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
1
作者 蒋金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作为清人编订的第一部大型宋诗总集,《宋诗钞》的面世契合了京师之诗学趣尚,并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宋诗风的兴起,在浙派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初诗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彼时诗风演进的一些动态... 作为清人编订的第一部大型宋诗总集,《宋诗钞》的面世契合了京师之诗学趣尚,并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宋诗风的兴起,在浙派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初诗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彼时诗风演进的一些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钞》 清初 宋诗 吴之振
下载PDF
“十台诗”考论
2
作者 江嘉楠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十台诗是元代形成的一种新的怀古诗体,由明至清创作不断,为文坛所接受,但在当代研究中有所忽视。现所见十台诗中最早为吴师道的《十台咏怀》,诗中选取姑苏、章华、朝阳、黄金、戏马、歌风、望思、铜雀、凤凰、凌歊十台进行题咏。后人多... 十台诗是元代形成的一种新的怀古诗体,由明至清创作不断,为文坛所接受,但在当代研究中有所忽视。现所见十台诗中最早为吴师道的《十台咏怀》,诗中选取姑苏、章华、朝阳、黄金、戏马、歌风、望思、铜雀、凤凰、凌歊十台进行题咏。后人多以吴诗为正体,依序分咏十处古台,追古忆昔,咏史抒怀。十台诗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而诗人在创作中也能收获独特的体验。重新发现十台诗,有助于补充元代文学相关研究,对中国诗歌体式的特点也能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台诗 元代文学 怀古诗 吴师道
下载PDF
《乐府诗集》吴声歌曲所见中古金陵语音述要
3
作者 于阔 岳洋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代乐府学著作中收集乐府歌辞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收录了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乐府诗歌,吴歌即为其中之一。通过分析《乐府诗集》中342首无署名吴歌的韵脚,发现其押韵与晋宋时期文人诗... 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代乐府学著作中收集乐府歌辞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收录了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乐府诗歌,吴歌即为其中之一。通过分析《乐府诗集》中342首无署名吴歌的韵脚,发现其押韵与晋宋时期文人诗的用韵规律各有异同。吴歌与晋宋时期文人诗押韵的相同之处在于:东冬钟江合用,脂微同用,皆部齐韵字与支部齐韵字不押韵,寒桓删和先仙山分用。吴歌押韵规律相较晋宋时期文人诗作用韵规则的不同之处则在于鱼韵与模韵的分用。吴歌中鱼模分用规则与齐梁文人诗的用韵习惯较为接近,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说可谓时代新变,而这种新变或许与吴歌所使用的金陵附近地区方音有关。通过对吴歌鱼韵字押韵的分析,发现吴歌正处于晋代至齐梁诗歌鱼模分用的过渡阶段。整理吴歌鱼模二韵的韵脚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中古金陵语音面貌,也证明了鱼模二韵由合用到分用的变化是受到当时金陵语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吴歌 押韵 金陵语音 吴语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ree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Poetry in Jane Eyre
4
作者 ZHANG Chu-han ZHANG Shun-sh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9期875-881,共7页
In poetry translation,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o a great extent,for the translator must try to retain the imagery of the original poetry through t... In poetry translation,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o a great extent,for the translator must try to retain the imagery of the original poetry through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work.By comparing the three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poetry in Jane Eyre by Huang Yuanshen,Zhu Qingying and Wu Junxie,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diachronic interpre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etry creation,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work and the readers,helps the readers to experience the aesthetic beauty of the original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e Eyre Huang’s translated version Zhu’s translated version wu’s translated version poetry’s imagery COMPARISON
下载PDF
吴栻诗作管窥
5
作者 陈良煜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吴栻字敬亭,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毕生奔走于河湟、河西走廊和宁夏等地,教过书,做过幕宾,身世坎坷。嘉庆八年(1803年)病逝于家中,享年64岁。吴栻存世的诗文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在历代河湟文人中独占鳌... 吴栻字敬亭,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毕生奔走于河湟、河西走廊和宁夏等地,教过书,做过幕宾,身世坎坷。嘉庆八年(1803年)病逝于家中,享年64岁。吴栻存世的诗文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在历代河湟文人中独占鳌头,其诗赋在中举后就有刻本、抄本流行于世,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青海省境内唯一一位诗作入选全国性诗集的诗人。吴栻创作中最突出的是他的律诗,其诗文风清拔,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善于刻画周围景物,写景细致入微,反映了河湟的社会生活、人文环境。因仕途无望而寄情山水,钟情于诗作,归宿于释、道、儒,力求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吴栻的诗作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排律诗。吴栻写排律诗的初衷是希望他的学生以此为范,抓住排律诗的要点,长期操练,能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吴栻排律诗的数量、质量在河湟,甚至在整个明、清历史上也很罕见。在青海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吴栻是河湟人的骄傲,其诗歌是河湟文学中的一座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栻 诗作 排律
下载PDF
英诗汉译中的颠覆与固守:以胡适和吴宓的译诗为例
6
作者 彭秀林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以一首译得并不成功的译诗成功地掀起了“诗须废律”的“诗体大解放”,颠覆了中国传统诗学,新诗得以攻破旧文学的堡垒,自由体新诗滥觞于此,其影响至今。吴宓力推“昌明国粹,融入新知”,坚持用文言古体译诗,竭力...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以一首译得并不成功的译诗成功地掀起了“诗须废律”的“诗体大解放”,颠覆了中国传统诗学,新诗得以攻破旧文学的堡垒,自由体新诗滥觞于此,其影响至今。吴宓力推“昌明国粹,融入新知”,坚持用文言古体译诗,竭力固守传统诗学,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虽没有得到完全的巩固,但于今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外国诗歌翻译中对中国传统诗学的颠覆与固守在其二人的诗歌翻译理念与实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吴宓 诗歌翻译 颠覆 固守 诗学
下载PDF
论吴嘉纪诗的艺术风格
7
作者 邵春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5,共4页
清初遗民诗人吴嘉纪诗歌具有独特风格,概括而言为古质、劲健、蕴藉三种特色。采用文本细读方法,对三种诗风的形成做具体分析。古质诗风主要表现为诗中多写苍老古旧之物和刻意学习汉魏诗风,吴嘉纪擅写汉魏古体,对汉魏诗歌元素、体式、表... 清初遗民诗人吴嘉纪诗歌具有独特风格,概括而言为古质、劲健、蕴藉三种特色。采用文本细读方法,对三种诗风的形成做具体分析。古质诗风主要表现为诗中多写苍老古旧之物和刻意学习汉魏诗风,吴嘉纪擅写汉魏古体,对汉魏诗歌元素、体式、表现手法多有借鉴,诗歌内容质实拙朴;劲健特色表现为诗中多刚健雄伟的形象、具有内在的雄健气势、情感激越和善于在变化中显示力度;蕴藉特色表现为诗篇表意往往曲折隐晦、具有多重意蕴以及善于留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嘉纪 诗风 古体诗
下载PDF
“发潜彰幽君独秀,蜚声卓越在书林”--江澄波《吴门贩书丛谈》及其口述史读后随札
8
作者 徐雁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第6期113-120,共8页
通过缕述苏州知名古旧书店--文学山房三代主人,江杏溪、静澜、澄波的古旧书经营事迹,结合20世纪上叶读书人和藏书家的见闻史料,呈现了民国时期苏州古旧书买卖的市场风貌,同时揭示了江澄波《吴门贩书丛谈》及《书船长载江南月:文学山房... 通过缕述苏州知名古旧书店--文学山房三代主人,江杏溪、静澜、澄波的古旧书经营事迹,结合20世纪上叶读书人和藏书家的见闻史料,呈现了民国时期苏州古旧书买卖的市场风貌,同时揭示了江澄波《吴门贩书丛谈》及《书船长载江南月:文学山房江澄波口述史》,认为两书的知识内涵,弥补了20世纪中国古旧书业经营史的一大段重要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澄波 吴门贩书丛谈 中国古旧书业
下载PDF
风月繁华记盛时,欲将宝鉴警顽痴——吴世昌《红楼梦》图咏论略
9
作者 陈炜舜 《美育学刊》 2023年第4期74-84,共11页
现代芸芸红学家中,吴世昌至少有四度题咏《红楼梦》的经历。首先是1959年,吴氏《红楼梦探源》英文本脱稿,纪诗五首。此后三度皆与题画有关。1963年,画家刘旦宅为徐平羽绘制《红楼人物图》十二幅,吴氏每幅题诗一首。1978年,吴氏再度应邀... 现代芸芸红学家中,吴世昌至少有四度题咏《红楼梦》的经历。首先是1959年,吴氏《红楼梦探源》英文本脱稿,纪诗五首。此后三度皆与题画有关。1963年,画家刘旦宅为徐平羽绘制《红楼人物图》十二幅,吴氏每幅题诗一首。1978年,吴氏再度应邀,与另外几位诗人为刘旦宅所绘《红楼梦》故事图十二幅题咏,辑成《1979年红楼梦图咏月历》,吴作二首。稍后在1979—1980年间,为程十发所绘《红楼梦人物图》题咏十六首。三度所作题画诗共计三十篇次,诸作皆为七绝。通过此三十篇题画诗的讨论,可以考察吴世昌如何透过诗歌创作与《红楼梦》文本、图像发生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题咏 红楼绘画 吴世昌 现代旧体诗
下载PDF
吴汝纶杜诗评点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健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4期51-61,113,共12页
以古文之法阅读和批评诗歌是桐城派诗学的重要理念。吴汝纶评点杜诗是桐城派阅读杜诗的典型。吴氏评杜方式主要有圈点、眉评、夹评和总评等。圈点的主观性较强,不易理解。评语大都简洁明晰,一方面在题下编年系地、疏通典故和解读诗意,... 以古文之法阅读和批评诗歌是桐城派诗学的重要理念。吴汝纶评点杜诗是桐城派阅读杜诗的典型。吴氏评杜方式主要有圈点、眉评、夹评和总评等。圈点的主观性较强,不易理解。评语大都简洁明晰,一方面在题下编年系地、疏通典故和解读诗意,另一方面引用张裕钊评语揭示杜诗艺术渊源、语言风格和文法妙处。又较多用“横截”诗学批评术语,其含义是表达诗意与诗句的分层、气势与情感的阻滞。这是吴汝纶继承方东树《昭昧詹言》以文法论诗方式下的评点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吴汝纶的杜诗评点及其方式,对吴闿生《古今诗范》的评点影响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杜诗 评点 横截 吴闿生
下载PDF
论吴梯和李黼平对杜诗的解读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晓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6-32,共7页
杜甫诗歌的“经典性”是通过后人的阅读、阐释与传播建构起来的。相同的杜诗文本经由不同读者的解读,会产生相同或相异的结果。清代中期岭南人吴梯和李黼平对杜诗进行了解读,并撰写了“读杜笔记”。这些笔记的写作时间、写作动机、写作... 杜甫诗歌的“经典性”是通过后人的阅读、阐释与传播建构起来的。相同的杜诗文本经由不同读者的解读,会产生相同或相异的结果。清代中期岭南人吴梯和李黼平对杜诗进行了解读,并撰写了“读杜笔记”。这些笔记的写作时间、写作动机、写作体例和写作内容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吴梯的解读视野要比李黼平更加宽广。二人不仅对前人的杜诗解读提出了商榷意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杜诗;还传承了人所公认的“经典”杜诗,并对某些原本没有被人熟知的杜诗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梯 李黼平 杜诗 解读 影响
下载PDF
吴梅《霜厓诗录》有关戏曲诗作考论
12
作者 王奕佳 王宁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13,共7页
吴梅《霜厓诗录》中有许多诗作记录了他与其他曲学家的交游、唱和活动,或直接展现了吴梅的戏曲观点,可作为探究其曲论与近代昆曲发展史的研究材料。以吴梅《霜厓诗录》中有关戏曲的诗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内容、所涉及人物与剧作出发探究,... 吴梅《霜厓诗录》中有许多诗作记录了他与其他曲学家的交游、唱和活动,或直接展现了吴梅的戏曲观点,可作为探究其曲论与近代昆曲发展史的研究材料。以吴梅《霜厓诗录》中有关戏曲的诗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内容、所涉及人物与剧作出发探究,发现这些诗作可以反映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昆曲式微的情况,展现了吴梅在戏曲界以南方为中心、北方为补充的交游范围与影响范畴,体现着吴梅要求积极意义、重理论道德教化的戏曲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 《霜厓诗录》 昆曲 戏曲发展史
下载PDF
新旧之间:吴梅在现代词学演化中的地位与意义
13
作者 曲晟畅 朱惠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5-101,共7页
吴梅是现代词曲大家,最早进入大学开设词曲类课程。传统填词与现代研究的交汇,使得吴梅的词学呈现出“新旧之间”的状态,这体现在授课内容、教材体例和批评观点上。吴梅在课上教授学生填词的基本知识,同时提供“词曲合并研究”“通代词... 吴梅是现代词曲大家,最早进入大学开设词曲类课程。传统填词与现代研究的交汇,使得吴梅的词学呈现出“新旧之间”的状态,这体现在授课内容、教材体例和批评观点上。吴梅在课上教授学生填词的基本知识,同时提供“词曲合并研究”“通代词史观”等基于填词法形成的研究思路。《词学通论》在形式上与传统词话、词选相似,但在“历代词概论”部分又接近于现代词史的论述,可见吴梅将传统词学资源转化为现代词学研究。吴梅在词学批评上承袭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却与当时的“四声词”“梦窗热”保持一定的疏离。这种“新旧之间”的状态,是词学由传统批评向现代研究过渡的初始阶段,也是现代词学的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 《词学通论》 词曲合并 现代词学
下载PDF
朱熹“思无邪”的哲学底蕴——兼论中国哲学中的“思”“行”关系
14
作者 夏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3,共8页
朱熹创造性阐释“思无邪”,不仅赋予“思”以实义,而且认为“思”为“事”“言”“行”之先。这一创造性阐释使得朱子的“思无邪”内涵丰富驳杂,甚至相互龃龉,需要整体把握。概括而言,朱子的“思无邪”至少具有三种涵义,即《诗》之情感... 朱熹创造性阐释“思无邪”,不仅赋予“思”以实义,而且认为“思”为“事”“言”“行”之先。这一创造性阐释使得朱子的“思无邪”内涵丰富驳杂,甚至相互龃龉,需要整体把握。概括而言,朱子的“思无邪”至少具有三种涵义,即《诗》之情感丰富真挚皆“无邪”、学《诗》者之“思”应“无邪”、《诗》之功能在于能矫正学者之“思”至于“无邪”。朱熹对于“思无邪”的阐释,尤其是对于《诗》之情皆“无邪”的阐释彰显了其对情感的重视,但实际上他的“情”是其“天理”的一部分,包含在其哲学体系中,而并非如“知情意”系统中独立的“情”。朱熹论“思无邪”的三种内涵不同程度上皆与朱子之哲学思想及宋代理学密切相关,又与传统的诗教思想存在巨大差异,侧面预示了理学发展的空间与走向。朱子“思无邪”重“思”的特征与宋代理学重“内求”的倾向密切相关,是中国哲学“思”“行”关系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明代理学转入“渺茫”留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思无邪” 诗教 创新阐释
下载PDF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姜夔词研究
15
作者 邱美琼 杨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5-75,共11页
村上哲见作为当今日本词学界的领军人物,一生致力于中国词学研究尤其是宋词研究,对姜夔词研究有独到见解。他为了准确定位姜夔词在词史中的地位,围绕着关于姜夔词的诸家讨论,考述与梳理了姜夔的生平和著作、历代姜夔词评,考察了作为“... 村上哲见作为当今日本词学界的领军人物,一生致力于中国词学研究尤其是宋词研究,对姜夔词研究有独到见解。他为了准确定位姜夔词在词史中的地位,围绕着关于姜夔词的诸家讨论,考述与梳理了姜夔的生平和著作、历代姜夔词评,考察了作为“别派”的姜夔词,探讨了姜夔词与辛弃疾词、周邦彦词、吴文英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历时性分析考察南宋以后诸词选中的姜夔词收录情况并综合各方观点,最终确定了姜夔词的独特地位,提出南宋词坛辛弃疾、姜夔、吴文英词三足鼎立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哲见 姜夔 词评 词选 周邦彦 吴文英
下载PDF
乾嘉文人吴照生平与诗歌创作考略
16
作者 赵军伟 刘卫涛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吴照一生虽仕途不顺,但在文学创作中颇具建树,创作诗歌题材丰富,山水田园诗、酬唱羁旅诗、题画题壁诗、现世讽刺诗等均有涉猎。吴照诗歌创作既蕴含乾嘉时期诗坛兼收并蓄的诗歌特征,又带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创作题材众体兼备,创作风格... 吴照一生虽仕途不顺,但在文学创作中颇具建树,创作诗歌题材丰富,山水田园诗、酬唱羁旅诗、题画题壁诗、现世讽刺诗等均有涉猎。吴照诗歌创作既蕴含乾嘉时期诗坛兼收并蓄的诗歌特征,又带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创作题材众体兼备,创作风格转益多师,不困于一家之言;考据用典颇为精切,极具乾嘉时期学人之诗风格;审美境界和艺术风格上具有多样性,以“冲淡自然”为主要风格;善于组诗,在组诗中抒发自我胸臆。吴照研究既能丰富临川文化版图,又能以一角窥探乾嘉寒士的生平境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照 生平 诗歌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武周时期洛阳政权中心的诗学意义
17
作者 卢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5-102,共8页
关于武周时期洛阳与诗歌之关系,前人多关注诗歌对提升洛阳文化地位的作用,而忽视了当时洛阳文化对诗歌发展之影响。实际上,正由于洛阳政权中心的建立,“方外十友”才得以形成,这对唐诗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再者,诗歌中心随政权中心转到洛... 关于武周时期洛阳与诗歌之关系,前人多关注诗歌对提升洛阳文化地位的作用,而忽视了当时洛阳文化对诗歌发展之影响。实际上,正由于洛阳政权中心的建立,“方外十友”才得以形成,这对唐诗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再者,诗歌中心随政权中心转到洛阳后,诗歌的表现对象、艺术风格、用典喜好都发生了相应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诗学观念在洛阳发生了较大转变,诗人由慕学西汉(长安)转向崇尚东汉和魏晋(洛阳)文学之美。陈子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提出了“风骨”和“兴寄”的主张。探讨洛阳政权中心的诗学意义,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考察唐诗演进的外部因素及武则天与唐诗之多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洛阳文化 诗歌发展
下载PDF
时代的同行者——论吴颖丽的诗艺表现向度
18
作者 阿茹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8-48,共11页
吴颖丽是新时期达斡尔族女性诗歌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她以草原地理空间、民族历史文化、个体经验与记忆为路径的诗艺实践,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输送了宝贵的草原与达斡尔民族文化元素,拓宽了包括达斡尔族女性诗歌在内的民族文学的... 吴颖丽是新时期达斡尔族女性诗歌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她以草原地理空间、民族历史文化、个体经验与记忆为路径的诗艺实践,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输送了宝贵的草原与达斡尔民族文化元素,拓宽了包括达斡尔族女性诗歌在内的民族文学的表义空间,体现了颇为鲜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证了诗歌是助力于筑构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吴颖丽 达斡尔族 女性诗歌
下载PDF
梦窗词中的“浮槎”及其文化意义
19
作者 杨小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出自《博物志》的“浮槎”在梦窗词中出现了16次,一方面它成为词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另一方面则扮演着烘托渲染的角色。“浮槎”意象的多次出现,既与词人漂泊无依的个人经历、密丽的创作手法有关,也与夕阳西下的时代背景相系。纵观宋词,... 出自《博物志》的“浮槎”在梦窗词中出现了16次,一方面它成为词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另一方面则扮演着烘托渲染的角色。“浮槎”意象的多次出现,既与词人漂泊无依的个人经历、密丽的创作手法有关,也与夕阳西下的时代背景相系。纵观宋词,“浮槎”出现百余次,其独特内涵常与祝寿词、七夕中秋词、送别羁旅词作紧紧相系,已具有了祈福祝寿、团圆怀人、漂泊羁旅的多重普适性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 浮槎 宋词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诗经》研究的盲点: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整体观照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群 钱宗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2,共5页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并不缺失,但其长期得不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和综合把握婚恋诗中出现的诸多男性形象,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并力图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并不缺失,但其长期得不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和综合把握婚恋诗中出现的诸多男性形象,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并力图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揭示其内蕴,对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作一整体观照,这应是当代《诗经》学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男性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