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rk Galaxies, Sun-Earth-Moon Interaction, Tunguska Event—Explained by WUM
1
作者 Vladimir S. Netchitail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CAS 2024年第2期836-853,共18页
Great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observations achieved by Astronomy in the last decades revealed new unexplainable phenomena. Astronomers have conclusive new evidence that a recently discovered “dark galaxy” is, in fa... Great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observations achieved by Astronomy in the last decades revealed new unexplainable phenomena. Astronomers have conclusive new evidence that a recently discovered “dark galaxy” is, in fact, an object the size of a galaxy, made entirely of dark matter. They found that the speed of the Earth’s rotation varies randomly each day. 115 years ago, the Tunguska Event was observed, and astronomers still do not have an explanation of It. Main results of the present article are: 1) Dark galaxies explained by the spinning of their Dark Matter Cores with the surface speed at equator less than the escape velocity. Their Rotational Fission is not happening. Extrasolar systems do not emerge;2) 21-cm Emission explained by the self-annihilation of Dark Matter particles XIONs (5.3 μeV);3) Sun-Earth-Moon Interaction explain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Sun’s and the Moon’s magnetic field on the electrical currents of the charged Geomagma (the 660-km layer), and, as a result, the Earth’s daylength varies;4) Tunguska Event explained by a huge atmospheric explosion of the Superbolide, which was a stable Dark Matter Bubble before entering the Earth’s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Universe Model Dark Stars Dark Galaxies 21-cm Emission Formation of Macrostructures sun-Earth-Moon Interaction Tunguska event Dark Matter
下载PDF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of solar proton events associated with solar flares and coronal mass ejections 被引量:4
2
作者 Xin Huang Hua-Ning Wang Le-Ping Li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13-321,共9页
An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of solar proton events (SPEs), comb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solar flares and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is built. In this model, solar flares are parameterized by the peak flux, th... An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of solar proton events (SPEs), comb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solar flares and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is built. In this model, solar flares are parameterized by the peak flux, the duration and the longitude. In addition, CMEs are parameterized by the width, the speed and the measurement position angl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parameter for the occurrence of SPEs is estimated by the information gain ratio. We find that the CME width and speed are more informative than the flare’s peak flux and duration. As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SPEs is not very clear, a hidden naive Bayes approach, which is a probability-based calculation method from the field of machine learning, is used to build the prediction model from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s is known, SPEs originate from solar flares and/or shock waves associated with CMEs. Hence, we first build two base prediction models using the properties of solar flares and CMEs, respectively. Then the outputs of these models are combined to generate the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of SPEs. The ensemble predic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of solar flares and CMEs achieve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each base prediction model taken sepa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proton events—sun flares—sun coronal mass ejections—methods: statistical—ensemble learning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物候对冰冻事件的响应差异及其驱动力
3
作者 赵倚霈 刘建锋 +4 位作者 王奇 黄睿智 孙婧依 聂稳 杨绍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744-6757,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探究植被对极端气候的响应与适应是评估区域植被脆弱性和制定适应性经营策略的重要前提。以2008年中国南方极端冰冻事件为例,利用2003—2009年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遥感数据提取植被物候...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探究植被对极端气候的响应与适应是评估区域植被脆弱性和制定适应性经营策略的重要前提。以2008年中国南方极端冰冻事件为例,利用2003—2009年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遥感数据提取植被物候,探讨了极端冰冻事件对不同植被类型物候的影响,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各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植被物候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极端冰冻事件导致植被生长季开始期(SOS)提前2.96 d、生长季结束期(EOS)推迟10.47 d和生长季长度(LOS)延长12.79 d,其中常绿阔叶林物候变化趋势最大,而落叶阔叶林物候变化趋势最小。(2)研究区水热条件的空间分异性影响了植被物候空间变化格局,如东南部水热条件充足区的物候变化趋势更明显,而西北部山区植被物候变化与整体变化趋势相反,即呈现SOS推迟和EOS提前趋势。(3)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是影响植被物候的主导因子,其中气温和降水对植被EOS的解释力最高,分别为0.6522和0.5280。(4)各因子交互作用结果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效应,其中气候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最强,而气候因子与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冰冻天数的交互效应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冰冻事件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植被物候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1997年1月6—11日日地连接事件──对磁暴-环电流-对流电场的讨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玉芬 王家龙 萧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给出了1997年1月6—11日日地连接事件的太阳风和行星际扰动及由此产生的地磁扰动特征.利用这些资料对磁暴-环电流-对流电场的分析表明,磁暴主相(或环电流)的开始主要是IMF南向分量形成的对流电场直接驱动的结果;对流电场在磁暴主... 给出了1997年1月6—11日日地连接事件的太阳风和行星际扰动及由此产生的地磁扰动特征.利用这些资料对磁暴-环电流-对流电场的分析表明,磁暴主相(或环电流)的开始主要是IMF南向分量形成的对流电场直接驱动的结果;对流电场在磁暴主相的形成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连接事件 环电流 对流电场 磁暴 日暴
下载PDF
义乌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利华 赵贤产 +5 位作者 毛樟林 华云峰 朱跃娟 朱持则 张行才 骆高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义乌市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义乌市的涝年偏多,旱年偏少,而枯水期则旱年偏多,涝年偏少。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降水显著偏多,而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降水则显著偏...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义乌市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义乌市的涝年偏多,旱年偏少,而枯水期则旱年偏多,涝年偏少。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降水显著偏多,而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降水则显著偏少。丰水期平均入梅日偏早,平均出梅日偏晚,平均梅雨日数偏长,平均梅雨量偏多,而在枯水期则反之。义乌市6月6—15日入梅的可能性最大,出梅日期的时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其集中期的发生规律不如入梅集中期明显。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出梅日偏晚,而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出梅日偏早。研究结果可为水库源区雨季的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梅雨 太阳活动 厄尔尼诺事件 拉尼娜事件
下载PDF
太阳射电爆发与高能质子加速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春生 傅其骏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50-358,共9页
根据近年来地面和空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1)太阳质子事件(或质子耀斑)的发生同起伏剧烈的强微波爆发(包括脉冲和IVμ型爆发)或短分米波IV型爆发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率趋近100%);(2)约有24%—30... 根据近年来地面和空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1)太阳质子事件(或质子耀斑)的发生同起伏剧烈的强微波爆发(包括脉冲和IVμ型爆发)或短分米波IV型爆发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率趋近100%);(2)约有24%—30%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II型爆发。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认为II型爆发中的激波加速是产生质子事件必要条件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产生强微波(脉冲或IV_μ型)爆发的相对论性电子(≥500kev)与质子耀斑中的高能质子(>10MeV)都是在耀斑脉冲相的磁环中受到随机MHD湍动加速作用而产生的。那些逃逸到行星际空间的质子流就构成了太阳质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射电爆发 高能质子 加速过程 质子事件
下载PDF
从“孙志刚事件”看警察危机公关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2-137,共6页
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事件”,给我国警察造成了严重的声誉危机。警察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从“孙志刚事件”来看,警察机关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维护和塑造警察新形象;加强理论研究,确保警察话语权;高度重视网络传... 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事件”,给我国警察造成了严重的声誉危机。警察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从“孙志刚事件”来看,警察机关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维护和塑造警察新形象;加强理论研究,确保警察话语权;高度重视网络传媒的影响,加强与各类媒体的合作;认真借鉴企业与其它机构危机公关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志刚事件” 警察机关 危机公关
下载PDF
论“营州事变”的成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文才 《河北学刊》 2002年第4期67-71,共5页
武则天时期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失误 ,以及武周统治集团内部的武李之争 ,乃是造成“营州事变”发生的深层原因。事变所造成的影响 ,涉及武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边防、民族、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 武则天时期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失误 ,以及武周统治集团内部的武李之争 ,乃是造成“营州事变”发生的深层原因。事变所造成的影响 ,涉及武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边防、民族、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更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州事变 武则天 契丹 突厥 李尽忠 孙万荣
下载PDF
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粒子事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桂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2期112-119,共8页
本文介绍了20多年来对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粒子事件的关系和太阳粒子事件的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大量的研究表明,太阳粒子事件源于日冕物质抛射并被日冕和行星际激波加速和控制.在无耀斑源的日冕和行星际激波加速和控制,只有极... 本文介绍了20多年来对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粒子事件的关系和太阳粒子事件的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大量的研究表明,太阳粒子事件源于日冕物质抛射并被日冕和行星际激波加速和控制.在无耀斑源的日冕和行星际激波加速和控制,只有极少数产生太阳粒子事件,并且这些事件中多数为低能粒子事件.这些相关日冕物质抛射的共同特征是:无相关的强X射线爆发,产生的行星际激波速度较快,无激波加速,无Ⅱ和Ⅳ型米波爆发.几乎所有的产生大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日冕物质抛射都是快速的,并有与之相关的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日冕 物质抛射 太阳粒子事件
下载PDF
FY-1C卫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及其探测结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世金 朱光武 +8 位作者 梁金宝 张微 李保权 舒伟民 黄红锦 沈思忠 翟应应 孙越强 高萍 《上海航天》 2001年第2期24-28,共5页
简要介绍了FY 1C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的任务目标、工作原理、创新特色及在轨探测结果。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用于卫星轨道空间的带电粒子辐射监测 ,为卫星的在轨安全和抗辐射加固设计服务。监测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用 1套传感器完成对高... 简要介绍了FY 1C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的任务目标、工作原理、创新特色及在轨探测结果。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用于卫星轨道空间的带电粒子辐射监测 ,为卫星的在轨安全和抗辐射加固设计服务。监测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用 1套传感器完成对高能电子、质子、α粒子至铁离子的全成分监测 ,使我国首次获得了 870km高太阳同步轨道全空间的各种重离子分布、质子能谱分布和电子通量分布 ,捕捉到大量的地磁暴和太阳质子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器 空间粒子 地球辐射带 太阳质子事件 磁暴 气象卫星
下载PDF
第21、22周峰年太阳射电爆发中毫秒级精细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淑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6-90,共5页
本文对第21周的2840MHz及22周峰年的2545MHz,2645MHz和2840MHz波段上所观测到的285个快速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两个峰年的快速事件具有多种多样的快速活动(快速精细结构).它们与耀斑的对应关系也做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 太阳 射电辐射 快速精细结构 毫秒级 射电爆发
下载PDF
太阳活动22周低年质子事件的预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翠莲 李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S1期104-110,共7页
本文对22 周太阳活动低年(1993 ~1995) 的5 次质子事件及其对应活动区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1) 22 周低年质子耀斑活动经度带是L140 ~270 度; (2) 质子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在对应活动区中一个主... 本文对22 周太阳活动低年(1993 ~1995) 的5 次质子事件及其对应活动区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1) 22 周低年质子耀斑活动经度带是L140 ~270 度; (2) 质子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在对应活动区中一个主极性磁流区边界或之中, 80 % 都出现异极性小磁流(40 ~160G) 消失特征;(3) 质子事件发生的前一天, 在对应活动区中6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太阳质子事件 预报
下载PDF
相似射电爆的分析
13
作者 吴洪敖 张和祺 王德焴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6-365,共10页
本文作者通过对1988年6月29日与7月8日射电事件、9月19日和12月22日射电事件以及1989年3月12日事件的分析,认为相似事件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它们形态上的相似性,而这种形态上相似性的判据,应该是事件的上升速率比是否相等或近似和下降速率... 本文作者通过对1988年6月29日与7月8日射电事件、9月19日和12月22日射电事件以及1989年3月12日事件的分析,认为相似事件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它们形态上的相似性,而这种形态上相似性的判据,应该是事件的上升速率比是否相等或近似和下降速率比是否相等或近似,以及它们相应的结构细节的持续期比是否相等或近似.并认为事件形态上的相似性决定源区域相似的结构位形与相似的非热电子分布、或相似的结构位形与非热电子分布的耦合效应.在这种模式下,相似事件既可产生于同一活动区,也可产生于不同活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 观测 太阳 耀斑 相似事件
下载PDF
太阳硬X射线爆发与行星际质子流量的统计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爱华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HXR)暴观测和GOES卫星的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s)、峰值记数率Fx(c/s)和爆发期间发射的...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HXR)暴观测和GOES卫星的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s)、峰值记数率Fx(c/s)和爆发期间发射的总光子数c的对数值,与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被归一到耀斑本地)值Fp的对数值之间,均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以logFp与logC的线性关系为最好,其拟合方程是logFp(>10MeV)=一0.604+0.538logC,相关系数r为0.70,相对标准误差为0.28.文中对质子积分流量的预测精度也作了讨论,并给出了置信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X射线爆发 行星际 质子流量
下载PDF
太阳微波脉冲事件的时变特性
15
作者 许富英 吴洪敖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9-283,共5页
本文利用瑞士Berne大学1988年1月-1989年12月发布的15个太阳微波脉冲事件的观测资料,分析其时间轮廓的3个主要特征:脉冲度、不对称性和半功率宽度频率响应.这些特性,可以定性地用非热电子的连续注入模,和不均匀的源模型给出较合理... 本文利用瑞士Berne大学1988年1月-1989年12月发布的15个太阳微波脉冲事件的观测资料,分析其时间轮廓的3个主要特征:脉冲度、不对称性和半功率宽度频率响应.这些特性,可以定性地用非热电子的连续注入模,和不均匀的源模型给出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微波脉冲事件 时变特性 太阳活动
下载PDF
考虑热传导和焦耳耗散对太阳爆发事件的进一步研究
16
作者 金曙平 郝蕾 沈俊太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5-100,共16页
考虑焦耳耗散和热传导效应后对太阳爆发事件作进一步研究.数值结果表明,焦耳加热效应使等离子体团温度升高,热传导则将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输,同时考虑焦耳加热与热传导效应,模拟结果与作者1996年的结论(磁岛的运动方向与浮现... 考虑焦耳耗散和热传导效应后对太阳爆发事件作进一步研究.数值结果表明,焦耳加热效应使等离子体团温度升高,热传导则将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输,同时考虑焦耳加热与热传导效应,模拟结果与作者1996年的结论(磁岛的运动方向与浮现场的温度、密度有关.磁岛向上运动撤离计算域或向下运动淹没于光球层,分别有向上或向下的高速流与之相对应)基本类似.这不仅揭示了磁通量对消与高速流产生的动力学原因、对红移、蓝移分量的非对称性作出合理解释,而且能更好地体现爆发事件中高速流的观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焦耳耗散 太阳射电爆发
下载PDF
长江巨洪的强信号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利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772-775,共4页
 分析了1900年以来长江3次巨洪的3个强信号:(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它们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分别称为日气作用、海气作用、地气作用.依据长江巨洪和3个强信号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  分析了1900年以来长江3次巨洪的3个强信号:(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它们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分别称为日气作用、海气作用、地气作用.依据长江巨洪和3个强信号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强信号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如果再叠加其它信号,长江发生巨洪的量级更大.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期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黑子活动 厄尔尼诺事件 青藏高原南部大震 日气作用 海气作用 地气作用 强信号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预报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勤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就太阳质子事件预报研究的重要意义,产生太阳质子事件的太阳活动区的一般特征,质子耀斑的辐射特征,质子事件几个重要参数预报方法简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还给出了当前为满足用户需要改进预报应着重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 太阳活动 质子事件 预报
下载PDF
强短波衰落事件的太阳活动区磁场位形先兆
19
作者 张桂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6-186,共11页
本文利用北京天文台提供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活动区纵场磁图对1988年的18个活动区进行分析研究,以寻求强SWF耀斑的先兆.结果表明,一磁流在异极性磁流区浮现,同极性磁流合并、异极性磁流侵入和纵向磁场强度剧增4种磁位形演化与强SWF耀斑有... 本文利用北京天文台提供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活动区纵场磁图对1988年的18个活动区进行分析研究,以寻求强SWF耀斑的先兆.结果表明,一磁流在异极性磁流区浮现,同极性磁流合并、异极性磁流侵入和纵向磁场强度剧增4种磁位形演化与强SWF耀斑有密切关系。文中还用1988年9—10月份的25个活动区的磁图和耀斑资料佐证上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区 磁场 耀斑
下载PDF
太阳质子辐射和软X射线耀斑与射电爆发间的相关研究
20
作者 周树荣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XR耀斑的有关物理量,可以估算伴随的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质子辐射、SXR耀斑和微波爆发三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以用磁环中耀斑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来解释.大约33%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Ⅱ型爆发,这表明高能质子的加速有随机MHD湍流加速(有Ⅱ型暴)和低频快磁声波湍动加速(无Ⅱ型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射电爆发 质子辐射 软X射线耀斑 耀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