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the Post-kinematic Granitic Plutons in the Diancang Shan Metamorphic Massif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Shear Zone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9
1
作者 CAO Shuyun LIU Junlai +1 位作者 Bemd LEISS ZHAO Chun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74-1487,共14页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fault zone i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to the northeast and the Indochina block to the southwest.It is an important tectonic zone due to its role in the southeastward extrusion o...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fault zone i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to the northeast and the Indochina block to the southwest.It is an important tectonic zone due to its role in the south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Indochina block during and subsequent to the Indian-Eurasian collision.Diancang Shan(DCS) high-grade metamorphic complex,located at the northwest extension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ASRR) shear zone,is a representative metamorphic complex of the ASRR tectonic belt.Structural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of sheared rocks in the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reveals that they are coherent with solid-state high-temperature ductile deformation,which is attributed to left-lateral shearing along the ASRR shear zone.New LA-ICP-MS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studies of the post-kinematic granitic plutons provide a straightforward time constraint on the termination ductile left-lateral shearing and exhum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massif in the ASRR shear zone.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eft-lateral shearing along the ASRR shear zone ended at ca.21 Ma at relative lower-temperature or decreas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During or after the emplacement of the young dikes at ca.21 Ma,rapid brittle deformation event occurred,which makes the DCS massif start fast uplift/exhumation and cooling to a shallow crust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temperature mylonites Diancang Shan metamorphic massif ailao Shan-Red River shear zone timing of left-lateral ductile shearing GEOCHRONOLOGY
下载PDF
Structure,Timing,and Mechanism of the Pliocene and Late Miocene Uplift Process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SE Tibet,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LI Baolong WANG Dandan JI Jian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084-1101,共18页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enozoic, and it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s, exhumationai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uplift structural mode and uplift timing of the ASD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topic for understanding the ASDS formation and late stage movem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formation of the ASDS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strike-slip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 However, the shaping of geomorphic units is generally direct results of the latest tectonic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timing and uplift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ASDS and provided the following lines of supportive evidence. Firstly, the primary tectonic foliation of the ASDS show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 with steeply dipping tectonic foliation develop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and the relatively horizontal foliation on the west side. Secondly,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direction, 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is zon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belts. Thirdly, 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DS and the Chuxiong basin-Erhai lake is a normal fault contact which can be foun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40^Ar/^39 Argeochronology suggests that the Diancang Shan had experienced a fast cooling event during 3-4 Ma.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esting method gives the age of 6.6-10.7 Ma in the Diancang Shan and 4.6-8.4 Ma in the Ailao Shan,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uplift of the ASDS can be explained by tilted block mode in which the east side was uplifted much higher than the west side, and it is not main reason of the shearing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most recent uplift stages of the ASDS happened in the Pliocene (3-4 Ma) and Late Miocene (6-1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tectonic geomorphology apatite fission track method 40^Ar/39^Ar dating tilted block uplift Pliocene and Late Miocene
下载PDF
CHANGE OF NUTRIENT IMPORT AND EXPORT IN PROCESS OF RAINFALL IN AILAO MOUNTAIN OF YUNNAN PROVINCE
3
作者 甘健民 薛敬意 赵恒康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6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rainfall on nutrient import and export in the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in southwest Yunnan Province have been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rainfall the nutrient i... 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rainfall on nutrient import and export in the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in southwest Yunnan Province have been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rainfall the nutrient import in rainfall is mainly N and the major elements of nutrient import in throughrain are P, K and Mg. They occupy 69. 85%,77.33%,98.19%,and 80. 40% of the total nutrient import respectively. Ca occupies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nutrient import in rainfall and throughrain and the percentages are 45.35% and 54.38% respectively. The major form of nutrient export is soil percolation.N,P, K,Ca and Mg occupy 96.52%,86.79%, 69.13%, 98.17% and 97.21 % of the total nutrient export respectively.In nutrient cycle,N,P,K and Ca increase 25. 94 kg/(ha.a),0. 353 kg/(ha.a),3. 83 kg/(ha.a),1. 26 kg/(ha.a) respectively,but Mg reduces 0. 654 kg/(ha.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RAINFALL NUTRIENT IMPORT and EXPORT ailao Mountain.
下载PDF
哀牢山两侧夏季降水差异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连钰 许彦艳 +1 位作者 李华宏 蔡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6-1038,共13页
运用国家站观测资料、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数据,对哀牢山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及其影响云南省夏季气候的主要季风系统-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哀牢山主脉西侧夏季总降水量明显大于主脉... 运用国家站观测资料、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数据,对哀牢山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及其影响云南省夏季气候的主要季风系统-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哀牢山主脉西侧夏季总降水量明显大于主脉东侧。比较哀牢山主脉两侧的5组国家站观测数据显示,哀牢山主脉南部夏季总降水量差异高于北部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并且哀牢山主脉北部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与主脉南部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5组站点夏季总降水量差异整体与东亚夏季风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印度夏季风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哀牢山两侧站点夏季总降水量差异与季风交界面指数的相关性要高于其与单一东亚夏季风或印度夏季风的相关性。通过分别选取季风交界面指数正负异常年,并交换风场或水汽边界条件设计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定量探究两支季风的相对强弱对于哀牢山两侧站点夏季总降水量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两支季风共同控制的异常风场是造成哀牢山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季风带来的水汽条件差异对于哀牢山两侧的夏季总降水量有着相近的影响,对于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变化的贡献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降水 数值模拟 印度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退化常绿阔叶林乔木多样性和生物量的恢复
5
作者 李雪楠 杞金华 +4 位作者 徐志雄 鲁志云 范泽鑫 栗忠飞 张树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10,共11页
为了探究退化森林的树种组成变化和生物量储量的恢复规律,该研究选取云南哀牢山不同演替阶段的常绿阔叶林为对象,比较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结构、树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从演替早期到演替末期,乔木的科数先减少后增多,属... 为了探究退化森林的树种组成变化和生物量储量的恢复规律,该研究选取云南哀牢山不同演替阶段的常绿阔叶林为对象,比较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结构、树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从演替早期到演替末期,乔木的科数先减少后增多,属数和种数则逐渐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演替进程均呈增加的趋势;乔木生物量储量随演替进程逐渐升高,演替早期和演替中期的生物量分别为演替末期生物量的9.87%和65.98%;群落水平的树种多样性指数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树木的生长和树种多样性的提高是影响群落乔木生物量储量递增的因素,且哀牢山处于湿冷的气候条件,退化森林植被的恢复相对比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森林演替 群落结构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2010-2014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数据集
6
作者 易艳芸 周文君 +10 位作者 张孝良 武传胜 Zayar Phyo Mohd Zeeshan 鲁志云 温韩东 沙丽清 宋清海 梁乃申 刘玉洪 张一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特征受到广泛关注。云南哀牢山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森林分布区。本研究依托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开展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连续测定,经过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将2010-2014年的土壤呼吸的监测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土壤5 cm温度(Ts)、土壤10 cm含水量(SWC)和土壤呼吸(Rs),并形成日、月和年尺度三类数据集。本数据集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正确评估土壤有机碳排放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尤其是土壤有机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经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 土壤呼吸 气候变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下载PDF
哀牢山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博奇 段禾祥 +3 位作者 李璐 刘彦枫 李林霞 欧光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以哀牢山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了较高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南区域最高,中... 以哀牢山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了较高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南区域最高,中部次之,西北区域最低;2000—2020年,总水源涵养量下降了30%,降水减少是影响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在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林地是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水源涵养能力在各生态系统中占比最高,约占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2/3。2000—2020年,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主要以一般等级和中等等级为主导,其中中等等级面积显著降低,一般等级面积显著增加。掌握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异特征,为科学评估区域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优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水量平衡 重要性评价
下载PDF
哀牢山保护区双柏县片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植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调查
8
作者 李根会 覃忠义 +8 位作者 尹光华 张志强 高文俊 罗文富 魏靖琳 李函 苏家红 覃家理 鲁志云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7-63,69,共8页
为了解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县片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在该区设置了3块样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3个群落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3科75属108种,其中蔷薇科、百合科、樟科、鳞... 为了解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县片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在该区设置了3块样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3个群落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3科75属108种,其中蔷薇科、百合科、樟科、鳞毛蕨科、壳斗科等12个科为主要组成科;仅含1个种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7.36%和73.33%。滇木荷、露珠杜鹃、珊瑚冬青、珍珠花、硬叶柯等是乔木层的主要树种,喜马拉雅红豆杉为乔木层的重要伴生树种;无量山箭竹在灌木层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层间层以毛狭叶崖爬藤、扶芳藤、蛇泡筋为主;草本层以长穗柄薹草、帚状薹草、大羽鳞毛蕨为主。喜马拉雅红豆杉所在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为乔木层的>草本层的>层间层的>灌木层的;乔木层总体表现为物种多样性最高,其种类最为丰富,分布最为均匀;喜马拉雅红豆杉所在群落之间的物种组成相似性低,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喜马拉雅红豆杉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
9
作者 徐晨展 鲁志云 刘婷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极端气候事件对年凋落物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为795.74 g·m^(-2),较正常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607.57 g·m^(-2))增加了31%。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年凋落物量呈增加趋势。年凋落物主要由枯叶和枯枝所组成,之后依次为杂物、落花(果),树皮与苔藓地衣最少。干旱对年凋落物组分比例影响较小,而雪灾造成枯枝占比提高。(2)极端气候事件对月凋落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各年份凋落物月动态均表现为单峰模式。2010年和2020年(干旱)的旱季凋落物量分别为340.51 g·m^(-2)与327.05 g·m^(-2),较正常年份(226.38 g·m^(-2))增加了50.4%和44.5%,其中,叶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为枝凋落量,其余组分变化不明显。2015年1月(雪灾)的月凋落物量为263.50 g·m^(-2),较正常年份的1月凋落物量(31.15 g·m^(-2))大幅增加,其中,枝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是叶凋落物量,其余组分均少量增加。(3)总体来说,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地面温度和月平均风速无显著相关性。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年份,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月平均地面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量 极端气候事件 月动态 哀牢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与管护探讨
10
作者 徐萍 罗文富 +4 位作者 张志强 苏家红 李根会 覃忠义 李函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资源总量较少;天然和天然萌生各占一半,生长前期茶树主干遭受损坏,生长情况一般,生长势主要处于中等状态,幼树更新旺盛,但较大树木较少,竞争后期可能出现衰退的趋势。研究区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不够理想,除自然因素干扰以外,管护措施也不到位,仍需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注重宣传保护和科研开发协调平衡,破除制约野生种古茶树生存发展障碍,实现地区野生种古茶树资源发展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古茶树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茶树资源 古茶树管护
下载PDF
滇中高原哀牢山不同林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11
作者 刘浪 吴恒 +2 位作者 许先鹏 方向阳 王玥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为探究滇中高原哀牢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选取哀牢山4种林分(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分土壤,对该土壤进行7种重金属(Zn、Cu、Mn、Cr、Pb、As、Ni)... 为探究滇中高原哀牢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选取哀牢山4种林分(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分土壤,对该土壤进行7种重金属(Zn、Cu、Mn、Cr、Pb、As、Ni)、有机质含量和pH进行检测分析。以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级)作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Potential ecologicalrisk index)评价研究区不同林分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中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Mn,其余5种都在5 mg/kg以下,pH均为酸性,有机质的含量常绿阔叶林最高,滇油杉林、华山松林次之,高山栎林最低,变异系数为18.32%~37.26%。常绿阔叶林土壤中Pb和pH为显著负相关(P<0.05),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P<0.05);高山栎林Pb和Ni极显著负相关(P<0.01),As和有机质显著正相关(P<0.05);华山松林Mn与Pb显著正相关(P<0.05);滇油杉林Zn和Pb、Ni、有机质为负相关外,其余4种重金属和pH均为正相关,且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有机质与Zn的相关性较强可聚类为一组。4种林分土壤重金属的单种和多种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都处于轻微风险状态,单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As、Zn、Ni、Pb、Cu、Cr、Mn,多种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华山松林、滇油杉林、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高原 哀牢山 森林土壤 重金属含量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
12
作者 赵九庆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为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章阐述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片区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保护及管理方... 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为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章阐述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片区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保护及管理方面的应用,指出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其他保护区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建设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保护区 视频监控系统 建设 应用
下载PDF
哀牢山西坡气候对咖啡种植的影响初探
13
作者 王政又 高敏 +1 位作者 余东 王熙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利用GIS系统和气候学相关原理,建立哀牢山西坡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显示以坡头为代表的哀牢山西坡种植区,温度和降水总体适宜咖啡生长:春季光照强,降水少,气温回升迅速,咖啡干旱风险较高;夏季降水充沛... 利用GIS系统和气候学相关原理,建立哀牢山西坡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显示以坡头为代表的哀牢山西坡种植区,温度和降水总体适宜咖啡生长:春季光照强,降水少,气温回升迅速,咖啡干旱风险较高;夏季降水充沛,有利于果实膨大,中低海拔地区应注意防范病害;秋冬两季温差大,早晚多雾露,有利于糖分等干物质积累,形成高品质咖啡,露天晒场应注意早晚防潮;冬季霜冻风险较低,但不宜在凹地、阴坡地及高海拔地区种植。引进新品种咖啡时,应注意品种的抗寒性和抗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种植 气候 哀牢山
下载PDF
哀牢山南段棉花地钛磁铁矿区矿床找矿探析
14
作者 胡一多 蒋文奎 +2 位作者 吴红梅 祝强 尹红淋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14期77-80,共4页
棉花地钛磁铁矿区位于哀牢山断裂带南部,是欧亚板块与印支板块构造较为发育的部位,由于长期而持续的俯冲挤压,围限于红河断裂和哀牢山断裂之间的哀牢山地体内发育多处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从研究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特... 棉花地钛磁铁矿区位于哀牢山断裂带南部,是欧亚板块与印支板块构造较为发育的部位,由于长期而持续的俯冲挤压,围限于红河断裂和哀牢山断裂之间的哀牢山地体内发育多处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从研究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特征入手,结合大比例尺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分析矿区找矿前景,以期为后续钛铁矿矿床地质勘查与找矿提供相应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南段 钛磁铁矿 矿床 找矿
下载PDF
哀牢山区哈尼聚落空间格局与耕作半径研究 被引量:54
15
作者 角媛梅 胡文英 +2 位作者 速少华 范韬 杨有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72,共7页
以哀牢山区元阳梯田景观中的哈尼聚落为研究对象,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用GIS的统计功能、切割运算及缓冲区分析方法,得到斑块粒度、景观类型空间邻接比例、聚集程度及聚落耕作半径等。结果表明:①景观具有耕地与林地占优势地位... 以哀牢山区元阳梯田景观中的哈尼聚落为研究对象,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用GIS的统计功能、切割运算及缓冲区分析方法,得到斑块粒度、景观类型空间邻接比例、聚集程度及聚落耕作半径等。结果表明:①景观具有耕地与林地占优势地位且两者面积相当的均衡格局特征,聚落是区内斑块数最多的景观类型;聚落的平均斑块面积小且密度大,空间分布类型在各层次上都表现为随机分布,与旱地、水梯田和有林地的空间邻接长度和数目均都较高;②缓冲区分析方法确定的聚落耕作半径存在区域差异。景观水平上的耕作半径为799.7m,约60%的耕地在耕作半径内,有2/5的水梯田离聚落较远;中部亚区耕作半径827m,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类型,其缓冲区内斑块面积占其实际面积的比例都较南北两个亚区高,体现出该区耕作相对容易,具有耕地与林地相间分布的特征;③在局地差异极大的山区,包含在无地表差异的聚落耕作半径内的耕地面积比较有限。以耕作半径为基础,综合参考耕地的坡度、产出等特征,可为合理的退耕还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聚落 空间格局 耕作半径 GIS 哀牢山区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原生林及次生林群落附生地衣物种多样性与分布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苏 刘文耀 +2 位作者 王立松 杨国平 李达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5-455,共11页
附生地衣是森林附生植物的重要类群之一,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利用树干取样法调查了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群落栎类萌生林、... 附生地衣是森林附生植物的重要类群之一,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利用树干取样法调查了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群落栎类萌生林、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和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人工林中525株不同种类和径级树木距地面0–2.0m处附生地衣的组成和分布,并收集了各个群落地面上凋落的地衣,分析了林冠层附生地衣的物种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中附生地衣物种比较丰富。共收集到附生地衣61种,分属17科29属,其中原生林、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花椒人工林分别有51、53、46和23种。在树干距地面0–2.0m位置,各群落中的附生地衣组成明显不同;但在林冠层中,各群落内的附生地衣基本相似。原生林中附生地衣种类较多,但分布不均匀。树干附生地衣的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栎类萌生林最高,分别为2.71和0.89;花椒林和滇山杨林次之,分别为2.43–2.45和0.88–0.89;原生林最低,为1.25和0.67。树干方位、宿主种类和宿主径级等都对附生地衣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附生地衣更多地出现于树干南向方位,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的附生地衣最为丰富,胸径5.0–25.0cm的树木上附生地衣较多。哀牢山山地森林群落中丰富的附生地衣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在维系本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地衣 物种多样性 山地森林 宿主 哀牢山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17
作者 李宝龙 季建清 +4 位作者 付孝悦 龚俊峰 宋彪 庆建春 张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22-2330,共9页
滇西点苍山和哀牢山主体分别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被认为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选取点苍山的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和哀牢山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之中的锆石进行U-Pb SHRIMP定年。样品DCS-1和SM0... 滇西点苍山和哀牢山主体分别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被认为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选取点苍山的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和哀牢山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之中的锆石进行U-Pb SHRIMP定年。样品DCS-1和SM07-1测年结果分别为233±2.6Ma和239.8±2.8Ma。结合前人对滇西地区花岗质岩类所做的研究,揭示滇西地区在三叠纪经历一期在空间上广泛分布的岩浆事件,点苍山花岗质糜棱岩和哀牢山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为三叠纪侵位的花岗岩,其构造环境属于大陆裂谷,反映了滇西地区在三叠纪地壳物质的重新调整,而该变质岩系不是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其变质作用与山体出露地表过程和新生代构造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变质作用 大陆裂谷 点苍山-哀牢山
下载PDF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更新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何永涛 李贵才 +1 位作者 曹敏 唐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对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更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林内优势树种在林窗阶段不占优势,其在林窗内的重要值显著低于成熟林分;林窗内外的乔木幼苗在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林窗内的幼苗多样性(H=2.73,D=0.89)高于林冠下(H=2.25,D=0.... 对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更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林内优势树种在林窗阶段不占优势,其在林窗内的重要值显著低于成熟林分;林窗内外的乔木幼苗在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林窗内的幼苗多样性(H=2.73,D=0.89)高于林冠下(H=2.25,D=0.82),二者的Jaccard相似系数只有0.6,许多树种的幼苗只出现在林窗内;林窗内的乔木幼苗密度(38636株·hm^(-2))远远高于林冠下(17 323株·hm^(-2))林窗内和林冠下的乔木幼苗(H≤50cm)均以高度为11~20cm幼苗的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林窗内高度超过20 cm的幼苗比例明显高于林冠下;林窗大小对乔木幼苗更新有重要影响,不同树种的幼苗密度高峰出现在不同大小级别的林窗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更新 幼苗 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变质时限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宝龙 季建清 +5 位作者 付孝悦 龚俊峰 宋彪 庆建春 张臣 马宗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5-608,共14页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取点苍山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哀牢山墨江-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和其侵位的同变形花岗岩脉(SM07-3)以及元江县城西北山前花岗质片麻岩(YJ)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出锆石颗粒(SM07-3)、黑云母(SM07-1-Bi,SM07-3-Bi)、白云母(SM07-1-Ms)、钾长石(DCS-1-Kf,SM07-3-Kf)和斜长石(YJ-Pl)以及基质 (YJ-ma)进行精确年代学测试。花岗岩脉颗粒锆石U-Pb 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30.8±0.3Ma(SM07-3,MSWD=3.27);其它单矿物激光^(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1.5Ma(DCS-1-Kf,MSWD=2.9)、22.3±0.9Ma(SM07-1-Ms,MSWD=1.7)、21.9±0.7Ma(SM07-1-Bi,MSWD=1.3)、21.3±0.7Ma(SM07-3-Kf,MSWD=1.2)、22.7±0.8Ma(SM07-3-Bi,MSWD=2.4)、19.8±1.6Ma(YJ-ma,MSWD=19)和21.57±0.38Ma(YJ-Pl,MSWD=1.5)。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野外观察和年代学资料,本文研究认为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峰期变质变形时间为30Ma左右,此时山脉已开始隆升,在约20Ma和13Ma山脉分别经历一期构造热事件作用,揭示山脉经历快速隆升和冷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新世 变质变形作用 地质年代学 点苍山-哀牢山
下载PDF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与碳贮量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杨礼攀 刘文耀 +2 位作者 杨国平 马文章 李达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53-2159,共7页
研究了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3个主要次生演替类型(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旱冬瓜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和碳贮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森林(常绿阔叶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达36.56t.hm-2,树种组成以腾冲栲、木果石栎... 研究了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3个主要次生演替类型(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旱冬瓜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和碳贮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森林(常绿阔叶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达36.56t.hm-2,树种组成以腾冲栲、木果石栎和景东石栎等为主,多数是直径≥10cm的大径级、处于中等分解状态的倒木.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常年潮湿温凉,木质物残体中占优势的壳斗科倒木的材质坚硬,难以分解.3类次生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在1.2~5.0t.hm-2,为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旱冬瓜林,表现出木质物残体碳贮量随群落演替进程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次生林 碳贮量 木质物残体 哀牢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