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1
作者 汤传扬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现代汉语中有一组“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如“着急”“着慌”“着忙”“着迷”“着魔”等。通过同步构词、语义演变、同步引申、例句解读等,重申“着”的“感受”义。“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出现在近代汉语时期,明代发展成熟。“着急”... 现代汉语中有一组“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如“着急”“着慌”“着忙”“着迷”“着魔”等。通过同步构词、语义演变、同步引申、例句解读等,重申“着”的“感受”义。“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出现在近代汉语时期,明代发展成熟。“着急”“着慌”“着忙”“着恼”“着迷”“着魔”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继续使用;“着紧”“着气”“着惊”保存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它们降格为方言词与同义词之间的竞争有关;“着急”“着惊”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进一步发展。现代汉语方言中还存在一些未见于近代汉语文献的“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X” 历时演变 共时分布
下载PDF
略论类时体标记在汉语口语互动中的功能——以“起来”“下去”“来着”为例
2
作者 关越 郭锐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68-79,111,I0002,共14页
在描述一些用法灵活的时间义词语时,既需要参考权威语文辞书的规范释义,又应当吸收互动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文章将能够表示但不专门表示时体的虚词和半虚词统称为类时体标记,认为这是汉语时间范畴的重要承载形式。这些类时体标记往往... 在描述一些用法灵活的时间义词语时,既需要参考权威语文辞书的规范释义,又应当吸收互动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文章将能够表示但不专门表示时体的虚词和半虚词统称为类时体标记,认为这是汉语时间范畴的重要承载形式。这些类时体标记往往在口语中高频出现,在表示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又有各自的其他角色,且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文章基于汉语口语互动语料的真实情况,着重考察了两类类时体标记——趋向动词“起来”“下去”和助词“来着”,指出它们分别表示“起始变化”“主观增维”和“回顾过去”,旨在说明汉语类时体标记在实现时制和体态时能够反映出词汇本身的核心功能,从而构建汉语口语中时间范畴和情态、语气范畴在语法层面的联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体 起来 下去 来着 互动功能
下载PDF
近代汉语与汉语方言中的高频副词“尽/侭着”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再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7-91,共5页
元明清典型白话文作品中词语的独特用法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在《红楼梦》《元曲选》等经典近代白话作品中有一个广泛使用的高频率副词“尽/侭着”,相当于普通话的“总是、老是”。方言中也普遍存在“尽着”类高频副词。文章通过... 元明清典型白话文作品中词语的独特用法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在《红楼梦》《元曲选》等经典近代白话作品中有一个广泛使用的高频率副词“尽/侭着”,相当于普通话的“总是、老是”。方言中也普遍存在“尽着”类高频副词。文章通过对近代汉语语料的考察,结合方言中“尽”类副词的用法,考证了近代汉语“尽/侭着”的来源,进一步揭示语言演变的规律和语言接触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侭着” 高频副词 近代汉语 汉语方言
下载PDF
汉语谓词性成分连用的参照模式新探——以“V着玩”为例
4
作者 刘凡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5,共9页
超常规组配“V着玩”结构在论元实现、构件选择和语义解读上与普通“V着V”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构成对已知汉语谓词性成分连用组配的挑战。本文在形式类型学的框架下,提出“玩”为参照视点事件,在句法上占据视点核心的指示语位置,抑制宾语... 超常规组配“V着玩”结构在论元实现、构件选择和语义解读上与普通“V着V”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构成对已知汉语谓词性成分连用组配的挑战。本文在形式类型学的框架下,提出“玩”为参照视点事件,在句法上占据视点核心的指示语位置,抑制宾语在V后直接实现;在语义上贡献娱乐和不严肃的意义。超常规组配实为普遍参照模式下的过渡态组配,自然语言的时间参照与事件参照系统呈现井然有序的对立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着玩” 参照模式 事件参照 时间参照 形式类型学
下载PDF
黎语汉借词摭拾
5
作者 张惠英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124,共14页
黎语的汉借词“弓kom53”“幅fok55”,都用作处所名词;“弓”还可以用作地名和量词。它们都来自古代汉语的地亩量词;动词“赠”,表示给予、被动、为、替、让等;句末动态助词“着tso53”,表示未出现新的情况的持续;泛用动词表示做的vuk7/... 黎语的汉借词“弓kom53”“幅fok55”,都用作处所名词;“弓”还可以用作地名和量词。它们都来自古代汉语的地亩量词;动词“赠”,表示给予、被动、为、替、让等;句末动态助词“着tso53”,表示未出现新的情况的持续;泛用动词表示做的vuk7/vok8,大概来自汉语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语 汉借词
下载PDF
多义副词“着实”的语法化与主观化
6
作者 陈树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47-53,F0002,共8页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着实”主要有两种用法,与近义的“实在”“确实”相比较,“着实1”的语义特征是[+主观][+确认][+程度高量],“着实2”则具有[+客观][+描摹][+动作量大]特征。考察其形成历史,唐五代时期产生“着实”双音短语,北宋出...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着实”主要有两种用法,与近义的“实在”“确实”相比较,“着实1”的语义特征是[+主观][+确认][+程度高量],“着实2”则具有[+客观][+描摹][+动作量大]特征。考察其形成历史,唐五代时期产生“着实”双音短语,北宋出现词汇化倾向,南宋至元代发生语法化和主观化,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并进一步发展。“着实1”的语义衍生路径是“切实→可信→确定→实在”,“着实2”的语义衍生路径是“切实→认真→努力→费力”。转喻和类推机制是推动“着实”语法化的主要动因。评注性副词“着实1”的生成过程说明,汉语词汇的主观化存在着一条从描摹事物的真实判断到表达确认肯定主观情态的语义联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实” 副词 语法化 主观化
下载PDF
情态动词“犯不着”的情态化及其相关问题
7
作者 武蕾旭 李思旭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9-88,共10页
通过对情态动词“犯不着”的情态化表现的分析,认为“犯不着”的情态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犯不着”的情态意义为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没有必要做某事,其前后关联成分具有消极性,语义表达具有委婉性。其二,“犯不着”表现为道义情态和认... 通过对情态动词“犯不着”的情态化表现的分析,认为“犯不着”的情态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犯不着”的情态意义为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没有必要做某事,其前后关联成分具有消极性,语义表达具有委婉性。其二,“犯不着”表现为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两种情态类型。“犯不着道”的情态功能凸显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没必要做某事的情态义,“犯不着认”凸显说话人的主观认识情态。此外,还探讨了“犯不着”与近义词“犯不上”的异同,认为二者在句法成分、所带宾语类型、修饰成分、概念意义、情态意义上有同有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不着” 情态化 情态意义 情态功能 近义词
下载PDF
《庐山远公话》订补
8
作者 徐浩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1期87-93,128,共8页
基于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讹误、通假众多的事实,以及写本文献的书写特点,并以佛教通俗文学的风格色彩作为参证,本文从倒文、衍文、脱文、形讹、通假等方面对“留贱”“辟宰”“无明睡着”“劫劫荣心”等相关词句的校订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庐山远公话 留贱 辟宰 无明睡着 劫劫荣心
下载PDF
“NP_([L])+V+着+NP”格式乙类结构歧义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探析
9
作者 骆明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NP_([L])+V+着+NP”格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有学者将其分化为“静态”A式和“动态”B式,并指出A式、B式对立的原因,让人们认识到了“NP_([L])+V+着+NP”格式实际上是一个歧义格式。然而,该格式歧义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未受到关注和... “NP_([L])+V+着+NP”格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有学者将其分化为“静态”A式和“动态”B式,并指出A式、B式对立的原因,让人们认识到了“NP_([L])+V+着+NP”格式实际上是一个歧义格式。然而,该格式歧义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未受到关注和研究,前期学者只从结果的角度提出“重合说”来解释歧义的产生:当A式、B式重合时产生歧义。其实,从过程的角度揭示该格式歧义的原因和机制,才更有解释力。根据歧义产生的情况,“NP_([L])+V+着+NP”格式可以分成甲、乙、丙三类,只有乙类结构有歧义的可能。乙类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机制在于:乙类结构动词“动作进行”义、“状态持续”义的内在共生性以及此二义都被“容主性”NP_([L])激活,前者是歧义产生的内在基础,后者是歧义实现的关键。动词的“动作进行”义浮现生成了结构的“动态进行”义,动词的“状态持续”义浮现生成了结构的“静态存在”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_([L])+V+着+NP格式 乙类结构 歧义 容主性
下载PDF
甘谷方言助词“了着[lao^(24)ts■^(0)]”及其形成
10
作者 恒洲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6期43-47,共5页
甘谷话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经常用“了着”充当句末助词,陈述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突出未然事件的发生时间。“了着”的形成主要经历了语法结构的附着以及重新分析两个过程,演变动因来自语用频率的增加以及人类认知的主观性。
关键词 甘谷 了着 助词 形成
下载PDF
南昌方言时体语气词“着”先行义再解
11
作者 罗琭昕 《萍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7-71,共5页
表示“(以后)再V”的先行义“着”在汉语方言中地理分布较广,主要出现在北方方言区及湘语、赣语为代表的部分南方方言区。先行义“着”既是先行体标记,又是句末语气词,属于时体语气词。考察发现,时体意义上,“着”表先期实现,相比于先... 表示“(以后)再V”的先行义“着”在汉语方言中地理分布较广,主要出现在北方方言区及湘语、赣语为代表的部分南方方言区。先行义“着”既是先行体标记,又是句末语气词,属于时体语气词。考察发现,时体意义上,“着”表先期实现,相比于先行体标记“起”,“着”的先行义具有相对性;固定搭配上,“再着”为后起的习惯用语,可与“先、等”构成框式结构;语气功能上,祈使语境下加深语气,产生执意义,并排斥副词“先、再”。根据是否依赖语境、是否单一事件、是否指向将来、“着”是否重读的四条标准可区分先行义与执意义。“着”的语义演变链可进一步细化为:祈使义助词→先时义助词→执意义助词→临时表威胁义语气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方言 先行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基于语义功能语法的“V着个N/NP”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研究
12
作者 柴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V着个N/NP”结构首见于宋代,是在“V个N/NP”结构中增加持续体标记“着”形成的,语义功能为表达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本文一是分析状态动词所在“V着个N/NP”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旨在呈现状态动词作为动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语义特征... “V着个N/NP”结构首见于宋代,是在“V个N/NP”结构中增加持续体标记“着”形成的,语义功能为表达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本文一是分析状态动词所在“V着个N/NP”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旨在呈现状态动词作为动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语义特征对此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的影响;二是通过分析此结构中“个”的语义特点,提出“个”具有指称总量以及标记贬义的语义功能,进而阐释“V着个N/NP”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和主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V着个N/NP”结构语义特点句法功能
下载PDF
社会固有模式对构式的影响——以“放着NP不VP”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宗守云 张素玲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0,95,共9页
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着构式。社会固有模式决定构式意义,"放着NP不VP"反映了施动者放弃社会固有模式中的高价值行为,而选择社会固有模式中的低价值行为,以及言说者对施动者行为的认同与否。社会固有模式制约构式成分,施动者、&qu... 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着构式。社会固有模式决定构式意义,"放着NP不VP"反映了施动者放弃社会固有模式中的高价值行为,而选择社会固有模式中的低价值行为,以及言说者对施动者行为的认同与否。社会固有模式制约构式成分,施动者、"放着NP不VP"、后续转折小句或多或少都受到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社会固有模式促进构式形成,"放着NP不VP"的先构式化和再构式化都和社会固有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固有模式 放着NP不VP 构式
下载PDF
汉语方言先时助词“着”的来源 被引量:43
14
作者 杨永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方言资料和历史语料两方面的考察分析认为,汉语方言中表示先时、相当于“再说”的助词“着”不是源于“再说”的合音,而是由唐代以后表示祈使的“着”演化而来。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助词 “着” 再说 来源
下载PDF
事件过程与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 被引量:24
15
作者 税昌锡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1-245,共15页
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了"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 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了"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始事态,"着"可以标示活动持续或遗留状态持续事态。存现构式中存现动词跟"了"或"着"的共现与动词内在过程特征有对应关系。具有"起始"过递"持续"或"持续"过递"终结"特征的呈现或附着动词在存现构式中跟"了"和"着"都能共现。"了"、"着"可替换的存现句在反映事件过程的事态特征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语义、句法、语用和语篇中都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过程 存现构式 "了" "着" "着"替换 认知解释
下载PDF
论汉语的进行体范畴 被引量:33
16
作者 石毓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24,共11页
迄今为止的工具书和语法专著大都笼统地认为“正”、“在”和“着”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但是我们通过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发现,这三个标记的功能虽有交叉,但却具有明确的分工,而且它们的使用条件也不同,在很多情... 迄今为止的工具书和语法专著大都笼统地认为“正”、“在”和“着”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但是我们通过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发现,这三个标记的功能虽有交叉,但却具有明确的分工,而且它们的使用条件也不同,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互换。三个标记从不同的侧面全面而细密地表达一个动作行为的完整进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标记 进行体
下载PDF
东南亚留学生对“着”使用条件的认知及其习得过程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雪欢 曹莉敏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7-26,共10页
通过对三类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东南亚学生对于"着"所附着的动词具有[-终结]特征、"V+结果补语/数量宾语"和"着"相冲突有清醒的认知。其各类"着"结构的习得存在由静态义向动态义、意义基... 通过对三类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东南亚学生对于"着"所附着的动词具有[-终结]特征、"V+结果补语/数量宾语"和"着"相冲突有清醒的认知。其各类"着"结构的习得存在由静态义向动态义、意义基本句向意义非基本句、结构简单句到结构复杂句的发展趋向。"着"前动词和形容词种类、"V着"所在句的复杂度,从初级到中、高级阶段的进展不明显。准确率在三个阶段呈U状变化,自动生成语料因回避策略"着"的准确度高,在强制性语境中使用"着"的准确率较低。"着"的习得主要受句子结构及意义的复杂度、形式的明晰度等语言的标记性及目的语使用频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使用条件 习得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有着”语义语法功能的形成及其“着”的问题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宏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71,共10页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有着"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形成机制,以及"着"的性质、意义和功能。"有着"最初是语用组形结构,"着"是经验持续体,功能是硬化语用的情态标记;词汇化后是主观粘宾动...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有着"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形成机制,以及"着"的性质、意义和功能。"有着"最初是语用组形结构,"着"是经验持续体,功能是硬化语用的情态标记;词汇化后是主观粘宾动词,表示对领属情状持有的持续坚定信念,功能是强断言宣告,"着"是表达词缀。"着"为凑音词缀是"有着"发展中重新理解的产物,凑音仅是表达词缀的伴生功能。"有着"与"有"是音节变体关系,是止于显性形态的直观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着” “着” 语义语法功能 情态标记 表达词缀
下载PDF
荔浦方言的“着” 被引量:9
19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在荔浦方言中 ,“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 ,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 ,“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 ,“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 ,可以作多... 在荔浦方言中 ,“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 ,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 ,“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 ,“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 ,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方言 “着” 体标记 完成
下载PDF
再论“来着” 被引量:11
20
作者 熊仲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6,共5页
词类的分布理论与类型学中动词与词缀的距离等级表明,居于句末的"来着"自《清文启蒙》以来,一直都是个语气词而不是完成体标记。"来着"本身并没有"近过去"义,这种意义可归结于它所出现的构式,甚至可归结... 词类的分布理论与类型学中动词与词缀的距离等级表明,居于句末的"来着"自《清文启蒙》以来,一直都是个语气词而不是完成体标记。"来着"本身并没有"近过去"义,这种意义可归结于它所出现的构式,甚至可归结于"时制"或"时间"这样的隐性范畴。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的根本特点来看,后者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着 分布 距离等级 构式 隐性范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