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二八事变与“集体安全”在东亚的破产
1
作者 王勇 赵余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7,共14页
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对华盛顿体系的又一次挑衅。事件发生后,英美两国政府内部就如何判定该事件的责任方展开激烈讨论。为了制止战争,英美两国延续了划定“中立区”的方案。该方案遭日本拒绝后,两国分别派出蓝普森和詹森赴沪调... 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对华盛顿体系的又一次挑衅。事件发生后,英美两国政府内部就如何判定该事件的责任方展开激烈讨论。为了制止战争,英美两国延续了划定“中立区”的方案。该方案遭日本拒绝后,两国分别派出蓝普森和詹森赴沪调停,但收效甚微。美国受制于经济危机和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欲拉拢英国,共同援引《九国公约》遏制日本。英国囿于自身实力,只希望在国联的职能范围内行事,因此拒绝了美方的提议,“集体安全”最终破产。英美先后三次调停此次事件的外交互动过程不仅体现出各国在华利益的复杂性,也充分暴露出“集体安全”和“大国一致”原则缺乏执行条件和机制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八事变 集体安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中外关系
下载PDF
一二八事变与英国对中日冲突的立场转变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立诚 吴金彪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9,共5页
根据观念建构利益的基本观点 ,本文梳理了一二八事变中英国对于中日冲突的立场的曲折转变过程 ;分析了在这种转变背后 ,英国内部在如何规范其在华利益上 ,传统殖民主义观念与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交织与冲突 ;评估了这种转变在英国的远东... 根据观念建构利益的基本观点 ,本文梳理了一二八事变中英国对于中日冲突的立场的曲折转变过程 ;分析了在这种转变背后 ,英国内部在如何规范其在华利益上 ,传统殖民主义观念与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交织与冲突 ;评估了这种转变在英国的远东均势构想、制日集体安全机制的形成以及中英关系的转型方面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八事变 英国 中日冲突
下载PDF
论“一·二八”事变期间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兼与“九·一八”事变对日政策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积敏 张同侠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10-13,共4页
国民政府处理"一·二八"事变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实现中日停战,然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为此,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与外交方面多管齐下。显见,此时国民政府对日政策与"九·一八"事变时期相比发生了一定... 国民政府处理"一·二八"事变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实现中日停战,然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为此,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与外交方面多管齐下。显见,此时国民政府对日政策与"九·一八"事变时期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既折射出中日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也说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开始发生了微妙调整。然而,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核心仍是基于依赖国际调停的方式来解决中日争端,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国民政府 对日政策
下载PDF
从电文往来看“二二八事件”中的陈仪和蒋介石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孔昭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4期70-78,共9页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和对继任人选的推荐、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善后以及对台湾前途的看法等方面,分析他们是如何处理“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的,以及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态度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陈仪 蒋介石 电文往来
下载PDF
韩山师范学院“辉腾教室”石匾额与翁照垣将军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韧之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11,共6页
韩山师范学院有多尊古朴庄严的碑刻,其中新近出土的“辉腾教室”石匾额吸引着莘莘学子和往来的客人。它不仅引出韩师早年一段艰苦卓绝的建校史,而且联系着一位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翁照垣将军。该文记述它的发现... 韩山师范学院有多尊古朴庄严的碑刻,其中新近出土的“辉腾教室”石匾额吸引着莘莘学子和往来的客人。它不仅引出韩师早年一段艰苦卓绝的建校史,而且联系着一位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翁照垣将军。该文记述它的发现过程和背后所涉及的人和事,以发掘韩师的一段“秘史”,并纪念一位不该被人忘记却近乎被人忘记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山师范学院 辉腾教室 翁照垣 十九路军 淞沪抗战
下载PDF
国民党政府对“九·一八”及“一·二八”事变之反应
6
作者 黄民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4-117,共4页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各派系开始重新聚合,无所作为的国民政府逐步对日采取积极的内政外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国民党 国民政府
下载PDF
“魔都”上海的日文杂志《自然》考察——兼考鲁迅与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的关系
7
作者 武继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9-120,共12页
1935年至1944年间,坐落在魔都上海徐家汇法租界内的日本官办自然科学研究所,发行了一本名叫《自然》的综合杂志。在这本见证了该研究所发展史的刊物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用毛笔题写的刊头。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究竟属于什么性质?文学... 1935年至1944年间,坐落在魔都上海徐家汇法租界内的日本官办自然科学研究所,发行了一本名叫《自然》的综合杂志。在这本见证了该研究所发展史的刊物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用毛笔题写的刊头。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究竟属于什么性质?文学家鲁迅与这份刊物以及跟这个研究所里的日本科学家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根据该研究所战争时期留下来的第一手资料和鲁迅日记及信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实证性考察。尤其是通过对同时期鲁迅与日本人交往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一·二八事变"前后鲁迅的日本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 《自然》 “一·二八事变” 中日关系
下载PDF
陈绍宽与南京国民政府海军建设(1927—1932)
8
作者 陈敏 《兰台世界》 2021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军阀专国的统治下,陈绍宽跟随闽系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在北伐、西征等战事中逐步晋升,得以为海军建设建言献策。然而,一·二八事变中海军的不作为,将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建设更觉艰难。纵观这一时期的海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军阀专国的统治下,陈绍宽跟随闽系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在北伐、西征等战事中逐步晋升,得以为海军建设建言献策。然而,一·二八事变中海军的不作为,将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建设更觉艰难。纵观这一时期的海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南京国民政府错误的国防建设方针下,陈绍宽注定无法建成一支充分完备的强大海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绍宽 海军建设 闽系海军 一·二八事变
下载PDF
“一·二八事变”与上海“自由市”计划始末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智慧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7-154,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公共租界当局陷入了空前的统治危机之中,日本政府利用公共租界的统治危机以及上海外国侨民谋求改变上海现状、企图把上海建成"自由王国"的动态,悍然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事变爆发后,日本政...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公共租界当局陷入了空前的统治危机之中,日本政府利用公共租界的统治危机以及上海外国侨民谋求改变上海现状、企图把上海建成"自由王国"的动态,悍然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与上海公共租界更是里应外合,大力推进上海"自由市"计划,并积极倡导召开"圆桌会议",谋求上海成为"自由市"。然而,这一计划不仅遭到了上海各界民众以及国民政府的反对,同时也未得到美、英、法等国的支持。尽管"自由市"计划没有实现,但却影响深远。"一.二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客观上转移了中国对收回上海租界的关注,使租界延长了寿命;而日本的"远东宪兵"威力也得到了上海公共租界的承认,日本在公共租界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美国对日本建议成立"自由市"的反对态度,使"九一八事变"后的日美关系更加恶化;"一.二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日本退出了国际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八事变” 上海“自由市” 上海公共租界
原文传递
1930年代初期上海的日侨社会研究——以一·二八事变为中心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智慧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1期99-107,共9页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的抗日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上海的日资企业,全面影响了日侨生活。面对中国不断高涨的抗日运动,上海日侨企图利用日军武力来摆脱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有近一半的上海日侨归国避难,然而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的抗日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上海的日资企业,全面影响了日侨生活。面对中国不断高涨的抗日运动,上海日侨企图利用日军武力来摆脱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有近一半的上海日侨归国避难,然而在付出了"避难代价"之后,他们在上海的艰难生活状况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没有扭转。上海日侨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幻想用武力改变现状。这一想法注定给他们带来更深刻的教训和惨重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八事变 上海 日侨 避难 抗日战争
原文传递
“一·二八”事变后国立暨南大学的损失与重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增合 《暨南史学》 2007年第1期344-361,共18页
国立暨南大学是20世纪前期国内华侨教育的最高学府,不幸于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遭到日军的轰炸与蹂躏,损失巨大。战争停止后,暨南大学立即对学校的损失进行了详细评估,教育部也派视学员加以考察,并依据视学员报告提出... 国立暨南大学是20世纪前期国内华侨教育的最高学府,不幸于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遭到日军的轰炸与蹂躏,损失巨大。战争停止后,暨南大学立即对学校的损失进行了详细评估,教育部也派视学员加以考察,并依据视学员报告提出了整改的一系列意见。暨南大学积极申请拨款整改重建,但在南京政府财政窘困的背景下,未能尽如所愿。尽管教育部一再督催整改,限于财政经费困窘,暨南大学整改重建的成效却难以达到部定要求,显示出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契合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暨南大学 “一·二八”事变 教育整顿 战争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