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5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ing the Rule of Law with the Rule of Moralit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Rule by Virtue
1
作者 徐显明 LI Kuny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7年第2期103-109,共7页
Key points:Throughout the ages,rule of law has been an indispensable means of governing a state.However,a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ointed out,it is not enough to govern a state by the rule of law
关键词 of it or a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Rule by Virtue Combining the Rule of law with the Rule of morality RULE by is that been on with
下载PDF
Moral Education, Legal Practice——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Lu Jianping, Dean of BNU Law School
2
作者 Liu Xinwei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9年第3期28-31,共4页
BNU Law School is one of the youngest and most dynamic faculties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Its precursor was the Law major esta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in 1995,the Department of Law established in 20... BNU Law School is one of the youngest and most dynamic faculties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Its precursor was the Law major esta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in 1995,the Department of Law established in 2002,and the Criminal Law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was established in 2005.It culminated in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BNU Law School in 2006.Although BNU Law School was established in recent time,it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n of BNU law School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Lu Jianping LEGAL Practice moral Education
下载PDF
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理路、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 陈东利 《职业技术》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施路径上应形成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先导、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突出学生主体为根本、以改革教学评价为保障、以外化教学成果为支撑的系统化推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观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原则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论基于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4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7,共9页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坚守儿童立场,有利于教材激发儿童学习的真正兴趣,建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并实现学科的融合互动。前人的初步探索表明,中小学德育教材坚守儿童立场是可行的。基于儿童立场,中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目的要基于儿童又超越儿童中心;教材要成为激活儿童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内容既要重视儿童经验,也要重视人类知识,并对后者进行心理学化处理;教材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利学易教”;教材语言要溢满童趣且符合儿童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儿童立场 中小学教材 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网络暴力与道德宪治:基于系统论的分析
5
作者 伍德志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0,共18页
网络暴力是道德系统内在的自我强迫性增长所产生的结构性压迫。道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演化出自我再生产的功能系统,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内部增长态势。道德系统不仅侵蚀了个人心理系统,而且将自己偏执的理性强加给其他社会子系... 网络暴力是道德系统内在的自我强迫性增长所产生的结构性压迫。道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演化出自我再生产的功能系统,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内部增长态势。道德系统不仅侵蚀了个人心理系统,而且将自己偏执的理性强加给其他社会子系统。对网络暴力的现有法律治理模式可以被归纳为个人主义模式、组织主义模式与国家主义模式,但它们都难以限制道德系统的内在扩张性。系统自控模式主张对道德系统的限制只能来自道德系统自身,通过在系统内部建立对立结构来对系统的病态扩张加以限制。道德宪治就是对系统自控模式的规范化与合理化。道德宪治是通过宪法这个结构性耦合机制,来为道德系统设定社会自治的框架,从而在不破坏道德系统功能自治的前提下,在其内部建立“反向结构”,进而达到以道德限制道德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道德系统 系统自控模式 道德宪治 反思性法
下载PDF
道德向法律的转化与制度专业化假说
6
作者 张清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 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用道德的形式。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制约。社会分工程度越高,则个体搭便车动机越强,采用法律约束就越有利。随着社会分工水平的日益加深,有一个原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约束转化为法律约束的趋势,即制度专业化趋势。制度专业化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制度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的理性 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和转化 制度专业化 制度趋同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7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下载PDF
新《体育法》的宪法基础及其展开
8
作者 田思源 林福东 《体育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2022年6月24日通过,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体育法》,是对1995年颁布实施的旧《体育法》的全面修订。新《体育法》以宪法精神为指引,以宪法原则和规范为遵循,坚持依宪立法、科学立法原则,将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 2022年6月24日通过,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体育法》,是对1995年颁布实施的旧《体育法》的全面修订。新《体育法》以宪法精神为指引,以宪法原则和规范为遵循,坚持依宪立法、科学立法原则,将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精神贯穿于《体育法》修改全过程。宪法是新《体育法》制度构建的根本法基础,新《体育法》是对宪法意涵的丰富与展开。新《体育法》在立法目的的规定上更加集中、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宪法根据”的要求;新《体育法》通过规定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实现了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立法上的转化;新《体育法》以宪法关于公民权利条款为基础,在保障公民体育权利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进步;新《体育法》以宪法规定的“共享”理念为指导,细化了体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措施;新《体育法》通过规定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宪法关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保护人民健康的国家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体育法》 宪法基础 宪法展开 《体育法》修订 《体育法》实施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和实践向度
9
作者 袁芳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互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奠定思想灵魂塑造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通过设定私法秩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包括德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互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奠定思想灵魂塑造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通过设定私法秩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包括德法合治的历史传统、法律和价值的耦合关系、民法典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不同层面融入民法典,具有宣示国家价值目标、引领社会价值取向、明确个人价值准则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实践向度的具体方式和边界,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 良法善治 德法合治
下载PDF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培养的学理逻辑及实施
10
作者 吴波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如何综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先要厘清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逻辑关系,即以家国情怀素养为最高层次的素养培养目标,以历史解释素养为核心,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如何综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先要厘清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逻辑关系,即以家国情怀素养为最高层次的素养培养目标,以历史解释素养为核心,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为基础形成逻辑关系结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按照核心素养的逻辑关系规划核心素养综合培养的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核心素养综合培养路径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三科教材 中学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PDF
在高等代数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究
11
作者 赵立博 黄俊敏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该文深入挖掘高等代数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高等代数授课过程中将真善美的价值观和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数学知识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数学文化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定义定理中体会严... 该文深入挖掘高等代数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高等代数授课过程中将真善美的价值观和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数学知识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数学文化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定义定理中体会严格的规章制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代数 课程思政 思想道德素养 法律意识
下载PDF
我国执行回转的制度反思与程序重构——兼评《强制执行法(草案)》第91至94条
12
作者 王次宝 陈晓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3,103,共10页
在《民事强制执行法》进入单独立法倒计时之际,全面审视与反思执行回转制度正当其时。作为一项移植于苏联的特色制度,我国的执行回转具有减轻当事人诉累、快速恢复原状、兼顾效率与公平等多重价值,但同时也存在背离审执分离与处分原则... 在《民事强制执行法》进入单独立法倒计时之际,全面审视与反思执行回转制度正当其时。作为一项移植于苏联的特色制度,我国的执行回转具有减轻当事人诉累、快速恢复原状、兼顾效率与公平等多重价值,但同时也存在背离审执分离与处分原则、缺乏体系建构与程序衔接等诸多问题。执行回转不属于执行救济,也不应内嵌于执行程序之中,而应定性为一种“简略式审判程序”,参照非讼程序原理进行设计。新的执行回转制度应该以判决的形式判定是否回转及其具体内容,取消法院依职权启动的路径,严格限定当事人的范围,适当扩大回转标的的范围,有效细化具体程序规则,理顺与执行程序、另诉程序、破产程序、国家赔偿程序等周边程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回转 执行依据 内嵌式执行救济 简略式审判程序 强制执行法
下载PDF
《教师法》修订背景下公立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识别与治理
13
作者 秦涛 余聪颖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3,共14页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屡屡发生,高校相应调查处理存在诸多争议,师德失范行为的认定存在识别标准、治理程序和评判依据模糊等问题。在厘清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基础上,我国应遵循程序正义与比例原则,明确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边界;建立...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屡屡发生,高校相应调查处理存在诸多争议,师德失范行为的认定存在识别标准、治理程序和评判依据模糊等问题。在厘清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基础上,我国应遵循程序正义与比例原则,明确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边界;建立和完善以调查与听证为核心的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治理程序;基于主客观标准、初再犯情节以及后续行为三方面评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过错程度,合理确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惩戒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师德师风 师德失范行为 《教师法》 程序正义 比例原则
下载PDF
预防性刑法扩张的理性审视和应对
14
作者 郭理蓉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刑事法律的预防性刑法扩张倾向明显,在刑法学界引起争议。面对方兴未艾的犯罪化趋势,有必要对预防性刑法扩张进行全面审视和思考。从理论基础来说,对于风险社会理论的滥用与零容忍政策的误读,使得二者难以构成预防性刑法扩张... 近年来我国刑事法律的预防性刑法扩张倾向明显,在刑法学界引起争议。面对方兴未艾的犯罪化趋势,有必要对预防性刑法扩张进行全面审视和思考。从理论基础来说,对于风险社会理论的滥用与零容忍政策的误读,使得二者难以构成预防性刑法扩张的充分理论根据。在轻罪的立法模式问题上,我国的轻罪立法不宜采用“立法定性+司法定量”的入罪模式,违法行为制裁体系的多元化更符合对违法行为分级分类处理的需要,并且越轨行为的早期惩戒对于防止初级越轨发展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预防性刑法扩张导致犯罪标签负面效应突出的应对之策,轻罪的司法出罪与前科消灭受到关注。通过司法出罪限缩犯罪圈的效果实现有赖于司法观念的转变和轻罪类案出罪标准的规范化,同时还要监督和制约权力在司法出罪过程中的行使,防止司法出罪成为寻租机会。前科消灭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犯罪标签的消极影响,但也要看到其效果的局限性。作为对风险的反应举措,预防性刑法在某些领域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但以预防性理念为指导过度扩张犯罪圈,则应当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刑法 理论基础 入罪模式 司法限缩 前科消灭
下载PDF
德法共治助推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与重构路径
15
作者 蔡欣欣 陈鹏帆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社会治理,要合理磨合与协调互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提升治理精度。从做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做好社会治理的民众关切,做优社会治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路径,以增强向心力,激活内驱力,提升服务力... 社会治理,要合理磨合与协调互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提升治理精度。从做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做好社会治理的民众关切,做优社会治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路径,以增强向心力,激活内驱力,提升服务力,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德法共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16
作者 陈春莲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富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应从法学角度挖掘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也应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挖掘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 习近平法治思想富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应从法学角度挖掘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也应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挖掘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两个方面是内在联系、有机结合的。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加深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领会、理解和践行,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德法兼修素养、坚定法治信仰,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理论根据 主要表现实现路径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17
作者 刘海燕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2期1-3,9,共4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最鲜活的教学资源和最前沿的理论支撑。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彰显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建构、推进教学目标落地生根、涵养时代新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担当等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最鲜活的教学资源和最前沿的理论支撑。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彰显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建构、推进教学目标落地生根、涵养时代新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担当等价值意蕴。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遵循找准切入点、聚焦教学过程以及探究课程章节的逻辑理路等原则要求。基于此,提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育人合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挈领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数字赋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 大学生
下载PDF
德法兼修 厚德铸魂——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孙群 《科学咨询》 2024年第6期57-61,共5页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依法治国和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必要途径。当前法律职业伦理已被纳入法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必修核心课程,但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受到传统教学观念...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依法治国和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必要途径。当前法律职业伦理已被纳入法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必修核心课程,但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及标准固化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缺乏重视。因此,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无论是从课程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及标准等方面都需要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伦理 教育教学改革 德法兼修
下载PDF
推进新时代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
19
作者 李红英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中职业行为规范的确定性和成文化,使伦理道德知识化,具有可教性,通过内化,“内得于心”,知识有进一步道德化,形成职业伦理理念、价值和信仰。从教学目标而言,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法律职业伦理理念、思政元素...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中职业行为规范的确定性和成文化,使伦理道德知识化,具有可教性,通过内化,“内得于心”,知识有进一步道德化,形成职业伦理理念、价值和信仰。从教学目标而言,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法律职业伦理理念、思政元素3个层面的内容,从法律职业伦理主体出发,应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中的法律职业主体的伦理范畴为核心内容,以法治队伍中其他法律相关职业主体为外延来构架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和研究的内容。采用访谈法、案例教学法、现身说法法、模拟教学法与法律诊所法等教学方法,并使之相辅相成,真正落实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伦理教学 一课双责 德法兼修 访谈法
下载PDF
我院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同大学语文课互融教学的探索
20
作者 王蓓 赵亮 +1 位作者 刘莉 郭双瑞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培养军队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分析了我院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两门课程共同的指向性,提出了两门课程互融教学的实践路径.教学实践表明,学员对两门课程融合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和课程满意度都有明... 为培养军队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分析了我院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两门课程共同的指向性,提出了两门课程互融教学的实践路径.教学实践表明,学员对两门课程融合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和课程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这为两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 课程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