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融合互鉴 美美与共——曲艺学科建设与中国演剧体系的构建设想 |
郝戎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3 |
1
|
|
2
|
河西宝卷学科属性之辩 |
王文仁
石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3
|
洛阳河洛大鼓音乐调查报告 |
马春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4
|
论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差异 |
王冬弘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5
|
大调曲子《码头调》与《借云馆曲谱·马头调》之比较 |
仲立斌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6
|
曲艺音乐的“说”与“唱”——对曲艺音乐艺术特征的再认识 |
于林青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15 |
3
|
|
7
|
说话状态在歌唱训练中的应用 |
叶培结
万弋琳
|
《铜陵学院学报》
|
2012 |
1
|
|
8
|
河西宝卷渊流探论 |
庆振轩
郭晓瑜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9
|
愿做“语言音乐学”旗帜下的一名战士——写在杨荫浏先生120年诞辰纪念之际 |
钱茸
|
《音乐文化研究》
|
2020 |
1
|
|
10
|
元杂剧与讲唱文艺演述方式的相似性 |
张本一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1
|
洞见与盲视:卞之琳的新诗格律论 |
王永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2
|
从艺人与事主的关系看愿书的生成及运行机制——以平顶山地区的愿书活动为考察对象 |
马志飞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3
|
论西藏说唱艺术《格萨尔王传》的音乐史价值 |
贾婕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4
|
说话发声习惯与歌唱的关系 |
余锦霞
|
《艺术探索》
|
2007 |
5
|
|
15
|
“旭早”与水家人的社会生活——水族音乐系列研究之“旭早” |
李继昌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3
|
|
16
|
“摊簧”名义、结构及其他 |
洛地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04 |
8
|
|
17
|
论婺剧滩簧唱腔的结构特征 |
周卫萍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牌话”与“佛娘”在同里宣卷民间传承中的功能分析 |
黄亚欣
陈勤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9
|
扬雄《逐贫赋》与“送穷”习俗及民间讲诵伎艺 |
伏雪芹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20
|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浅论 |
申宝忠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