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G DYNASTY:Honorific Titles for Tibetan Eminent Monks
1
《China's Tibet》 1996年第3期39-39,共1页
MINGDYNASTY:HonorificTitlesforTibetanEminentMonks¥OARAICEDAINPUNCOGDuringtheMingDynasty,theemperorgavehonori... MINGDYNASTY:HonorificTitlesforTibetanEminentMonks¥OARAICEDAINPUNCOGDuringtheMingDynasty,theemperorgavehonorifictitlestomany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G DYNASTY:Honorific Titles for Tibetan eminent monks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中坚——以爱国高僧麻倾翁为个案
2
作者 刘永文 王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麻倾翁作为僧人进藏学法,研究“五明”“密宗”,获“倾哉”职位。著《观音三要讲演集》,获尊称“麻坞倾哉”。凭借宗教界的地位,在西康参与创建“五明学院”筹建工作,还在内地参与“无锡汉藏佛学院”的组建工作,并主坛念经,消灾弥乱。... 麻倾翁作为僧人进藏学法,研究“五明”“密宗”,获“倾哉”职位。著《观音三要讲演集》,获尊称“麻坞倾哉”。凭借宗教界的地位,在西康参与创建“五明学院”筹建工作,还在内地参与“无锡汉藏佛学院”的组建工作,并主坛念经,消灾弥乱。积极参与调解康藏纠纷与当地寺庙冲突,主动宣传“三民主义”,努力于地方稳定工作,巩固边疆国防。在地方与中央召开的相关会议上,积极递交提案,参政议政,力图促进边疆建设。利用自己德高望重的身份参与组建“康藏贸易公司”,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抗战。通过报刊传播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进步理念,并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工作。作为康区精英,放眼世界,与内地人士广泛接触,主动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加强交流,促进民族团结。麻倾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爱国高僧 麻倾翁
下载PDF
论三朝《高僧传》文学互见艺术
3
作者 耿朝晖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三朝《高僧传》指梁释慧皎所著《高僧传》、唐释道宣所著《续高僧传》和宋释赞宁的《宋高僧传》三部僧人传记,作品资料丰富翔实,一些事迹虽与传主生平主线关系不大,但却能生动地反映高僧生活的另一面,所以三位作者都在文中积极运用了互... 三朝《高僧传》指梁释慧皎所著《高僧传》、唐释道宣所著《续高僧传》和宋释赞宁的《宋高僧传》三部僧人传记,作品资料丰富翔实,一些事迹虽与传主生平主线关系不大,但却能生动地反映高僧生活的另一面,所以三位作者都在文中积极运用了互见法,将这些材料安排到别的传记中,既表现僧侣间的交游,又突出高僧人格魅力,同时更为全面地展示出高僧独特而丰富的个性、贡献、交游等,可谓文美义周,互见法的使用使三朝《高僧传》更具鲜明的文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朝《高僧传》 互见法 相为映衬 提点评说
下载PDF
杖锡泛海: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南线高僧交往特征谫论
4
作者 于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中土对外文化交往具有诸多方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切入佛教文化交流成为新的关注点。拟以宗教宽容且对外开放的唐朝为例,结合僧传与相关史料筛选海上丝绸之路南线致力于交往的中外高僧,从马克思主义交往... 中土对外文化交往具有诸多方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切入佛教文化交流成为新的关注点。拟以宗教宽容且对外开放的唐朝为例,结合僧传与相关史料筛选海上丝绸之路南线致力于交往的中外高僧,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发凡,探讨此阶段沿海路传法与取法高僧群体及行为的若干普遍性交往特征,解析交往特征下的内外因素,并对未来人间佛教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发展提出设想。此外,对交往特征的多层面探源也组成了大唐社会及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缩影”,冀以作为观察当时社会风貌与国家交往的新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特征 人间佛教 交往高僧 海上丝绸之路南线 唐代
下载PDF
论晋唐汉地僧传的存量及传世情况——以史志与经录对勘为中心
5
作者 刘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晋唐之际产生的汉地僧传,在文献分类上属于“此方诸德传记”,实与“西域圣贤传记”并行不悖,成为梳理中国中古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史志与佛教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虽然程度不等地存在着重出、淆乱现象乃至难以考证,然而... 晋唐之际产生的汉地僧传,在文献分类上属于“此方诸德传记”,实与“西域圣贤传记”并行不悖,成为梳理中国中古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史志与佛教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虽然程度不等地存在着重出、淆乱现象乃至难以考证,然而毕竟依据各自的学术渊源和学理视角,为后人具体研究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文献清单。将史志与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清单进行对勘,以史志补撰著录和汉文大藏经、敦煌宝藏收录为相关辅证,不仅得知这批僧传文献的体制形态、总体数量以及存佚情况,而且可见同列于上述两类目录者为少数全帙,它们因唐代佛教学者的编目入藏才得以流传至今。从古典目录学视角考察晋唐汉地僧传的分布,有利于全面把握佛教文献和学术史,从而推动文史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志目录 佛教经录 晋唐汉地僧传 对勘
下载PDF
中古正史孝子传中的佛教元素
6
作者 张金龙 朱富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0-88,共9页
正史中的孝子传以叙述孝子及其孝行为主要内容,是宣扬儒家传统孝道观念的主要阵地。与早期孝子传不同的是,中古正史孝子传在叙述孝子行孝的过程中开始掺入诸多佛教元素。除却中古时期佛教逐渐发展壮大的背景影响外,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 正史中的孝子传以叙述孝子及其孝行为主要内容,是宣扬儒家传统孝道观念的主要阵地。与早期孝子传不同的是,中古正史孝子传在叙述孝子行孝的过程中开始掺入诸多佛教元素。除却中古时期佛教逐渐发展壮大的背景影响外,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佛教的主动适应和儒家文化的包容性有关。为弥缝儒释双方在孝道层面的争执,佛教元素自始至终以助孝手段出现于中古正史孝子传,且并未动摇儒家的孝道地位,因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带有佛教特色的孝行通常给予正面的评价,这为孝子传接纳佛教元素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融入孝子传的过程中,佛教元素也充分借助了已有的且日渐成熟的孝感叙事模式。中古正史孝子传中对于佛教元素的接纳,为我们认识佛教本土化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正史 孝子传 僧人 宗教行为 佛教本土化
下载PDF
道宣史学批评思想研究——以《续高僧传》为例
7
作者 蔡田雨 张剑光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初唐僧人道宣编纂的《续高僧传》是继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僧人传记类作品。在《续高僧传》中,道宣从史书之取材、史书之结构、史书之表述这三个方面对此前的佛教相关史书进行评论,在史书的取材方面,道宣认为著书者需... 初唐僧人道宣编纂的《续高僧传》是继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僧人传记类作品。在《续高僧传》中,道宣从史书之取材、史书之结构、史书之表述这三个方面对此前的佛教相关史书进行评论,在史书的取材方面,道宣认为著书者需要在旁征博引的同时对史料加以甄别和考察;在史书的结构方面,道宣主张史书不应拘泥于成例,而是应该按照需要加以调整和创新;在史书的表述方面,道宣反对繁复冗杂的表达方式,反对堆砌辞藻,推崇精练平实的行文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宣 史学批评 《续高僧传》
下载PDF
明末清初渡日黄檗宗禅师高泉性潡著述初探
8
作者 彭晓玲 赖正维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99-806,共8页
高泉性潡(1633—1695)是明末清初东渡日本弘法的闽籍禅僧代表,同时是日本佛教史、日本中世文化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高泉禅师博学多才,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因长于文章,时有“文高泉”之说。高泉禅师的禅学思想融汇于... 高泉性潡(1633—1695)是明末清初东渡日本弘法的闽籍禅僧代表,同时是日本佛教史、日本中世文化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高泉禅师博学多才,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因长于文章,时有“文高泉”之说。高泉禅师的禅学思想融汇于其语录文本当中,其作品形式多样,囊括僧传、诗文集、语录等文本。这些著述文本展现了高泉以诗会友、以文扬禅的弘法手段,体现了高泉对日本社会极强的适应性,文本在江户社会的传播也为改善黄檗宗形象、进一步促使宗派融入日本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泉性潡 僧人传记 翰墨禅 禅宗语录
下载PDF
The State and Eminent Monks in Medieval Korea
9
作者 Jongmyung Kim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年第4期653-672,共20页
关键词 韩国 佛教 胡萝卜 企业家 中国化 东亚 国花
原文传递
以东亚玄奘画像为中心审视圣僧神化历程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静芬 张善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共16页
玄奘大师历尽艰辛,西行求法;翻经译书,创立法相宗,生前身后,无限荣光,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被视为圣人或圣僧。玄奘崇拜包含四个不同的传统:中国主流文学传统、日本佛教祖师崇拜传统、汉藏佛教和日本宗教圣像传统、中国民俗传统。在这四... 玄奘大师历尽艰辛,西行求法;翻经译书,创立法相宗,生前身后,无限荣光,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被视为圣人或圣僧。玄奘崇拜包含四个不同的传统:中国主流文学传统、日本佛教祖师崇拜传统、汉藏佛教和日本宗教圣像传统、中国民俗传统。在这四个文化传统中,玄奘被赋予了不同的尊格,分别是佛教导师和翻译家,是佛教宗派创立者;既是虔诚的朝圣者和信仰的传播者,又是超自然力量的见证者和获得者。玄奘大师的多重角色,反映了中世纪早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佛教传播到其他文化领域所发生的嬗变,上层精英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区别以及视觉与文学艺术形式的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奘 祖师肖像画 行脚僧 西游记 祖师崇拜 圣人传记 圣僧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中“化形为蛇”情节的佛教源流探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项裕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128-134,共7页
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一种死后以“化形为蛇”的方式来报复仇人的情节,这种情节在话本小说、文言小说甚至笔记中均有记载。探其渊源流变,在早期汉译佛经中可以找到“变蛇”与“嗔怒”之间转换原则的佛典依据。在僧人们看来,人若临死时... 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一种死后以“化形为蛇”的方式来报复仇人的情节,这种情节在话本小说、文言小说甚至笔记中均有记载。探其渊源流变,在早期汉译佛经中可以找到“变蛇”与“嗔怒”之间转换原则的佛典依据。在僧人们看来,人若临死时饱含嗔怒,亡后就会化形为蛇,备受诸苦,这是一种烦恼习气的报应。此后,这种信仰与情节通过一系列的僧人故事转而流播民间,有些故事逐渐向复仇主题靠拢。而后,中国小说遂将“化形为蛇”的情节原型吸收下来,使之成为“报复”主题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但嗔怒作为死前的心理状态,依然是“化形”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 嗔怒 佛典原型 话本小说 《高僧传》 《宋高僧传》
下载PDF
辽代高僧“杖锡”“挂锡”及相关问题探究——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国庆 陶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7-93,共7页
辽代高僧之"杖锡"与"挂锡"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其目的较为明确。高僧们"杖锡"游方之路线长短不等,"挂锡"住止之地点多寡不一;他们每次"挂锡"住止之时间... 辽代高僧之"杖锡"与"挂锡"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其目的较为明确。高僧们"杖锡"游方之路线长短不等,"挂锡"住止之地点多寡不一;他们每次"挂锡"住止之时间主要与欲达之目的相关。尽管如此,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高僧们圆寂荼毗后,都将回归于出家之寺院塔葬。此外,辽代"杖锡""挂锡"之高僧多非专属一宗一派,遂致辽代佛教呈现显、密合一之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高僧 杖锡 挂锡 石刻
下载PDF
唐代敦煌高僧悟真入长安事考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伏俊琏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共8页
张议潮收复敦煌,委派沙州都法律洪辩的弟子悟真入朝。悟真在长安游览佛寺,与京城高僧大德见面,吟诗赞诵,极一时之盛。敦煌遗书中有若干史料记述此事。本文对相关写卷进行了叙录,对涉及的佛寺、僧人及有关诗文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敦煌悟真 长安佛寺 高僧赠答
下载PDF
北宋僧人赞宁的译学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应机 程春松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北宋僧人赞宁是佛学家,也是翻译家。然而他的翻译研究却没有引起译界的足够重视。他编纂的《宋高僧传》开篇就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翻译史研究资料。在《宋高僧传》中,他总结回顾了我国的佛经翻译史,论述了翻译... 北宋僧人赞宁是佛学家,也是翻译家。然而他的翻译研究却没有引起译界的足够重视。他编纂的《宋高僧传》开篇就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翻译史研究资料。在《宋高僧传》中,他总结回顾了我国的佛经翻译史,论述了翻译的起源、性质和功能,探讨了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宁 译学思想 《宋高僧传》
下载PDF
清代的藏传佛教政策及其在蒙藏地区的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星全成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0,共6页
清朝在利用藏传佛教治理蒙藏地区的过程中,既继承了元明两代的宗教政策,同时又根据西藏的实际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政策。文章就清朝的藏传佛教政策作了介绍和分析,旨在使人们对清朝藏传佛教政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清朝 藏传佛教 蒙藏地区 佛教高僧 治理
下载PDF
最后绝裂:变形的“高士传”——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作年考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五柳先生传》向来被史家认为陶渊明的少作,至今仍被学界所接受。清人有异议,但只是感悟而已,缺乏论据。今人亦未有多少进展。考察该传的承继,以及少年志趣与此传不吻,而与晚年处境相近,应与《自祭文》、《挽歌诗》作于同时,显见非少... 《五柳先生传》向来被史家认为陶渊明的少作,至今仍被学界所接受。清人有异议,但只是感悟而已,缺乏论据。今人亦未有多少进展。考察该传的承继,以及少年志趣与此传不吻,而与晚年处境相近,应与《自祭文》、《挽歌诗》作于同时,显见非少壮之作,当作于60岁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高士传
下载PDF
唐宋时期九华山高僧考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文汉 向叶平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文章以崇祯版、乾隆版、光绪版《九华山志》为主要文献,参考陈岩《九华诗集》原注、陈蔚《九华纪胜》等资料,考察与整理九华山唐宋时期二十余位高僧的历史记录,略显唐宋时期九华山之高僧及其活动状况。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九华山 高僧
下载PDF
佛传与僧传——中印佛教传记文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传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佛传与僧传是佛教传记的两种基本类型。印度佛传丰富,传主释迦牟尼由世尊成为救世主,反映了印度佛教的发展演变过程,也体现了印度民族特有的神话思维。中国僧传发达,基于深厚史学传统的僧传,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 佛传与僧传是佛教传记的两种基本类型。印度佛传丰富,传主释迦牟尼由世尊成为救世主,反映了印度佛教的发展演变过程,也体现了印度民族特有的神话思维。中国僧传发达,基于深厚史学传统的僧传,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的历史意识。佛传僧传既有不同的民族特征,又有相同的文类特点,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其中既有印度佛传对中国僧传的影响因素,也有中国史传文化对印度僧传的反馈作用,形成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传 僧传 传记文学 神话思维 历史意识
下载PDF
麓山寺建寺年代再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凌文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关于麓山寺建寺年代,一说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二说建于南朝宋泰始四年(468)。结合《宋书》和《名僧传》对《高僧传.竺法崇传》进行考辨,竺法崇生活在四世纪,不会晚至南朝宋,竺法崇并非《宋书》中的释法崇。参照《名僧传抄》目次,《... 关于麓山寺建寺年代,一说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二说建于南朝宋泰始四年(468)。结合《宋书》和《名僧传》对《高僧传.竺法崇传》进行考辨,竺法崇生活在四世纪,不会晚至南朝宋,竺法崇并非《宋书》中的释法崇。参照《名僧传抄》目次,《竺法崇传》其余材料均可采信,详稽考之,竺法崇游湘洲建麓山寺在四世纪初(307 328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麓山寺 释法崇 竺法崇 建寺年代 历史文化
下载PDF
《高僧传》史传文体价值管窥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在中国文学研究高峰时期展开的史传文体研究,因其过分集中于中土汉语典籍而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高僧传》作为中国史传文体转型时期重要佛教人物传记作品,其文体与单一的中土汉语典籍有着某种内在关联,也有着与其完全不同的谱系。形式... 在中国文学研究高峰时期展开的史传文体研究,因其过分集中于中土汉语典籍而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高僧传》作为中国史传文体转型时期重要佛教人物传记作品,其文体与单一的中土汉语典籍有着某种内在关联,也有着与其完全不同的谱系。形式上,《高僧传》传文分创十科,以类相从、以时为序、以"高"贯穿,条理井然;内容上则正传、附传交融,主附相从,自成文字,彰显了史传文体整体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为后世传记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史传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