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现今地应力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67
1
作者 陈群策 丰成君 +2 位作者 孟文 秦向辉 安其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23-3932,共10页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开展了6个钻孔的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测量钻孔分别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下两盘的平武、北川、江油和广元等地.钻孔孔深在200~500m之间,共取得了72个测试段的地应力测量数据,以及其中33个测...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开展了6个钻孔的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测量钻孔分别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下两盘的平武、北川、江油和广元等地.钻孔孔深在200~500m之间,共取得了72个测试段的地应力测量数据,以及其中33个测段的印模定向试验数据,由此获得了每个测点处地应力的赋存状态,包括地应力量值随孔深的变化以及地应力作用方向.根据库仑准则,结合Byerlee定律对各测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龙门山断裂带上盘现今地应力的作用强度高于下盘.其上、下两盘现今地应力赋存状态特征及其差异性显示出该区域处于不均衡的应力环境,容易导致断裂失稳而产生新的活动;印模定向试验数据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的北川、江油、平武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E向;广元附近为NWW或近东西方向.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得到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地应力作用方向的分段性特征,即大致以北川为界,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应力方向显示了与西南段不同的特征.其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的优势作用方向为北西方向,而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自江油、北川、平武一带至广元、青川附近,其现今地应力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的优势作用方向呈现了NEE→NWW的赋存状态和变化趋势.本文获得的研究结果对于认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12汶川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水压致裂 地应力
下载PDF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被引量:50
2
作者 吴宁 卢涛 +1 位作者 罗鹏 朱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10-5819,共10页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地震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自身比较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系统总结了山区地震的基本特点,综述了地震对于典型山地生态系统、生...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地震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自身比较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系统总结了山区地震的基本特点,综述了地震对于典型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山地景观以及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地震对于山地生态系统可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损毁动植物、破坏栖息地、改变水文过程),也可能产生间接的影响(污染环境、改变动植物习性、影响生物化学循环)。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影响,都是以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地形地貌的改变为主导。山区由于地震而引发的次生灾害对于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建议应该加强有关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并指出了围绕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应该重点开展的几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山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景观 生态安全 影响
下载PDF
框架结构在汶川5.12大地震中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启示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威 薛建阳 +3 位作者 章红梅 周颖 谢启芳 李方圆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135,共5页
列举了框架结构在汶川5.12大地震中的典型震害现象,重点调查了框架柱、梁柱节点,强梁弱柱及填充墙的震害特点,分析了框架结构未能实现强柱弱梁机制的原因,指出了提高框架柱抗震能力的措施及减轻填充墙地震破坏的对策。
关键词 框架结构 5.12汶川地震 震害教训 抗震设计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对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坝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24
4
作者 陈生水 霍家平 章为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5-801,共7页
"5.12"汶川大地震导致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产生了最大为100 cm的沉降和60 cm的水平位移,如此大的地震永久变形,使得上游混凝土面板大面积脱空,库水位以上混凝土面板分期施工缝出现明显错台,面板垂直向接缝发生挤压破坏。... "5.12"汶川大地震导致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产生了最大为100 cm的沉降和60 cm的水平位移,如此大的地震永久变形,使得上游混凝土面板大面积脱空,库水位以上混凝土面板分期施工缝出现明显错台,面板垂直向接缝发生挤压破坏。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坝地震损伤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地震反应计算分析研究、抗震设计工作以及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坝 地震损伤 损伤机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NDVI监测5.12震后岷江河谷映秀汶川段滑坡体植被恢复 被引量:6
5
作者 许积层 卢涛 +2 位作者 石福孙 唐斌 慕楠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0-755,共6页
汶川5.12地震造成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严重受损,评估地震后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5.12地震前后(2007、2008及2011年)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TM遥感影像的NDVI指标为数据源,监测了岷江上游... 汶川5.12地震造成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严重受损,评估地震后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5.12地震前后(2007、2008及2011年)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TM遥感影像的NDVI指标为数据源,监测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映秀—汶川段)植被在地震前后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地形因子,分析了植被受损及地震3年后植被恢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地震造成的研究区滑坡体面积约5 413.95hm2,占总面积的34.74%;(2)滑坡体发育总体上与海拔呈负相关,与坡度呈正相关,与坡向无显着相关;(3)地震3年后,受损植被的平均恢复率达66.71%,其中中等及良好恢复的面积为3 942.54 hm2,占滑坡总面积的72.82%。研究结果也显示植被恢复与坡度、海拔有很高的一致性,及植被恢复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5 12地震 植被动态 岷江
下载PDF
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灾害致因初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邹和平 刘玉亮 +2 位作者 郑卓 李出安 刘伟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对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进行的初步地震灾害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地震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地震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震灾最严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大量产生还与区内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和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煤层等软弱地层以... 对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进行的初步地震灾害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地震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地震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震灾最严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大量产生还与区内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和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煤层等软弱地层以及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石等软弱岩体分布广泛、极震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河谷深切、地形高差大、山体破碎的中-高山区有关。特大地震灾害再次提醒人们,在建筑场地选址中必须考虑活动断裂问题;城乡规划建设必须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必须重视人-地关系和人-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活动断裂 软弱岩体 5.12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5.12”汶川大地震时冶勒大坝实测动力反应 被引量:9
7
作者 熊堃 何蕴龙 张艳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75-1580,共6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M8.0级大地震,冶勒大坝距震中汶川约258公里,具有强烈震感,大坝的强震监测台阵对此次大地震有较完整的有效数据记录。针对这些实测地震记录,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和频谱分析方法分析大坝的地震反应特征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M8.0级大地震,冶勒大坝距震中汶川约258公里,具有强烈震感,大坝的强震监测台阵对此次大地震有较完整的有效数据记录。针对这些实测地震记录,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和频谱分析方法分析大坝的地震反应特征和规律,并结合其它监测资料,考察了此次大地震对冶勒大坝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冶勒大坝在震后运行性态稳定,情况基本正常。此外,将此次地震记录与以往监测的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冶勒大坝与一般土石坝不同的地震动力反应规律,这种特殊规律与冶勒大坝特殊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勒大坝 汶川地震 监测 动力反应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后抗逆力的个案研究——来自精神分析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孙瑞琛 刘文婧 贾晓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53-156,共4页
"5.12"汶川大地震在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然而灾区人民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逆力。通过田野观察、咨询记录文本分析,对灾区两个个案在地震前后的抗逆力表现的进行研究,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抗逆力的内涵进行阐释,得出以下结论... "5.12"汶川大地震在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然而灾区人民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逆力。通过田野观察、咨询记录文本分析,对灾区两个个案在地震前后的抗逆力表现的进行研究,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抗逆力的内涵进行阐释,得出以下结论:在个体生命早期提供"足够好的抱持性养育环境"有利于抗逆力的形成;心理干预有效途径在于对抗逆力恢复和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抗逆力 精神分析
下载PDF
龙门山地震带5.12汶川地震余震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青 李国蓉 +2 位作者 梁斌 杨媛媛 俞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10月12日12时,四川省汶川发生Ms8.0级地震后共记录到余震33308次,Ms≥4.0级余震268次。采用GIS技术,对龙门山地震带上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从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12时发生的156次Ms≥4.0级余震的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10月12日12时,四川省汶川发生Ms8.0级地震后共记录到余震33308次,Ms≥4.0级余震268次。采用GIS技术,对龙门山地震带上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从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12时发生的156次Ms≥4.0级余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境内:①在东西方向上,若干余震点位的连线与纬线平行,Ms≥4.0级余震呈现纬向地带性特征;②Ms≥4.0级余震亦呈现经向地带性特征;③Ms≥4.0级余震,最位在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连线形成了经纬交织的网格,在空间上呈现等间距网络状分布现象;④Ms≥4.0级的156次余震均发生在经纬交织的网络节点处及其附近,在空间上具有原地复发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对于该地震带的趋势分析和震,精监视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震带 5.12汶川地震 Ms≥4.0级余震 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四川
下载PDF
基于GIS的5.12地震北川县灾害区划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廷旭 文星跃 +2 位作者 张新合 陈朝镇 刘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5-140,共6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县造成重大灾害损失。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4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关评价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了北川县5.12地震灾害敏感度、风险度、脆弱度和灾度分布图,采用1.5 km×1....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县造成重大灾害损失。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4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关评价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了北川县5.12地震灾害敏感度、风险度、脆弱度和灾度分布图,采用1.5 km×1.8 km网格为灾害区划基本单元,在MAP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基于空间邻域关系的区域合并方法对北川县地震次生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灾害程度区划,得到4个灾害类型区:1个极重灾区、4个较重灾区、2个重灾区和2个一般灾区。为北川县的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加快北川县灾后重建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5.12特大地震 灾害区划 北川县
下载PDF
“5.12地震”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政策分析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建欣 罗江华 王辉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1年第2期28-32,共5页
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5.12地震"灾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者梳理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宏观政策中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政策,旨在总结这些政策对灾区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意... 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5.12地震"灾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者梳理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宏观政策中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政策,旨在总结这些政策对灾区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灾区的教育信息化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地震 灾区 教育信息化 政策
下载PDF
5.12汶川震区植被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成名 韩岭 苗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2-1928,共7页
依照遥感应用数据选择原则,选取了5.12汶川地震前后三年周期内同季节的Landsat-TM遥感图像,进行了遥感植被监测应用的波段选择分析和NDVI提取方法的详细介绍,并分别用NDVI植被指数、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震区地震前后的植被信息进行了提取... 依照遥感应用数据选择原则,选取了5.12汶川地震前后三年周期内同季节的Landsat-TM遥感图像,进行了遥感植被监测应用的波段选择分析和NDVI提取方法的详细介绍,并分别用NDVI植被指数、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震区地震前后的植被信息进行了提取、统计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从2007年9月到2008年7月,灾区植被的总体分布有所减少,减少量为5.3%;从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植被的总体分布有所增加,2009已经接近2007年水平,达到震前覆盖率的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植被指数 汶川地震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映秀极震区地震滑坡编目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新荣 胡元鑫 +1 位作者 葛华 戚大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96,共11页
2008年汶川5.12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这些滑坡所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地震本身。系统的滑坡编目是进行滑坡研究的基础技术手段,能为滑坡量化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映秀极震区是地震滑坡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基于高精度卫星和航拍影像遥感和现... 2008年汶川5.12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这些滑坡所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地震本身。系统的滑坡编目是进行滑坡研究的基础技术手段,能为滑坡量化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映秀极震区是地震滑坡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基于高精度卫星和航拍影像遥感和现场调查,获得映秀极震区约109.3km2范围内共1948处地震滑坡的位置、类型及其基本几何特征,并利用GIS软件建立了地震滑坡编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地震滑坡编目数据同坡向、坡角、距山脊距离、地质单元与岩性、震中距、距发震断裂距离等环境因子进行叠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编目区内地震滑坡多分布在坡角为30°~50°的区域,其密度与坡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山脊附近区域的地震滑坡密度较大,说明这些区域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造成坡体破坏的重要原因;彭灌杂岩体区的地震滑坡发育程度比沉积岩区高;震中距、距发震断裂距离与地震滑坡密度呈单指数负相关关系,与已有研究成果具有较好吻合度,且发震断裂上盘地震滑坡发育程度高于下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编目 映秀极震区 统计分析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灾区桥梁典型损毁情况与原因浅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建民 冯际安 +1 位作者 金大勇 陈金刚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年第8期26-27,共2页
该文介绍了"5.12"汶川地震灾区部分桥梁的典型损毁情况,并对损毁原因做了分析,希望能为今后地震区桥梁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桥梁损毁 原因分析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除险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秀玲 马学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总结了"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应急工程除险经验,介绍了堰塞湖应急除险的特点、原则、初期快速评估风险的方法,并综合有代表性的堰塞湖工程除险方案介绍了典型处置方法,以便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 堰塞湖 风险评估 应急除险 施工组织 5.12”汶川地震
下载PDF
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害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廷旭 陈朝镇 +2 位作者 张新合 王建华 文星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459-14462,共4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绵阳市造成重大灾害损失,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4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关评价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了绵阳市"5.12"地震灾害敏感度、风险度、脆弱度和灾度...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绵阳市造成重大灾害损失,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4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关评价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了绵阳市"5.12"地震灾害敏感度、风险度、脆弱度和灾度分布图,采用3 km×3km网格为灾害区划基本单元,在MAP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基于空间邻域关系的区域合并方法对绵阳市地震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灾害程度区划,得到4个类型灾害区。为绵阳市的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加快绵阳市灾后重建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绵阳市 "5.12"特大地震 灾害区划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灾区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洪明 伍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3-436,473,共5页
"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在山地发生的烈度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为研究地震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规律,调查并分析了北川县和安县在地震前后的交通事故变化情况。发现灾区的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较震前大幅增... "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在山地发生的烈度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为研究地震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规律,调查并分析了北川县和安县在地震前后的交通事故变化情况。发现灾区的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较震前大幅增加,事故致死率提高,事故的交通方式分布、24 h分布、形态分布以及成因等特征均有明显改变。分析认为这与地震造成的道路损坏、次生山地灾害,以及灾后出现的道路非交通占用、交通量激增、交通流的时空分布与构成变化、交通管理执法力度减弱和人们的心理变化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道路交通事故 事故特征 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灾区流动图书馆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璞妮 杨祎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6期102-104,共3页
5.12汶川地震过去1年多,灾区人民的精神家园重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灾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在灾区建立流动图书馆的意义,并就建立流动图书馆提出了几点建设策略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灾区 流动图书馆 精神文化重建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后理县甘堡乡磨子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静 熊德清 曹屹东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磨子沟泥石流位于四川省理县甘堡乡,历史上泥石流活动明显,沟口317国道和村庄都曾遭受其破坏。5.12汶川地震后,沟内出现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磨子沟泥石流 5.12汶川地震 形成条件 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5.12汶川8.0级地震序列震后早期趋势判定及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7
20
作者 蒋海昆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8-1538,共11页
详细叙述了5.12汶川8.0级地震后早期阶段的序列追踪及强余震预测过程,以期全面、如实地记录震后早期阶段的序列跟踪情况,尤其是在科学认识上的进展、反复、乃至错误.分序列类型判定、最大强余震震级估计、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强余震可... 详细叙述了5.12汶川8.0级地震后早期阶段的序列追踪及强余震预测过程,以期全面、如实地记录震后早期阶段的序列跟踪情况,尤其是在科学认识上的进展、反复、乃至错误.分序列类型判定、最大强余震震级估计、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强余震可能发生地点及19~20日6~7级强余震预测等方面,对当时所依据的科学依据、所得结论、判定过程等进行简要归纳,并站在目前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8.0级地震 序列类型 最大强余震震级 强余震持续时间 强余震可能地点 19~20日6~7级强 余震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