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Protocols for Fever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s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1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7期1-6,共6页
Fever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s,also calle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URI),refers to a classification of exogenous diseases induced by invasion of six pathogenic factors into the body leading to disharmony betw... Fever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s,also calle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URI),refers to a classification of exogenous diseases induced by invasion of six pathogenic factors into the body leading to disharmony betw een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and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 As an extremely common symptom or sign,it is frequently seen in various processes of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chieved a certain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fever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s,such as modified formulae,Chinese patent drugs,self-made formulae,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so on.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d the key points of common syndromes,TCM nursing methods and health guidance of fever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s,in order to further develop the advantages of TCM,improve its efficacy and standardize its nursing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er exogenous pathogens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42 CASES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2
作者 满伟 王敬兰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0年第3期21-23,共3页
We made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f paracetamol and Antondin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therapy c... We made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f paracetamol and Antondin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therapy could allay fever more rapidly than drugs, so long a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is correct and the acupoint is selected prop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fever Acupuncture therapy Blood letting
下载PDF
万应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高热的效果
3
作者 朱春晖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6期46-50,共5页
目的评价万应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中高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上感中高热的门诊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布洛芬(按需)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万应胶囊+布洛芬... 目的评价万应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中高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上感中高热的门诊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布洛芬(按需)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万应胶囊+布洛芬(按需)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3 d,治疗期间患儿痊愈可随时停药。比较2组患儿疗效(愈显率),治疗前后血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布洛芬日平均用药量和次数,以及不良事件(腹泻、腹痛、胃部不适、呕吐、反酸、嗳气、皮疹、头晕、头痛、胸闷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愈显率高于对照组(80.56%比44.45%,P<0.01);治疗后2组患儿血淋巴细胞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淋巴细胞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布洛芬日平均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未报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万应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儿童上感中高热的疗效显著,退热起效快,可缩短病程,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高热 万应胶囊 布洛芬 儿童
下载PDF
三焦玄府理论结合辨体论治观察高原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疗效
4
作者 王新凯 陈定潜 +1 位作者 刘婷 高学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居民基于三焦玄府理论结合辨体论治思想,使用中药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伴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色达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URI伴高热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居民基于三焦玄府理论结合辨体论治思想,使用中药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伴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色达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URI伴高热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吸氧、止咳、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开始退热时间、发热总时间、退热后复发热比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后发热率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退热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基于三焦玄府理论结合辨体论治思想,使用中药联合刺络放血治疗AURI伴高热的患者,治愈率高,退热速度快,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 三焦玄府理论 辨体论治 刺络放血 高原地区
下载PDF
釜底抽薪散外敷涌泉穴佐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观察
5
作者 宋均亚 张亚敏 +4 位作者 姜宁 张恩胜 豆鹏 袭学芹 黄磊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釜底抽薪散外敷涌泉穴佐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釜底抽薪... 目的:观察釜底抽薪散外敷涌泉穴佐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釜底抽薪散外敷涌泉穴。观察并记录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疗效、退热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微,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为58.3%,高于对照组的38.3%(P<0.05);治疗后退热起效时间、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口服退热药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淀粉样蛋白A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釜底抽薪散外敷涌泉穴联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对发热的疗效确切,可增强退热效果、缩短退热时间、减少退热药使用频次,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釜底抽薪散 穴位贴敷 涌泉穴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釜底抽薪散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机制
6
作者 宋均亚 王艳 +3 位作者 李胜男 姚月华 赵西斌 姜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釜底抽薪散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釜底抽薪散各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GeneCards等...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釜底抽薪散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釜底抽薪散各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查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检索到釜底抽薪散活性成分61个,成分相关靶点211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相关靶点3874个,映射后获得潜在靶点131个。分析后最终获得釜底抽薪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异鼠李素、小檗碱、芦荟大黄素、黄藤素等)和27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87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62个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炎症、病毒感染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β-谷甾醇等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稳定。结论:釜底抽薪散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及多通路协调作用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方中槲皮素、β-谷甾醇等成分可与AKT1、白细胞介素(IL)-6、IL-1β等多个靶点结合,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IL-17、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抗病毒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釜底抽薪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下载PDF
4208例发热患者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分析
7
作者 牟宇泽 霍滢 +2 位作者 邓晗 张元霞 张志宏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5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济南市一医疗机构4208例发热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诊疗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主动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208例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 目的分析济南市一医疗机构4208例发热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诊疗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主动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208例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等资料。结果4208例发热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08∶1;年龄范围为18~102岁,中位年龄36岁,以18~45岁患者居多。75.10%的患者于出现症状后<24 h就诊,体温以38.1~39℃(中热)为主,44.51%的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症状;发热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50.05%),其次为胃肠道疾病(16.04%)。冬季及夏季的发热就诊患者较多,占比分别为27.38%、26.76%,主要病因中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疾病不同季节就诊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病于冬季(30.77%),而胃肠道疾病多发于夏季(31.11%)。结论发热患者以中青年多见,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疾病,季节性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流行病学 上呼吸道感染 季节
下载PDF
加味银翘散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临床研究
8
作者 周环 钱秦明 王学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3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上呼吸道ADV感染伴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银翘散方联合常规治疗。比较2...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上呼吸道ADV感染伴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银翘散方联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间段患儿体温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9%,对照组为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48 h、72 h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银翘散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ADV感染伴发热患儿能快速退热,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加味银翘散方 发热 小儿
下载PDF
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9
作者 陈凤干 徐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7期25-28,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谷歌、SCI-HUB、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采用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谷歌、SCI-HUB、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采用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试验组单用或联合应用小儿热速清糖浆,对照组采用其他药物治疗。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RCTs,共包含162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80例、试验组1048例,均属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0.82,95%CI(0.77,0.87),P<0.001],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SMD=-1.30,95%CI(-2.25,-0.35),P=0.007],CD4^(+)高于对照组[SMD=1.95,95%CI(0.74,3.16),P=0.002]。结论基于现有证据表明,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疗效,能够缩短发热时间,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热速清糖浆 发热 CD4^(+)T细胞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下载PDF
发热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和细菌的关系
10
作者 苏玉恒 邓秀丽 李猛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1期97-100,104,共5页
目的 了解发热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和细菌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2022年9—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厢竹院区诊治的1338例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就诊时诊断及全血WBC和CRP的结果,将两项均正常... 目的 了解发热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和细菌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2022年9—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厢竹院区诊治的1338例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就诊时诊断及全血WBC和CRP的结果,将两项均正常纳入病毒感染组,两项均升高纳入细菌感染组,只有一项升高的不纳入分组,比较两组间的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及SAA水平。结果 病毒感染组945例,细菌感染组165例,不纳入分组228例。细菌感染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CRP均高于病毒感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不同热程上细菌和病毒感染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SAA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热程上,细菌感染组SAA均较病毒感染组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发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注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CRP常在细菌感染者中增高,而SAA可在细菌和病毒感染者中增高,但增高明显多见于细菌感染,CRP及SAA结合可有助于病原菌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 细菌
下载PDF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者治疗中连花清瘟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冯芸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9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者治疗中连花清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者治疗中连花清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连花清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用时更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hs-CR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者应用连花清瘟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水平,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连花清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火的发病机制、治疗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光丽 范刚 +2 位作者 孙位军 徐文龙 王张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4-17,28,共5页
通过整理上火相关的文献,本文从上火的概念、症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动物模型这七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整理,重点分析了上火的病因、治疗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上火"发病的现代机制不明确,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之... 通过整理上火相关的文献,本文从上火的概念、症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动物模型这七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整理,重点分析了上火的病因、治疗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上火"发病的现代机制不明确,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不强,均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火 发病机制 治疗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中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邱建利 许华 +2 位作者 牛敏敏 陈达 李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Jadad标准评价文...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Jadad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4.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2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14篇文献共1989例患者。经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总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3.66,95%可信区间(95%CI)为2.78~4.82,Z=9.22,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与西药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部分质量较低,结论尚不确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小儿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META分析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及安乃近注射液对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退热作用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莫为春 孙宏 +3 位作者 张峰 周小勇 刘国平 高明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3290-3291,3294,共3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安乃近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效果。方法将9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患者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分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热毒宁静滴+安乃近肌肉注射组、单用热毒宁静滴组...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安乃近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效果。方法将9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患者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分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热毒宁静滴+安乃近肌肉注射组、单用热毒宁静滴组、单用安乃近肌肉注射组,每组320例,观察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 h、3 h的体温(口表)及不良反应。结果使用热毒宁静滴+安乃近肌肉注射组在治疗1 h后体温下降幅度较单用热毒宁静滴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单用安乃近肌肉注射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 h后较单用热毒宁静滴组或安乃近肌肉注射组体温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热毒宁静滴组在治疗3 h后体温下降幅度较单用安乃近肌肉注射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安乃近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退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 安乃近 高热 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上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耿连艺 奚肇庆 +1 位作者 郑艳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80例,做1∶1随机对照,治疗组服用上感颗粒,对照组服用功效相近的银黄颗粒,观察体温、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可降低体温,改善... 目的探讨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80例,做1∶1随机对照,治疗组服用上感颗粒,对照组服用功效相近的银黄颗粒,观察体温、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可降低体温,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证候积分(P<0.05或P<0.01),2组比较,治疗组在第2天8时、第3天8时、第3天12时、第72小时时点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临床证候积分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感颗粒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可靠,退热作用明显,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感颗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下载PDF
热毒清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童佳兵 李达 +6 位作者 杨程 王浩 张开宇 马啸 张念志 季红燕 李泽庚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10期1772-1773,共2页
目的观察热毒清口服液对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疗效。方法观察热毒清口服液对60例不同证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即刻退热作用、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热毒清口服液的平均起效时间为4 h,4 h内体温下降≥0.5℃患者例数占50%左右,平均... 目的观察热毒清口服液对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疗效。方法观察热毒清口服液对60例不同证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即刻退热作用、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热毒清口服液的平均起效时间为4 h,4 h内体温下降≥0.5℃患者例数占50%左右,平均退热时间为16.5 h。结论热毒清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各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清口服液 上呼吸道感染 外感发热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与评价要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芳 熊宁宁 +2 位作者 奚肇庆 邹建东 张彪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130-1132,共3页
依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结合实际临床试验的经验,从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求、实施过程注意点、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探讨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与评价要点。
关键词 中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下载PDF
一服清颗粒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安源 司国民 +1 位作者 吕红 张林英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一服清颗粒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感发热患儿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一服清颗粒,对照组30例用静脉滴注青霉素、病毒唑(高热的患儿首次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71.14%... 目的观察一服清颗粒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感发热患儿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一服清颗粒,对照组30例用静脉滴注青霉素、病毒唑(高热的患儿首次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71.14%,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60.00%,总有效率为93.33%。24h内退热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服清颗粒治疗小儿上感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稳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服清颗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奚肇庆 余衍亮 +15 位作者 刘清泉 张晓云 罗翌 张念志 孙伯青 孙菊光 杜梁枫 郑艳 卜擎燕 邹建东 芮庆林 张丽 刘夕宁 曾亮 耿连艺 熊宁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评价透表清气法(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观察上感颗粒对433例不同证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即刻退热作用、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上感颗粒的起效时间为2.35 h,4 h内体温下... 目的评价透表清气法(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观察上感颗粒对433例不同证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即刻退热作用、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上感颗粒的起效时间为2.35 h,4 h内体温下降≥0.5℃的患者例数占50%左右,平均退热时间为13.55 h,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3%。结论上感颗粒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发热的各证型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表清气法 上感颗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外感发热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上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韦利红 郭阳青 +1 位作者 刘佳潞 陆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对上感发热退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感染科住院治疗的上感发热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中药贴敷,对照组没有使用中药贴敷,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d、治疗...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对上感发热退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感染科住院治疗的上感发热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中药贴敷,对照组没有使用中药贴敷,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d、治疗2 d以及治疗3 d最高体温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痊愈率63.7%,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痊愈率26.2%,总有效率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高体温治疗1 d为(38.50±0.09)℃,治疗2 d为(37.74±0.10)℃,治疗3 d为(36.86±0.08)℃,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体温分别为(38.66±0.06)℃、(38.11±0.08)℃、(37.47±0.08)℃,显著高于研究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1.19±0.11)分,对照组(1.65±0.18)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上感发热能够有效退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咳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