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咏怀诗·其一》“月夜不寐”意境的互文性生成及超越性
1
作者 叶珊彤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与其他文本相互作用、转换、吸收,模拟是其中一种互文方式。魏晋模拟意识盛行,阮籍《咏怀诗·其一》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身上也带有其他作品的影子,尤其是“月夜不寐...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与其他文本相互作用、转换、吸收,模拟是其中一种互文方式。魏晋模拟意识盛行,阮籍《咏怀诗·其一》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身上也带有其他作品的影子,尤其是“月夜不寐”意境的建构,吸纳了从先秦至曹魏的文学作品精髓。借助互文性视角考察,可以全面认识“月夜不寐”意境的生成轨迹:《月出》先引明月入诗,《明月何皎皎》后添“不寐”行为,《伤歌行》又加入动物描写,逐步奠定了“月夜不寐”意境的雏形。与前文本相比,《咏怀诗·其一》在接受互文的基础上又有所超越,建构起一个完整统一的意境结构,展示出意象浑融、情感隐幽以及规避“忧”因的创作特点,凸显阮籍对前文本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月夜不寐”意境的艺术张力,并深刻影响后文本的生成,在一系列互文过程中,表现出《咏怀诗·其一》的经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互文性 月夜不寐 生成轨迹 模拟
下载PDF
论辛弃疾的“夜作”词
2
作者 范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夜作”词是指创作于夜晚时刻,或者以夜晚为创作情境的词作,辛弃疾的“夜作”词多达80余首,且不乏被广为传颂的名篇。辛弃疾的“夜作”词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上均有很高的价值。从内容上看,这些“夜作”词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多面的辛... “夜作”词是指创作于夜晚时刻,或者以夜晚为创作情境的词作,辛弃疾的“夜作”词多达80余首,且不乏被广为传颂的名篇。辛弃疾的“夜作”词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上均有很高的价值。从内容上看,这些“夜作”词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多面的辛弃疾形象:他会抒发豪情壮志、思考进退出处,表达思归怀人之念,还会用笔记录温馨画面、调侃世间万物。从风格上看,这些“夜作”词涵盖了豪放、怪奇、理趣、婉约、诙谐、精致等多种风格,是“词备众体”的完美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夜作”词 内容丰富 “词备众体”
下载PDF
“三美”原则视角下的英译《春江花月夜》 被引量:15
3
作者 吕兆芳 刘军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
翻译活动本身是一种审美。这一特征为翻译美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使对翻译作品的评价和衡量摆脱了传统语言层面的准确、忠实和对等等价值藩篱,而将评价标准上升到审美主体的个人经验和感官享受,体现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本... 翻译活动本身是一种审美。这一特征为翻译美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使对翻译作品的评价和衡量摆脱了传统语言层面的准确、忠实和对等等价值藩篱,而将评价标准上升到审美主体的个人经验和感官享受,体现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本文拟以许渊冲英译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例,探讨诗歌英译过程中的以下问题:审美主体(译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审美手段和审美策略,从而实现将一个审美客体(原文)中的审美要素在另外一个审美客体(译文)中成功转移和再现,而在此过程中,审美主体(译者)本身又经历了怎样的个人体验和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美”原则 《春江花月夜》 审美
下载PDF
高风雀目与肝虚雀目辨误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薇 宋剑涛 高健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5-7,共3页
中医眼科学中的“高风雀目”,相当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肝虚雀目”相当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二者虽然均有夜盲,但病因实不相同。虽然现在对此二病的诊断较容易,但古代由于没有检眼镜、电生理及视野等检查仪器,... 中医眼科学中的“高风雀目”,相当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肝虚雀目”相当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二者虽然均有夜盲,但病因实不相同。虽然现在对此二病的诊断较容易,但古代由于没有检眼镜、电生理及视野等检查仪器,鉴别这两种疾病只能凭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雀目 肝虚雀目 夜盲 目经大成 审视瑶函
下载PDF
论“诗画互有”——以苏轼诗画作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制 沈亚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相对于苏轼诗画思想中的其他论点,"诗画互有"以高度的概括性和明晰性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门类互喻、互仿的可能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路径。而《记承天夜游》等诗文作品蕴藉的画面感与《枯木怪石图》隐喻... 相对于苏轼诗画思想中的其他论点,"诗画互有"以高度的概括性和明晰性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门类互喻、互仿的可能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路径。而《记承天夜游》等诗文作品蕴藉的画面感与《枯木怪石图》隐喻的文学意象,则为我们探讨苏轼诗画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诗画互有 《记承天夜游》 《枯木怪石图》
下载PDF
俞樾医事录 被引量:6
6
作者 钱超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探究清末浙江儒学大师俞樾的主要医事,明晰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方法]以历史学、文献学之研究方法,搜集《春在堂全书》中俞樾所有论医文章,以俞氏涉医之《废医论》《枕上三字诀》《内经辨言》3文... [目的]探究清末浙江儒学大师俞樾的主要医事,明晰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方法]以历史学、文献学之研究方法,搜集《春在堂全书》中俞樾所有论医文章,以俞氏涉医之《废医论》《枕上三字诀》《内经辨言》3文为重点,并研读章太炎分析乃师涉医之论述,提供师弟二人原始文献,剖析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结果]《废医论》为俞氏于1878、1879年连遭母妻之丧、医药无效时的偏激之作,其本意绝非反对与废弃中医,而是提倡阅读中医经典以培养名医。《枕上三字诀》为俞氏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通过自我保健而探索出的一套养生方法,核心为"塑""锁""梳"3法。《内经辨言》为俞氏研究《素问》的训诂之作,共48条,释疑校误,为研治《内经》必读之作。[结论]一代儒学大师俞樾,虽对中医有一时偏激之论,然其对中医养生方法的探索、实践,对中医经典的深入研究,均体现出其对中医学术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对《素问》经文的校释,厥功至伟。俞氏的《废医论》与章太炎的《医术平议》,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两位伟人对如何看待中医、如何发展中医、如何振兴中医的讨论,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仍然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废医论 枕上三字诀 内经辨言 百哀诗 医术平议 章太炎 中医文献
下载PDF
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中《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语译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李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其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长诗之一,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并且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运用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其诗歌翻译中体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其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长诗之一,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并且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运用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其诗歌翻译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戴维.霍克思关于《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读和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秋窗风雨夕》 诗歌翻译 译者主体性理论
下载PDF
《月夜》与思妇诗的“夺胎换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怀东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杜甫生活在盛唐诗歌极盛之际,前人的经验是他必须学习并超越的对象。从元稹开始的杜甫研究就高度关注杜甫诗歌活动与诗史运动的关系,这正是杜诗"集大成"说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理解名作《月夜》诗特点的切入点。《月夜》诗的... 杜甫生活在盛唐诗歌极盛之际,前人的经验是他必须学习并超越的对象。从元稹开始的杜甫研究就高度关注杜甫诗歌活动与诗史运动的关系,这正是杜诗"集大成"说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理解名作《月夜》诗特点的切入点。《月夜》诗的基本体式是师承了传统代言体的思妇诗,又借鉴了闺怨诗甚至宫体诗的某些手法。不过,杜甫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表达的需要,他改造了思妇诗:他将寄内、赠内诗的规则和经验嵌入思妇诗,将思妇诗转化为自己独有的亲情诗,实现了继承与创造的完美统一,表现了自己源自深刻生活体验的巨大文化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夜》诗歌体式 思妇诗 亲情诗 夺胎换骨
下载PDF
“夜诵”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向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班固《汉书·礼乐志》中提到了“采诗夜诵”这一制度,对“夜诵”一词的解释历来多有不同。根据与班固同时的马廖给皇太后所上疏中提到“夜诵”一词的确切含义,可以断定,班固所说的“夜诵”指的是“夜中歌诵”,但这种夜间的歌诵... 班固《汉书·礼乐志》中提到了“采诗夜诵”这一制度,对“夜诵”一词的解释历来多有不同。根据与班固同时的马廖给皇太后所上疏中提到“夜诵”一词的确切含义,可以断定,班固所说的“夜诵”指的是“夜中歌诵”,但这种夜间的歌诵是有特殊含义的。其司职者为宫中的盲乐师瞽嚎,内容为采自民间的“赵代秦楚之讴”,方式为配乐配曲的唱诵,其目的则是要让最高统治者得以观风知政,从而实现劝诫教诲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诗夜诵 夜中歌诵 配曲唱诵 观风知政
下载PDF
试评徐訏小说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海丽 于歌 许海芬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6-58,共3页
徐訏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訏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訏对艺术美和... 徐訏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訏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訏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下载PDF
唐诗中的夜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福秀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唐诗中的夜雨飘洒着离别相思、忧愁失路、前途未卜的哀伤和世事多舛的感慨。唐诗中夜雨意象的独特文化蕴含是与中晚唐时期的审美追求一致的,这种意象模式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夜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意象... 唐诗中的夜雨飘洒着离别相思、忧愁失路、前途未卜的哀伤和世事多舛的感慨。唐诗中夜雨意象的独特文化蕴含是与中晚唐时期的审美追求一致的,这种意象模式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夜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意象,它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夜雨传达的不仅是作者的一种时代情绪,更是千载之下文人仕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夜雨 意象模式 民族文化精神
下载PDF
《秋夜》:一首含蓄委婉的爱情诗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放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对《秋夜》的主旨,历来争议很大,如把它当作爱情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是没有感情的,和许广平开始恋爱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爱情之火被点燃,想爱,一方面又顾虑重重,怕爱,怕没有好结果。《秋夜》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真实... 对《秋夜》的主旨,历来争议很大,如把它当作爱情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是没有感情的,和许广平开始恋爱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爱情之火被点燃,想爱,一方面又顾虑重重,怕爱,怕没有好结果。《秋夜》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夜》 含蓄委婉 矛盾心理 爱情诗
下载PDF
论30年代林庚诗作的中晚唐风调——兼与林庚诗论的“盛唐气象”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红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2,共3页
学术大家林庚先生40年代后的诗论一直崇仰"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而先生30年代的现代派诗作却深透着中晚唐古韵,其色泽表现、意象选择、言情风貌尤其神近李贺、李商隐诗风。这一现代诗史上独异的文学现象,传递出... 学术大家林庚先生40年代后的诗论一直崇仰"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而先生30年代的现代派诗作却深透着中晚唐古韵,其色泽表现、意象选择、言情风貌尤其神近李贺、李商隐诗风。这一现代诗史上独异的文学现象,传递出林庚潜意识的创作倾向和忧婉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诗作 中晚唐风调 诗论 “盛唐气象”
下载PDF
《无名岛》的诗歌与音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云惠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0-125,共6页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文章以它的其中一首歌曲《无名岛》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文章以它的其中一首歌曲《无名岛》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夜 无名岛 诗歌 音乐
下载PDF
韦应物“暮夜诗”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静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3-85,99,共4页
暮夜诗在唐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多见于中晚唐诗作中。经过安史之乱的中唐诗人韦应物亦存有大量暮夜诗,他往往通过对一系列夜色物象的描写,营造或宁静平和、或幽冷孤寂的意境,表达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叹以及思念故园和亲友... 暮夜诗在唐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多见于中晚唐诗作中。经过安史之乱的中唐诗人韦应物亦存有大量暮夜诗,他往往通过对一系列夜色物象的描写,营造或宁静平和、或幽冷孤寂的意境,表达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叹以及思念故园和亲友的深情。韦应物的暮夜诗,也与他对禅思哲理的参悟、思亲念友的深情、追尚淡雅的情趣相结合,以景悟禅、以景抒情,达到了景与禅、景与情的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暮夜诗 意境
下载PDF
再论“江枫渔火对愁眠”——与姚振武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48-450,454,共4页
语法规则往往因文体而异,诗词语法程度远不如散文严格,因而不能用散文语法来规范诗词。对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根据《全唐诗》中的"愁眠"用例以及诗歌用语的特点,并非只可解读为"江枫渔火对... 语法规则往往因文体而异,诗词语法程度远不如散文严格,因而不能用散文语法来规范诗词。对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根据《全唐诗》中的"愁眠"用例以及诗歌用语的特点,并非只可解读为"江枫渔火对着愁眠的人",还可作两种解释:对着江枫渔火怀着愁绪而眠;愁人对着江枫渔火而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夜泊》 诗歌评论 语法 古汉语
下载PDF
南行诗,苏轼诗歌思想艺术灵蕴的发轫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植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0-22,共3页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也对于认识一个真实而非神化的苏轼,都是大有裨益的。南行诗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主要发萌,苏诗的题材特点、情志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在其南行诗中都可以找到灵蕴的发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行诗 苏轼 诗歌 思想艺术 风俗 自然 构思
下载PDF
钟声的奥秘——《枫桥夜泊》新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冰炎 《新余高专学报》 2003年第3期47-48,共2页
对张继的《枫桥夜泊》 ,历史上有过很多种探讨。但这首诗的魅力究竟何在 ,而使它久传不衰呢 ?
关键词 张继 《枫桥夜泊》 钟声 唐诗 佛教
下载PDF
对举·互涵·登高望远——唐近体诗时空艺术摭谈
19
作者 尚永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86-92,共7页
在唐代近体诗中,对举、互涵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时空的方式,相比之下,对举更重时间和空间的各自特点,二者间的界划较为分明;互涵更重时空的彼此包融,二者常以亦此亦彼的形态出现,其边界非深细体悟不易分清。进一步看,近体诗中的登高之作,... 在唐代近体诗中,对举、互涵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时空的方式,相比之下,对举更重时间和空间的各自特点,二者间的界划较为分明;互涵更重时空的彼此包融,二者常以亦此亦彼的形态出现,其边界非深细体悟不易分清。进一步看,近体诗中的登高之作,因时空数量词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得位置之高、距离之远、时间之久三个因素聚合一途,相激相生,也使得诗人在特殊的场景中仰观俯察,原始返终,既拓展诗境,又强化心理感受,由此达至一种高度纯净、饱含悲美的精神境界。就此而言,由对举、互涵组合而成的登高之作,乃是考察唐近体诗时空艺术最值得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近体诗 对举 互涵 登高望远 时空艺术
下载PDF
《在环礁湖上》的诗歌与音乐
20
作者 杨云惠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9-77,共9页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以它的第三首歌曲《在环礁湖上》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以它的第三首歌曲《在环礁湖上》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夜 在环礁湖上 诗歌 音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