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温柔敦厚”宋代阐释的两个转向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夏秀
-
机构
济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2-147,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温柔敦厚阐释史"(16YJA751029)
-
文摘
"温柔敦厚"在宋代的接受与阐释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由伦理学领域逐渐向诗学领域过渡,二是与"温厚和平"交替使用。这两大转变意味着"温柔敦厚"的性质和内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温柔敦厚"从此由一个偏重政教功用的伦理学原则逐渐过渡为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典范。而在内涵方面,"温厚和平"更侧重于"向内转",更侧重于个体心性修养的一面。如此以来,"温柔敦厚"中蕴含的原始儒家"外求以大济天下"的理想精神相应就淡化了,逐渐转化为对一种文学风格类型的追求。
-
关键词
“温柔敦厚”
“温厚和平”
宋代阐释
转向
-
Keywords
"wen rou dun hou"
"wen hou He Ping"
interpretation in Song dynasty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朱熹对“温柔敦厚”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夏秀
-
机构
济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温柔敦厚阐释史”(16YJA751029)。
-
文摘
在理论层面上,朱熹把“温柔敦厚”与“圣贤气象”“仁”关联起来,而在实践层面上,他又将作为“圣贤气象”重要表现的“温柔敦厚”从“气度”“性情”“言辞”多个角度进行重释。这样的阐释与汉唐以来将“温柔敦厚”局限于人的品性、待人接物层面的伦理化阐释路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汉唐政治伦理阐释路径的弊端,但他又将“温柔敦厚”与“美刺”相对立,基本阻断了先秦以来儒家文化中以诗刺上的传统。元明清时期对于“温柔敦厚”的接受和运用未能发挥朱熹哲学阐释的丰富内蕴,使之在言辞表现、待人接物、人品修养等方面表面化,最终形成以保守性阐释路径为主流的状态,现代学界对于“温柔敦厚”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这一保守性路径而言的。
-
关键词
朱熹
温柔敦厚
圣贤气象
仁
美刺
-
Keywords
Zhu Xi
"wen rou dun hou"
the Sphere of Saint
Ren
Mei Ci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温柔敦厚”与儒家士人人格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夏秀
-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资助基金项目"温柔敦厚范畴研究"(2014M561014)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文学中的诗怨传统及当代意义"(12CWXJ04)
-
文摘
作为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的伦理原则,"温柔敦厚"对于儒家士人人格的影响根深蒂固。"非侵略性人格"、"悲悯乐观"品格、"道德人格"是儒家士人人格的突出特征也是积极的精神特质。但是,植根于宗法等级人伦体系内的"温柔敦厚"对于士人人格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为:批判性思维欠缺,缺乏超越精神的现世人格及缺乏独立性的臣子型人格特征突出。"温柔敦厚"对于士人人格的正负效应影响深远,在现当代知识人的人格及文学艺术中都有表现。
-
关键词
“温柔敦厚”
士人人格
正负效应
-
Keywords
"wen rou dun hou"
Confucian scholar's personal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