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孟子对先秦儒家战争观的继承与提升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世林 刘全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6-102,共7页
孟子的战争观有着一套完整的逻辑框架,其中包括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前者隐含着对战争技巧的不屑态度;后者在论及具体战争中小国面对大国的攻伐时,则显示出孟子战争观念的局限所在,这种局限恰好在于孟子对战争技巧的反对。然而从孟子对... 孟子的战争观有着一套完整的逻辑框架,其中包括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前者隐含着对战争技巧的不屑态度;后者在论及具体战争中小国面对大国的攻伐时,则显示出孟子战争观念的局限所在,这种局限恰好在于孟子对战争技巧的反对。然而从孟子对《司马法》的继承中能够得知孟子并非接触不到有关战争技巧的理论资源。其反对的原因在于儒家内部理论体系的惯性和学派论辩的话语需要。至战国中后期,孟子战争理论在《曹沫之陈》的承继与超越中实现了儒家学说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司马法 上博简 曹沫之陈 战争观念
下载PDF
古代“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上博简《曹沫之陈》篇题的启示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7,共8页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国语》主要记君臣之政治得失,这种取向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正史中的"国语家"。"语"在发展分化中,实录性质有所减弱,多少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志。诸子书最初多采用"语"体,被称为"百家语"。先秦时期,对文体的界定相当模糊,在"语"这个宽泛的文体里,可以说,"谚语"、"俗语"是其剪裁,"事语"是其流变。近年面世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竹书对于我们认识"语"文体很有启发意义。作为篇题的"陈"字,应该如本字读,不必假"陈"为"阵",以牵强于军阵之意。题为《曹沫之陈》,正是曹沫陈述之语的意思。《曹沫之陈》见证了古代"语"文体的发展演变,是早期"语"文体的一个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 文体 记言 上博简 曹沫之陈
下载PDF
先秦时期战功名称问题——上博简《曹沫之陈》的一个启示
3
作者 王青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96-99,共4页
上博简《曹沫之陈》简文"一人又(有)多,四人皆赏",是简帛材料上关于"伍"之间相保的明确记载,也是"战功曰多"的又一条注解。先秦时期以"多"作为战功的代称,当与自古以来战争的杀伐性质有关。而... 上博简《曹沫之陈》简文"一人又(有)多,四人皆赏",是简帛材料上关于"伍"之间相保的明确记载,也是"战功曰多"的又一条注解。先秦时期以"多"作为战功的代称,当与自古以来战争的杀伐性质有关。而以"多"释战功,可能源自远古狩猎后的论功行赏之俗。"战功曰多"之事,秦汉以降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这从一个角度让人们看到了上古时代人们的战争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功 《曹沫之陈》 上博简
下载PDF
沈从文与《晨报副刊》
4
作者 李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05-107,共3页
《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沈从文就是在徐志摩任主编时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沈从文与《晨报副刊》两任主编孙伏园、徐志摩的复杂关系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沈从文就是在徐志摩任主编时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沈从文与《晨报副刊》两任主编孙伏园、徐志摩的复杂关系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晨报副刊》 孙伏园 徐志摩
下载PDF
胡适评红的百年反思
5
作者 白盾 《黄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3-28,共6页
本文从胡适评红的百年反思中,指出考定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发现"甲戌残本"和扫清索隐红论迷雾是胡适建立的历史功勋;而文学性之阙如和后四十回另一重要作者程伟元之遗漏,则其缺陷所在。他评红的功绩与局限在近百年的... 本文从胡适评红的百年反思中,指出考定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发现"甲戌残本"和扫清索隐红论迷雾是胡适建立的历史功勋;而文学性之阙如和后四十回另一重要作者程伟元之遗漏,则其缺陷所在。他评红的功绩与局限在近百年的影响极大,给予我们的启迪是提供了看清红楼梦真面目的可能。今后应在胡适开辟的道路上前进,并对其缺陷作针对性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红楼梦》 曹雪芹 中国 小说
下载PDF
初唐曹植接受研究
6
作者 何燕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4-38,共5页
从接受理论的观点来看,社会风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影响着曹植的接受。从建安到南北朝时期,曹植的接受逐渐达到了黄金时期。初唐时期,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文人对曹植诗歌的接受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是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接受,二是在文学批... 从接受理论的观点来看,社会风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影响着曹植的接受。从建安到南北朝时期,曹植的接受逐渐达到了黄金时期。初唐时期,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文人对曹植诗歌的接受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是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接受,二是在文学批评上的接受,这主要表现了曹植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希望通过继承“汉魏风骨”来改变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曹植 初唐四杰 陈子昂
下载PDF
《曹沫之阵》“■”字考——兼谈战国文字中几个从“巤”的字
7
作者 王晓阳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4期24-31,125,126,共10页
本文认为上博简《曹沫之阵》简63中的"■"可读作"猎","弗猎危地"即"不夺取危险的地方",是国君在战败后用以自责、恢复国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东周文字中从"巤"的字,... 本文认为上博简《曹沫之阵》简63中的"■"可读作"猎","弗猎危地"即"不夺取危险的地方",是国君在战败后用以自责、恢复国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东周文字中从"巤"的字,归纳各区系中"巤"字的形体演变规律并分析相关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曹沫之阵
下载PDF
论上博简《曹沫之陈》的性质——兼论先秦时期“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青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上博简《曾沫之陈》内容丰富,性质较为特殊,或认为是古兵书,或认为是儒家的教材类短文。从全篇的内容看,《曹沫之陈》虽然经过传抄与修改,其底本成书时间还是很早的,它成书于鲁庄公生活的春秋前期,系鲁国史官的著述,不属于子书范围。从... 上博简《曾沫之陈》内容丰富,性质较为特殊,或认为是古兵书,或认为是儒家的教材类短文。从全篇的内容看,《曹沫之陈》虽然经过传抄与修改,其底本成书时间还是很早的,它成书于鲁庄公生活的春秋前期,系鲁国史官的著述,不属于子书范围。从全篇的性质看,《曹沫之陈》系"语"类著作,是原始《鲁语》的一部分。由于其大部分内容是论述小国、弱国怎样转败为胜,而这种思想在《国语》成书的时代已经不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故被《国语》的编纂者所舍弃。《曹沫之陈》既有鲁国史官记言的特征,也有后人整理的痕迹,它在学术史上应该处在"王官文化"向"诸子文化"转化的过渡阶段。它见证了先秦"语"这种文体发展演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曹沫之陈》 史官 《鲁语》 文体
原文传递
上博简《曹沫之陈》的军事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青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2期21-32,共12页
上博简《曹沫之陈》是政治家言"兵",而非兵家言"战",其立足点是政治,其论兵是为了论政。其中"有克政而亡克阵"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在战争中的优先地位、政治对战争的制约等思想。"夫阵者,三教之末&q... 上博简《曹沫之陈》是政治家言"兵",而非兵家言"战",其立足点是政治,其论兵是为了论政。其中"有克政而亡克阵"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在战争中的优先地位、政治对战争的制约等思想。"夫阵者,三教之末"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教化是战争胜利前提的思想。"战有显道,勿兵以克"相关简文,则早于《孙子》《尉缭子》等经典兵书而提出了内涵不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凡贵人使处前位一行"相关简文,更是重视"贵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以贵族血统维系军心的重要性。《曹沫之陈》简文所反映的应该是宋襄公以前中国古老"兵法"的面貌,此时尚未形成"兵以诈立"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沫之陈》 上博简 政治教化 不战而屈人之兵 贵人 公孙公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