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观性和主观化视角下“又来了”和“少来(了)”的差异 |
卞威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韩国留学生习得“了(le)”的偏误调查分析 |
王艺文
|
《海外华文教育》
|
2015 |
0 |
|
3
|
“说了+引语”的结构特征与话语功能 |
张金圈
樊留洋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新兴构式“X住了”的演化与功能特征 |
罗耀华
彭枫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N来了”中“N”的语法形式、指称义及其影响因素 |
张文庭
李劲荣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甘谷方言助词“了着[lao^(24)ts■^(0)]”及其形成 |
恒洲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3 |
0 |
|
7
|
同命题“了”字句 |
王光全
柳英绿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8
|
从方言语音看“了”的功能演化 |
陈前瑞
吴继章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9
|
“对”类标记词及其叠连用法的话语功能分析 |
李艳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10
|
“X了”的虚化问题——以“完了”的个案研究为例 |
方环海
刘继磊
赵鸣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1
|
事件过程与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 |
税昌锡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3
|
|
12
|
汉语评价构式“A了一点” |
胡清国
蔡素萍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3
|
叙事语句中“了”的语篇功能初探 |
徐晶凝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14
|
现代汉语“了”的语法意义的认知类型学解释 |
张黎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15
|
日本学习者句末助词“了_2”的习得情况考察 |
周小兵
欧阳丹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4 |
2
|
|
16
|
俄罗斯留学生使用“了”的偏误分析 |
王红厂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7
|
主观近距交互式书面叙事语篇中“了”的分布 |
徐晶凝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8
|
基于事件过程结构的“了”语法意义新探 |
税昌锡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19
|
再论“没(有)”与“了”共现的问题——“没下雨了”与“不下雨了”之比较分析 |
王灿龙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20
|
“要不是”违实句探析 |
李晋霞
|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
2018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