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relaxation-time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s of lid driven flows using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1
作者 Chenggong LI J.P.Y.MAA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707-722,共16页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using the Smagorinsky eddy viscosity model is added to the two-dimensional nine velocity components (D2Q9)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LBE) with multi-relaxation-time (MRT) to simul...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using the Smagorinsky eddy viscosity model is added to the two-dimensional nine velocity components (D2Q9)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LBE) with multi-relaxation-time (MRT) to simulate incompressible turbulent cavity flows with the Reynolds numbers up to 1 × 10^7.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 efficiency of LBM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urbulent flows, the massively parallel computing power from a graphic processing unit (GPU) with a computing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CUDA) is introduced into the MRT-LBE-LES model. The model performs well,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others, with an increase of 76 times in computation efficiency. It appears that the higher the Reynolds numbers is, the smaller the Smagorinsky constant should be, if the lattice number is fixed. Also, for a selected high Reynolds number and a selected proper Smagorinsky constant, there is a minimum requirement for the lattice number so that the Smagorinsky eddy viscosity will not be excessively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multi-relaxation-time (MRT)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LBE) two-dimensional nine velocity components (D2Q9) Smagorinskymodel graphic processing unit (GPU) computing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CUDA)
下载PD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multichannel"cross"hot tearing tendency device:A study on hot tearing tendency of Al alloys
2
作者 Ming Su Wen-tao Zheng +5 位作者 Deng-ke Fu Hong-jun Huang Xiao-jiao Zuo Chun-yu Yue Yu-xiang Wang Xiao-guang Yuan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22年第4期327-334,共8页
Hot tearing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efects during the casting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 this study,a new type of multichannel"cross"hot tearing device was designed.The hot cracks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 Hot tearing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efects during the casting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 this study,a new type of multichannel"cross"hot tearing device was designed.The hot cracks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were predict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shrinkage force and solidification time during the casting solidification process.The reli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multichannel"cross"hot tearing device were verified by casting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based on Clyne-Davies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t tearing tendency decreases in the order:2024 Al alloy>Al-Cu alloy>Al-Si alloy at a pouring temperature of 670°C and a mold temperature of 25°C.Feeding of liquid films at the end of solidif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of hot tearing.The decrease of hot tearing tendency is attributed to the feeding of liquid film and intergranular brid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tearing testing device hot cracking tendency solidification process formation mechanism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A Device Design for 5 nm Logic FinFET Technology
3
作者 Yu Ding Yongfeng Cao +4 位作者 Xin Luo Enming Shang Shaojian Hu Shoumian Chen Yuhang Zhao 《Journal of Micro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2020年第1期27-32,共6页
With the continuous scaling in conventional CMOS technologies,the planar MOSFET device is limited by the severe short-channel-effect(SCE),Multi-gate FETs(MuG-FET)such as FinFETs and Nanowire,Nanosheet devices have eme... With the continuous scaling in conventional CMOS technologies,the planar MOSFET device is limited by the severe short-channel-effect(SCE),Multi-gate FETs(MuG-FET)such as FinFETs and Nanowire,Nanosheet devices have emerg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to extend the CMOS scaling beyond sub-22 nm node.The multi-gate structure has better short channel behaviors due to enhanced control from the multiple gates.Due to the relatively more mature process and rich learning of the device physics,the FinFET is still extended to 5 nm technology node.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a 5 nm FINFET device,which is based on typical 5 nm logic design rules.To achieve the challenging device performance target,which is around 15%speed gain or 25%power reduction against the 7 nm device,we have performed an optimization on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iterate through device simulation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current process capability.Based on our preferred device architecture,we provide our brief process flow,key dimensions,and simulated device DC/AC performance,like Vt,Idsat,SS,DIBL and parasitic parameters.As a part of the final evaluation,RO simulation result has been checked,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Performance Per Area(PPA)is close to industry reference 5 nm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nm FINFET brief process flow key dimensions simulated device DC/AC PERFORMANCE RO PPA PERFORMANCE
下载PDF
集成电路工艺制程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4
作者 刘海涛 方衡 +2 位作者 林智 陈彦孜 曾浩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0期209-211,214,共4页
高校普遍存在难以建造完整的集成电路工艺线,导致工艺实验难以有效开展,在一些特殊情况(如突发疫情)下,原本建立的校企、校校合作方式开展的工艺实验难以实施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在功率集成电路中广泛应用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 高校普遍存在难以建造完整的集成电路工艺线,导致工艺实验难以有效开展,在一些特殊情况(如突发疫情)下,原本建立的校企、校校合作方式开展的工艺实验难以实施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在功率集成电路中广泛应用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器件为例,开展集成电路工艺制程虚拟仿真实验设计。基于半导体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Sentaurus TCAD)虚拟仿真平台,完成LDMOS器件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性能测试等实验环节,涵盖了集成电路从硅片选型到芯片成型的全流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工艺制程 虚拟仿真 LDMOS器件
下载PDF
糊辣椒加工装置设计
5
作者 包林利 马登秋 +3 位作者 叶振环 赵高 喻登攀 宋良友 《现代机械》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在现有对辣椒炒制和糊辣椒舂捣的研究中,存在着辣椒炒制温度及舂捣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炒制和舂捣集成一体的辣椒加工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得到了满足炒制温度和捣碎均匀的糊辣椒加工装置。本文利用电磁加热原... 在现有对辣椒炒制和糊辣椒舂捣的研究中,存在着辣椒炒制温度及舂捣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炒制和舂捣集成一体的辣椒加工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得到了满足炒制温度和捣碎均匀的糊辣椒加工装置。本文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对干辣椒进行翻炒加热,通过内部设置温度探头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滚筒翻炒辣椒装置内部设计有4叶绞片一体化炒制干辣椒机构,设计可360°旋转滚筒翻炒辣椒装置,可保证内部辣椒均匀受热以达到表面呈现焦糊状;利用凸轮机构原理,设计糊辣椒舂捣机构模型,实现糊辣椒的舂捣目的;利用ADAMS、ANSYS、ABAQUS等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电磁线圈加热能满足炒制干辣椒的温度需求;凸轮传递到筛网上的冲撞力足以达到捣碎糊辣椒的效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辣椒加工装置 炒制方式 舂捣方式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火炮反后坐装置仿真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卫国 谈乐斌 潘孝斌 《兵工自动化》 2012年第11期41-43,55,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反后坐装置的性能,加快研究的周期和效率,提出运用Simulink研究反后坐装置仿真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反后坐装置的运动过程,建立反后坐装置运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反后坐装置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研究反后坐装置的性能,加快研究的周期和效率,提出运用Simulink研究反后坐装置仿真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反后坐装置的运动过程,建立反后坐装置运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反后坐装置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结果的动态特性与反后坐装置的运动过程基本符合,为研究和分析反后坐装置提供了一定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后坐装置 后坐过程 复进过程 仿真
下载PDF
Dynamic infrared scene simulation using grayscale modulation of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被引量:6
7
作者 Zhang Kai Huang Yong +1 位作者 Yan Jie Sun L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94-400,共7页
Dynamic infrared scene simulation is for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designing, developing and manufacturing infrared imaging guidance weapons. The infrared scene simulation is explored by usin... Dynamic infrared scene simulation is for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designing, developing and manufacturing infrared imaging guidance weapons. The infrared scene simulation is explored by using the digital grayscale modulation method. The infrared image modulation model of a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infrared scene simulator prototype which is based on DMD grayscale modulation is developed. To evaluate its main parameters such as resolution, contrast, min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gray scale, various DMD subsystems such as signal decoding, image normalization, synchronization driv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 and DMD chips are designed. The infrared scene simulator is tested on a certain infrared missile seeker. The test results show preliminarily that the infrared scene simulator has high gray scale, small geometrical distortion and highly resolvable imaging resolution and contrast and yields high-fidelity images, thus being 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infrared scene simulation inside a labora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grayscale modulation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Gray scale Image processing Infrared scene simulation Models Pulse width modulation
原文传递
Simulative Design of Pad Structure for High Density Electronic Interconnection
8
作者 MingyuLI ChunqingW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3-67,共5页
关键词 Solder bridge Fine pitch device simulation Forming process
下载PDF
低扬程水泵装置停泵过渡过程Simulink仿真 被引量:3
9
作者 丁聪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第9期33-37,共5页
为了获得低扬程水泵装置停泵过渡过程水力特性,研究了低扬程水泵装置停泵过渡过程力矩动态平衡方程;水泵全特性曲线的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快速闸门关闭过程的流量扬程平衡方程;最终得出过渡过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仿真模块Simulin... 为了获得低扬程水泵装置停泵过渡过程水力特性,研究了低扬程水泵装置停泵过渡过程力矩动态平衡方程;水泵全特性曲线的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快速闸门关闭过程的流量扬程平衡方程;最终得出过渡过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仿真模块Simulink对低扬程水泵装置停泵过渡过程进行了模型搭建,并对主要水力参数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低扬程水泵装置停泵过渡过程数学模型是正确的,使用Simulink模型搭建可方便进行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扬程水泵装置 停泵过渡过程 simulINK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仿生分拨草防堵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朱惠斌 张旭 +3 位作者 洪洋 白丽珍 赵浩然 马世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8,共11页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小麦秸秆覆盖地玉米免耕播种机内被动式清秸防堵装置作业时存在的易缠绕堵塞、种沟清秸率低、作业不稳定等问题,基于仿生学原理,以白星花金龟前后肢轮廓曲线及后肢运动轨迹曲线为仿生原型,设计了一种高清秸率、不易堵...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小麦秸秆覆盖地玉米免耕播种机内被动式清秸防堵装置作业时存在的易缠绕堵塞、种沟清秸率低、作业不稳定等问题,基于仿生学原理,以白星花金龟前后肢轮廓曲线及后肢运动轨迹曲线为仿生原型,设计了一种高清秸率、不易堵塞的仿生分拨草防堵装置。通过运动学分析,研究了关键结构参数对清秸防堵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得出最优参数组合:拨草轮运动偏角δ为30°,轮盘直径D为204 mm,拨草轮爪数量N为13个;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拨草轮入土深度(A)、机具前进速度(B)、分草挡板偏角(C)与清秸率Y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表明三因素对清秸率均有显著影响,且显著性C>B>A,经过优化求解获得了最优作业参数组合:拨草轮入土深度T为11 mm、机具前进速度v为4 km·h^(-1),分草挡板偏角α为35°。田间验证试验表明,整机的通过性良好,土壤扰动量及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0.00%和5.30%,实际秸秆清除率及其变异系数分别为90.58%和1.20%,作业质量稳定,符合免耕播种机作业的农艺和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播种机 分拨草防堵装置 仿生 白星花金龟 图像处理 离散元仿真
下载PDF
岩溶作用过程试验方法研究——以岩溶作用仪研制为例
11
作者 方雨 蒋忠诚 +1 位作者 张卫 章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1,共12页
通过对前人试验装置的分析,以岩溶作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为基础,结合仪器使用单位的试验需求,研制岩溶作用仪。通过分析不同的CO_(2)起源、岩溶发育深度、不同pH条件以及地下水循环深度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仪器的基本功能和适用条件,... 通过对前人试验装置的分析,以岩溶作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为基础,结合仪器使用单位的试验需求,研制岩溶作用仪。通过分析不同的CO_(2)起源、岩溶发育深度、不同pH条件以及地下水循环深度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仪器的基本功能和适用条件,进行岩溶作用仪功能模块的论证设计和研制,并进行了验证性试验,且达到预期目标。得到如下成果:提出了四种岩溶作用模式,研制了五个岩溶作用功能模块,总结分析了功能模块与岩溶作用内在关系以及功能模块组合原则,提供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岩溶作用试验。仪器可以实现:模拟地下水循环深度0~200 m,环境温度0~70℃,CO_(2)起源:表生、内生起源Pco2=0.0~2.0 MPa,不同酸度背景条件:pH可控,不同水流速度条件下的沉积作用可控,岩溶裂隙张开度的沉积作用(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仪 岩溶作用过程模拟 溶液制备装置 岩溶沉积器 地质环境背景
下载PDF
换热器板片焊接夹紧装置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12
作者 王能 杨立勇 +3 位作者 薛德波 杨先海 张启铄 何群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0,共6页
板式换热器在工业部门中应用广泛。在实际焊接过程中,板片组间焊接部位间隙大导致焊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针对焊接过程中焊接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焊接夹紧装置。分析了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焊接夹紧动作,提出了一种三轴联动快速夹紧... 板式换热器在工业部门中应用广泛。在实际焊接过程中,板片组间焊接部位间隙大导致焊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针对焊接过程中焊接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焊接夹紧装置。分析了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焊接夹紧动作,提出了一种三轴联动快速夹紧方法和焊接夹紧装置设计方案。研究了焊接夹紧装置关键夹紧部位的工作流程,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换热器焊接夹紧装置进行了三维建模仿真模拟,优化了结构,研制了焊接夹紧装置样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焊接夹紧装置移动速度快,夹紧效果好,有效提高了焊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焊接夹紧装置 流程分析 仿真模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一种可实现固体食品高温短时处理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13
作者 白雪嫄 赵思瑶 栾东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33-139,共7页
该文在计算机模拟的辅助下研发设计了一种能够对固体食品实现高温短时处理(high-temperature short-time processing,HTST)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研究样品的平均升温速率及可调节范围,同时优化计算机模型。该装置以... 该文在计算机模拟的辅助下研发设计了一种能够对固体食品实现高温短时处理(high-temperature short-time processing,HTST)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研究样品的平均升温速率及可调节范围,同时优化计算机模型。该装置以高温油浴作为热源,以水为直接加热介质,将包装食品置于注满水的耐压容器中,利用高于目标杀菌温度的油浴加热水床,进而加热食品,可以在避免食品样品受热过度的同时实现快速升温。结果表明,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125~185℃),样品的平均升温速率从5.4℃/min提高至18.3℃/min,可以实现固体食品的高温短时处理,升温速率易调节。样品厚度减小时,预测平均升温速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装置加热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可为系统研究高温短时处理对固体食品的品质变化和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为微波杀菌等新型食品加工技术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装置 高温短时处理 固体食品 升温速率 模拟
下载PDF
气吸鸭嘴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导种过程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绍滨 郑月男 +3 位作者 杨诚 李国莹 李国梁 郝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29,共6页
为研究气吸鸭嘴式排种器各运动参数对导种过程的影响,借助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做仿真分析,并进行了二次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转速对合格指数的影响大于挡槽角度,吸孔间距对合格指数的影响较小。借助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处... 为研究气吸鸭嘴式排种器各运动参数对导种过程的影响,借助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做仿真分析,并进行了二次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转速对合格指数的影响大于挡槽角度,吸孔间距对合格指数的影响较小。借助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导种阶段最优参数组合为转速6.19rad/s、挡槽角度13.77°、吸孔间距94.45mm,此时排种器的合格指数为96.17%、漏种指数为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精量排种器 导种过程 气吸鸭嘴式 仿真试验
下载PDF
矿用胶带更换切割装置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一凡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2期97-100,共4页
针对矿用带式输送机在更换切带过程中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矿用输送带高效切割装置设计方案,建立了切割装置圆形锯齿切割刀片模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完成了胶带切割装置工艺参数优化设计。以刀片... 针对矿用带式输送机在更换切带过程中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矿用输送带高效切割装置设计方案,建立了切割装置圆形锯齿切割刀片模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完成了胶带切割装置工艺参数优化设计。以刀片的转速和安装角度作为变量,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建立好的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经现场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切割装置与刀片的转速成正相关,切割合力随切割角度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得出切割转速为40 r/s、安装角度为12°时为最佳的切割参数,整机的切割效率提升了96.8%,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胶带 切割装置 工艺参数 仿真研究
下载PDF
基于微纳科研平台工艺验证的微米级标准CMOS关键工艺仿真
16
作者 王峥杰 徐丽萍 +4 位作者 凌天宇 瞿敏妮 权雪玲 乌李瑛 程秀兰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7期64-70,共7页
基于微纳科研平台工艺验证的微米级CMOS标准工艺,采用TCAD仿真了场注入、沟道调节注入、衬底偏置电压以及接触金属类型对MOSFET器件性能的影响,进而对CMOS工艺中的器件关键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为科研平台微纳工艺流片提供指导。仿真结果表... 基于微纳科研平台工艺验证的微米级CMOS标准工艺,采用TCAD仿真了场注入、沟道调节注入、衬底偏置电压以及接触金属类型对MOSFET器件性能的影响,进而对CMOS工艺中的器件关键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为科研平台微纳工艺流片提供指导。仿真结果表明,N+场注入能量大于60 keV时对PMOS的阈值电压影响显著,P+场注入能量在30~50 keV时对NMOS阈值电压影响显著;PMOS沟道调节的剂量影响器件的电流开关比和亚阈值摆幅,其剂量不应超过2.1×10^(12)cm^(-2);场注入剂量在1013cm^(-2)时,硅局部氧化(LOCOS)隔离特性达到最优,此时LOCOS的击穿电压为32.5 V;当钛夹层的厚度为120 nm时,可将铝与衬底接触电阻的数量级从10^(2)降低至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工艺 半导体器件 TCAD仿真
下载PDF
基于器件级仿真的用户设备射频指纹识别技术研究
17
作者 查浩然 王翰红 姜航 《移动通信》 2023年第2期46-51,64,共7页
UE认证对6G无线通信安全至关重要,RFFI是指通过信号处理手段,对采集的UE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实现UE个体识别的一项技术。首先通过搭建器件级仿真平台,探讨NR系统中的发射机损伤对射频指纹的影响,包括振荡器偏移、IQ调制器偏移和功率... UE认证对6G无线通信安全至关重要,RFFI是指通过信号处理手段,对采集的UE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实现UE个体识别的一项技术。首先通过搭建器件级仿真平台,探讨NR系统中的发射机损伤对射频指纹的影响,包括振荡器偏移、IQ调制器偏移和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然后,采用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仿真平台生成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射机参数满足3GPP协议要求的前提下,对10个随机分布的射频参数的设备进行识别,当信噪比15 dB时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指纹 器件级仿真 信号处理
下载PDF
基于模板驱动的大型舰船传动装置零部件加工仿真
18
作者 王嘉华 柳伟 《模具技术》 2023年第3期36-45,共10页
针对大型舰船传动装置建模仿真问题,提出了“工艺模板驱动”的思想,将专家知识和设计经验进行软件固化。针对4类传动装置零部件的参数化建模、切削力热仿真及零件变形仿真三个环节,通过ANSYS APDL参数化建模语言和AdvantEdge软件,制定... 针对大型舰船传动装置建模仿真问题,提出了“工艺模板驱动”的思想,将专家知识和设计经验进行软件固化。针对4类传动装置零部件的参数化建模、切削力热仿真及零件变形仿真三个环节,通过ANSYS APDL参数化建模语言和AdvantEdge软件,制定了针对性的设计规范,并据此总结了一系列工艺模板。当面对相似结构的零部件时,系统启用相应模板,将其实例化,并根据预设路径,驱动仿真流程的依次执行和数据传递,提升了设计流程的效率。以加工仿真集成框架为依托,使用C#和Winform开发了加工仿真集成平台,用户可在交互界面中对传动装置零部件的几何参数与工艺参数进行设置。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模板驱动的零部件加工仿真方案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模板驱动 传动装置 参数化建模 变形仿真 AdvantEdge
下载PDF
CO_(2)低温液化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19
作者 李俐爽 林名桢 +4 位作者 刘星 魏梦婷 董欣雨 钱梦迪 陈相驰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7期77-80,共4页
CO_(2)回收是CCU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低温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浓度的CO_(2)回收场合。本文以某一确定气源为例,对CO_(2)低温液化装置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并利用HYSYS软件进行装置模型的搭建,确定了装置的最优设计参数,并在最优设计参数... CO_(2)回收是CCU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低温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浓度的CO_(2)回收场合。本文以某一确定气源为例,对CO_(2)低温液化装置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并利用HYSYS软件进行装置模型的搭建,确定了装置的最优设计参数,并在最优设计参数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了选型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低温分离 工艺流程 装置设计 HYSYS仿真模拟
下载PDF
微电子工艺和器件仿真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林 汪贵平 +2 位作者 闫茂德 邱彦章 李清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204,208,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微电子工艺和器件实验课程对硬件条件要求高、费用高、耗时长、效果差等问题,将仿真技术应用于微电子工艺和器件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设计并实践了包括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实验。相比于工艺和... 为了解决传统微电子工艺和器件实验课程对硬件条件要求高、费用高、耗时长、效果差等问题,将仿真技术应用于微电子工艺和器件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设计并实践了包括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实验。相比于工艺和测试的实验方法,应用仿真技术的实验可以更灵活的形式和更丰富的内容覆盖更广的专业课程知识,并与专业课程知识紧密衔接,同时也易于提升实验的开放性。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微电子工艺和器件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工艺 微电子器件 实验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