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后新时期”与日常生活的结构性位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乔焕江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2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世纪中国类型文学的生产机制
话语实践与文化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2CZW077]
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文化研究视域中的类型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后新时期"这一概念,是1990年代初学界对新时期之后中国文学的命名。本文通过对这一概念的话语考古指出:与其说这一概念是基于对文学事实的描述,不如说是某种价值预期的表达。正是在这种专注于文学主体地位及其自律性的想象性话语中,"后新时期"理论悖离了当代社会文化的基本面,体现出历史意识的缺失。如果说,1990年代之后的当代文学实践的确显示出迥异于新时期文学的某些特征,但这并非人文精神的断裂或文学内在规律的中断所能解释的,而是缘于日常生活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在文化格局中的兴起。作为1990年代以来不同文化意图争相接合的要素,更作为平民文化诉求的主阵地,日常生活及其文化兴起或可作为对"后新时期"文学加以整体性描述的关键要素。
-
关键词
“后新时期”
日常生活
文化结构
-
Keywords
"post -new period" everyday life cultural structure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