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YīJiàn Xiǎo Shìand A Small Incident Rendered by the Yangs
1
作者 WANG Zai-jun ZHANG Jun-feng ZHANG Shun-sh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11期825-830,共6页
Lu Xun’s short stories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and a number of Sinologists have studied them and publishe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This paper selects“YīJiàn Xiǎo S... Lu Xun’s short stories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and a number of Sinologists have studied them and publishe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This paper selects“YīJiàn Xiǎo Shì”in Lu Xun’s collection“Call to Arms”as the object of study,taking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compares the translation of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with the original version,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em in the process of C-E translation.It is hoped that some flexible convers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translatio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īJiàn Xiǎo Shì A Small incident rendered by yang Hsien-yi&Gladys yang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comparative study
下载PDF
不对称的博弈:西安事变善后中的蒋介石与杨虎城
2
作者 王春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因领导陕甘方面与国民政府对抗而加深了国民政府对他的恶感,根本解决杨的声音很强。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初,蒋介石还要借助杨,因而对其较为温和。在东北军东调后,蒋即竭力压迫杨辞职出洋。但杨虎城并不立即遵命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因领导陕甘方面与国民政府对抗而加深了国民政府对他的恶感,根本解决杨的声音很强。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初,蒋介石还要借助杨,因而对其较为温和。在东北军东调后,蒋即竭力压迫杨辞职出洋。但杨虎城并不立即遵命行事,而是有意无意地拖延,其根本目的是希望留在国内推动抗日。在受到压力后,则提出名义、经费、生病等问题。但这些办法只能敷衍蒋介石一时,最后仍然不得不辞职、出洋。事变善后时期,去除杨虎城在国民政府内有相当共识,这既满足了蒋介石的报复心理,也符合国民政府维护纲纪以及彻底控制陕甘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杨虎城更多的只能是遵从,延宕只能更增加蒋的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善后 国民政府 蒋介石 杨虎城 博弈
下载PDF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的老辈辅政与代际交替——以杨宇霆、张学良为中心
3
作者 王春林 《近代史学刊》 2023年第2期110-124,306,共16页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出现老辈辅政的局面,张学良成为弱势领袖。其间,杨宇霆在整理军政和易帜谈判中出力甚多。但杨宇霆的“勇于任事”却使张学良的猜疑日渐加重,在劝导无效后,张学良发动了杨常事件。事件善后中,张学良努力营造事件的“合...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出现老辈辅政的局面,张学良成为弱势领袖。其间,杨宇霆在整理军政和易帜谈判中出力甚多。但杨宇霆的“勇于任事”却使张学良的猜疑日渐加重,在劝导无效后,张学良发动了杨常事件。事件善后中,张学良努力营造事件的“合法性”,奉系内部与国内外舆论却并不认同。杨常事件后老辈辅政无形瓦解,张学良也在东北上层确立了权威,这深刻影响着东北政局的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姑屯事件 奉系 杨宇霆 张学良 杨常事件
下载PDF
“炮舰政策”下的万县惨案
4
作者 李欣妍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6-114,共9页
万县惨案是1926年9月5日英国军舰轰炸万县城的事件,万县人民因英军的暴行遭受了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却没有得到任何道歉或赔偿;而英国却认为其行动目的具有正当性,是为了解救无辜被扣的商轮、惩罚暴虐蛮横的中国军队和保护英国人民的利... 万县惨案是1926年9月5日英国军舰轰炸万县城的事件,万县人民因英军的暴行遭受了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却没有得到任何道歉或赔偿;而英国却认为其行动目的具有正当性,是为了解救无辜被扣的商轮、惩罚暴虐蛮横的中国军队和保护英国人民的利益。英国海军在万县惨案案前、案中、案后表现出来的心态和行为,都是其“炮舰政策”实施的结果,但惨案后中国各地汹涌的抵英运动使英国为其“炮舰外交”的方式付出了代价,也促使英国的对华政策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县惨案 “炮舰政策” 英国 杨森
下载PDF
《内经》“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邱新萍 郭霞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39-140,共2页
"四时五藏阴阳"是关于藏象学说的命题,反映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课题组通过"肾应冬"、"肺应秋"等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四时五藏阴阳"理论... "四时五藏阴阳"是关于藏象学说的命题,反映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课题组通过"肾应冬"、"肺应秋"等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四时五藏阴阳"理论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具有科学性,其与季节性疾病的发生相关,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藏阴阳理论 实验 季节性发病 研究
下载PDF
袁世凯与“朴定阳事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礼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8-225,共8页
袁世凯作为驻朝商务委员,在1887-1891年期间,秉承清政府的旨意,全力处理"朴定阳事件"及由此引起的中朝两国的外交纠纷。但随着对朝交涉的失利与对时局认识的深入,从1890年,袁世凯一改此前的强硬做法,用和缓的办法,对说的策略... 袁世凯作为驻朝商务委员,在1887-1891年期间,秉承清政府的旨意,全力处理"朴定阳事件"及由此引起的中朝两国的外交纠纷。但随着对朝交涉的失利与对时局认识的深入,从1890年,袁世凯一改此前的强硬做法,用和缓的办法,对说的策略,艰难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从而为中朝两国在"朴定阳事件"上的体面收场铺垫了基础。史实说明,史学界对袁世凯驻朝期间的评价并不客观、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李熙 朴定阳事件
下载PDF
从官诬闹漕案看清代地方官漕政理念与地方社会治理——以陆名扬闹漕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肖丽红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共11页
地方官,作为清代漕粮征派在地方社会的代理人,其财政理念、办漕态度与对国家政策执行的差异性直接影响漕粮征派在地方社会的进行。在清代漕政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不法州县官不时擅用制度缺陷,运用种种策略与绅衿周旋争利,不同的社会... 地方官,作为清代漕粮征派在地方社会的代理人,其财政理念、办漕态度与对国家政策执行的差异性直接影响漕粮征派在地方社会的进行。在清代漕政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不法州县官不时擅用制度缺陷,运用种种策略与绅衿周旋争利,不同的社会治理思想亦对漕案的兴起、发展、善后产生影响,从而决定地方社会秩序状况。本文以陆名扬闹漕为典型个案,考察地方官对漕粮征派的执行情况及其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揭示清嘉道时期漕案频发、官民冲突加剧的内在原因,以及地方社会的应对策略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 漕政理念 地方社会治理 陆名扬闹漕
下载PDF
地方政教体系的裂变与国家政权的楔入——1937年甘肃“博峪事变”及其善后考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8-23,共6页
1937年,甘肃卓尼世袭土司杨积庆被其部下杀害于博峪村,史称"博峪事变"。事变后,经多方博弈与妥协,甘肃省政府借善后之机"改土归流",设立卓尼设治局,从此国家基层政权进入卓尼藏区。国家基层政权的进入,开启了世俗... 1937年,甘肃卓尼世袭土司杨积庆被其部下杀害于博峪村,史称"博峪事变"。事变后,经多方博弈与妥协,甘肃省政府借善后之机"改土归流",设立卓尼设治局,从此国家基层政权进入卓尼藏区。国家基层政权的进入,开启了世俗性国家政权对卓尼藏区地方政教体系的更替进程,引发了卓尼藏区基层政治体制的裂变与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积庆 博峪事变 政教体系 改土归流
下载PDF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礼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253,共11页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沾不脱"原则挤压了朝鲜争取自主活动的空间、美国口惠实不至的作为和严重的财政危机,自1892年起,中朝两国关系迅速回暖,重新进入了"蜜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定阳案” “不沾不脱”原则 “巨文岛事件”
下载PDF
“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谈马嵬之变中的杨贵妃与后人的题咏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在庆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杨贵妃被逼死于马嵬有"饮金屑"和被缢死两种说法,其实杨贵妃是被缢死的,而饮金屑乃是人们对她缢死表示同情怜惜的一种宛转的说法。杨贵妃被逼时的态度也有不同的记载,其实也均反映出人们对她被逼死的态度。唐及其后的人们对... 杨贵妃被逼死于马嵬有"饮金屑"和被缢死两种说法,其实杨贵妃是被缢死的,而饮金屑乃是人们对她缢死表示同情怜惜的一种宛转的说法。杨贵妃被逼时的态度也有不同的记载,其实也均反映出人们对她被逼死的态度。唐及其后的人们对于杨妃死马嵬事多有题咏议论,他们的态度是多有不同的。其中杜甫之说乃是美化君王,并不符合实际;而诸人之论也多有角度、观点的不同。尽管不无认为杨妃罪过该死,但多数却是取同情或反感态度。这些题咏与议论是研究杨贵妃赐死马嵬这一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珍贵文献,具有宝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嵬之变 杨贵妃 题咏 评论
下载PDF
试论杨虎城的知识分子政策——兼论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端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杨虎城将军一生之中非常重视教育。杨虎城主陕后,所执行的开明、宽容的知识分子政策,一方面吸引来了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也巩固了自己在陕西的统治,同时也推动了陕西社会的发展。因此当时陕西的舆论环境比较宽松,民众的民族精... 杨虎城将军一生之中非常重视教育。杨虎城主陕后,所执行的开明、宽容的知识分子政策,一方面吸引来了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也巩固了自己在陕西的统治,同时也推动了陕西社会的发展。因此当时陕西的舆论环境比较宽松,民众的民族精神也得到高扬,这对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虎城 知识分子政策 西安事变
下载PDF
他者镜像:汉族作家的台湾少数民族书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日本殖民者编造、改写吴凤和莎秧(Sayon)故事以宣扬"文明"感化"野蛮"和"皇民化",为其殖民统治服务,而汉族作家陈大禹两次创作吴凤题材剧本,或影射抨击官僚压迫,或呼唤民族团结。日据末期吴漫沙小说《莎... 日本殖民者编造、改写吴凤和莎秧(Sayon)故事以宣扬"文明"感化"野蛮"和"皇民化",为其殖民统治服务,而汉族作家陈大禹两次创作吴凤题材剧本,或影射抨击官僚压迫,或呼唤民族团结。日据末期吴漫沙小说《莎秧之钟》,表面上呼应了"国策",其实仍可见某种面从腹背的隐衷。战后张深切等有关"雾社事件"的著作揭露殖民当局的凶残毒辣和抗日族人的英勇刚烈,近年来邓相扬更刻画了花冈一郎等以死来向本族尽忠、向日人谢罪的矛盾人物,叙写了数十年来异族通婚家庭后代的身份迷茫、精神创伤和悲剧命运。陈映真等在书写"他者"的同时反观自我,省思自己的缺失,而这有助于促进族群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作家 台湾"原住民" 他者镜像 吴凤 莎秧 雾社事件
下载PDF
汉哀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明德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94-99,共6页
尽管汉哀帝时期已处于西汉王朝的末期,但就民族关系思想而言,不仅内容比较丰富,而且还颇具特色。扬雄在其有关著述和上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民族关系思想,其中用先进文化引导少数民族,提升各个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在共同文明的基础上,实... 尽管汉哀帝时期已处于西汉王朝的末期,但就民族关系思想而言,不仅内容比较丰富,而且还颇具特色。扬雄在其有关著述和上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民族关系思想,其中用先进文化引导少数民族,提升各个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在共同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的统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张,是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精华,代表着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方向。从汉哀帝处理与汉匈关系相联系的两次“厌胜”事件中,可以看出汉哀帝本人把汉匈关系放在首位和以边境安宁为重的心路历程,说明即使是封建帝王,也并非在一切事情上都是自私的,关键时刻也会以国家大业为重。在汉哀帝建平四年,汉朝上层围绕匈奴问题所展开的激烈思想交锋,实际上是当时官场斗争的延续。这场交锋的焦点是“威信”与欺诈,息夫躬既想欺诈匈奴和乌孙,又以“灾异”现象欺诈汉哀帝;公孙禄则提出了“以威信怀伏夷狄”的观点;王嘉则主张,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应当实事求是,无论是对待一般百姓还是少数民族,都应“推诚行善”,决不可欺骗他们,更不能制造边疆紧张气氛去欺骗皇帝。从这场交锋中可以看出,思想斗争往往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政治斗争越激烈,思想斗争也就越尖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厌胜”事件 思想交锋
下载PDF
从“箱根计划”看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的发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文伟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7-51,共5页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首倡者和发动者,事变的根源就是在日本制定的"箱根计划"。该计划是杨虎城在1928—1936年间行动的指南,杨虎城在西北建立革命救国基地的努力及与蒋介石加强独裁的企图之间的矛盾,与中共联系的日益紧密等,都...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首倡者和发动者,事变的根源就是在日本制定的"箱根计划"。该计划是杨虎城在1928—1936年间行动的指南,杨虎城在西北建立革命救国基地的努力及与蒋介石加强独裁的企图之间的矛盾,与中共联系的日益紧密等,都是箱根计划内在的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西安事变是杨虎城在计划执行受到强大阻挠并竭力将之排除而采取激烈行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根计划 杨虎城 西安事变
下载PDF
1936年秋杨虎城沪上之行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东社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4-48,共5页
本文利用若干未刊档案 ,考察了杨虎城上海之行的起因、主要活动及对杨思想变化之影响 ,揭示了杨参与“兵谏”
关键词 艳晚事件 杨虎城 联共抗日
下载PDF
西安事变前杨虎城与中共关系新探——西安事变纵横考之九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东社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9-97,共9页
西安事变前,中共对17路军的统战工作开展颇早,对联合杨虎城亦寄望甚殷。杨虎城虽在"艳晚事件"后一度有激烈的反蒋军事行动提议,但基本上却采取迟疑和委蛇立场,故其与中共关系一波三折、进展缓慢。直至沪杭之行归来,杨与中共... 西安事变前,中共对17路军的统战工作开展颇早,对联合杨虎城亦寄望甚殷。杨虎城虽在"艳晚事件"后一度有激烈的反蒋军事行动提议,但基本上却采取迟疑和委蛇立场,故其与中共关系一波三折、进展缓慢。直至沪杭之行归来,杨与中共关系方有较大改善。"西北三角"间非等距离的相互关系,对事变的发动、解决、善后以至张、杨的角色定位,均有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虎城 张学良 西安事变 “艳晚事件” “西北三角”
下载PDF
对西安事变后“二二事件”影响的再认识
17
作者 郝银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二二事件”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它削弱了“三位一体”的力量,特别是东北军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该事件是一个应该否定的事件。但是,从抗战的大局出发,它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西安事变善后和平解决的进程。不过这种解决是在削弱抗战力量的... “二二事件”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它削弱了“三位一体”的力量,特别是东北军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该事件是一个应该否定的事件。但是,从抗战的大局出发,它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西安事变善后和平解决的进程。不过这种解决是在削弱抗战力量的情况下实现的,故对该事件所起的作用不应估计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二二事件” 张学良 杨虎城
下载PDF
论杨平小说《MUD—黑客事件》的赛伯朋克风格
18
作者 高亚斌 王卫英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5-79,共5页
赛伯朋克是新兴的科幻小说门类,而年轻的科幻作家杨平是我国赛伯朋克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杨平的小说《MUD—黑客事件》中,作家通过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所造成的冲击和淆乱,对前者进行了有力的消解,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回归,同时也是在更深... 赛伯朋克是新兴的科幻小说门类,而年轻的科幻作家杨平是我国赛伯朋克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杨平的小说《MUD—黑客事件》中,作家通过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所造成的冲击和淆乱,对前者进行了有力的消解,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回归,同时也是在更深层次上对人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平 《MUD-黑客事件》 赛伯朋克 网络虚拟世界
下载PDF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善后中的战和问题
19
作者 郝银侠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一到南京即扣押了张学良,同时对西安进行政治分化与军事威胁,企图用武力实现“陕甘军事善后办法”,西北形势迅速恶化。对南京方面,究竟是“战”还是“和”?西安方面内部分歧较大。身为西北地区最高负责人的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一到南京即扣押了张学良,同时对西安进行政治分化与军事威胁,企图用武力实现“陕甘军事善后办法”,西北形势迅速恶化。对南京方面,究竟是“战”还是“和”?西安方面内部分歧较大。身为西北地区最高负责人的杨虎城,由于自身实力较小和受中共态度的影响,时而主战,时而主和,总体上是主战大于主和。杨虎城的主战主张对于争取张学良回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和抗日大局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的。对此,“千古功臣”杨虎城是有所认识的,只不过不愿放弃昔日的好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虎城 中国共产党 西安事变 战和问题
下载PDF
从“箱根计划”看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的发动
20
作者 袁文伟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4-68,共5页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首倡者和发动者,事变的根源就是在日本制定的"箱根计划"。该计划是杨虎城在1928至1936年间行动的指南,杨虎城在西北建立革命救国基地的努力及与蒋介石加强独裁的企图之间的矛盾,与中共联系的日益紧密等,都...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首倡者和发动者,事变的根源就是在日本制定的"箱根计划"。该计划是杨虎城在1928至1936年间行动的指南,杨虎城在西北建立革命救国基地的努力及与蒋介石加强独裁的企图之间的矛盾,与中共联系的日益紧密等,都是箱根计划内在的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西安事变是杨虎城在计划执行受到强大阻挠并竭力将之排除而采取激烈行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根计划 杨虎城 西安事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