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者因之”——司马迁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凯麟 陈科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3,22,共4页
司马迁的经济伦理思想是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又有赖于对这种人性的充分"因之"即"善者因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为达致富目的而可以不... 司马迁的经济伦理思想是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又有赖于对这种人性的充分"因之"即"善者因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为达致富目的而可以不择手段,相反,只有靠勤劳、节俭和智慧去致富才具有伦理的正当性,这就是"本富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自然人性论 善者因之 本富为上
下载PDF
从四气五味探讨《温病条辨》养阴方剂用药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艳红 陈文慧 王寅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5-38,68,共5页
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性味上,多选用甘寒、酸甘及咸寒之药,体现了甘寒养阴、酸甘化阴及咸寒滋阴的组方法则。并体现三焦分证用药特点:上焦主选甘、苦、寒之药,以清热生津药配伍甘凉生津之味;中焦主选甘、苦... 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性味上,多选用甘寒、酸甘及咸寒之药,体现了甘寒养阴、酸甘化阴及咸寒滋阴的组方法则。并体现三焦分证用药特点:上焦主选甘、苦、寒之药,以清热生津药配伍甘凉生津之味;中焦主选甘、苦、寒之药,重救胃阴;下焦主选甘、咸、酸、苦、寒、平之药,以滋补肝肾之阴,并顾及肺胃之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 五味 温病条辨 养阴方剂 用药特点
下载PDF
论《四维吟稿》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绍军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年第6期24-26,共3页
罗辉先生的《四维吟稿》是近年来诗坛出现的一部独特著作。其作品包含以下三个鲜明的风格:一是创作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二是作品内涵生动深刻,用典灵活;三是作品既凸显出传统的儒家情怀,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四维吟稿》 罗辉 创作内容 典故 儒家情怀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合四妙丸治疗慢性腰痛疗效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常静 李仁武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7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四妙丸治疗慢性腰痛(CLBP)阴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四妙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别观察用药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四妙丸治疗慢性腰痛(CLBP)阴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四妙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别观察用药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LBP患者疼痛分级平均降低(4.32±0.98)分,对照组平均降低(2.68±0.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四妙丸治疗慢性腰痛阴虚湿热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六味地黄丸 四妙丸 阴虚湿热
下载PDF
魏际瑞及其《四此堂稿》初探
5
作者 朱宏秋 谢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0-72,共3页
明末清初宁都人魏际瑞的《四此堂稿》是一部研究清代早期历史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是难得的第一手史料,其内容极为丰富,广泛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文章旨在对魏际瑞生平及其著作《四此堂稿》版本、行文、内... 明末清初宁都人魏际瑞的《四此堂稿》是一部研究清代早期历史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是难得的第一手史料,其内容极为丰富,广泛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文章旨在对魏际瑞生平及其著作《四此堂稿》版本、行文、内容及文献价值等做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际瑞 《四此堂稿》 版本 内容 文献价值
下载PDF
潦伯(司徒)疑铜器与潦之族属及地望
6
作者 黄锦前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6期122-127,共6页
沬伯(司徒)及有关铜器铭文中旧释“沬”之字实应系“潦”,所谓“沬伯(司徒)”应系“潦(寮)伯(司徒)”,应据改。作为国族名,“寮”“潦”应系一字之异构,皆从“尞”得声。沬伯(司徒)疑诸器的“疑”系其名,“沬”系其国族(族氏)名兼地名,... 沬伯(司徒)及有关铜器铭文中旧释“沬”之字实应系“潦”,所谓“沬伯(司徒)”应系“潦(寮)伯(司徒)”,应据改。作为国族名,“寮”“潦”应系一字之异构,皆从“尞”得声。沬伯(司徒)疑诸器的“疑”系其名,“沬”系其国族(族氏)名兼地名,“沬伯”系沬国族的首领(系其徽记符号),“伯”或兼作排行。疑的身份系沬伯,兼任沬司徒职,成王时随卫康叔一起就封至卫。传世潦伯甗的“潦伯”与沬伯诸器的“沬伯”或即一人。沬系姒姓,其地望在沬即古“妹”地,今河南淇县一带,与淇卫邻近。沬族系殷遗民,或即《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殷民七族”的“殷民七族”之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沬伯(司徒)疑 潦(寮) 姒姓 淇卫 殷遗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