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箕雅》用典考
1
作者 陈彦辉 《北方论丛》 2024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朝鲜汉诗是东亚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成就。《箕雅》是朝鲜规模最大的汉诗总集,代表着朝鲜汉诗创作的最高成就。《箕雅》收录的汉诗大量运用典故,既体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特色,也反映了朝... 朝鲜汉诗是东亚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成就。《箕雅》是朝鲜规模最大的汉诗总集,代表着朝鲜汉诗创作的最高成就。《箕雅》收录的汉诗大量运用典故,既体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特色,也反映了朝鲜汉诗的鲜明特点。这些典故大多源自中国的经史子集,又可分为语典和事典两种形式,充分展现了朝鲜汉诗创作的艺术魅力、深刻内涵以及中朝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雅》 朝鲜汉诗 用典 东亚汉文学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相互作用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67
2
作者 李峰 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0-271,共12页
主要利用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40年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与北太平洋SSTA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存在着年代际变化特征,70年代中期以前,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一大国波列作用... 主要利用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40年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与北太平洋SSTA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存在着年代际变化特征,70年代中期以前,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一大国波列作用于东亚夏季风,造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76年以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使大圆波列减弱,与东亚夏季风关系淡漠,不再影响华北降水。由此指出:影响东亚天气气候的海温关键区,并不总固定在某一海区,随着海气作用的年代际变化关键区是会发生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海温 东亚夏季风 海陆温度指数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与北太平洋SSTA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峰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利用 NCEP/NCAR提供的 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6 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 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 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 利用 NCEP/NCAR提供的 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6 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 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 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 ,1 976年前东亚夏季风偏强 ,受其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1 976年以后 ,东亚转为弱夏季风阶段 ,华北地区进入少雨期。研究表明 ,1 976年前北太平洋SSTA对大气作用显著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大圆波列会产生一种年际尺度的“刺激”作用叠加在年代际背景上 ,加强或减弱波列强度 ,造成强夏季风阶段华北夏季降水偏多气候态下的年际变化。 1 976年后 ,北太平洋地区海气温差小 ,海温对大气加热作用不明显 ,因此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大圆波列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也变得淡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降水 海温异常 大圆波列 年代际变化 SSTA
下载PDF
阅读文学的理由——读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明晖 靳丛林 《外国问题研究》 2009年第2期76-78,共3页
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构建了从鲁迅到村上春树再到王家卫的影响链条,详尽分析概括了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的一些规律性阅读现象。如此宽阔的视野与实精神证,对认识当代人阅读文学的缘由、心态和意义极具启发性。文学所关注的乃... 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构建了从鲁迅到村上春树再到王家卫的影响链条,详尽分析概括了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的一些规律性阅读现象。如此宽阔的视野与实精神证,对认识当代人阅读文学的缘由、心态和意义极具启发性。文学所关注的乃是人之心灵,所呼唤的是人的自省,正如村上春树的作品虽然常常被消费社会所利用,但其精神实质却依然是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强大的反思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文学 村上春树 东亚文学 消费社会
下载PDF
从“合邦”、“一体”到“大亚细亚主义”——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形态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向远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7-84,共8页
“大东合邦”、“亚细亚一体”、“大亚细亚主义”是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与武力犯华论相反相成,形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软硬两种理论形态,其实质都是并吞中国。其中,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在东亚建立“... “大东合邦”、“亚细亚一体”、“大亚细亚主义”是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与武力犯华论相反相成,形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软硬两种理论形态,其实质都是并吞中国。其中,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在东亚建立“大东国”,其用心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属国。而小寺谦吉的长达12 0 0多页的《大亚细亚主义论》则集大亚细亚理论之大成,其核心是要中国放弃主权,任由日本来“改造”中国,最终是日本独霸中国和亚洲。“大亚细亚主义”实际上等于“大日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侵华理论 大东合邦 亚细亚一体 大亚细亚主义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文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晓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重启东北文学概念,考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文学的流变,借此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东亚文学中的某些问题。梳理东北沦陷初期《夜哨》文学和《文艺》文学,《夜哨》文学跨域到上海成为中国1930年代抗日文学的先锋及典范;《文艺》文学被沦陷... 重启东北文学概念,考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文学的流变,借此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东亚文学中的某些问题。梳理东北沦陷初期《夜哨》文学和《文艺》文学,《夜哨》文学跨域到上海成为中国1930年代抗日文学的先锋及典范;《文艺》文学被沦陷时期的东北文学继承,成为隐微书写、解殖文学一系。而日伪在东北炮制的“满洲文学”成为东亚文学演练场,为东亚被压迫民族文学提供了发表场域,多语言多国族的文学想象、文学作品是思考东亚文学的资源及文化遗产。新的现实、新的形式、新的场域,东北文学为重新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和东亚文学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东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东亚文学
下载PDF
东亚文学的互动与生成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柄珉 崔一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11,共5页
东亚文学的互动与生成现象主要指异国体验叙事、文本传播、潜在对话等。我们研究东亚文学的互动与生成,不仅缘于它的文学价值,更因为它本身就是谋求人类文化多元共存的有益实践。因此,我们要摆脱一味地关注结果的研究范式,转而细致地考... 东亚文学的互动与生成现象主要指异国体验叙事、文本传播、潜在对话等。我们研究东亚文学的互动与生成,不仅缘于它的文学价值,更因为它本身就是谋求人类文化多元共存的有益实践。因此,我们要摆脱一味地关注结果的研究范式,转而细致地考察和解读东亚文学互动的过程,并实现从中心向边缘的视角转换,从中阐发其新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学 互动与生成 异国体验叙事 文本传播 潜在对话
下载PDF
20世纪东亚抗日叙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牛林杰 《东疆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6-13,110,共8页
20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文学资源宝库,其中既有东亚各国的国别文学,又有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的东亚文学交融,特别是"抗日"这一东亚文学的共同主题更加彰显了抗日叙事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发掘和整理... 20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文学资源宝库,其中既有东亚各国的国别文学,又有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的东亚文学交融,特别是"抗日"这一东亚文学的共同主题更加彰显了抗日叙事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发掘和整理东亚各国的抗日叙事文献资料,通过东亚叙事的比较研究,阐明东亚抗日叙事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为东亚人民正确认识东亚近现代史、弘扬东亚精神、强化东亚文化认同、构建当代东亚文化共同体提供历史文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东亚文化 抗日叙事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东亚秩序与中蒙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维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0-28,共9页
东亚秩序涵盖着古代蒙古部落朝贡制度与和亲政策及成吉思汗的历史记忆。"丝绸之路"体现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经贸往来,既证明了国际社会的一条公理,要国家富,就要面向世界多通路,也证明了东亚秩序在华夏农耕文明、女真人森林... 东亚秩序涵盖着古代蒙古部落朝贡制度与和亲政策及成吉思汗的历史记忆。"丝绸之路"体现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经贸往来,既证明了国际社会的一条公理,要国家富,就要面向世界多通路,也证明了东亚秩序在华夏农耕文明、女真人森林文明和蒙古人草原文明中就有贸易政策的体现,其中的贸易行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市场,市场体现"和而不同"的理念,也恰是东亚秩序应有的内涵,而东亚秩序也在"丝绸之路"中凸显了和平、和谐、睦邻、友好、共生、共荣和互利互惠的理念。东亚秩序在与时俱进中应成为构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秩序 朝贡制度 和亲政策 “大易之乾元” “丝绸之路” 中蒙关系
下载PDF
“全球地域化”语境下东亚共同体如何“文学”?
10
作者 陈多友 顾也力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96,共4页
在"全球化"、"地域化"大潮共同冲击下,东亚地域客观上必须思考共同的文化防卫及文化建设策略。东亚共同体不只是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层面的问题,还包括在文学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平等对话,建立共同的话语空间... 在"全球化"、"地域化"大潮共同冲击下,东亚地域客观上必须思考共同的文化防卫及文化建设策略。东亚共同体不只是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层面的问题,还包括在文学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平等对话,建立共同的话语空间以实行网络作业的迫切命题。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重新书写本地域文学史,建构地域的敞开的文学理论体系,丰富东亚文学形式与内涵,确立在世界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域化”语境 东亚共同体 文学
下载PDF
“世界中”的唐诗:《春江花月夜》与东亚汉文学
11
作者 卞东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5,共13页
唐诗经典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随着明人所编的唐诗选本流传到日本和朝鲜。江户时代中期受到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文辞学派”的影响,旧题李攀龙所编的《唐诗选》流行一时,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唐诗读本,《春江花月夜》因为收录于《唐诗选... 唐诗经典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随着明人所编的唐诗选本流传到日本和朝鲜。江户时代中期受到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文辞学派”的影响,旧题李攀龙所编的《唐诗选》流行一时,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唐诗读本,《春江花月夜》因为收录于《唐诗选》,也获得了广泛的阅读。日本也产生了众多《唐诗选》的注本,其中就有对《春江花月夜》的大量评注,这些评注大多着眼于艺术鉴赏,对《春江花月夜》的评析颇有深度。中国、日本、朝鲜也产生了多篇《春江花月夜》的次韵和拟作,中国的拟作与原诗比较贴近,日本的拟作较有思想深度,且与彼时的注释相呼应,而朝鲜皆为次韵诗,亦融入朝鲜的文化元素。作为文学经典的《春江花月夜》经受了时间的淘沥,同时突破了空间的阻隔,成为受到其他国家人民欣赏的“世界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唐诗选》 东亚汉文学 世界文学
下载PDF
“大东亚文学奖”的争议之作《贝壳》新议
12
作者 陈思广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91-394,共4页
袁犀的长篇小说《贝壳》在1943年获"大东亚文学奖"时曾引发争议,被认为是"一种无意义的小说",也引发了买办与名士之间的内讧传闻。其实,《贝壳》是一部以大学生恋爱与婚姻为题材,讨论什么是爱情以及女人的位置是什... 袁犀的长篇小说《贝壳》在1943年获"大东亚文学奖"时曾引发争议,被认为是"一种无意义的小说",也引发了买办与名士之间的内讧传闻。其实,《贝壳》是一部以大学生恋爱与婚姻为题材,讨论什么是爱情以及女人的位置是什么的长篇小说,但由于作者对于上述问题的思索并不清楚,导致了文本主题含混、浅白,人物思想苍白、矛盾,人物性格模糊、颓废,故事情节淡化、无味,致使小说思想艺术平庸。之所以获奖,是作品中所透露的反英美的倾向,暗合了"大东亚文学奖"的宗旨。而这,恰恰是日本文学报国会所希望看到的。它说明了袁犀的投机与日本文学报国会的灵敏,与买办与名士无关。对此,我们也可从袁犀的笔名中得以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亚文学奖” 《贝壳》 意义
下载PDF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数字文献保存和服务策略--东日本大地震档案建设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泉 李晓彤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第9期44-49,共6页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所产生的文献资源具备文献价值、史料价值、社会价值。我国社会经历了多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但我国公共图书馆尚未形成相关数字文献保存和服务的常态工作机制。文章全面梳理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日本大地震档案”...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所产生的文献资源具备文献价值、史料价值、社会价值。我国社会经历了多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但我国公共图书馆尚未形成相关数字文献保存和服务的常态工作机制。文章全面梳理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日本大地震档案”项目的建设情况,总结其数字档案建设特点,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开展专题文献保存和服务的若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件 数字文献 专题文献 资源建设 东日本大地震档案
下载PDF
群贤聚武夷 兴会论朱子——“朱子学与东亚文化”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陈国代 张品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4-18,共5页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安徽省朱子学会、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就朱子理学思想内涵及其教化作用、朱熹的教育思想与书院建设、朱子学及相关的文献学研究、朱熹的生...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安徽省朱子学会、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就朱子理学思想内涵及其教化作用、朱熹的教育思想与书院建设、朱子学及相关的文献学研究、朱熹的生态伦理思想、朱子学的源流与海外传播等专题进行研讨,丰富了朱子学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东亚文化 理学 教育 文献学 生态伦理 传播
下载PDF
物质、制度、规范综合视角下的东亚安全秩序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为群 王在亮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79-94,共16页
自1979年以来,东亚地区基本保持了稳定与和平,没有大的战乱与冲突发生。是什么机制维持了东亚的安全与稳定,学界颇多争议。鉴于彼得·卡赞斯坦等学者主张的折中主义分析方法,当前地区的安全秩序主要是由大国间的互动决定的,大国间... 自1979年以来,东亚地区基本保持了稳定与和平,没有大的战乱与冲突发生。是什么机制维持了东亚的安全与稳定,学界颇多争议。鉴于彼得·卡赞斯坦等学者主张的折中主义分析方法,当前地区的安全秩序主要是由大国间的互动决定的,大国间互动的方式可以从物质、制度与规范3个层面综合全面地进行考察。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是一种处理崛起国与霸权国结构性矛盾的方法与愿景,也是一种对未来维持地区安全秩序的蓝图。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对于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研究,当前东亚地区的安全秩序由如下3个方面决定:在物质层面上主要是美国与中国安全与经济政策的互动及相互影响;在制度层面主要是大国以现实主义的目的参与东盟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在规范层面则是大国推行自由主义规范与主权规范的相互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秩序 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
下载PDF
生态含混与含混的生态书写 被引量:1
16
作者 索恩伯文 唐梅花 《鄱阳湖学刊》 2013年第4期112-128,共17页
生态含混指的是人类与环境复杂、矛盾的相互作用的含混和难以确定,也指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待自然的态度、行为与结果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世界各国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很多都体现了这种生态含混,而东亚文学的生态书写更以生态含... 生态含混指的是人类与环境复杂、矛盾的相互作用的含混和难以确定,也指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待自然的态度、行为与结果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世界各国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很多都体现了这种生态含混,而东亚文学的生态书写更以生态含混为主要特征之一。生态含混这一现象的揭示.对于生态批评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生态思想或反生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生态批评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含混 生态系统 东亚文学
下载PDF
关于中国“域外汉籍”定义之我见 被引量:2
17
作者 朴贞淑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前中国有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就是"域外汉籍研究"。但"域外汉籍"的含义有些复杂,其外延有些含混不清。所谓"域外汉籍研究"可以易称为"东亚汉文学研究",这样更具世界文学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 域外汉籍 东亚汉文学 汉文化圈 汉字 共同文字
下载PDF
古丁与“大东亚文学”
18
作者 刘旸 尚侠 《外国问题研究》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作家真实经历与文本深层解读两个视角,对这一时期的古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现代解读,力图触及伪满作家作品研究的复杂与艰难,并借此找到古丁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丁 大东亚文学 日本文学报国会
下载PDF
华盛顿体系与大东亚新秩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怀高 梅毅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6,72,共7页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东亚国际关系舞台上曾相继出现了两种地区秩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和以"大东亚共荣圈"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新秩序"。对它们进行回溯、比较,对...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东亚国际关系舞台上曾相继出现了两种地区秩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和以"大东亚共荣圈"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新秩序"。对它们进行回溯、比较,对今天构建和平与友好的东亚新秩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体系 大东亚新秩序 东亚国际秩序的演变
下载PDF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ast Asian Culture
20
作者 Liu Xiaofeng Komine Kazuaki Li Cun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1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Historically,Chinese characters were used throughout the East Asian region,giving rise to a common cultural sphere.Since early modern times,the written languages of East Asia have developed in a diversity of ways,shap... Historically,Chinese characters were used throughout the East Asian region,giving rise to a common cultural sphere.Since early modern times,the written languages of East Asia have developed in a diversity of ways,shaped by nation,geography and culture,among other factors.Strengthening research on the long-term history of East Asian 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hus very necessary.Komine Kazuaki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medieval Japanese literature.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he has projected a holistic academ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ulture in East Asia,conduct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classical East Asian cultures.This paper takes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subjects,methods,techniques and goals of such research.In the study of East Asian cultural exchange,comparison enables us to undertake holistic investigations;it is not simply a tactic for unilateral studies.The study of texts and of images can be mutually enhancing;for example,the Japanese emaki is a medium that mixes literature and painting.Methods of researching environmental literature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re-interpreting classical and modern literary works.Lastly,we need to examine the value of classical East Asian literatur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East Asia as a whole;this is an urgently needed direction in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studies comparative cultural research emaki environmental literature Konjaku Monogatarish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