语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21期180-181,共2页
白马藏族的"?舞"是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图腾崇拜,传达了白马人维护当地祥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愿,"?舞"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是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是一项传统的祭祀活动。通过对&quo... 白马藏族的"?舞"是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图腾崇拜,传达了白马人维护当地祥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愿,"?舞"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是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是一项传统的祭祀活动。通过对"?舞"的表演发现:"?舞"不仅是一项祭祀活动,还是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具有传统体育元素。因此,研究白马藏族"?舞"的体育特征,可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舞 体育特征 传承方式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祭祀体育的传承策略——以白马藏族“?舞”为个案
4
作者 邵语平 《运动》 2015年第20期127-128,共2页
白马藏族的"舞"是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图腾崇拜,传达了白马人维护当地祥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愿,"舞"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是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体现,是一项传统的祭祀活动。通... 白马藏族的"舞"是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图腾崇拜,传达了白马人维护当地祥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愿,"舞"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是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体现,是一项传统的祭祀活动。通过对"舞"的表演发现:"舞"不仅是一项祭祀活动,还是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因此,研究白马藏族传统祭祀体育"舞",可以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舞 祭祀体育 传承策略
下载PDF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释辨正 被引量:5
5
作者 周远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9,共8页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勘有"毋""无"、"以""已"、"归""馈"之分歧,但均前者为是。"毋吾以"即"毋吾以居",指不要像我一样(或与我一...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勘有"毋""无"、"以""已"、"归""馈"之分歧,但均前者为是。"毋吾以"即"毋吾以居",指不要像我一样(或与我一起)闲居在家。"方"指法度、准则。"哂"指笑,但此笑同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庄子.秋水》)中的笑。"撰"作"僎","僎读曰诠",诠指"善言"(积极进取的话语)。"沂乎浴"指"岁时祓除畔浴"。"风乎舞雩"指唱吁嗟雩祭(舞雩是雩坛之专名)。"咏而归"指咏唱《诗经.噫嘻》而归。"吾与点"一语,即流露了孔子无可奈何的感伤,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曾析曰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侍坐 论语 沂乎浴 风乎舞雩
下载PDF
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萌芽——先秦之“舞”、“巫”、“优”
6
作者 任会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4-36,共3页
包括元杂剧在内的中国戏曲是最具有全面性的综合艺术,其构成至少包括歌舞、科白及代言体的故事扮演这几个主要方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杂剧之为物,合动作、语言、歌唱三者而成"。这句话概括出了歌舞与动作表演在... 包括元杂剧在内的中国戏曲是最具有全面性的综合艺术,其构成至少包括歌舞、科白及代言体的故事扮演这几个主要方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杂剧之为物,合动作、语言、歌唱三者而成"。这句话概括出了歌舞与动作表演在中国戏曲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而先秦时期的乐舞、巫觋歌舞以及优的表演则孕育了后世戏曲表演艺术的因子。因此,研究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从先秦"乐舞"、"巫"及宫廷"优"的表演中寻得其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萌芽 先秦乐舞 巫觋
下载PDF
江西吉水方言的泛义动词“舞”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子灵 聂志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1-49,共9页
该文以江西吉水方言(吉水赣语)的泛义动词“舞”作为分析对象。从共时角度对吉水赣语泛义动词“舞”的句法作了分析,相比普通话,它在动宾、述补、体标记、重叠等句法功能上都有其自身特性;参考《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合卷本)》《现代汉... 该文以江西吉水方言(吉水赣语)的泛义动词“舞”作为分析对象。从共时角度对吉水赣语泛义动词“舞”的句法作了分析,相比普通话,它在动宾、述补、体标记、重叠等句法功能上都有其自身特性;参考《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合卷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工具书,结合吉水赣语日常口语表达的具体用例,尝试归纳出吉水赣语泛义动词“舞”的6个常用义项;将吉水赣语泛义动词“舞”与普通话泛义动词“搞”作比较后发现,它们在句法、语义上存在种种差异,句法差异主要体现在带宾语、带补语和重叠用法上,语义差异主要反映在习语化显赫性、语法化倾向性上;分析了“舞”作泛义动词时的一种可能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吉水方言 赣语 泛义动词 “舞”
下载PDF
日本的传统戏剧舞台 被引量:2
8
作者 俞健 《艺术科技》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The article is presented an outline of two major traditional pe rforming arts genres in Japan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theirs stages. Noh, the be st-known Japanese theatrical art is strictly formalized and dignified. I... The article is presented an outline of two major traditional pe rforming arts genres in Japan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theirs stages. Noh, the be st-known Japanese theatrical art is strictly formalized and dignified. In contra st with Noh theaters that was sponsored and refined by the ruling class, one of Japan’s cultural treasures Kabuki was cultivated mainly by merchant class. It i s a highly stylized performing art that combines acting, dancing and music in an extraordinary spectacle of form, color and sound. The kabuki stage is a rotatin g stage and is further equipped with several gadgets like trapdoors through whic h the actors can appear and disappear. Another speciality of the kabuki stage is a footbridge that leads through the aud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传统戏剧 艺术特色 能乐 歌舞伎 转台
下载PDF
从“诗乐舞”相配角度谈《九歌》题名与篇数问题——结合“琴舞九絉”等相关出土材料 被引量:1
9
作者 管仁杰 《云梦学刊》 2016年第6期28-33,共6页
屈原《九歌》之"九"与《九章》之"九"意义不同,并不表示文章的篇目数。《九歌》实承自上古乐曲旧题,"九"乃"九成"之意,表示乐曲共包含九个不同的乐章(段)。参照《清华简》"琴舞九絉"... 屈原《九歌》之"九"与《九章》之"九"意义不同,并不表示文章的篇目数。《九歌》实承自上古乐曲旧题,"九"乃"九成"之意,表示乐曲共包含九个不同的乐章(段)。参照《清华简》"琴舞九絉"的结构与内容,不同的乐段对应不同的主题,其歌辞与舞蹈的内容亦会配合相应的主题,有所更换。《九歌》集诗、乐、舞三者于一身,按照"诗乐舞"相配的原则,其包含的十一篇文章,依据祭祀对象的类别与祭祀仪程,可分为九种不同的主题,恰好能够与题名所谓乐曲"九成"相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题名 篇数 诗乐舞 琴舞九絉
下载PDF
英语单词“dance”和汉语字“舞”的义项比较
10
作者 汤力群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英语单词“dance”和汉语字“舞”的共同义项为出发点,探讨了英语、汉语词义的网络体系特点和衍生轨迹,并结合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 英汉语比较 义项比较 DANCE
下载PDF
「舞姫」の漢文化性研究について
11
作者 杨丽英 《科技视界》 2014年第28期17-17,67,共2页
接受过充分汉文化教育的作家森殴外,写的作品《舞姫》中的文章用语及故事梗概等,都体现了汉文化的儒家思想。《舞姫》与同一时代的其它作品相比,它的汉文化性可以说是它最显著的特色。
关键词 《舞姫》 汉文化 文章语 梗概
下载PDF
From Zi Wei (滋味) to Qi Yun(氣韵), and Yi Jing (意境): Rethink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istic Category System
12
作者 Y1 Cun-gu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3期196-205,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艺术 传统艺术 齐云山 系统 审美文化 人文内涵 审美范畴 整体感
下载PDF
江西万年方言“舞”的多功能用法
13
作者 姜其文 《方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江西万年方言的“舞”,可以做泛义动词、使役动词和被动介词。本文描写其用法,分析其语法化过程。
关键词 江西万年方言 赣语 泛义动词 使役动词 被动介词
原文传递
槃鼓舞研究之“槃”字考
14
作者 郑璐 陈依依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3,共8页
盛行于汉代的“盘鼓舞”在舞蹈史中都是作“盘”字记,可在实践领域对这个专项的研究、创作和课程里,孙颖先生曾就此特别要求用“槃”字,即“槃鼓舞”,但未阐明具体原因。目前,槃鼓舞教材出版在即,相关名录采用需有定论。因此,文章从现... 盛行于汉代的“盘鼓舞”在舞蹈史中都是作“盘”字记,可在实践领域对这个专项的研究、创作和课程里,孙颖先生曾就此特别要求用“槃”字,即“槃鼓舞”,但未阐明具体原因。目前,槃鼓舞教材出版在即,相关名录采用需有定论。因此,文章从现代汉语字词典中对“盘”与“槃”二字的义项区别进行分析,缕述现代舞蹈史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字体,同时结合“槃”字的演变考证,并以载有“槃鼓舞”一名的相关古籍原典记载作为研究支撑,对“槃鼓舞”之“槃”字进行全面研究和阐明:“槃鼓舞”在实践创作研究领域中,因舞具所采用的是木胎的漆盘,取“木”的形旁特指“槃”的质料,定“槃鼓舞”一名,记木旁之“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盘鼓舞 槃鼓舞 汉唐古典舞实践研究
原文传递
赣语万年话的双音节被动标记研究
15
作者 余超 《语言学论丛》 2023年第2期58-69,共12页
万年话的双音节被动标记有“把得”“舞得”和“[pei^(33)]得”。给予义动词“把得”是与格结构“把+OT+得+OR”的“把”和与事标记“得”经过跨层词汇化形成,过程伴随“得”的附缀化和对动词“把”的有定客体进行话题化操作。动词“把... 万年话的双音节被动标记有“把得”“舞得”和“[pei^(33)]得”。给予义动词“把得”是与格结构“把+OT+得+OR”的“把”和与事标记“得”经过跨层词汇化形成,过程伴随“得”的附缀化和对动词“把”的有定客体进行话题化操作。动词“把得”经使役演变为被动标记。而“舞得”和“[pei^33]得”,是“泛义动词+得”复合形式,它由致使型使役演变为容让型使役,再通过凸显出乎意料情景演变为被动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年话 被动标记 把得 舞得 [pei^(33)]得 附缀化
原文传递
先秦文献中的琴瑟与《周公之琴舞》的成文时代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守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9,171,共9页
通过文字构形、出土文献、传世经籍和出土实物的调查得知:瑟早于琴,瑟与琴两种乐器不是如夫妻相伴,而是兴衰交替,其交替过程从春秋到战国渐进。瑟在春秋时期多用于宴乐抒情,与钟鼓是隆重之乐相对立。《周公之琴舞》周公与成王诗前面的... 通过文字构形、出土文献、传世经籍和出土实物的调查得知:瑟早于琴,瑟与琴两种乐器不是如夫妻相伴,而是兴衰交替,其交替过程从春秋到战国渐进。瑟在春秋时期多用于宴乐抒情,与钟鼓是隆重之乐相对立。《周公之琴舞》周公与成王诗前面的序中出现的"琴",应当是战国时代重新组织编排所致。先秦文献不论是内容、语言形式还是组织结构,大都是在流传过程中层累而成,不能妄断真伪。盲目信古与盲目疑古都有害无益。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出现,逐渐具备了分层剖析的条件,对古书形成、语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定当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琴舞》 宴乐抒情 庙堂雅乐
原文传递
变文与变曲的关系考论——“变文”之“变”的渊源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富世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2,共6页
敦煌变文中“变”字的含义与渊源 ,一直是中外敦煌学者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前贤时修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乐府中变曲的考述和变曲与变文关系的探讨 ,认为变文之“变”来源于乐府变曲。“变”本为乐舞章节的单位 ,通过组曲的形式 (“... 敦煌变文中“变”字的含义与渊源 ,一直是中外敦煌学者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前贤时修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乐府中变曲的考述和变曲与变文关系的探讨 ,认为变文之“变”来源于乐府变曲。“变”本为乐舞章节的单位 ,通过组曲的形式 (“某变”)来表现一定的内容 ,“因事制歌” ,其辞有时也称为“某某变”。受其影响 ,后来将具有类似特点的其它表演也称为“变” ,变文的得名实由于此。同时指出 ,作为一种说唱艺术 ,本名为“变” ,案头化之后才称之为变文 ,并非如学界普遍的看法 ,“变文又简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文” 乐府 说唱艺术 变曲 乐舞艺术
原文传递
殷墟卜辞“■”为“武”字考——兼论商汤名“■”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定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94,共8页
殷墟卜辞中的 字,作 、 、 诸形。学者过去对此字多有考释,但意见不一,归纳起来,有如下20种。
关键词 殷墟卜辞 武舞之“武”武汤舞水
原文传递
从汉字构形看上古舞蹈文化——“無”“武”“舞”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芳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2期73-83,共11页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其原始构形理据中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在汉字中,"無""武""舞"的本义都是舞蹈,但是三字不同的构形提示我们它们可能分...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其原始构形理据中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在汉字中,"無""武""舞"的本义都是舞蹈,但是三字不同的构形提示我们它们可能分别指向不同时代的不同舞蹈形式,反映了不同舞蹈形态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联系中国舞蹈发展史,结合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的记载,分析"無""武""舞"三字的构形与构意,提出:甲骨文"無"字构形取象于殷商时期祈雨之巫舞,以"手舞"为典型的舞蹈动作特征;甲骨文"武"字构形取象于青铜器时代示威之武舞,以"足蹈"为典型的舞蹈动作特征;金文"舞"字构形取象于周代礼仪乐舞,以"手舞足蹈"为典型的舞蹈动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构形 舞蹈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