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_(2)H_(4)强化常温低NH_(4)^(+)-N亚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研究
1
作者 向韬 褚旭 李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86,共8页
为获得稳定的亚硝化过程,研究通过投加联氨(N_(2)H_(4))强化了低NH_(4)^(+)-N亚硝化系统在常温下的运行效能,并探究了该策略对硝化过程关联菌群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由35℃降低至20℃的过程中,NH_(4)^(+)-N转化率(Ammonia-Nitrog... 为获得稳定的亚硝化过程,研究通过投加联氨(N_(2)H_(4))强化了低NH_(4)^(+)-N亚硝化系统在常温下的运行效能,并探究了该策略对硝化过程关联菌群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由35℃降低至20℃的过程中,NH_(4)^(+)-N转化率(Ammonia-Nitrogen Conversion Rate,ANCR)和亚硝积累率(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NAR)逐渐降低,分别由60%和31%下降至45%和9.39%。通过投加5 mg/L N_(2)H_(4),可使ANCR和NAR分别提升至61.36%和75%以上。亚硝化主要功能菌-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s,AOB)(Nitrosomonas属)相对丰度提升至15%,干扰-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Nitrospira属)相对丰度被抑制在0.05%以下。AOB活性由(0.39±0.01)mg N/(g VSS·h)上升至(0.42±0.01)mg N/(g VSS·h)。功能基因预测分析发现,AOB的主要功能基因(氨氮加氧酶)相对丰度提升了20百分点,而NOB的功能基因(亚硝酸盐氧化酶)未被预测出,表明投加N_(2)H_(4)促进了亚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物脱氮 低氨氮 亚硝化 常温 N_(2)H_(4)
下载PDF
MoS_(2)@Fe_(3)O_(4)类Fenton体系催化降解碘帕醇的性能
2
作者 李昊 石楠 +2 位作者 武道吉 傅凯放 罗从伟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软模板,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钼酸钠为钼源,采用水热两步法制备了MoS_(2)@Fe_(3)O_(4)复合材料。采用SEM、XRD等对MoS_(2)@Fe_(3)O_(4)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MoS_(2)@Fe_(3)O_(4)/H_(2)O_(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软模板,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钼酸钠为钼源,采用水热两步法制备了MoS_(2)@Fe_(3)O_(4)复合材料。采用SEM、XRD等对MoS_(2)@Fe_(3)O_(4)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MoS_(2)@Fe_(3)O_(4)/H_(2)O_(2)体系催化降解碘帕醇(IPM)的效能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Fe_(3)O_(4)成功负载在MoS_(2)表面,且MoS_(2)@Fe_(3)O_(4)呈均匀分散的花球状结构,提供了更多催化活性位点。在溶液初始pH为4,MoS_(2)@Fe_(3)O_(4)投加量为0.15 g/L,H_(2)O_(2)浓度为0.5 mmol/L,IPM浓度为5μmol/L条件下,反应30 min后MoS_(2)@Fe_(3)O_(4)/H_(2)O_(2)体系对IPM的降解率达到89.85%,与Fe_(3)O_(4)/H_(2)O_(2)体系相比,对IPM的降解率提高约12%。MoS_(2)@Fe_(3)O_(4)/H_(2)O_(2)体系降解IPM的主要活性物种为·OH和^(1)O_(2)。利用外加磁场能够实现MoS_(2)@Fe_(3)O_(4)催化剂的循环再利用,6次循环使用后,反应30 min时MoS_(2)@Fe_(3)O_(4)/H_(2)O_(2)体系对IPM的降解率仍在80%以上,表明MoS_(2)@Fe_(3)O_(4)在反应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FENTON 二硫化钼 四氧化三铁 碘帕醇
下载PDF
白花丹素通过调节TGF-β1/Smad2及Nrf2/NOX4通路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
3
作者 李慧 胡恒钊 +4 位作者 俞婷婷 胡慧娴 王佳乐 吴晶 郝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plumbagi,PL)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博来霉素组(bleomycin,BLM)、PL低剂量组(1 mg/kg)、PL高剂量组(2 m...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plumbagi,PL)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博来霉素组(bleomycin,BLM)、PL低剂量组(1 mg/kg)、PL高剂量组(2 mg/kg)。采用气管内注射BLM(3 mg/kg)复制小鼠PF模型,腹腔注射PL(1或2 mg/kg)3周,处死动物。HE与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活性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related factor 2,Nrf2)和NADPH氧化酶4(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4,NOX4)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Col Ⅲ)、IL-6、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p-Smad2、Nrf2和NOX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BLM组相比,PL治疗可减轻小鼠肺间质损伤及细胞外基质沉积,降低HYP含量(P<0.01,P<0.05),降低α-SMA、Col Ⅰ和Col Ⅲ的蛋白表达(P<0.01,P<0.05),减少IL-6的分泌(P<0.01),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SOD和GSH的活性,减少MDA含量,P<0.01,P<0.05),显著下调TGF-β_(1)、p-Smad2和NOX4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P<0.01,P<0.05),上调Nrf2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P<0.01,P<0.05)。结论:PL可能通过调节TGF-β_(1)/Smad2及Nrf2/NOX4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与胶原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PF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素 肺纤维化 TGF-β1/Smad2信号通路 Nrf2/NOX4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4
作者 王文 郑从波 +3 位作者 胡芳宝 窦红杰 凌林 王德强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蛋白4(AQP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_(2))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蛋白4(AQP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_(2))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TBI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8)、预后良好组(n=9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Spearman法分析TBI不同预后患者颅内压、PbtO_(2)、血清AQP4、HMGB1、FGL2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颅内压、PbtO_(2)联合血清AQP4、HMGB1、FGL2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颅内压高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PbtO_(2)值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t/P=7.491/<0.001、9.882/<0.001、7.215/<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P=7.106/<0.001、7.642/<0.001、7.383/<0.001);患者PbtO_(2)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P=0.523/<0.001),而颅内压、血清AQP4、HMGB1、FGL2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P=-0.515/<0.001、-0.492/<0.001、-0.617/<0.001、-0.569/<0.001);血清AQP4、HMGB1、FGL2、颅内压、PbtO_(2)及五者联合预测TB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76、0.817、0.825、0.756、0.969,五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TBI患者预后的价值(Z/P=2.803/0.005、2.769/0.006、3.543/<0.001、3.269/0.001、3.956/<0.001)。结论TBI患者颅内压、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显著升高,PbtO_(2)显著降低,与患者预后有着紧密联系,联合检测对TBI患者预后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通道蛋白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 预后
下载PDF
Pd/ZnIn_(2)S_(4)纳米片光催化苯甲醇氧化耦合产氢的研究
5
作者 孙庆昊 李克艳 郭新闻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通过溶剂热-光沉积法制备了Pd颗粒负载的二维ZnIn_(2)S_(4)纳米片用于光催化苯甲醇氧化和产氢的耦合反应。当Pd负载量为1.0%(质量分数)时光催化性能最优,在可见光下苯甲醛和氢气的产生速率分别达到3804.1、4629.8µmol/(g·h),... 通过溶剂热-光沉积法制备了Pd颗粒负载的二维ZnIn_(2)S_(4)纳米片用于光催化苯甲醇氧化和产氢的耦合反应。当Pd负载量为1.0%(质量分数)时光催化性能最优,在可见光下苯甲醛和氢气的产生速率分别达到3804.1、4629.8µmol/(g·h),苯甲醛选择性为80.0%。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表征了光催化剂的形貌与结构,利用光致发光光谱(PL)、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r-PL)、电化学阻抗谱(EIS spectra)、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ible spectra)等分析了光催化剂的光学和光电化学性质。研究发现,Pd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增强了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其较低的费米能级使得ZnIn_(2)S_(4)导带上的光生电子向Pd转移,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因此提升了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性能。此外,还提出了Pd/ZnIn_(2)S_(4)光催化剂氧化苯甲醇协同产氢的反应机理,即光生空穴将苯甲醇氧化成苯甲醛,光生电子将苯甲醇中的氢质子还原成氢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苯甲醇氧化 产氢 ZnIn_(2)S_(4) 贵金属
下载PDF
Ti^(4+)掺杂对正极材料LiNi_(0.75)Mn_(0.25)O_(2)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孟德轩 李振京 +2 位作者 范广新 蔡海洋 刘超帅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以TiO_(2)为添加剂,利用高温固相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5)Mn_(0.25)O_(2)进行掺杂,通过XRD、SEM、XPS和电化学测试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4+)可成功掺入LiNi_(0.75)Mn_(0.25)O_(2)中,在掺杂的Li[Ni_(0.75)Mn_(0.25)]... 以TiO_(2)为添加剂,利用高温固相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5)Mn_(0.25)O_(2)进行掺杂,通过XRD、SEM、XPS和电化学测试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4+)可成功掺入LiNi_(0.75)Mn_(0.25)O_(2)中,在掺杂的Li[Ni_(0.75)Mn_(0.25)]_(1-x)Ti_(x)O_(2)(0≤x≤0.02)中,Ti^(4+)不改变材料的物相和形貌,但对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最佳掺Ti^(4+)摩尔分数为1.5%时,经50周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由87.87%提高到95.42%,4 C放电比容量由66.47 mAh/g提升为104.0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LiNi_(0.75)Mn_(0.25)O_(2) Ti^(4+)掺杂
下载PDF
S30432和FCN奥氏体钢在混合熔融盐中的热腐蚀行为研究
7
作者 占阜元 刘宣义 +6 位作者 毛晓飞 潘喜桂 黄世福 龚兵兵 刘帅岐 何华林 刘光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研究了Super304H(S30432)钢及对S30432钢成分优化熔炼的一种新型Fe-Cr-Ni(FCN)钢在650℃和700℃下于15%(质量分数,下同)KCl+15%K_(2)SO_(4)+70%Na_(2)SO_(4)混合熔融盐中的热腐蚀行为。将样品置于混合熔融盐中进行腐蚀,每隔一段时间取... 研究了Super304H(S30432)钢及对S30432钢成分优化熔炼的一种新型Fe-Cr-Ni(FCN)钢在650℃和700℃下于15%(质量分数,下同)KCl+15%K_(2)SO_(4)+70%Na_(2)SO_(4)混合熔融盐中的热腐蚀行为。将样品置于混合熔融盐中进行腐蚀,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样品称重,获取腐蚀动力学曲线;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对腐蚀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在650℃下,S30432和FCN钢均表现为增重,且S30432增重较FCN多约一倍;在700℃下,S30432钢遭到严重腐蚀,腐蚀产物大量剥落,FCN钢表现为“失重-增重-失重”的变化趋势,腐蚀程度较S30432钢轻。S30432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Fe_(3)O_(4)、Fe_(2)O_(3)、FeCr_(2)O_(4),FCN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Fe_(3)O_(4)、Fe_(2)O_(3)、FeCr_(2)O_(4)、Cr_(2)O_(3)及少量的FeS,S30432较FCN钢晶间腐蚀严重。在混合熔融盐中,FCN钢和S30432钢均发生内氧化和内硫化,FCN钢内氧化程度轻,耐蚀性优于S30432钢。从热力学角度计算了发生硫化反应占据优势所需的硫分压。Cr_(2)O_(3)易溶解于氯盐中生成挥发性CrO_(2)Cl_(2),加速了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0432奥氏体钢 FCN奥氏体钢 热腐蚀 KCl+K_(2)SO_(4)+Na_(2)SO_(4)熔融盐
下载PDF
miR-221-3p通过NRF2/GPX4轴调节铁死亡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倩 马楠 +2 位作者 李琦 丁伟 张卫群 《河北医学》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21-3p通过调节铁死亡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采用miR-221-3p模拟物(mimic)及mimic阴性对照(NC)转染MCF-7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221-3p表达,...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21-3p通过调节铁死亡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采用miR-221-3p模拟物(mimic)及mimic阴性对照(NC)转染MCF-7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221-3p表达,试剂盒测定转染后细胞中二价铁离子(Fe^(2+))、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将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mimic NC组(转染mimic NC)、miR-221-3p mimic组(转染miR-221-3p mimic)、miR-221-3p mimic+Erastin组(转染miR-221-3p mimic并用10μmoL/L Erastin处理),CCK-8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MCF-7细胞迁移数目与侵袭数目,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中Fe^(2+)、ROS、GSH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观察各组MCF-7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观察各组MCF-7细胞中NRF2、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铁蛋白轻链(FTL)蛋白表达。结果:转染miR-221-3p mimic后,MCF-7细胞中miR-221-3p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Fe^(2+)含量减少、ROS水平降低(P<0.05),GSH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mimic NC组比较,miR-221-3p mimic组MCF-7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迁移数目和侵袭数目增加(P<0.05),Fe^(2+)含量减少、ROS水平降低(P<0.05),GSH水平升高(P<0.05),NRF2和GPX4荧光强度明显增强,NRF2、GPX4、SLC7A11和FTL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与miR-221-3p mimic组比较,miR-221-3p mimic+Erastin组MCF-7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迁移数目和侵袭数目减少(P<0.05),Fe^(2+)含量增加、ROS水平升高且GSH水平降低(P<0.05),NRF2和GPX4荧光强度减弱,NRF2、GPX4、SLC7A11和FTL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结论:miR-221-3p通过抑制铁死亡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GPX4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21-3p 乳腺癌 铁死亡 转移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肥胖对纤维化4指数筛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卓莉莉 瞿欢佳 张秋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54-1360,共7页
背景随着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筛查早期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指南推荐纤维化4(FIB-4)指数作为筛查肝纤维化的指标,但FIB-4指数在筛查早期纤维化时是否受2型糖尿病... 背景随着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筛查早期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指南推荐纤维化4(FIB-4)指数作为筛查肝纤维化的指标,但FIB-4指数在筛查早期纤维化时是否受2型糖尿病(T2DM)及BMI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评估FIB-4指数筛查早期肝纤维化的有效性是否受T2DM和BMI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23年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经肝穿刺活检诊断为NAFLD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T2DM分为T2DM组和非T2DM组;根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根据肝活检结果分为F0-F1组和F2-F4组。计算FIB-4指数并比较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FIB-4指数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4指数筛查早期肝纤维化的准确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组间AUC差异。结果110例患者中,男74例(67.3%),女36例(32.7%),平均年龄(44.5±12.5)岁。T2DM组35例(31.8%),非T2DM组75例(68.2%);正常组19例(17.3%),超重组37例(33.6%),肥胖组54例(49.1%);F0-F1组70例(63.6%),F2-F4组40例(36.4%)。T2DM组FIB-4指数高于非T2DM组,F0-F1组FIB-4指数低于F2-F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FIB-4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4指数与年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以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FIB-4指数诊断NAFLD的AUC为0.77(95%CI=0.68~0.86,P<0.001),诊断NAFLD合并T2DM的AUC为0.85(95%CI=0.72~0.98,P<0.001),诊断NAFLD非合并T2DM的AUC为0.71(95%CI=0.58~0.84,P=0.006);Delong检验结果显示,T2DM组与非T2DM组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9,P=0.131)。FIB-4指数诊断正常组NAFLD的AUC为0.91(95%CI=0.76~1.00,P=0.029),超重组为0.65(95%CI=0.46~0.83,P=0.125),肥胖组为0.82(95%CI=0.70~0.94,P<0.001);正常组的AUC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7,P=0.042),肥胖组与正常组、超重组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6,P=0.381;Z=1.452,P=0.146)。结论FIB-4指数评估NAFLD患者早期纤维化时,未受到T2DM的影响,但与BMI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肥胖 纤维化4指数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超高真空环境下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的出气性能研究
10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5 位作者 谢文君 刘建龙 魏宁斐 罗成 郭方准 王润成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85,共5页
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是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核心元件,为了获得超高真空环境,对内衬材料的出气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新型双通道出气率实验装置,完成了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在常温抽气、不同烘烤温度及烘烤结束后不同温度下的出气率实验... 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是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核心元件,为了获得超高真空环境,对内衬材料的出气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新型双通道出气率实验装置,完成了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在常温抽气、不同烘烤温度及烘烤结束后不同温度下的出气率实验;通过数值拟合方法获得了材料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出气率表达式;搭建了钛合金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压力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烘烤温度越高,最终出气率越低,250℃烘烤时出气率较150℃时降低了约21%。经过高温烘烤后,当材料温度从50℃升高至210℃时,两种材料的出气率呈指数增加趋势,但钛合金的出气率低于陶瓷的出气率。常温抽气和烘烤过程中真空腔体压力梯度较小,对其进行升温时中间位置压力变化幅度较大,当温度为100℃,中间位置压力从初始值1.41×10^(-9)Pa升高至4.51×10^(-9)Pa;压力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平均相对偏差为6.86%。以上结果填补了钛合金和陶瓷出气率数据库,能够预测及评估真空腔体不同工况下的极限压力,为超高、极高真空获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加速器 超高真空 TC4钛合金 ZrO_(2)陶瓷 出气率 压力分布
下载PDF
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
11
作者 丁锦泵 孔德琪 +6 位作者 黄慧敏 谷雨 陈悦冰 赵瑞丽 刘素晓 刘学芳 李亚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探讨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LM组、PM_(2.5)组、BLM+PM_(2... 目的探讨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LM组、PM_(2.5)组、BLM+PM_(2.5)组、Sulforaphane(SFN,Nrf2激动剂)组,每组8只,以BLM诱导IPF模型,并PM_(2.5)暴露2周。测定小鼠肺功能,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亚铁离子(Fe^(2+))、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水平;采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COL-1、α-SMA、Nrf2、SLC7A11、GPX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BLM组、PM_(2.5)组小鼠肺功能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等肺纤维化特征性病理改变,肺组织HYP、Fe^(2+)、ROS、MDA明显升高(P<0.05,P<0.01),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Nrf2、SLC7A11、GPX4基因和蛋白明显降低(P<0.01),COL-1、α-SMA基因和蛋白明显升高(P<0.01);BLM+PM_(2.5)组上述损伤均较BLM组(P<0.05)、PM_(2.5)组有不同程度的加剧(P<0.01);SFN组上述损伤均较BLM+PM_(2.5)组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结论PM_(2.5)暴露可加重BLM诱导的小鼠IPF,其机制可能与通过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PM_(2.5) 铁死亡 Nrf2/SLC7A11/GPX4通路 脂质过氧化 活性氧
下载PDF
双轴应变对NbSe_(2)/MoSi_(2)N_(4)肖特基势垒的调控
12
作者 张宇哲 安梦雅 谢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188,共7页
最近一种高质量的二维(Two-dimensional,2D)半导体材料MoSi_(2)N_(4)(MSN)在实验上被成功合成,具有优异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尽管最近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揭示MSN的材料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对MSN的电接触物理特性的探索还比较少.在这项工作中... 最近一种高质量的二维(Two-dimensional,2D)半导体材料MoSi_(2)N_(4)(MSN)在实验上被成功合成,具有优异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尽管最近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揭示MSN的材料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对MSN的电接触物理特性的探索还比较少.在这项工作中,构建了金属-半导体NbSe_(2)/MSN肖特基结并使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该肖特基结的材料特性.发现NbSe_(2)/MSN接触具有超低肖特基势垒高度(Schottky barrier height,SBH),这有利于纳米电子学应用.SBH可以通过施加双轴应变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控.当施加拉伸应变时能实现NbSe_(2)/MSN肖特基结由p型肖特基接触转变为p型欧姆接触,而当施加较大的压缩应变时能实现p型肖特基接触和n型肖特基接触之间的转换.我们的研究结果为MSN的2D电触点的物理特性提供了见解,并将为设计基于MSN的2D纳米器件的高性能电触点提供关键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_(2)N_(4) NbSe_(2) 肖特基结 欧姆接触
下载PDF
从Nrf2/GPX4信号通路探讨护心康片治疗心力衰竭大鼠相关机制
13
作者 贺嘉琪 颜旭 +5 位作者 李媛彬 庄红 蒋岱君 赵虎 朱辰瑶 乔震宇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1期19-22,27,共5页
目的研究护心康片对心力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护心康低剂量组、护心康高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空白组予等体积灭菌水灌... 目的研究护心康片对心力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护心康低剂量组、护心康高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空白组予等体积灭菌水灌胃,连续4周。观察大鼠症状体征;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中GPX4、Nrf2蛋白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GSH、MDA、NT-proBNP、Fe^(2+)含量。结果与正常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心力衰竭征兆,GSH、GPX4、Nrf2表达降低(P<0.01),NT-proBNP、MDA、Fe^(2+)表达升高(P<0.05或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护心康低、高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GSH、Nrf2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NT-proBNP、MDA、Fe^(2+)表达水平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护心康高剂量组大鼠GPX4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心康片可以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心力衰竭,其具体机制可能与Nrf2/GPX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护心康片 Nrf2/GPX4信号通路 铁死亡 大鼠
下载PDF
由Nrf2/GPX4调控铁死亡探讨从“瘀”论治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14
作者 樊佳煊 张维 +1 位作者 崔瑞 曹林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作为胞内关键的抗氧化应激途径,保护多种骨形成相关细胞免受铁死亡的损害,是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发病的潜在机制。GIOP因瘀致痹的病机与... 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作为胞内关键的抗氧化应激途径,保护多种骨形成相关细胞免受铁死亡的损害,是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发病的潜在机制。GIOP因瘀致痹的病机与该系统密切相关,从“瘀”论治的效应可通过该通路轴向调控的微观信息来表达;同时中医治疗GIOP时重视“瘀证”的辨证论治,且临床通常以活血化瘀类、益气活血类中药多见。因此,基于Nrf2/GPX4调控铁死亡探讨从“瘀”论治GIOP的科学性,以“瘀证”为理论指导明确活血化瘀类中药参与Nrf2/GPX4通路调控BMSCs、ECs、OB铁死亡来治疗GIOP,以期为从“瘀”论治GIOP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深入理解GIOP病理生理及临床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死亡 瘀证 活血化瘀法 中医中药
下载PDF
NiCoO_(2)/Ag_(3)PO_(4)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分析
15
作者 江琦 林萍 +1 位作者 吴小平 崔灿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磷酸银(Ag_(3)PO_(4))普遍存在高载流子复合率、严重的光腐蚀和相对较大的颗粒尺寸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光催化性能;为增强Ag_(3)PO_(4)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构建异质结来促进载流子分离。采用原位沉积法制备Ag_(3)PO_(4)与镍钴氧(NiCoO_(... 磷酸银(Ag_(3)PO_(4))普遍存在高载流子复合率、严重的光腐蚀和相对较大的颗粒尺寸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光催化性能;为增强Ag_(3)PO_(4)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构建异质结来促进载流子分离。采用原位沉积法制备Ag_(3)PO_(4)与镍钴氧(NiCoO_(2))复合材料NiCoO_(2)/Ag_(3)PO_(4),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等进行表征与分析。以甲基橙(MO)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NiCoO_(2)/Ag_(3)P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NiCoO_(2)/Ag_(3)PO_(4)中,Ag_(3)PO_(4)纳米颗粒直径约为16 nm,均匀附着在纳米花状NiCoO_(2)表面,两者形成Z型异质结;异质结的吸收边发生红移,光电性能得到明显增强;异质结的光催化性能显著提升,在全光谱照射下降解MO的速率是NiCoO_(2)的15.15倍,Ag_(3)PO_(4)的1.84倍,并且在重复使用3次后光催化性能也无明显下降。所制备的NiCoO_(2)/Ag_(3)PO_(4)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望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银 镍钴氧化物 光催化 Z型异质结 降解
下载PDF
Y2O3增强TC4合金焊激光熔覆仿真及微观组织性能研究
16
作者 魏家帅 石明全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面制备了Ti基稀土激光熔覆层,研究了Y2O3对涂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COMSOL软件模拟单道和多道TC4粉末熔覆动态过程,结合试验研究温度变化与熔覆层厚度,阐明了熔覆机理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熔覆层硬度,结果表明,Y2O3增加显著减少了气泡和裂纹数量,促进了组织细化。为TC4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微观组织调控、成形质量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Y2O3增强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显微硬度 COMSOL仿真 组织细化
下载PDF
Scalable Ir‑Doped NiFe_(2)O_(4)/TiO_(2) Heterojunction Anode for Decentralized Sal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H_(2) Production
17
作者 Sukhwa Hong Jiseon Kim +3 位作者 Jaebeom Park Sunmi Im Michael R.Hoffmann Kangwoo Ch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25年第3期1-18,共18页
Wastewater electrolysis cells(WECs)for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reuse coupled with H_(2) production can reduce the carbon footprint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ation of water,waste,and energy carrier.This study... Wastewater electrolysis cells(WECs)for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reuse coupled with H_(2) production can reduce the carbon footprint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ation of water,waste,and energy carrier.This study reports Ir-doped NiFe_(2)O_(4)(NFI,~5 at%Ir)spinel layer with TiO_(2) overlayer(NFI/TiO_(2)),as a scalable heterojunction anode for direct electrolysis of wastewater with circumneutral pH in a single-compartment cell.In dilute(0.1 M)NaCl solutions,the NFI/TiO_(2) marks superior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chlorine evolution reaction,outperforming the benchmark IrO_(2).Robust operation in near-neutral pH was confirmed.Electroanalyses including operando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unveiled crucial roles of TiO_(2) which serves both as the primary site for Cl−chemisorption and a protective layer for NFI as an ohmic contact.Galvanostatic electrolysis of NH4+-laden synthetic wastewater demonstrated that NFI/TiO_(2)not only achieves quasi-stoichiometric NH_(4)^(+)-to-N_(2)conversion,but also enhances H_(2)generation efficiency with minimal competing reactions such as reduc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and reactive chlorine.The scaled-up WEC with NFI/TiO_(2)was demonstrated for electrolysis of toilet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water electrolysis cell Ir-doped NiFe_(2)O_(4) Reactive chlorine species Decentralized H_(2)production On-site wastewater treatment
下载PDF
Structural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Fe_(2)O_(4)/residual carbon composites
18
作者 Yuanchun Zhang Shengtao Gao +3 位作者 Xingzhao Zhang Dacheng Ma Chuanlei Zhu Jun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221-232,共12页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which necessitates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ubstances with exceptional capabilities for 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is of urgent concer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n this work,CoFe_(2)O_...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which necessitates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ubstances with exceptional capabilities for 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is of urgent concer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n this work,CoFe_(2)O_(4)/residual carbon from coal gasification fine slag(CFO/RC)composites were created using a novel hydrothermal method.Various mechanisms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including conductive loss,natural resonance,interfacial dipole polarization,and magnetic flux loss,are involved in these composites.Consequently,compared with pure residual carbon materials,this composite offers superior capabilities in microwave absorption.At 7.76GHz,the CFO/RC-2 composite achieves an impressiv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RL_(min))of-43.99 dB with a thickness of 2.44 mm.Moreover,CFO/RC-3 demonstrates an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EAB)of up to 4.16 GHz,accompanied by a thickness of 1.18mm.This study revealed the remarkable cap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to diminish electromagnetic waves,providing a new generation method for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of superio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gasification slag residual carbon hydrothermal method microwave absorption CoFe_(2)O_(4)
下载PDF
探讨血清Perilipin-2联合尿Netrin-4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杨文娟 吕倩倩 +3 位作者 王杰 刘晓宁 强薇 边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滴包被蛋白2(Perilipin-2)联合尿液轴突导向因子4(Netrin-4)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208例T2DM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 目的探讨血清脂滴包被蛋白2(Perilipin-2)联合尿液轴突导向因子4(Netrin-4)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208例T2DM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和DN组。单纯T2DM组(UAER<30 mg/24 h):男74例、女56例,年龄(56.18±7.38)岁,体重指数(22.73±4.37)kg/m2。DN组(30 mg/24 h≤UAER<300 mg/24 h):男42例、女36例,年龄(57.02±7.13)岁,体重指数(23.68±4.29)kg/m2。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erilipin-2,尿Netrin-4含量。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Perilipin-2联合尿Netrin-4预测T2DM患者DN的临床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N的相关因素。结果单纯T2DM组、DN组血清Perilipin-2水平分别为(12.52±3.37)μg/L、(20.84±3.42)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13±2.15)μg/L],且DN组高于单纯T2DM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4,P<0.05)。单纯T2DM组、DN组尿Netrin-4水平分别为(63.93±8.72)μg/L、(41.32±7.04)μ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98.64±15.37)μg/L],且DN组低于单纯T2DM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3,P<0.05)。血清Perilipin-2、尿Netrin-4对T2DM患者发生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95%置信区间(CI)0.694~0.789]、0.835(95%CI 0.791~0.884),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3(95%CI 0.858~0.954)。DN组二级及以上高血压史人数高于单纯T2DM组(χ2=11.68,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二级及以上高血压史(OR=3.232,95%CI 1.499~6.968)、血清Perilipin-2(OR=4.252,95%CI 1.752~10.267)、尿Netrin-4(OR=5.145,95%CI 1.985~13.337)均是T2DM患者发生DN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Perilipin-2、尿Netrin-4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DN发生的生物标志物,且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脂滴包被蛋白2 尿液轴突导向因子4 临床价值
下载PDF
HER2、SALL4、GATA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陈达 徐磊 +1 位作者 夏秋月 时登娟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GATA结合蛋白3(GATA3)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38例,收集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GATA结合蛋白3(GATA3)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38例,收集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ER2、SALL4、GATA3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行Cox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HER2、SALL4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GATA3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均P<0.05)。乳腺癌组织HER2、SALL4、GATA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HER2蛋白阳性表达、SALL4蛋白阳性表达、GATA3蛋白阴性表达为乳腺癌患者5年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HER2、SALL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GATA3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阳性患者(均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ER2、SALL4蛋白高表达、GATA3蛋白低表达,且三者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婆罗双树样基因4 GATA结合蛋白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