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语、侗台语给予义“与”字的音韵层次及年代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郑伟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320-328,共9页
文章以闽语、侗台语表"给予"的h■6和*h■3都来自早期汉语"与"的认识为前提,讨论了h■6、*h■3的音韵层次,以及它们分别进入闽语、侗台语的年代;文章还借助楚地的出土文献资料,试图说明云、以母字在南方方言、侗台... 文章以闽语、侗台语表"给予"的h■6和*h■3都来自早期汉语"与"的认识为前提,讨论了h■6、*h■3的音韵层次,以及它们分别进入闽语、侗台语的年代;文章还借助楚地的出土文献资料,试图说明云、以母字在南方方言、侗台语汉借词中读擦音,可能是古代楚方言读音层次的保留,大概无需用复辅音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侗台语古 楚语
下载PDF
《经传释词》笺注·“与” 被引量:1
2
作者 章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4,共6页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对《经传释词》"与"字条的梳理,可以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对《经传释词》"与"字条的梳理,可以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研究虚词及其义项的来源,对其意义进行系统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 引申
下载PDF
并列连词“与”、“及”差异详解 被引量:2
3
作者 薛蓓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
"与"、"及"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两个并列连词,二者在连接作用和与其他词的组合关系两方面的不同可以归为一点:"与"表示一种共同的语法意义,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平等并立,且关系相对紧密";及"的语... "与"、"及"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两个并列连词,二者在连接作用和与其他词的组合关系两方面的不同可以归为一点:"与"表示一种共同的语法意义,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平等并立,且关系相对紧密";及"的语法意义是链条性的,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存在某种次序、关系相对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项 搭配 语法意义
下载PDF
古代汉语连词“孰与”的形成与用“孰与”构成的选择复句的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章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笔者讨论了古汉语双音连词"孰与"以及用这种"孰与"构成的选择复句的形成过程。关于这种性质的"孰与",到目前为止,学者对其来源、构成、性质,大都不甚了了,语焉不详。汉语中"某,孰与某"的复句... 笔者讨论了古汉语双音连词"孰与"以及用这种"孰与"构成的选择复句的形成过程。关于这种性质的"孰与",到目前为止,学者对其来源、构成、性质,大都不甚了了,语焉不详。汉语中"某,孰与某"的复句是由单句"某与某孰某"经过复杂的省略、移位等转换而生成的句式,从而为研究汉语复句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孰与 省略 移位 复句
下载PDF
论《马氏文通》对“与”字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季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与"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主要介词之一。前人对"与"字的研究,往往仅从训诂的角度对其进行单一训释,而《马氏文通》则站在了语法学的高度,从语法特点、介词宾语的位置、介词宾语的省略等几方面对其语法特点和搭配功... "与"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主要介词之一。前人对"与"字的研究,往往仅从训诂的角度对其进行单一训释,而《马氏文通》则站在了语法学的高度,从语法特点、介词宾语的位置、介词宾语的省略等几方面对其语法特点和搭配功能作了详细而系统的论述,比前人大大前进了一步,对后世的语法研究特别是介词研究颇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语法特点
下载PDF
《国语》《左传》“其与几何”歧说梳理
6
作者 汪少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国语》《左传》“其与几何”的“与”历来有四种解释 :加强语气或表示停顿的语气词或助词 ,倒装句的语气词 ,副词 ,实词。考察的结论是 :“与”和“其”
关键词 '其与几何' 语气副词 << 左传>> <<国语>>
下载PDF
“无乃尔是过与”结构歧析平议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玉坤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61-167,共7页
《论语》“无乃尔是过与”中的“尔是过”,其构造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分析:宾语前置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本文通过三种分析法各自合理和不利方面的客观呈现,比较之后得出结论:“尔是过”是偏正结构的可能性大于主谓结构,是宾语前... 《论语》“无乃尔是过与”中的“尔是过”,其构造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分析:宾语前置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本文通过三种分析法各自合理和不利方面的客观呈现,比较之后得出结论:“尔是过”是偏正结构的可能性大于主谓结构,是宾语前置结构的可能性非常小。本文考察还显示:1.“宾+是+动”句,“是”与句末语气词可以同现。2.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在该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使用助词是寻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无乃尔是过与 偏正结构 领属性定语 宾语前置
下载PDF
近代汉语中“与”“给”字式使役句研究
8
作者 刘海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74-180,共7页
近代汉语使役句的句法结构可以表述为"主语+使役动词+兼语+VP",语义结构可以表述为"致事+使役标记+被使者+结果"。通过对近代汉语"与"和"给"字式使役句句法和语义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 近代汉语使役句的句法结构可以表述为"主语+使役动词+兼语+VP",语义结构可以表述为"致事+使役标记+被使者+结果"。通过对近代汉语"与"和"给"字式使役句句法和语义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勾勒其发展变化过程,即使役动词从动作义到具体使役,再到抽象使役或被动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 被动
下载PDF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宁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4期45-50,126,共7页
清代学者指出《释名》中有的“汋”字当为“液”字,或以为是通假,今有工具书也据清人说收录此条义项。实际上《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当是从水与声的字,即“液”的异体或俗字,后在传抄中或被改正作“液”,或因“勺”“与”形近... 清代学者指出《释名》中有的“汋”字当为“液”字,或以为是通假,今有工具书也据清人说收录此条义项。实际上《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当是从水与声的字,即“液”的异体或俗字,后在传抄中或被改正作“液”,或因“勺”“与”形近讹作“汋”,此字形遂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下载PDF
为文只求关教事--略评《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
10
作者 温长路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2期175-177,共3页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观展现中西医学与文化的差异,将中医学的生命观作为理解与把握中医学理论特质的重点与核心;以疾病、养生、本草三个专题为切入点,阐发了医学与人文双重视野对于理解和发展中医的重要性。该书对于弥补现行中医教材体系的部分知识缺失,推动中医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 中医教育 医学人文 书评
下载PDF
上古汉语“独不+VP+乎/邪/与”构式研究
11
作者 禹雅洁 《现代语文》 2020年第7期4-7,共4页
“独”在春秋末期就已经由动词语法化为反诘语气副词,这为“独不+VP+乎/邪/与”构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格式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独不+VP+乎/邪/与”是由反诘语气副词“独”+否定副词“不”构成的、以听话人为话题焦点的反诘构式... “独”在春秋末期就已经由动词语法化为反诘语气副词,这为“独不+VP+乎/邪/与”构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格式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独不+VP+乎/邪/与”是由反诘语气副词“独”+否定副词“不”构成的、以听话人为话题焦点的反诘构式,符合人际修辞的礼貌原则。它不仅能够维护语言交际双方的面子,也能表现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诘责、鞭策或劝告。由于语言发展遵循简约原则,加之由专职反诘副词构成的“岂不+VP+乎”成为主要反诘构式,“独不+VP+乎/邪/与”构式便逐渐退出了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不+VP+乎/邪/与” 构式 预设 焦点
下载PDF
论萧纲的文学活动及其宫体文学理想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光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5,共10页
作为宫体诗风的主要倡导者,萧纲的文学观念的形成,与他本人成长的具体文学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以萧纲生平的四个阶段为线索,考察他的文学活动与宫体文学理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论述,萧纲《与湘东王书》对理想文学的深切关怀能... 作为宫体诗风的主要倡导者,萧纲的文学观念的形成,与他本人成长的具体文学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以萧纲生平的四个阶段为线索,考察他的文学活动与宫体文学理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论述,萧纲《与湘东王书》对理想文学的深切关怀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徐陵、庾信早年成长的平台也基本可以构建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纲 宫体诗《与湘东王书》 徐陵 庾信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和、与、同、跟”使用分布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艳娇 杨尔弘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2,共8页
本文对"和、与、同、跟"的用法分布进行共时和历时考察。考察发现,"和"作连词使用占绝对优势,"与"作介词、作连词使用在频次上的差异不明显;"同"有多种用法,以作介词使用为主;"跟"... 本文对"和、与、同、跟"的用法分布进行共时和历时考察。考察发现,"和"作连词使用占绝对优势,"与"作介词、作连词使用在频次上的差异不明显;"同"有多种用法,以作介词使用为主;"跟"作介词使用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时间维度上,"和"的使用相对稳定,"与、同、跟"相对活跃,内部不同用法呈现不同的转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与、同、跟” 用法 分布
原文传递
汉译佛经由伴随到被动的“与”字被动句
14
作者 周晓彦 龙国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3,127,128,共13页
汉译佛经中有一类以“与”为被动标记的被动句,与常规的“给予动词>使役标记>被动标记”的演化路径不同,该类被动句中“与”的衍生路径为:伴随动词>伴随介词>被动标记,这一演化路径并非汉语独有,而是具有类型学意义。受“... 汉译佛经中有一类以“与”为被动标记的被动句,与常规的“给予动词>使役标记>被动标记”的演化路径不同,该类被动句中“与”的衍生路径为:伴随动词>伴随介词>被动标记,这一演化路径并非汉语独有,而是具有类型学意义。受“语源决定论”的影响,此类被动句使用环境极为单一,唯有含[+伴随]语义特征的动词方能进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字被动句 被动标记 衍生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