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向补语“过来”“过去”的二语习得释义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朱京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过来/过去"三个义项及其与之搭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客体与参照点距离的趋近和趋远,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客体清楚与否和有无的变化来认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心理认知语义的解释可以采取从视觉上的清楚... 本文通过对"过来/过去"三个义项及其与之搭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客体与参照点距离的趋近和趋远,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客体清楚与否和有无的变化来认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心理认知语义的解释可以采取从视觉上的清楚变化和有无变化到思维意识上的清楚变化和有无变化的顺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过来""过去"的引申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 “过去” 意象图式 认知域 思维意识
下载PDF
“过来”“过去”的用法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3
2
作者 曾传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过来""过去"是汉语中意义和用法比较丰富的一对趋向动词,其运动图式通过隐喻机制映射到时间、数量、心理、状态和事件等抽象认知域。各个认知域的"过来""过去"在语义特征上存在某些不同,其隐... "过来""过去"是汉语中意义和用法比较丰富的一对趋向动词,其运动图式通过隐喻机制映射到时间、数量、心理、状态和事件等抽象认知域。各个认知域的"过来""过去"在语义特征上存在某些不同,其隐喻映射也存在某些对称和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过去 位移图式 隐喻
下载PDF
认知视野下趋向补语“过来”习得统计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京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104,共9页
本文基于前人对复合趋向补语"过来"的认知语义研究,以中级和高级水平欧美学生为被试,针对"过来"的六个义项进行量化研究。通过SPSS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聚类分析统计发现欧美学生习得六个义项应分为三个阶段,所以本文... 本文基于前人对复合趋向补语"过来"的认知语义研究,以中级和高级水平欧美学生为被试,针对"过来"的六个义项进行量化研究。通过SPSS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聚类分析统计发现欧美学生习得六个义项应分为三个阶段,所以本文建议教学编排顺序应是:第一阶段:空间域1,空间域2=方向域;第二阶段:领属域;第三阶段:心理域=价值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 认知域 习得顺序
下载PDF
论谈迁《国榷》与史事的考据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绪敏 臧其猛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5-99,共5页
谈迁《国榷》在记述史事的过程中,继承了司马迁重视考信的优良传统,对其编书的主要依据《明实录》采取不迷信、不轻信的态度,对各种野史的记载,更是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考证、鉴定的工作,对暂时无法断定其是非的史料,采用了兼蓄... 谈迁《国榷》在记述史事的过程中,继承了司马迁重视考信的优良传统,对其编书的主要依据《明实录》采取不迷信、不轻信的态度,对各种野史的记载,更是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考证、鉴定的工作,对暂时无法断定其是非的史料,采用了兼蓄并存的方法。尤其是他在客观记载史实的过程中,采用了插附按语、亦评亦辩的特殊方式,对所载史事既有考证,也有评论,颇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迁 《国榷》 史事 考据
下载PDF
郑国渠技术成就研究评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昕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13,共4页
"灌溉之最"郑国渠,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北部,是我国古代修建的最长的灌溉渠道。水源引取自渭河的支流泾水,创建时渠首工程属无坝引水类型。作为我国水利史和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诸多设计思想,为后世水利工程的设计... "灌溉之最"郑国渠,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北部,是我国古代修建的最长的灌溉渠道。水源引取自渭河的支流泾水,创建时渠首工程属无坝引水类型。作为我国水利史和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诸多设计思想,为后世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国渠 灌溉 工程 水利
下载PDF
论岭南地区过癞习俗的真实与虚构
6
作者 蒲日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7-20,共4页
反复见载于明清文学作品中的过癞是南方地区尤其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习俗,有真实的一面,亦有虚构的成分。其真实性在于其所过之癞是明清时期南方地区客观存在的真实麻风疾病,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察。其虚构性在于癞之过是人们主观臆... 反复见载于明清文学作品中的过癞是南方地区尤其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习俗,有真实的一面,亦有虚构的成分。其真实性在于其所过之癞是明清时期南方地区客观存在的真实麻风疾病,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察。其虚构性在于癞之过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一种非科学的医疗想象,是出于民间法术可治病的宗教想象和基于女性生理特点的医学联想。文学书写促进了过癞习俗的传播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过癞习俗 麻风病 医疗想象
下载PDF
崇祯朝“钦定逆案”初探——兼订《崇祯长编》、《明史》记载之误
7
作者 阳正伟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9-63,共5页
"钦定逆案"是崇祯初期处理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政治事件。在众多记载此事的文献中,文秉《先拨志始》完整地记载了负责处理逆案的首辅韩爌等人的两份奏疏,由此可以理出他们处理此案的大致情形。而在逆案人员基本情况的统计上... "钦定逆案"是崇祯初期处理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政治事件。在众多记载此事的文献中,文秉《先拨志始》完整地记载了负责处理逆案的首辅韩爌等人的两份奏疏,由此可以理出他们处理此案的大致情形。而在逆案人员基本情况的统计上,则以谈迁《国榷》所载为详尽可靠。《崇祯长编》、《明史》等官修史书,在记载"钦定逆案"时都存在一些问题,也需要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逆案 先拨志始 国榷 崇祯长编 明史
下载PDF
谈迁及其《国榷》新探 被引量:4
8
作者 钱茂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36-44,共9页
谈迁较早地放弃了科考,转而全心治史。谈迁立志写作《国榷》,是在天启元年。修史的直接动因,是不满意晚明的当代史纂修事业。第一稿前后用了6年时间,原稿称《国榷》,全书下迄天启,共百卷。以后,续有补写。顺治四年稿子失窃,顺治十年重... 谈迁较早地放弃了科考,转而全心治史。谈迁立志写作《国榷》,是在天启元年。修史的直接动因,是不满意晚明的当代史纂修事业。第一稿前后用了6年时间,原稿称《国榷》,全书下迄天启,共百卷。以后,续有补写。顺治四年稿子失窃,顺治十年重新成稿。北京几年的反复修改与补充,使《国榷》第二稿更趋完善。在《明实录》尚存的时候,应理性地看待《国榷》,须从第二位角度来思考《国榷》的价值与地位。《国榷》优于《明实录》之处,有以下几点:写出了《明实录》没有写的真相,补充、纠正了《明实录》存在的失误,可补明末三朝记录不足之缺,且有《明实录》的史料信息检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史学 谈迁 《国榷》
下载PDF
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思路初探——以郑国渠遗产为例
9
作者 赵晓楠 朱宇飞 《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 2017年第4期59-70,共12页
郑国渠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为我国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记录了我国的水利发展史,是一笔珍贵的水利文化遗产,属于有待申遗的准世界文化遗产。本文以郑国渠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遗产本体进行了系统认... 郑国渠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为我国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记录了我国的水利发展史,是一笔珍贵的水利文化遗产,属于有待申遗的准世界文化遗产。本文以郑国渠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遗产本体进行了系统认知,并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区划与管控,在保护区划的前提下探讨了遗产全面、系统的保护与利用编制思路,以期对类似;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编制思路 郑国渠遗产
下载PDF
“V得/不过来”结构的语义分析
10
作者 阎中元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0期81-87,共7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趋向补语“过来”的语义类别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说明结构“V得/不过来”在语义表达上的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空间位移型、领属转移型、抽象位移型、时间推移型、情态改变型和行为周遍型。在“V得/不过来”中,由...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趋向补语“过来”的语义类别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说明结构“V得/不过来”在语义表达上的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空间位移型、领属转移型、抽象位移型、时间推移型、情态改变型和行为周遍型。在“V得/不过来”中,由于趋向补语“过来”的语法化程度加深与语义要素的多样性,使得这一结构产生了多种扩展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 “V得/不过来” 能性 述补结构
下载PDF
《国榷》所记景泰年间史料空缺补证
11
作者 刘齐福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国榷》是谈迁撰写的关于有明一代历史的著作。今本《国榷》是张宗祥通过对蒋氏衍芬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抄本及其它文献进行比对、校订、整理出版的。但书中仍有很多空缺之处,在记载景泰年间史事时,空缺达二十六处。参考其它文献考... 《国榷》是谈迁撰写的关于有明一代历史的著作。今本《国榷》是张宗祥通过对蒋氏衍芬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抄本及其它文献进行比对、校订、整理出版的。但书中仍有很多空缺之处,在记载景泰年间史事时,空缺达二十六处。参考其它文献考订并对其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榷》 谈迁 文献考证 明史
下载PDF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红 鲍莹玲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81,共8页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基于水平位移图式,包括施动者、受动者、作用力和作用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表达外向致使或返身致使,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过来/过...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基于水平位移图式,包括施动者、受动者、作用力和作用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表达外向致使或返身致使,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过来/过去"的使用与立足点即叙说者所在的实在或虚拟位置有关:立足点位于终点,受动者朝向终点移动,使用"过来";立足点位于源点,受动者背离源点移动,使用"过去"。这一结构的对称与不对称与致使性的强弱程度有关:致使性越强,对称性越显著,致使性越弱,不对称性越显著;在空间和领属认知域对称,在时间认知域部分对称,在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认知域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过去” 立足点 隐喻 致使性 对称与不对称
原文传递
崇祯三年明金锦州之役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荣湟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国榷》《清太宗实录》等史籍均记载,崇祯二年八月,后金与朵颜苏布地部联军焚掠锦州一带,攻克双堡,毁右屯卫城而去。此记载实则有误,此役爆发的时间应该是崇祯三年八月。史籍对锦州之役若干史实之记载,亦存有一些错漏,比如将"双堡... 《国榷》《清太宗实录》等史籍均记载,崇祯二年八月,后金与朵颜苏布地部联军焚掠锦州一带,攻克双堡,毁右屯卫城而去。此记载实则有误,此役爆发的时间应该是崇祯三年八月。史籍对锦州之役若干史实之记载,亦存有一些错漏,比如将"双堡"误作"双台堡"、明军斩敌首"四级"记为"三级"、遗漏了宁锦运船被焚之事等。锦州之役是后金军出于对明军收复永平四城、出塞征讨朵颜部而采取的报复行动,明军则在此役中采取坚守之策,坐视后金军焚掠郊野,而这种被动局面与当时明朝腹背受敌、蓟辽边警并急的战争形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战争 锦州之役 国榷 袁崇焕 朵颜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