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Dongbo WEI Changfa +1 位作者 XIA Shuaishuai YAN Junfe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4期394-405,共12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for reducing the 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of data,and for laying a foun...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for reducing the 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of data,and for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later knowledge reasoning and its application.Metho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xperts in the classical formul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 method of“top-down as the main,bottom-up as the auxiliary”was adopted to carry out knowledge extraction,knowledge fusion,and knowledge storag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and formula for the original text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and so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was constructed.On this basis,the knowledge structure query and the knowledge relevance query were realized in a visual manner.Results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was constructed,containing 6469 entities and 10911 relational triples,on which the query of ent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can be carried out and the query result can be visualized.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systematically realizes its digit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and improves the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disease-syndrome-symptom-treatment-formula”,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har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can be obtained in a clear and efficient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 《伤寒论》) Knowledge graph ONTOLOGY Graph database Knowledge extraction Knowledge fusion
下载PDF
Heterogeneous graph construction and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ethod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based 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2
作者 YAN Junfeng WEN Zhihua ZOU Beiji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4期419-428,共10页
Objective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dataset and explore an optimal learning method represented with node attributes based o... Objective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dataset and explore an optimal learning method represented with node attributes based 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Methods Clauses that contain symptoms,formulas,and herbs were abstracted from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which were used to propose a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GC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TCM-GCN).The symptom-formula,symptom-herb,and 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TCM-GCN to realize high-order propagating message passing and neighbor aggregation to obtain new node representation attributes,and thus acquiring the nodes’sum-aggregations of symptoms,formulas,and herb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downstream tasks of the prediction models.Results Comparisons among the node representations with multi-hot encoding,non-fusion encoding,and fusion encoding showed that the Precision@10,Recall@10,and F1-score@10 of the fusion encoding were 9.77%,6.65%,and 8.30%,respectively,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fusion encoding in the prediction studies of the model.Conclusion Node representations by fusion encoding achieved comparatively ideal results,indicating the TCM-GCN is effective in realizing node-level representations of heterogeneous graph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dataset and is able to elev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ownstream tasks of the diagnos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 Heterogeneous graph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 《伤寒论》) Node representations on heterogeneous graph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下载PDF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Terms in Shang Han L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
作者 喻惠芳 倪天鸣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9期148-149,155,共3页
Shang Han Lu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important traditional medical books in China,so many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it have emerged.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examples taken from two of these translation versions... Shang Han Lu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important traditional medical books in China,so many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it have emerged.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examples taken from two of these translation versions,Young Jie De ' s Shang Han Lun Explained and Huang Hai s Introduction to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Nida 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transl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Terms in TCM that literal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iteration can be adopted appropriately to make readers of translation versions understand TCM accurately and eas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disease and SYNDROME TERM shang han lu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下载PDF
从逆、热、郁探讨经方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可伟 周秉舵 +7 位作者 李亚鼎 刘晓文 许高凡 何聪 王轶 徐亭亭 邓玉海 朱生樑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胃食管反流病与《伤寒杂病论》中部分方证相近,表现出“逆、热、郁”的病机特点。以“逆”为病机的证型有气虚痰逆、阴虚气逆、脾伤饮逆、肝寒浊逆等4型,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等方分别治之;以“热”为病机的证型... 胃食管反流病与《伤寒杂病论》中部分方证相近,表现出“逆、热、郁”的病机特点。以“逆”为病机的证型有气虚痰逆、阴虚气逆、脾伤饮逆、肝寒浊逆等4型,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等方分别治之;以“热”为病机的证型有热郁胸膈、上热下寒等2型,栀子豉汤、黄连汤等方分别治之;以“郁”为病机的证型有邪郁少阳、痰(水)气互阻、痰热互结、阳微阴弦等4型,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射干麻黄汤)、小陷胸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分别治之。应用仲景学说的相关思想可以指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伤寒杂病论》 方证运用
下载PDF
《伤寒论》存津液思想浅析
5
作者 齐聪聪 徐立然 +2 位作者 牛学恩 张海燕 李青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伤寒传变的关键,亦是经方辨治的重要法度。存津液是《伤寒论》辨证体系中重要的学术思想,张仲景在辨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时,使用汗、下、和、补法治疗过程中蕴含了保胃津、存阴... 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伤寒传变的关键,亦是经方辨治的重要法度。存津液是《伤寒论》辨证体系中重要的学术思想,张仲景在辨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时,使用汗、下、和、补法治疗过程中蕴含了保胃津、存阴津、通津、复津液等存津液理念,贯穿于选方用药、药后调护、煎服方法等过程。笔者从津液角度诠释《伤寒论》六经辨证中津液运行变化规律,通过梳理存津液思想在六经辨证中的临床运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津液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治法
下载PDF
小青龙汤证“渴”与“不渴”探微
6
作者 姚晓芬 林春梅 +1 位作者 黄琪钧 容景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47-250,共4页
《伤寒论》中第41条原文有小青龙汤证“不渴”“服汤已渴”以及第40条原文中有“或渴”的记载,似乎存在矛盾之处。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津液代谢及“渴”的产生机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及后世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 《伤寒论》中第41条原文有小青龙汤证“不渴”“服汤已渴”以及第40条原文中有“或渴”的记载,似乎存在矛盾之处。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津液代谢及“渴”的产生机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及后世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对小青龙汤证的“渴”与“不渴”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提出以下观点:小青龙汤证“不渴”当属符合病机的主症,是为“病不渴”;“服汤已,渴”属生理性口渴范畴,是为“药渴”;“或渴”当与热病津伤、病涉阳明有关。剖析小青龙汤证的“渴”与“不渴”的病症表现,既可用于判断疗效,亦是加减用药与鉴别其他疾病的指征,可为中医临床运用小青龙汤及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青龙汤 《金匮要略》 不渴
下载PDF
从《伤寒论》研究“经学化”再视清代医学的寒温之争
7
作者 戚瑜清 郑洪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但其中的六经辨证可被作为多种外感疾病,乃至所有疾病的治疗体系,包括温病在内;另一方面,温病知识脱离《伤寒论》文本,从而建构出区分于六经辨证、指导温病治疗的独立学说,并且通过突破季节、地域的限制和定义温病概念来拓展其应用范围。寒温争鸣的过程促进了外感病学术理论的进步,而其医学知识的生产、变革则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学化研究 伤寒知识 温病知识
下载PDF
经方辨治厥阴病治疗1型糖尿病胃轻瘫
8
作者 郑悦 刘祥秀 +1 位作者 罗仕艳 谢乃佳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糖尿病胃轻瘫(DGP)常发生于排除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下,以胃排空延迟和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有研究指出DGP在慢性高血糖的基础上与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和自主神经功... 糖尿病胃轻瘫(DGP)常发生于排除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下,以胃排空延迟和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有研究指出DGP在慢性高血糖的基础上与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相关性,并且不会随着血糖控制的改善而缓解。近年来,DGP西医治疗以调控血糖、营养神经、促胃动力为主,但其病情迁延反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中医方面,常将其归属于消渴继发的“痞满”“呕吐”“泄泻”等范畴。目前相关研究指出,DGP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逆乱为基本病机,夹有痰、瘀等病理产物。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可分为气虚食滞、痰湿中阻、胃阴亏虚、中焦虚寒、瘀血内阻这5型,治疗还需标本兼顾,补虚泻实,以健脾疏肝为主,辅以化痰消瘀之法。在临床期间,基于《伤寒论》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采取经方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用药特点,探究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特色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胃轻瘫 伤寒论 厥阴病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医案
下载PDF
基于多维宏观量化方法解读《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组方规律
9
作者 李诗雨 高蕊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90-96,共7页
目的:基于多维宏观量化方法解读《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组方规律。方法:采用量化计算方法对《伤寒论》中7首寒热错杂证代表方药进行四气五味作用度比较,分析方证的寒药热药比例轻重、药物五味偏重及处方整体偏性;运用数学方法设定四气五... 目的:基于多维宏观量化方法解读《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组方规律。方法:采用量化计算方法对《伤寒论》中7首寒热错杂证代表方药进行四气五味作用度比较,分析方证的寒药热药比例轻重、药物五味偏重及处方整体偏性;运用数学方法设定四气五味计分,并将中药实际剂量转化为标准化相对剂量,通过计算得到四气五味作用度。结果:1)7首方剂的四气作用度量化(偏寒性作用度/偏热性作用度)如黄连汤为32.03%/67.97%。2)7首方剂五味作用度量化(按酸、苦、甘、辛、咸、淡、涩顺序)如乌梅丸分别为12.34%、31.2%、11.54%、35.04%、0、0、9.87%。3)方药按偏温热性到偏寒凉性依次为:黄连汤、半夏泻心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栀子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附子泻心汤;偏温热方药适宜寒热错杂证中寒性症状较重者,偏寒凉方药适宜寒热错杂证中热性症状较重者。4)方药五味以辛、苦、甘为主,辛能发散能开宣,苦能敛降能泻火,甘能补益能调和。结论:通过对组方药物气味的整体把握来调理脏腑阴阳升降,维持其五行平衡关系,从而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而将方剂功效、作用部位与数学方法结合进行研究可促进中医诊疗的数字化、信息化,临证中可更加精准地把握处方用药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热错杂证 四气 五味 量化
下载PDF
杨少锋教授基于六经辨证治疗颈椎病的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恩旭 段嘉豪 +3 位作者 杨雷 李兆勇 陈龙 杨少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2013-2017,共5页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病”“眩晕”“项强”“痿病”等范畴。杨少锋教授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外邪入侵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多个方面。六经辨证为颈椎病辨证论治的基础。注重从六经部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方面进行诊治。杨少锋教授针...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病”“眩晕”“项强”“痿病”等范畴。杨少锋教授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外邪入侵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多个方面。六经辨证为颈椎病辨证论治的基础。注重从六经部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方面进行诊治。杨少锋教授针对颈椎病的复杂症状,将六经理论与方证辨证相结合。认为只要六经与方证相符,即可使用经方治疗。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病情,常用桂枝葛根汤、柴胡桂枝汤、大承气汤、小建中汤、附子汤、当归四逆汤等进行治疗,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方证 杨少锋
下载PDF
认知隐喻视角下《伤寒论》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11
作者 王茁熹 李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619-623,共5页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具有重要的医学与文化价值。《伤寒论》中包含大量晦涩难懂的文化负载词,这些文化负载词是中医典籍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其翻译质量对于能否准确传达中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认知隐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具有重要的医学与文化价值。《伤寒论》中包含大量晦涩难懂的文化负载词,这些文化负载词是中医典籍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其翻译质量对于能否准确传达中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认知隐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比较罗希文和马屹正英译版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对应表达,提出了替代译法,保留喻体;释意译法,解释喻体;补偿译法,结合喻体;以及省略译法,舍弃喻体等四种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 《伤寒论》 文化负载词 英译
下载PDF
近20年《伤寒论》少阳病研究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吴文玉 张玺金 +3 位作者 王凯 黄婕 詹少锋 刘小虹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3期149-154,160,共7页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伤寒论》少阳病进行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了解国内对于少阳病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研究趋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2—2021年收录的有关《伤寒论》少阳病...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伤寒论》少阳病进行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了解国内对于少阳病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研究趋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2—2021年收录的有关《伤寒论》少阳病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5.8.R3软件生成相关知识图谱,分析文献的数量、作者、研究机构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动态。结果:共获取2 319篇文献,年均发文量约116篇;纳入作者581名,何学红为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核心作者共有69位,占总作者的11.88%(69/581);主要研究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频数前3的关键词为《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病;关键词聚类共形成9个聚类;“六经辨证”为突现强度最强的关键词。结论:近20年关于《伤寒论》少阳病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对于少阳病研究的全面性不足;相关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在合作上缺乏交流,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少阳病的理论研究涉及相关学术思想、病位、治法及文献研究;临床运用主要涉及咳嗽、癫痫、糖尿病、头痛等疾病;六经辨证、数据挖掘、名医经验、咳嗽的相关研究或将成为今后少阳病研究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病 《伤寒论》 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研究趋向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研究相关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13
作者 姜鑫 薛俊良 万晓刚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60-66,共7页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厥阴病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归纳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1957—2021年收录在该数据库中与《伤寒论》厥阴病相关的文献,利用可视...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厥阴病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归纳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1957—2021年收录在该数据库中与《伤寒论》厥阴病相关的文献,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8.R3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万友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关键词与突现词显示关注度最强的是厥阴病、伤寒论、少阴病等。结论:《伤寒论》厥阴病成果较久远,缺乏创新性,应加强作者之间的合作,着重关注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伤寒论》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表阴证的辨治探析
14
作者 丁红平 奚胜艳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9期46-49,共4页
表阴证是病位在表、病性属阴的一类证候,在当前临床上并不少见,然而容易被医家忽视或误诊为表阳证或表阳里阴合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表阴证的诊断标准不明。中医讲“表”是指体表,即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病位与病性密... 表阴证是病位在表、病性属阴的一类证候,在当前临床上并不少见,然而容易被医家忽视或误诊为表阳证或表阳里阴合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表阴证的诊断标准不明。中医讲“表”是指体表,即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病位与病性密不可分,病位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每个病位均有或阴或阳的两种病性反应。在“表”的病位上出现阳性病证,称为表阳证;呈现阴性病证,称为表阴证。表阴证因其特殊性,往往易被忽视或误诊误治,导致疗效不佳或引发疾病传变。少阴病提纲仅仅反映少阴病属于阴证,不足以诊断表阴证。表阴证的诊断标准是机体存在表证,同时具有脉象沉取细弱无力等沉衰性的阴性症状反应。表阴证由表证与阴证有机组成,对表阴证的诊断可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识别有无表证,二是辨认阴阳病性。既有表证,又是阴证,那么可诊断为表阴证。辨识表证须紧密联系太阳病。太阳病是病位在表的阳性病证,表阴证是病位在表的阴性病证,二者的病性虽相反,但病位是相同的,体表上的症状反应几乎是一致的。张机(字仲景)对表阴证的治法是温阳解表,对表阴证兼痰饮水湿或里热,经常需要一并治疗。文章认为,当今的表阴证多发于阴证之体,为了将病证与体质一并调治,提出将单纯表阴证视为表阴里阴同病来论治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阴证 《伤寒论》 少阴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失眠的病机本质探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焦俊杰 郭洪亮 +2 位作者 袁俊亮 李淑娟 胡文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82-2085,共4页
从中医经典出发,根基于《黄帝内经》中关于睡眠障碍的理论阐述,系统分析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其理论一脉相承的理、法、方药的妙用,结合一些著名医家的阐微,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认为失眠的本质病机是发于心而根于胃。以期为... 从中医经典出发,根基于《黄帝内经》中关于睡眠障碍的理论阐述,系统分析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其理论一脉相承的理、法、方药的妙用,结合一些著名医家的阐微,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认为失眠的本质病机是发于心而根于胃。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清晰的正确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不寐 黄帝内经 伤寒论 病因病机
下载PDF
探析《伤寒论》以“四逆”命名的治厥方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基础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勤 汪红 顾武军 《中医药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着重讨论《伤寒论》以“四肢逆冷”为主症 ,以“四逆”命名的三类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的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学作用。认为各证的病因病机虽不同 ,但本质均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亦即表里之气不相顺接。故通过... 着重讨论《伤寒论》以“四肢逆冷”为主症 ,以“四逆”命名的三类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的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学作用。认为各证的病因病机虽不同 ,但本质均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亦即表里之气不相顺接。故通过回阳救逆、行气透郁、养血温经三种不同治疗 ,最终均达到恢复阴阳之气平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四逆方 治厥方 证治特点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伤寒论》太阳病篇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篇证候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太阳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中药出现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中药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太阳病本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篇证候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太阳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中药出现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中药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太阳病本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常伴有头痛、无汗、项强、脉浮紧和身痛等表现,兼变证可以分为以汗出、气喘为主的肺系病证,以脘痞、腹泻为主的脾虚病证和以便秘、呕吐为主的胃家证候;从方剂和中药使用来看,桂枝汤是太阳病的主方,麻黄配杏仁,大黄配芒硝,白术配茯苓,附子配干姜以及柴胡、黄芩配半夏、人参为太阳病兼变证的常见配伍,分别用于治疗肺系、胃家、脾虚、肾虚和少阳病证。结论:《伤寒论》太阳病篇以表证为主要见证,桂枝汤为其主治。症状、药物的使用揭示了外感病上、中、下三焦的大致传变规律,方剂的使用则反映了外感病由卫分深入气分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症状 方剂 中药配伍 分层聚类分析
下载PDF
《伤寒论》阳明病篇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31-2332,共2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阳明病篇证候分布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阳明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药物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药物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阳明病本证以便秘、发热为主症,... 目的:探讨《伤寒论》阳明病篇证候分布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阳明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药物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药物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阳明病本证以便秘、发热为主症,常伴有谵语、汗出与潮热等表现,变证主要为身黄与小便不利同见的发黄证;从方剂和药物应用来看,大承气汤是阳明病的主方,大黄是阳明主药,厚朴与枳实、生姜、大枣与人参是常见配伍。结论:《伤寒论》阳明病篇以里热实证为主要见证,大承气汤为其主治;症状的分布提示阳明本证以腑实证为主,变证以发黄证为主;方药的应用揭示了仲景治阳明病通腑以承气,保胃以祛邪的治疗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明病 症状 方药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一慧 张维波 +3 位作者 黄涛 韩彬 王广军 王瑞红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7,共2页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其时代背景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思想嬗变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从《尚论》浅探喻昌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云祥 陈贵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0-621,共2页
通过对喻昌《尚论》的学术思想探讨,指出《尚论》是后世研究伤寒学的重要论著之一。喻昌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尚论仲景伤寒,倡导三纲之说,自创“温病三纲”,重“法”释义等方面;其倡导的三纲之说及对温疫证治的阐发,对后世伤寒、温病学... 通过对喻昌《尚论》的学术思想探讨,指出《尚论》是后世研究伤寒学的重要论著之一。喻昌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尚论仲景伤寒,倡导三纲之说,自创“温病三纲”,重“法”释义等方面;其倡导的三纲之说及对温疫证治的阐发,对后世伤寒、温病学的发展功不可没,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论 伤寒论 喻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