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国玉器中神兽纹饰造型特征及文化内涵解读
1
作者 谭淇之 熊兆飞 《纺织报告》 2024年第5期126-129,共4页
楚国玉器中的神兽纹饰众多,但是系统研究楚国玉器中神兽纹饰的文章寥寥无几。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缺,文章从楚国玉器中代表性神兽纹饰造型特征入手,基于楚文化的视角,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类解读,并分析神兽纹饰在现代的应用,得出结论:楚国... 楚国玉器中的神兽纹饰众多,但是系统研究楚国玉器中神兽纹饰的文章寥寥无几。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缺,文章从楚国玉器中代表性神兽纹饰造型特征入手,基于楚文化的视角,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类解读,并分析神兽纹饰在现代的应用,得出结论:楚国玉器纹样应该得到传承与创新,并运用于当今服饰品设计、艺术品设计等相关领域,以期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玉器 神兽纹饰 造型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楚国丝绸中的蟠龙飞凤纹与商周兽面纹的传承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庆 方敏 杨朝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蟠龙飞凤纹出自战国时期马山1号楚墓,构图精巧,装饰华丽,是先秦时期风格独特的纹样类型。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各个构成元素,分别从题材、构图等角度比较蟠龙飞凤纹和商代、西周青铜器中流行的系列兽面纹,可知楚国丝绸中的蟠龙飞凤纹由兽面... 蟠龙飞凤纹出自战国时期马山1号楚墓,构图精巧,装饰华丽,是先秦时期风格独特的纹样类型。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各个构成元素,分别从题材、构图等角度比较蟠龙飞凤纹和商代、西周青铜器中流行的系列兽面纹,可知楚国丝绸中的蟠龙飞凤纹由兽面纹演变而来,其中延续了商代、西周的文化基因,表现了以北极星为中心、龙凤为辅的星象系统,在题材种类、造型方式、色彩等方面融入了楚人的审美喜好,主要体现了楚人的天体崇拜理念,最终也证明商、西周、楚国的纹样之间存在清晰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丝绸 蟠龙飞凤纹 商周兽面纹 天体崇拜 传承关系
下载PDF
楚式“镇墓兽”特征综论 被引量:8
3
作者 丁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7,共10页
楚式"镇墓兽"是楚墓中特有的随葬器物,反映了楚人特殊的葬俗和文化心理。本文探讨了楚式"镇墓兽"因时代、地域和墓主人身份差异而存在的演变规律,并依据其器型特征进一步认为楚式"镇墓兽"的构型为多层意... 楚式"镇墓兽"是楚墓中特有的随葬器物,反映了楚人特殊的葬俗和文化心理。本文探讨了楚式"镇墓兽"因时代、地域和墓主人身份差异而存在的演变规律,并依据其器型特征进一步认为楚式"镇墓兽"的构型为多层意象的综合体,其功用之一为引魂升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式“镇墓兽” 历时性 共时性 功用
下载PDF
《楚辞》自然生态意识审美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金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23,共9页
《楚辞》中提到的动植物有222种(类),楚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巫祝盛行的文化背景,以及屈原两次放逐的特殊遭遇等,是构成《楚辞》动植物景观的主要因素。与之相联系者,《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约有四端:一、图腾崇拜之原... 《楚辞》中提到的动植物有222种(类),楚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巫祝盛行的文化背景,以及屈原两次放逐的特殊遭遇等,是构成《楚辞》动植物景观的主要因素。与之相联系者,《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约有四端:一、图腾崇拜之原始遗韵;二、民神糅合之自然神世界;三、草木之巫术与药用价值;四、“心物”关系之有机统一。《楚辞》与《诗经》相比,其自然生态的“博物学”、“社会学”、“文艺学”与“教育学”四大层面之意义更为丰富多彩。自然生态之于屈原和《楚辞》作品,意义重大,启迪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草木鸟兽虫鱼 特征审美 意义符号
下载PDF
浅析楚文化对漆器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晓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3-123,128,共2页
战国时期的楚国幅员辽阔,当时的文化代表了长江文化,楚人信巫,使楚文化带着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色彩,在楚漆器的创作上也体现了这一点。
关键词 漆器艺术 楚文化 镇墓兽 信巫
下载PDF
《楚辞》自然生态意识审美(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坤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3期80-90,共11页
(接上期)四、《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上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楚辞》中草木鸟兽虫鱼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而从这些原因的相关联系中,我们又可基本寻绎出《楚辞》自然生态意识的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概而论之,约有四端:
关键词 《楚辞》 生态意识 审美价值 自然 表现特征 原因
下载PDF
楚“镇墓兽”的源起与楚国族类
7
作者 耿华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1-96,共6页
"镇墓兽"是先秦楚墓中的一种典型器物,其形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通过分析"镇墓兽"所在墓的头向发现,南向墓与东向墓出土的较多,而以南向墓的随葬比率最高,东向墓中的增幅较快。"镇墓兽"信仰起源于... "镇墓兽"是先秦楚墓中的一种典型器物,其形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通过分析"镇墓兽"所在墓的头向发现,南向墓与东向墓出土的较多,而以南向墓的随葬比率最高,东向墓中的增幅较快。"镇墓兽"信仰起源于南蛮系统,楚公族接受以后,渐渐普及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镇墓兽” 楚人 楚民族
下载PDF
东周时期青铜方座与楚式“镇墓兽”关系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兰 张莹莹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87,共9页
东周时期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了一种带盝顶的青铜方座,盝顶中央有青铜管柱,时代从春秋早期前段延续至战国早期。楚式"镇墓兽"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中常见的漆木类丧葬器物,其器形一般为带盝顶的方体底座,其上榫接人、神或鸟... 东周时期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了一种带盝顶的青铜方座,盝顶中央有青铜管柱,时代从春秋早期前段延续至战国早期。楚式"镇墓兽"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中常见的漆木类丧葬器物,其器形一般为带盝顶的方体底座,其上榫接人、神或鸟兽躯首,绝大部分头顶插鹿角。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在器形、纹饰、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特征,结合相关铭文资料,认为随葬青铜器座为东周时期跨族群的大区域文化现象,该器物的使用从春秋早期前段延续至战国早期。春秋中期晚段,楚人吸收这一文化的部分因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楚式"镇墓兽",楚式"镇墓兽"的基本构型可能渊源于青铜器座,二者有着相同的功用,即引载墓主人的灵魂升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式“镇墓兽” 青铜器座 渊源 引魂升天
原文传递
盐源出土人兽纹铜树形器渊源考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3,共8页
盐源出土的人兽纹铜树形器是南、北文化在盐源地区交融后的产物,其可分解为"神树"母题和"一人双马"母题,其中"一人双马"母题应与北方草原文化中"双马神"信仰有关,而"神树"母题和&qu... 盐源出土的人兽纹铜树形器是南、北文化在盐源地区交融后的产物,其可分解为"神树"母题和"一人双马"母题,其中"一人双马"母题应与北方草原文化中"双马神"信仰有关,而"神树"母题和"树上立兽"的造型则渊源于楚文化,蜀地在楚文化因素西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人兽纹铜树形器之所以能够在盐源地区出现,不仅与笮人和蜀人、蜀人和楚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关,同时还与盐源盆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纹铜树形器 盐源青铜文化 楚文化西播 笮人
原文传递
楚式“镇墓兽”形象与功能考
10
作者 王传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3,共6页
楚式“镇墓兽”之名并非来自先秦文献或器物自名,而是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命名。然无论从楚地独特魂魄观念所映射的制作初衷,还是其初始和消亡时的形态,抑或是其与木俑的位置摆放关系所呈现的尊卑有别,都表明“镇墓兽”之名并不副实。这类... 楚式“镇墓兽”之名并非来自先秦文献或器物自名,而是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命名。然无论从楚地独特魂魄观念所映射的制作初衷,还是其初始和消亡时的形态,抑或是其与木俑的位置摆放关系所呈现的尊卑有别,都表明“镇墓兽”之名并不副实。这类木雕制品既非《山海经》或神话中的某些神怪,也非人间的巫史祝卜,其功能也非镇墓辟邪,或引魂升天。先秦文献所载楚地独特的魂灵观和“像设君室”以招魂表明,它们应是墓主之像,一种为了依附死者魂灵而制作的木雕人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式“镇墓兽” 魂灵观念 招魂仪式 像设君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