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艺国际传播历程、发展机遇和路径创新
1
作者 汤筠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中国文艺思想始终秉持“文艺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经历了从内化到外显,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文艺国际传播不仅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关键手段。随着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 中国文艺思想始终秉持“文艺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经历了从内化到外显,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文艺国际传播不仅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关键手段。随着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的受众也由原先的西方精英阶层拓展到大众群体。这就需要文艺国际传播关注和研究目标受众需求和大众审美趋势。新兴媒介推动着文艺生产和视听传播新形态,提升了中国文艺国际传播效果。中国文艺国际传播需要探索创新路径。文艺传播要与新兴媒介技术深入融合,数字文艺作品如能开启“数字灵韵”,将会提升观众审美体验;需要打破西方文化霸权,建立国际交往新秩序,建构文艺国际传播体系;创新始于用户,而非生产者,文艺国际传播需致力为当地受众服务;惟有将文化国际传播嵌入国际传播大平台,才能形成广泛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传播 国际传播 中国文艺思想 数字灵韵
下载PDF
文艺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许佳佳 李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08,共6页
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在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容易为个性化特征明显、感性思维较强的年轻一代艺术学子所接受。为此,艺术院校应当直面现实困境,发挥特色优势,坚持破立结合,努力思... 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在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容易为个性化特征明显、感性思维较强的年轻一代艺术学子所接受。为此,艺术院校应当直面现实困境,发挥特色优势,坚持破立结合,努力思考文艺育人的新方向、新思路、新突破,勇辟蹊径。基于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旨在为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建设提供参考,为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艺术院校 思政课教学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文学文体审美意识形态
3
作者 刘鑫 宋诗瑶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107,128,共8页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凝聚化、物态化的表达方式。该刊将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经验视为延安文艺精神中以民族生命力为实质依据与情感支持的首要特质。作为建构和传播审美意识形态的文艺媒介表...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凝聚化、物态化的表达方式。该刊将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经验视为延安文艺精神中以民族生命力为实质依据与情感支持的首要特质。作为建构和传播审美意识形态的文艺媒介表达机制,《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选取以蕴涵革命意志、民族理想及其审美经验的“革命诗歌、战斗小说、报告文学、新式戏剧”为核心的基础性文体样态,铸造出显现“崇高属性”的审美客体,传播人民大众认同的“模范英雄”及其战斗精神。重回《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历史现场,深入分析其建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体样态,可以深度理解该刊建构审美意识形态的主导逻辑和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审美意识形态 文体样态
下载PDF
新文科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4
作者 孟祥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7期82-84,88,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创新,总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课程思政 中国古代文学
下载PDF
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
5
作者 张道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两方面意涵。而在革命文学运动中后期,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势及革命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也逐步摒弃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日本因素,实现了与俄苏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对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也随之转变为强调文艺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立场。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立场的绾合,对中国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理清上述理论转变过程,对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文学运动 文艺 阶级斗争 日本 俄苏
下载PDF
延安时期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历史条件、路向及贡献
6
作者 肖菊梅 陈泓睿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与艺术教育教员队伍三个方面,始终遵循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行的办学路径。这一时期艺术教育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培养大批革命文艺人才、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研究和总结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条件、路径与贡献,有助于深化对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 艺术教育 思想政治
下载PDF
打造新时代红色文艺创作与理论实践的上海样本
7
作者 杜梁 聂伟 《上海视觉》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面对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上海积极推动红色IP开发,在文学、影视和舞台艺术等领域形成了规模联动效应,既是文艺创作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左翼文化优良传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也为新时代红色文艺理论建构提供了上海... 面对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上海积极推动红色IP开发,在文学、影视和舞台艺术等领域形成了规模联动效应,既是文艺创作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左翼文化优良传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也为新时代红色文艺理论建构提供了上海样本。在全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过程中,上海红色文艺创作应当进一步提炼人民属性,提升全国化视野,提出现阶段红色文艺创作理论的新观点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红色文艺创作 理论实践 上海样本
下载PDF
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到文学的生产性——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刍议
8
作者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32-40,共9页
在解构或重构一切的背景下,伊格尔顿可能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对唯物主义批评范畴的界定,对各范畴之间、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和历史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论述无不基... 在解构或重构一切的背景下,伊格尔顿可能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对唯物主义批评范畴的界定,对各范畴之间、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和历史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论述无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到文学乃至文学批评的“生产性”,他颇有说服力地阐释了文本的生成动因及其意识形态功能,既反对把文本视为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的庸俗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也反对把作者视为“创造者”的灵感说。这对我们重审文学与世界、文学批评中艺术与语境两个向度之间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有利于我们反思文艺场域理论脱离实际和对文学文本简单历史化两种极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学的生产性 形式与内容 历史与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9
作者 张凤仙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6期113-114,117,共3页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不仅为外语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层面的知识,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不仅为外语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层面的知识,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进行研究,让学生在了解英美国家文学作品和文化的同时,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英美文学课程 课程思政建设
下载PDF
红色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莹 程孝文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3-97,共5页
红色文艺作品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发展进程中经历的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和苦难沧桑的民族命运的真实反映。红色文艺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巩固意识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破解红色文艺作品在... 红色文艺作品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发展进程中经历的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和苦难沧桑的民族命运的真实反映。红色文艺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巩固意识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破解红色文艺作品在全媒体时代出现的作品同质化、传播碎片化、受众认知偏差等问题,应提高作品原创力、优化作品传播方式、提升受众审美素养,以增强红色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辐射面,充分实现红色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作品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红色革命文化
下载PDF
“莎乐美”与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艺思潮
11
作者 付建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6-89,150,共15页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自田汉译本问世以后,多种译本相继出版,掀起了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术界的引进和介绍,是“小众”层面的精深输入,华美、艳美、秀美的舞台传播,优美、畸美、至美...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自田汉译本问世以后,多种译本相继出版,掀起了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术界的引进和介绍,是“小众”层面的精深输入,华美、艳美、秀美的舞台传播,优美、畸美、至美的杂志传播,奇美、华美、艳美的银幕传播,是“大众”层面的普及推广,二者共同推进这股思潮。《莎乐美》及“莎乐美”的在华传播,不合社会政治的“大势”,却甚合民众心理的“小势”,这就是它在20世纪上半叶的数十年间在华不断传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波澜起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乐美》 “莎乐美” 中国现代文艺 唯美主义思潮
下载PDF
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导下的高校音乐专业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一鸣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2-84,共3页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高校音乐专业既是社会主义文艺主体之一,也肩负着培养文艺人才和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晰高校音乐专业的建设方向和路径,重点从音乐创作、课...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高校音乐专业既是社会主义文艺主体之一,也肩负着培养文艺人才和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晰高校音乐专业的建设方向和路径,重点从音乐创作、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服务地方等方面持续改革和完善,使其成为当代文艺发展的排头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艺思想 高校音乐专业 音乐创作 课程思政 师资队伍 服务地方
下载PDF
军校中文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
13
作者 张高杰 朱青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62-65,共4页
外国文学课程是中文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之一.军队院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对于培养军校学生,尤其是国防语言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军队院校外国文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应着眼于增强情感认同,做到... 外国文学课程是中文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之一.军队院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对于培养军校学生,尤其是国防语言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军队院校外国文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应着眼于增强情感认同,做到为党育人;拓宽国际视野,坚持为战育人;秉持仁爱之心,实现立德树人.要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人才建设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院校 中文通识课 课程思政 外国文学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与发展探索——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14
作者 朱艳阳 严格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2期145-148,共4页
在新文科视域下审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发现存在思政教育尚未全面而有机融入各教学环节、多学科交叉融合力度比较弱、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重视不够、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 在新文科视域下审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发现存在思政教育尚未全面而有机融入各教学环节、多学科交叉融合力度比较弱、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重视不够、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这些情况,多举措加强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组建复合型师资团队、创办国学班、推促中国文化“走出去”。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该专业改革取得预期育人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 思政教育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课堂对当代文学“红色经典”的建构
15
作者 王文静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7-22,共6页
高校课堂是进行当代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精神阵地,文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更应该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注重协同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健康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课堂在注重提升大学课堂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同... 高校课堂是进行当代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精神阵地,文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更应该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注重协同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健康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课堂在注重提升大学课堂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同时,更应侧重关于当代文学“红色经典”的融合与推广的教学实践,做到既要在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有意识地发掘和建构当代新“文学经典”,也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当代文学“红色经典”进行深入讲授与推广。注重高校文科课堂的“红色经典”融入意识,有助于推进当代青年对文学“经典”价值的理解,提升高校青年学生的阅读品位,同时确立当代文学的权威性和经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当代文学 红色经典 经典意识 课程思政
下载PDF
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现状与路径
16
作者 亓明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红色文艺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在厚植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方面有独特优势,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精神资源。当前,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红色文艺研究不足、思政... 红色文艺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在厚植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方面有独特优势,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精神资源。当前,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红色文艺研究不足、思政教师文艺学基础薄弱,理论教学方式单一、忽视育人成效,实践教学注重形式、缺乏创新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加强红色文艺研究,提高思政教师文艺素养,挖掘红色文艺中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开展实践教学,将红色文艺融入校园生活等途径,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切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高校思政课堂 现状 路径探索
下载PDF
艺术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17
作者 束舒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7-41,共5页
“艺术思政”是在“大思政课”基础上探索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系统性艺术表达。艺术思政在哲学上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和党思政工作审美取向的发展范式,在教育逻辑上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诗为教的传统,并以“兴于诗”达成... “艺术思政”是在“大思政课”基础上探索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系统性艺术表达。艺术思政在哲学上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和党思政工作审美取向的发展范式,在教育逻辑上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诗为教的传统,并以“兴于诗”达成教育意向性的生发,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合理性。在实践探索上,艺术思政可以从顶层设计、育人属性和学思践悟三方面不断深化拓展,破解当前存在的零敲碎打、不成体系、随机性大、参与度窄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艺术思政 文艺育德 诗教 教育意向性
下载PDF
网络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其引领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洋 胡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161,共7页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文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给网络生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文艺作为文艺的一种新形式,由于其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规模大、传播快、受众广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在思想传播和价...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文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给网络生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文艺作为文艺的一种新形式,由于其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规模大、传播快、受众广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在思想传播和价值导向功能上较之传统文艺有着更大的影响力。网络文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且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紧密。正确把握网络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不仅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迫切需要,更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现实要求。只有坚持以中国精神为导向,以内容建设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依托,以党的领导为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文艺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引领
下载PDF
论文艺意识形态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好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10,共8页
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对文艺意识形态论的质疑乃至否定出自两种情况:一是政治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敌视,二是学术认识上的错误与片面。把意识形态简单地等同于统治阶级的虚假意识,是造成某些激进理论家错误地以艺... 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对文艺意识形态论的质疑乃至否定出自两种情况:一是政治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敌视,二是学术认识上的错误与片面。把意识形态简单地等同于统治阶级的虚假意识,是造成某些激进理论家错误地以艺术的审美性对抗与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一个原因,而文艺存在现象和文艺本质问题的复杂性、多方面性,也是造成诸多以"片面的深刻"为理论呈现姿态的多种非意识形态文艺本质观产生的重要根源。在文艺意识形态论研究中应申明两个前提性认识:其一,迄今为止,人类仍是在意识形态的网络中展开自己的历史创造活动包括文艺活动;其二,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一个真问题,也是面向未来的中国文艺理论建设需要认真加以对待的一个基础性、核心性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论 文艺本质
下载PDF
国民文学论争:分裂的“后五四”与文艺改塑的先兆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5,174,共8页
192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一场小范围的"国民文学"论争,论争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传统与欧化、本土与外来的关系上。郑伯奇、穆木天等不满于新文学过于强烈的欧化色彩,因而倡导国民文学,主张对本土和传统艺术资源进行汲取。钱玄同、... 192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一场小范围的"国民文学"论争,论争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传统与欧化、本土与外来的关系上。郑伯奇、穆木天等不满于新文学过于强烈的欧化色彩,因而倡导国民文学,主张对本土和传统艺术资源进行汲取。钱玄同、林语堂则批评国民文学论是浅薄自大的爱国主义行为,拥护"爽爽快快讲欧化之一法"。周作人左右出击,对国民文学观念持有保留的认可态度。鲁迅虽未直接参与"国民文学"论争,但有关"国民"的话题却是他持续思考的重心,主张大胆吸取外国思想资源,时刻警惕传统与本土言论的思想危害,则是鲁迅始终抱持的思想态度。这些互有差异的观点,折射出了"后五四"时期知识界分化裂变的图景,并在一定程度上预兆出了后续的文艺改塑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文学 新文学 “后五四” 思想分裂 文艺改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