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Music Culture of Cribwork Song of Kangxian County,Longnan City of China
1
作者 Zheng Xiu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10期18-20,共3页
Cribwork Song is a long narrative folk song,which spread in the folk of Kangxian County,Longnan City,Gansu Province of China.This paper has analyzed historical background,humanistic environment,story plot,artistic cha... Cribwork Song is a long narrative folk song,which spread in the folk of Kangxian County,Longnan City,Gansu Province of China.This paper has analyzed historical background,humanistic environment,story plot,artistic characteristic and inheritance significance of Cribwork S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bwork Song of Kangxian County hua erjie LYRIC music INHerIT
下载PDF
文学与音乐的通感——论余华中短篇小说的音乐性
2
作者 刘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7-53,95,共8页
众所周知,余华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他凭借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察觉到了音乐与文字的共鸣,并在随笔提及了音乐对其创作的影响。正是由于余华汲取了充足的音乐养分,使得其小说创作具备了丰富的音乐性。不论是对音乐元素的合理植入、对音乐技... 众所周知,余华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他凭借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察觉到了音乐与文字的共鸣,并在随笔提及了音乐对其创作的影响。正是由于余华汲取了充足的音乐养分,使得其小说创作具备了丰富的音乐性。不论是对音乐元素的合理植入、对音乐技巧的化用,抑或是情感体验的深层内化,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小说的表达手段,增强了小说美感。挖掘叙述中潜藏的音乐性,不仅可以获取阅读趣味性,也为进一步解读余华拓展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学 音乐性
下载PDF
文化生态·文化空间·政府主导与“非遗”关系——以西北“花儿”的洮岷流派(南路)流行区KPT村为个案 被引量:10
3
作者 郝苏民 戚晓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5-13,共9页
文章从微观层面剖析文化生态,对洮岷花儿中"阿欧怜儿"曲令及其文化内涵所生存的文化空间、政府主导的基层实践现状予以了细描。洮岷地区唱花儿、听花儿、聊花儿的文化现象,实为当地的一种口头传统与生活方式,其源出于本土文... 文章从微观层面剖析文化生态,对洮岷花儿中"阿欧怜儿"曲令及其文化内涵所生存的文化空间、政府主导的基层实践现状予以了细描。洮岷地区唱花儿、听花儿、聊花儿的文化现象,实为当地的一种口头传统与生活方式,其源出于本土文化生态。断此,传承的文化活水便会成为无源之死水一潭。故"非遗"保护必赖其文化生态组成的文化空间之保护;"主导"作用需到位,不缺位,更不可越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花儿 阿欧怜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音乐之脑 被引量:12
4
作者 叶铮 周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对音乐认知神经基础的研究结果,包括人类感知乐曲的音高、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意义中的脑基础,音乐家和普通人在音乐认知上的脑功能差异,以及东西方听众在聆听本土和非本土音乐时的脑活动差异,并对国内利用脑功能成像技... 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对音乐认知神经基础的研究结果,包括人类感知乐曲的音高、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意义中的脑基础,音乐家和普通人在音乐认知上的脑功能差异,以及东西方听众在聆听本土和非本土音乐时的脑活动差异,并对国内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音乐认知的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认知 神经基础 FMRI erP
下载PDF
中西方古典音乐放松效果及生理唤醒对比——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与春江花月夜曲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哲 汤永隆 +1 位作者 邓丽俐 赵玉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5-200,共6页
以33名大学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安排在10 min的莫扎特奏鸣曲K.448、春江花月夜曲或无音乐条件中,被试在实验前后自评其放松效果,记录其心率、皮温、皮电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清醒、注意和心率上,音乐类型和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莫... 以33名大学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安排在10 min的莫扎特奏鸣曲K.448、春江花月夜曲或无音乐条件中,被试在实验前后自评其放松效果,记录其心率、皮温、皮电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清醒、注意和心率上,音乐类型和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莫扎特音乐组在清醒、注意和心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另两组呈下降趋势;春江花月夜组心率显著下降,放松增加感高于其他两组;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 生物反馈 春江花月夜 古典音乐
下载PDF
“花儿”牡丹程式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那贞婷 曹义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花儿”这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与口头程式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开拓“花儿”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程式理论 “花儿” 牡丹程式
下载PDF
刘几与花日新的郊游——兼论北宋中期教坊乐和雅乐之改革 被引量:4
7
作者 田玉琪 赵树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2-117,共6页
雅乐主要负责宫廷祭祠音乐,教坊乐主要负责朝廷宴饮音乐,从北宋初期至中期,二者乐律不同,乐器有别,歌词体制相异,泾渭分明。这一情况至神宗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花日新和刘几,一为教坊副使改造教坊乐,一为太乐修定官改制雅乐。二人一... 雅乐主要负责宫廷祭祠音乐,教坊乐主要负责朝廷宴饮音乐,从北宋初期至中期,二者乐律不同,乐器有别,歌词体制相异,泾渭分明。这一情况至神宗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花日新和刘几,一为教坊副使改造教坊乐,一为太乐修定官改制雅乐。二人一前一后的改乐,体现着雅俗的互动互补。花日新主张教坊乐去噍杀之声,“导中和之气”,俗中求雅,更将新乐施之于雅乐殿堂,另一方面,刘几等人在太乐的改造中也自觉地吸收了当代教坊俗乐成分,将教坊乐主动的“拿来”,以至雅乐中出现“郑卫”之声。而刘几的改乐显然于花日新改乐有着很强的承传关系,其“律主人声”的制乐观与花日新要求的歌者之声与乐律之和协配合前后非常一致,体现着共同的音乐主张。从刘几等人和花日新的交游中,宋代乐工与词人的合作情况亦可略见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日新 刘几 雅乐 教坊乐
下载PDF
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莲花山“花儿”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欧阳正宇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11-25,共15页
"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 "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严重萎缩。本文通过对"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业发展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看广东梅州客家《香花》仪式中音乐的运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关杰 杨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广东梅州是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香花》仪式为广东省梅州一带(梅县为中心,向外辐射到粤东、闽西南、赣南等)客家人广泛使用和认同,且相沿成习的、以本地和尚和斋嫲为仪式的执行者,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地在庵堂寺庙以及在主家等不同的仪式... 广东梅州是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香花》仪式为广东省梅州一带(梅县为中心,向外辐射到粤东、闽西南、赣南等)客家人广泛使用和认同,且相沿成习的、以本地和尚和斋嫲为仪式的执行者,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地在庵堂寺庙以及在主家等不同的仪式执行场所,为各种不同需求的人士所举行各种祈福仪式以及为死者所进行的超度仪式活动等。其主要形式以写、打、唱、念、声、色、艺等方式,综合性地宣讲(唱、念)客家特有的佛教精神、儒家思想内涵,并融合道教神祇以及民间礼俗于一体的综合信仰形式。通过实际田野考察,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以《香花》仪式的声音、音乐和文化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研究《香花》仪式中思想(信仰)、行为(仪式)、声音(音乐)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探讨《香花》仪式音乐在仪式中的运用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李 “香花” 《香花》仪式 思想 行为 声音(音乐)
下载PDF
论"花儿"中的对喻程式化修辞手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武宇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0,共5页
本文以西北地区流传的部分传统"花儿"为例,对其中植物类和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植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景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以及其他组合式对喻表现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对喻表现的内在组合... 本文以西北地区流传的部分传统"花儿"为例,对其中植物类和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植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景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以及其他组合式对喻表现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对喻表现的内在组合规律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喻 组合方式 民歌 "花儿" 修辞手法
下载PDF
试论“花儿茶园”与花儿的传承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宇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14-118,共5页
"花儿茶园"是近年来在青海各地兴起的融花儿和饮茶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花儿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花儿茶园"在培育花儿歌手、满足城乡群众对花儿的需求、弘扬和传承花儿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花儿茶园 花儿
下载PDF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花儿”传承人现状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武宇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1-226,共6页
中国"花儿"民歌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我国世界级非遗项目之一。为了保护与传承"花儿",我国已评定出11名国家级、50名省级"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这些... 中国"花儿"民歌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我国世界级非遗项目之一。为了保护与传承"花儿",我国已评定出11名国家级、50名省级"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这些传承人主要分布在西北四省区的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各级各类"花儿"传承人是我国民间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花儿"传承的主体,他们分别以传统的师徒式传授法以及"花儿"茶园、"花儿"学校、"花儿"进校园等多种新兴传承方式,努力培育"花儿"新人,使我国"花儿"民歌经久不衰、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传承人 现状
下载PDF
塔尔寺花架音乐艺术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晁元清 叱培虹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酥油花展是塔尔寺正月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活动。为酥油花的制作和展示仪轨服务的塔尔寺花架乐队,在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是独有的。花架音乐有传播佛乐、加持佛法、祈福众生和营造酥油花神秘色彩的作用。具有独特的... 酥油花展是塔尔寺正月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活动。为酥油花的制作和展示仪轨服务的塔尔寺花架乐队,在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是独有的。花架音乐有传播佛乐、加持佛法、祈福众生和营造酥油花神秘色彩的作用。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乐队建制、乐曲结构和音乐传承方式,但今天这种艺术形式正处于濒危状态,抢救和保护花架音乐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尔寺 酥油花 花架音乐 艺术特性
下载PDF
河湟花儿的社会功能在多民族共融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亮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以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性为主线,对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文化共融性进行系统研究,发掘花儿学中沉潜的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民族文学等多重价值,进而说明民族音乐文化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繁荣发展多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河湟花儿的社会... 以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性为主线,对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文化共融性进行系统研究,发掘花儿学中沉潜的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民族文学等多重价值,进而说明民族音乐文化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繁荣发展多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河湟花儿的社会功能在多民族共融中的价值研究交叉运用民族学、社会学、音乐学、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分析发掘花儿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及价值,从实用性方面说明花儿的多民族和谐共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花儿 多元 多民族 共融
下载PDF
关于新编民歌《兰花花》演唱技巧的思考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群英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新编民歌《兰花花》属于叙事性独唱歌曲,它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有西洋交响乐气势磅礴的魅力,为演唱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的空间。演唱者应对作品内容、语言、主题、时... 新编民歌《兰花花》属于叙事性独唱歌曲,它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有西洋交响乐气势磅礴的魅力,为演唱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的空间。演唱者应对作品内容、语言、主题、时代背景、地域风格、乐句划分、伴奏织体、速度、力度、表情述语的变化进行推敲表琢磨,加强综合艺术表现力,以获得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花》 地方方言 音乐特色 演唱技巧
下载PDF
“双创”视角下“花儿”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嫱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5期209-216,共8页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由多个民族共创共享,使用汉语方言演唱的一种民间高腔山歌。"花儿"的产生与传承一方面与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紧密相关,另一方面深受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的交往互动影响,...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由多个民族共创共享,使用汉语方言演唱的一种民间高腔山歌。"花儿"的产生与传承一方面与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紧密相关,另一方面深受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的交往互动影响,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传统"花儿"多表达男女情感的悲怆,唱词中较多继承赋比兴的手法,演唱则多为个体即兴表演。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花儿"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尊重,成为登上文艺舞台的一种艺术形式。新时期,"花儿"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了茶园"花儿"、"花儿"音乐剧和舞剧、当代"花儿"流行音乐等多种形式,呈现商业化、职业化、公共文化性和舞台表演性等新特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作为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我们应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原理、文化治理和文化发展的自身逻辑出发,思考中华优秀文化"双创"的实践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艺术 共创共享 文化传承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扎根泥土 服务民众——浅谈井陉“拉花”的音乐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小霜 陈彩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拉花"是石家庄井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的音乐刚柔相济,给人以淳朴坚毅之美感,极具独特风格。传统音乐是我们今天音乐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今天特别去宣传和推广,并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 "拉花"是石家庄井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的音乐刚柔相济,给人以淳朴坚毅之美感,极具独特风格。传统音乐是我们今天音乐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今天特别去宣传和推广,并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让井陉"拉花"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它娱乐和教育大众的社会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陉“拉花” 民间歌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特点
下载PDF
“花儿”的生存状态与风险应对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69,共8页
"花儿"起源于明清年间,在乡土社会条件下数百年来循序渐进地自然传延发展。当中国社会进入现代转型的历史时期,乡土社会原有的基础和秩序被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所瓦解,花儿数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被改变,花儿传唱群体随着... "花儿"起源于明清年间,在乡土社会条件下数百年来循序渐进地自然传延发展。当中国社会进入现代转型的历史时期,乡土社会原有的基础和秩序被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所瓦解,花儿数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被改变,花儿传唱群体随着这一历史进程发生解体,花儿自此失去了固有的传承载体,在枯萎和变异中呈现出传承危机。对于这场危机的应对,首先要做好现存原始音像资料的保护,以防止文化"记忆"出现中断。最好的保护一定不是原汁原味的保存,最终要从培养花儿传承人入手,重构花儿传唱群体,才有可能复活花儿的活态传承,继承和弘扬花儿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传唱群体 转型 重构 传承
下载PDF
花儿剧对于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朝霞 朱忠元 《陇东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9-83,共5页
"花儿"作为西北地区九个民族喜闻乐见的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在发展民族文化和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花儿"基础上产生的花儿剧应是西北地区人们最受欢迎的文化形式之一,具有凝聚民族精神、表现民族文... "花儿"作为西北地区九个民族喜闻乐见的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在发展民族文化和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花儿"基础上产生的花儿剧应是西北地区人们最受欢迎的文化形式之一,具有凝聚民族精神、表现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发展和创作花儿剧对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剧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新农村文化建设
下载PDF
云南方言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刚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2-45,共4页
儿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对云南地区儿化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与云南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相适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儿化教学 教学模式 云南方言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