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斐 张虹倩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48-52,共5页
文章首先指出以往对"除非"句的研究长期无法得出确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未从语体角度对"除非"语料进行全面考察。我们根据功能域理论将语体分为四类,揭示出"除非"句语料的语体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 文章首先指出以往对"除非"句的研究长期无法得出确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未从语体角度对"除非"语料进行全面考察。我们根据功能域理论将语体分为四类,揭示出"除非"句语料的语体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语体中"除非"句的P型和Q型语序。其次以法律语体中"除非"语料的分布情况证实了"除非"不止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最后,从"伪条件式"除非句的衍生环境来揭示了语体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非 语体 语法意义 衍生环境
下载PDF
语言学史上的“除非”之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虹倩 刘斐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56-59,共4页
以"胡吴(徐)之争"与《逻辑与语言学习》为阵地的论争是语言学上两次"除非"之争,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词义、词性和逻辑关系角度进行的"除非"论争。如果想对除非句的逻辑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句式分类等得... 以"胡吴(徐)之争"与《逻辑与语言学习》为阵地的论争是语言学上两次"除非"之争,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词义、词性和逻辑关系角度进行的"除非"论争。如果想对除非句的逻辑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句式分类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应忽视历时角度的研究,应注重语料调查与分析,并充分借鉴外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史 除非 论争
下载PDF
焦点理论与梯级模型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斐 张虹倩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在语言学史上关于"除非"所表的语法意义有五种观点,实际上从形式角度及事件框架角度分析"除非"只表示两种语法意义:必备条件和排除条件。根据焦点理论"除非"句可分为"唯一条件句"和"非唯... 在语言学史上关于"除非"所表的语法意义有五种观点,实际上从形式角度及事件框架角度分析"除非"只表示两种语法意义:必备条件和排除条件。根据焦点理论"除非"句可分为"唯一条件句"和"非唯一条件句",运用梯级模型理论,并根据焦点域中各成员间能否建立梯级模型,"非唯一条件句"还可分为"平行式"和"递进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非” 语法意义 焦点理论 梯级模型
下载PDF
《初见秦》的作者与战国末年古书编纂问题蠡测
4
作者 孙少华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9-43,共5页
《韩非子.初见秦》的作者与本篇及《韩非子》的关系问题,一向是学界争议不休的话题。其实,《初见秦》的真正作者不易考索,但是它被收入《韩非子》,却能反映战国末年与秦汉之际的古书编纂风尚。从这个意义上看来,《韩非子》收录《初见秦... 《韩非子.初见秦》的作者与本篇及《韩非子》的关系问题,一向是学界争议不休的话题。其实,《初见秦》的真正作者不易考索,但是它被收入《韩非子》,却能反映战国末年与秦汉之际的古书编纂风尚。从这个意义上看来,《韩非子》收录《初见秦》的方式,还是比较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初见秦》 古书编纂
下载PDF
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回眸、反思与展望——以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烊 刘祖云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35,共14页
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是中国乡村实践史与学术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其思想理论亦是值得后辈珍视的重要历史遗产。“文化、制度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性框架,可以被用来梳理、比较不同乡建思想的逻辑与差异。研究表明:三位先生对中国乡... 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是中国乡村实践史与学术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其思想理论亦是值得后辈珍视的重要历史遗产。“文化、制度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性框架,可以被用来梳理、比较不同乡建思想的逻辑与差异。研究表明:三位先生对中国乡村问题的认识,包含了“文化失调、制度失范与主体失能”三重归因机制;三位先生分别为中国乡村发展,制定了“礼俗重建、生计重建与新民重建”三条取径策略。近代乡建思想的历史局限体现为可能的文化等级论倾向以及对乡村社会结构二重性的忽视。其当代价值的实现,需要研究者继承“整体性思维”的学术品格,重拾关于“文化”与“人心”的学术关切,并建构“超越结构/能动二元对立”的“过程社会学”分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费孝通 梁漱溟 晏阳初 理论反思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