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horror of Romantic medicine and its befitting demise
1
作者 Cameron R.McCulloch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2年第1期30-39,共10页
Romantic medicine in continental Europe was practiced from the 1790s until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as part of the greater movement of Romanticism.It reacted to an ongoing foundational crisis in medicine when radica... Romantic medicine in continental Europe was practiced from the 1790s until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as part of the greater movement of Romanticism.It reacted to an ongoing foundational crisis in medicine when radically new approaches to healing were essential.Especially in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Romantic medicine resulted fom anti-science sentiments to Enlightenment ideas favoring scientific progress based 0 materialist and reductionist assumptions.For the Romanticists,these were troublesome fo the individual,nature and the future.However,without understanding disease and by rejecting both the scientific method and mysticism,attention tumed to post-Kantian idealism and Naturphilosophie What distinguished Romantic medicine from existing humoralism was a passion for comprehending the exceptional attribute of life itself,implicitly from which a new medicine could ascend.However,better healthcare was not(achieved).Although anatomy and physiology had made rapid strides,these did not directly benefit patients.News of successive developments in medicine did not appear to circulate to healers.Meantime,since the eighteenth century,recognition of the seat of disease had progressed from the whole-body(humor theory),to organs(Morgagni),to tissues(Bichat)。and eventually to cells(Virchow)where hypotheses could be tested.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downfall of Romantic medicine include socio-political pressures that demanded better healthcare,Comte's positivism,the successes of cell and germ theories of disease,Virchow's Cellularpathologie,diminishing professional dogmatism and improved medical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antic medicine ENLIGHTENMENT vitalism HOMEOPATHY cell theory pathology SCHELLING Virchow
下载PDF
驳人工智能的作者身份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翟鹏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8,共15页
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变革性力量正挑战着传统版权法中作者身份认定的理论范式,当下将人工智能主体性与作者身份之间等量齐观的做法尤值反思。确认作者身份实际上是版权机制实现创造资源倾斜性分配的有效社会组织手段,是赋予不同人格主体以... 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变革性力量正挑战着传统版权法中作者身份认定的理论范式,当下将人工智能主体性与作者身份之间等量齐观的做法尤值反思。确认作者身份实际上是版权机制实现创造资源倾斜性分配的有效社会组织手段,是赋予不同人格主体以实际资格身份的一种分配技术。版权法中的作者身份并非“浪漫主义”作者观的简单投射,而是包含后结构主义与关系型作者理论参与建构的结果,其重在强调作者之于作品的本源性意蕴,并突出了自身的社会建构价值和鼓励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之功能。人工智能作者身份的“浪漫化”忽视了作者概念的人性要素及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后结构主义理论着力于作者身份的符号化,以解构与消除作者身份中的传统要素,因此其无法用来实现人工智能作者身份的理论证成;因人工智能不能满足关系型作者关于文化对话与意义交换的社会主体定位,亦排除成为作者的可能。对人工智能“作者”身份问题的本质澄清与反思,将有助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法回归以人为本的制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作者身份 浪漫主义作者观 后结构主义作者理论 关系型作者理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服务需求层次与优化路径研究
3
作者 付林贤 郑霞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5期9-15,92,共8页
办好乡村体育赛事是围绕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施行动。精确识别乡村体育赛事服务需求是缓解乡村体育赛事服务供需矛盾的关键。依据魅力质量理论与KANO模型,对95名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参赛者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各... 办好乡村体育赛事是围绕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施行动。精确识别乡村体育赛事服务需求是缓解乡村体育赛事服务供需矛盾的关键。依据魅力质量理论与KANO模型,对95名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参赛者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各项赛事服务需求层次及其优先满足序列。结果表明: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赛事服务需求总体呈现为期待性需求,37项赛事需求要素包含6项期望要素、6项魅力要素、9项必备要素以及16项无差异要素,在Better-Worse系数四象限分布图上共确定27个赛事需求要素的优先满足序列。提升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赛事服务需求策略:①挖掘红色区域特色,做大做强地方乡村品牌赛事;②科技赋能办赛,提高乡村赛事信息化管理效率;③赓续红色基因,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服务主体参赛文化需求;④强化赛事现场感知,推进红色越野赛事环节有效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红色赛事 需求层次 魅力质量理论 KANO模型
下载PDF
王士禛神韵说的词学渊源
4
作者 刘深 楼天盛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44-51,共8页
王士禛神韵说自有其词学渊源。就填词实践而言,通过前期与后期词学实践的对比,发现王士禛的词学创作正是在早期神韵宗尚和趣味的不断肯定下实现的,且其词学实践与早期的神韵诗论“典、远、谐、则”的要求呈现出一致性。考其词论构建,其... 王士禛神韵说自有其词学渊源。就填词实践而言,通过前期与后期词学实践的对比,发现王士禛的词学创作正是在早期神韵宗尚和趣味的不断肯定下实现的,且其词学实践与早期的神韵诗论“典、远、谐、则”的要求呈现出一致性。考其词论构建,其词学理论著作《花草蒙拾》上承早期的神韵宗尚,又不断建构完善,呈现出早期神韵宗尚从“言”“象”向“意”的转变。从转型需求来看,王士禛神韵说的词学渊源,是在基于词体独特地位及诗词交互的认识下,受家学传统、社会风气、文学群体等因素影响,企图于实践中探寻出文学创作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平衡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词学 神韵说 《花草蒙拾》
下载PDF
从意象到神韵:明代复古派诗学美典的画学路径
5
作者 袁宪泼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2,共8页
明代复古派深谙绘画与诗歌的会通之理,以画论诗,以诗咏画,绘画的形神兼备对诗学美典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绘画善于形容,贵意象,前七子以诗中有画的方式追求诗歌意象的塑造。后七子借助绘画,对诗歌写景状物进行探索,彰显出诗歌比兴手法... 明代复古派深谙绘画与诗歌的会通之理,以画论诗,以诗咏画,绘画的形神兼备对诗学美典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绘画善于形容,贵意象,前七子以诗中有画的方式追求诗歌意象的塑造。后七子借助绘画,对诗歌写景状物进行探索,彰显出诗歌比兴手法和情景交融的特征。末五子屠隆和胡应麟重视绘画的写神和气韵,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典由意象向神韵的重要转向。总之,由应物象形到气韵生动,伴随着画学观的演变,复古派对诗歌美典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神韵 画学 复古派
下载PDF
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 被引量:184
6
作者 王振华 马玉蕾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3,共5页
现阶段,"评价理论"的发展在国内外呈方兴未艾之势,说明作为一种理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研习该理论的过程中,我们感叹它的创新意识、一致性、概括性和解释力,但也常常遇到疑惑和问题。本文将讨论三个问题:评价理论的魅力,评... 现阶段,"评价理论"的发展在国内外呈方兴未艾之势,说明作为一种理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研习该理论的过程中,我们感叹它的创新意识、一致性、概括性和解释力,但也常常遇到疑惑和问题。本文将讨论三个问题:评价理论的魅力,评价理论带给人们的困惑及其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魅力 困惑 困惑消解
下载PDF
谈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延林 伍先禄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风格是一个常用词。风格是否可译,这是译者颇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本文认为风格存在于原著、译品与译者本身,风格可以部分地译出;译到何种程度,取决于译者对原著风格的感悟与翻译过程中对神韵的把握。
关键词 翻译 风格 感悟 神韵
下载PDF
你的目的地浪漫吗?——对游客感知视角下目的地浪漫属性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钢华 李萌 相沂晓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1-74,共14页
随着蜜月旅行和情侣出游等新兴细分市场的迅速发展,目的地的浪漫属性受到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解还处在一个较为表层、宽泛、抽象的阶段,缺乏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具体内涵与维度的识别。文章通... 随着蜜月旅行和情侣出游等新兴细分市场的迅速发展,目的地的浪漫属性受到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解还处在一个较为表层、宽泛、抽象的阶段,缺乏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具体内涵与维度的识别。文章通过网络文本搜索和半结构化访谈来收集资料,基于中国游客感知的视角,探索并识别了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结构维度。文章采用扎根理论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将两个定性研究阶段的编码结果进行整合,有如下基本结论:(1)游客感知视角下的目的地浪漫属性由4个主范畴(环境及资源基础、环境/景观特性、浪漫氛围营造、环境感知特质)和18个范畴构成。两个阶段的研究结果相互佐证、相互补充,保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在以往"操作性-表达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加入"具体要素-抽象要素"维度,建立起一个能够更好地分析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论框架。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推进了目的地浪漫属性及目的地属性的理论研究,还对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属性 目的地 游客感知 扎根理论 中国游客
下载PDF
爱的权衡:在付出与索取中保持或恢复心理衡平感 被引量:6
9
作者 黎坚 李一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8-607,共10页
在爱情关系中,如何付出和索取才对自身和关系发展有利,这是爱情关系双方和心理学家都想知道的问题。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情侣之间的付出和索取可以被称之为爱情交换,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它的基本心理过程。近年来,心理学家... 在爱情关系中,如何付出和索取才对自身和关系发展有利,这是爱情关系双方和心理学家都想知道的问题。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情侣之间的付出和索取可以被称之为爱情交换,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它的基本心理过程。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新的理论,用以解释爱情交换的复杂的心理机制。他们的观点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所有这些理论和研究结果,为论述爱情交换的基本原则、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提供了丰富证据。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关注爱情交换过程中情感的作用,以及自动化过程和有控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关系 心理衡平感 社会交换 相互依赖理论 相互回应
下载PDF
基于用户偏好的SUV汽车造型魅力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永胜 徐骁琪 +1 位作者 陈国强 黄浩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122,共7页
为解决汽车造型与用户偏好之间的吸引力关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偏好的SUV汽车造型魅力因素研究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魅力工学基础上,通过引入评价构造法对访谈用户和评价维度进行优化,获取汽车造型中的上位魅力因素、中位魅力因素和下... 为解决汽车造型与用户偏好之间的吸引力关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偏好的SUV汽车造型魅力因素研究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魅力工学基础上,通过引入评价构造法对访谈用户和评价维度进行优化,获取汽车造型中的上位魅力因素、中位魅力因素和下位魅力因素,以此建立汽车造型评价构造图;运用数量化理论Ⅰ类通过SPSS软件建立各层级魅力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此来了解用户偏好的抽象语义和具象特征之间的数性关系,获取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上位魅力因素(因变量)与下位魅力因素(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力,并通过SUV设计案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证明该方法对提升汽车造型吸引力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为用户偏好研究提供了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偏好 魅力因素 魅力工学 评价构造法 数量化理论Ⅰ类 汽车造型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9,共6页
中国建筑深受传统文化之濡染 ,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特殊的建筑“语汇”而迥异于西方 ,儒学规范、老庄风神铸就了她光彩照人的绮丽风姿和独具品格的美学神韵 。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儒学规范 老庄风神 理性精神 浪漫情怀 美学神韵
下载PDF
论“神韵”范畴的审美旨向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建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神韵"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其内涵相当丰富和复杂。为辨明"神韵"范畴的实质,需从历史上对这一范畴作一梳理。"神韵"不仅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美学体系,表现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境,"意在言... "神韵"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其内涵相当丰富和复杂。为辨明"神韵"范畴的实质,需从历史上对这一范畴作一梳理。"神韵"不仅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美学体系,表现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境,"意在言外"的"韵味"之美,"韵外之致"或"味外之旨"的审美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艺术审美所具有的民族特色的美学风貌。如果我们把"神韵"范畴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识进程中来进一步把握,会发现它不仅有着更为明确的哲学美学基础和文化内涵,还能挖掘它更深层次的丰富审美意蕴。其清远淡雅的风格,传达给读者含蓄蕴藉、寻绎不尽的美感。它与同为东方民族的日本审美范畴"幽玄"都强调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审美关系,体现了两个东方民族对待自然的独特审美态度。二者的审美趣味均趋向于超越和内省,通过与自然交流来领悟人生,当然,它们更多地是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包含了更多舒展个性的要求。同时,西方的"移情"观念也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探讨"神韵"范畴提供了参照对象。我们不仅要进一步揭示它内在的美学底蕴,同时要探寻和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核,把握其所具有的丰厚意义,与当下对待自然、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结合起来,认识到它所具有的广泛而多元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 意境 韵味
下载PDF
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论——唐诗文术论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盛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28-31,37,共5页
殷璠《河岳英灵集叙》提出的“神来、气来、情来”,既指创作状态,又指诗美风貌。所谓“神来”,是在心中酝酿一种情景交融、有着无穷韵味的传神境界,并把它表现出来。所谓“气来”,是创作前酝酿、饱含一种激奋刚健的感情气势,并在创作时... 殷璠《河岳英灵集叙》提出的“神来、气来、情来”,既指创作状态,又指诗美风貌。所谓“神来”,是在心中酝酿一种情景交融、有着无穷韵味的传神境界,并把它表现出来。所谓“气来”,是创作前酝酿、饱含一种激奋刚健的感情气势,并在创作时表现一种气扬采飞的风骨之美,让读者感受到感情气势的激荡回旋。所谓“情来”,是一种婉情深情之美,一种深婉细润平和之美,是创作时让这样一种深婉之情在心中酝酿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来 气来 情来 意象 境界
下载PDF
儒家生态仁学的独特性及启示——基于对环境伦理学二元论范式反思的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朝旭 黄宏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6,共9页
环境伦理学二元论范式指的是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中形成的一种看待环境问题的环境伦理学理论框架。这一范式深化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伦理思考,但也存在着相对性和局限性。如果固执于这一范式,容易忽略古今中外生态伦理... 环境伦理学二元论范式指的是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中形成的一种看待环境问题的环境伦理学理论框架。这一范式深化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伦理思考,但也存在着相对性和局限性。如果固执于这一范式,容易忽略古今中外生态伦理思想的丰富多样性,看不到环境伦理学发展的其他路径。儒家生态仁学具有这一范式无法容纳的独特的、丰富的内容,它是建立在淡魅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具有环境德性伦理的色彩,是一种和谐论伦理学,对于中国特色环境伦理学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二元论范式 儒家生态仁学 德性伦理 淡魅理性
下载PDF
王士祯“神韵”说时空蕴藉形成的历史脉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新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7,共4页
"神韵"作为批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诗之空间想象和时间蕴藉。唐宋以来确立的"文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艺批评法则树立了这种"神韵"说时空蕴藉的基本内涵。故此,王士祯"神... "神韵"作为批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诗之空间想象和时间蕴藉。唐宋以来确立的"文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艺批评法则树立了这种"神韵"说时空蕴藉的基本内涵。故此,王士祯"神韵"说之"远",其创作要求之"根底"和"兴会",其于审美风格之"冲淡"和"味",无不以传统诗论的超越之态为主线,在诗歌的外旋时空机制中寻求其审美人生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说 时间 空间 审美 王士祯
下载PDF
论何逊诗由“形似”向“神似”的深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素香 宋俊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4-27,共4页
何逊的诗"多形似之言",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形似"的实质是真实,包括真实的景物描绘和真实情感的抒发。与谢灵运相比,何逊的诗歌不但具有"形似"特征,更具有意境和神韵,在南朝诗歌艺术发展史上显示出了... 何逊的诗"多形似之言",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形似"的实质是真实,包括真实的景物描绘和真实情感的抒发。与谢灵运相比,何逊的诗歌不但具有"形似"特征,更具有意境和神韵,在南朝诗歌艺术发展史上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逊 形似 神似
下载PDF
意境、情韵与神味:林纾散文学的新色彩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书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6-173,共8页
长期以来中国散文学都是以文道、义法为主流,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散文学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审美论的发展。林纾虽然以古文的衣钵继承人自居,但并没有坚守"文道""义法"传统,而是以情性为散文之本,这就使他在散文审美方... 长期以来中国散文学都是以文道、义法为主流,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散文学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审美论的发展。林纾虽然以古文的衣钵继承人自居,但并没有坚守"文道""义法"传统,而是以情性为散文之本,这就使他在散文审美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中,"意境"、"情韵"与"神味"三说最具代表性,突出地体现了林纾散文学的诗性特质。它们的出现为散文学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也为近现代散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散文学领域里提出"意境"、"情韵"、"神味"诸说,对于源于诗国的这些美学范畴,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散文学 意境 情韵 神味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其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知识魅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 情感魅力
下载PDF
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文革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58,共3页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把合法性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来加以研究首推马克斯·韦伯。韦伯将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秩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所谓的“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从长远发展和政权持久延续的...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把合法性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来加以研究首推马克斯·韦伯。韦伯将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秩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所谓的“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从长远发展和政权持久延续的角度看,制度合理而受到民众认可的“法理型”显然更加切实、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合法性 传统型 法理型 个人魅力型
下载PDF
印度文化中的形象(Rūpa)及其展开——从比较文化和比较文论的角度看Image(形象/意象/图像)(之三)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0,共7页
印度文化中的形象由多个概念体现出来:色与相是西方image的相似物,境是主客合一的形象,情呈现了艺术形象的三重结构,味体现了形象的印度型本质,韵呈现了文学形象的特质。
关键词 印度文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