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价值视域下的《易传》核心思想英译评析——以《周易》三个经典译本为例
1
作者 王晓农 王甜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4-72,共9页
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已进入新时代,典籍外译有了新的使命。《周易》经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易经》的诠释,《易传》阐发了相对独立的思想,其中有许多思想颇具当代价值。本文在当代价值视域下,通过分析英语世界... 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已进入新时代,典籍外译有了新的使命。《周易》经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易经》的诠释,《易传》阐发了相对独立的思想,其中有许多思想颇具当代价值。本文在当代价值视域下,通过分析英语世界中影响较大的三个《周易》译本——理雅各译本、贝恩斯译本、林理彰译本对《易传》的英译,发现三个译本在事理、语言和风貌层面对一些重要思想的再现存在不足之处,未能有意识地突显原文的价值内涵,不易析出较固定的语言表达以形成易于记忆、传播和概念化的语句。新时代的《易传》复译应体现一种中国文化本位下的翻译自觉,在“原汁原味”地译介原典思想的前提下,适当显化那些具有较强当代价值相关性的内容,使译文既体现历史价值,又具有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传》 核心思想 当代价值 翻译批评
下载PDF
“杜撰”“肚撰”与“臆撰”
2
作者 崔山佳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2期14-24,126,共12页
关于“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义是用“杜撰”还是“肚撰”,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杜撰”一词与姓“杜”的有关;也有人认为“杜”“土”同音,“杜”表“自己的;自家的”义。其实“肚撰”更有说服力,不仅出现时间早,理据性也更强,... 关于“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义是用“杜撰”还是“肚撰”,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杜撰”一词与姓“杜”的有关;也有人认为“杜”“土”同音,“杜”表“自己的;自家的”义。其实“肚撰”更有说服力,不仅出现时间早,理据性也更强,与其同义词“臆撰”一样,由“内心”义进而表示“主观地/的”义,再引申出“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义很自然。汉语中“肚”“臆”“胸”“肠”“腹”都有“内心”义,它们及其构成的“肚X”“臆X”“胸X”“肠X”“腹X”等词,也都引申出了“主观地/的”之义,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撰 肚撰 臆撰 隐喻
下载PDF
論《禮記·鄉飲酒義》坐位之義及其成篇之年代
3
作者 許子濱 《岭南学报》 2023年第1期47-75,共29页
《儀禮·鄉飲酒禮》記述諸侯鄉大夫每三年在鄉學(庠序)舉行選舉賢能之禮,而《禮記·鄉飲酒義》則解説經文包含的“尊賢養老”之意及坐位背後的意蘊,二篇又構成事義相應的關係。《鄉飲酒義》以“象”説解賓、主、介、僎、三賓坐... 《儀禮·鄉飲酒禮》記述諸侯鄉大夫每三年在鄉學(庠序)舉行選舉賢能之禮,而《禮記·鄉飲酒義》則解説經文包含的“尊賢養老”之意及坐位背後的意蘊,二篇又構成事義相應的關係。《鄉飲酒義》以“象”説解賓、主、介、僎、三賓坐位的象徵意義。本文將記文放在《易傳》及《荀子》、《中庸》的思想脈絡中作考察,闡明與禮諸人的坐位之義,及其與天文、四時、仁義的對應關係,以及當中體現的將人道與天道融爲一體的觀念。《鄉飲酒義》談及仁義、聖、禮、德等德目,以及仁氣、義氣説,實有自來,可與《孟子》及郭店楚簡《五行篇》等文獻聯繫起來。然則,《鄉飲酒義》既以儒爲主,又摻雜了不少如陰陽五行思想,融各家於一體而翻出新貌。凡此,無不反映篇中展現的晚周以後儒者的特點,其成書年代自可據以推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鄉飲酒義》 坐位之義 仁氣 義氣 《易傳》
下载PDF
《易传》生命哲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宏海 左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对《易经》的最早解释,后人在《易传》对《易经》解释的基础上,又对《易传》进行了无数的解释。本文认为《易传》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其存在基本因子是阴阳;其思想内核...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对《易经》的最早解释,后人在《易传》对《易经》解释的基础上,又对《易传》进行了无数的解释。本文认为《易传》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其存在基本因子是阴阳;其思想内核是"生生不息"。《易传》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成就圣人事业。《易传》的生命哲学无疑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意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阴阳 生命哲学 《周易》 生命系统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老》《庄》《易》中“象”的哲学体系及文化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方明 郭晓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7,共5页
中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的"尚象"传统,而《老子》的"象"论则是中国古代关于"象"问题最初的哲学探讨。《老子》中的"象"作为"有无相生"的"意象"呈现,同时沟通着"道"... 中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的"尚象"传统,而《老子》的"象"论则是中国古代关于"象"问题最初的哲学探讨。《老子》中的"象"作为"有无相生"的"意象"呈现,同时沟通着"道""器"二元,并以其为中介建构起关于世界存在的"形—象—道"的本体论结构。这一结构经由《庄子》和《易传》的继承与发展,又衍生出"象—罔—玄"的认识论结构和"言—象—意"的语言学结构。《老》《庄》《易》有关"象"的哲学体系,作为中华传统"尚象"思维的反映,对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易传》 “象” 有无
下载PDF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被引量:17
6
作者 蒙培元 《周易研究》 CSSCI 2000年第1期9-17,共9页
《易传》把天地自然界看成是有生命的存在,而人的生命正来自于这个自然界。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源,也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根源。人在获得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佐”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才... 《易传》把天地自然界看成是有生命的存在,而人的生命正来自于这个自然界。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源,也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根源。人在获得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佐”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天人合一 生态哲学
下载PDF
《易传》的成书年代与作者新说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延刚 潘昱洲 刘昌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4,共8页
《易传》除《杂卦》而外,均成书于孟子、荀子之后,司马迁之前,其成书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系辞》、《文言》、《彖传》、《象传》、《序卦》、《说卦》、《杂卦》。作者除《说卦》为汉初方士儒,《杂卦》为汉武帝以后的汉儒所作外,其他基... 《易传》除《杂卦》而外,均成书于孟子、荀子之后,司马迁之前,其成书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系辞》、《文言》、《彖传》、《象传》、《序卦》、《说卦》、《杂卦》。作者除《说卦》为汉初方士儒,《杂卦》为汉武帝以后的汉儒所作外,其他基本上是战国末至秦、汉初的子夏后学所作。《易传》的出现体现了百家争鸣以来,儒家"以神道设教"构建儒家化形上学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成书年代 子夏后学 儒家化形上学
下载PDF
今本《子夏易传》即唐张弧伪本考论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伟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9,共7页
《经义考》和《四库》皆认为,今本《子夏易传》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通过详细考证... 《经义考》和《四库》皆认为,今本《子夏易传》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今本《子夏易传》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子夏易传》。考证清楚此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子夏易传》,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的辑佚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本《子夏易传》 今本《子夏易传》 张弧 《四库提要》 《经义考》
下载PDF
《易传》与中国古典美学 被引量:5
9
作者 薛富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101,共9页
《易传》是对中华古典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经典文本。其对中国古典美学之影响最著者有四:“依天立人”的中道天人观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古典审美天人相融的基本主题;“立象以尽意”命题转化为意象审美范畴后,... 《易传》是对中华古典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经典文本。其对中国古典美学之影响最著者有四:“依天立人”的中道天人观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古典审美天人相融的基本主题;“立象以尽意”命题转化为意象审美范畴后,揭示了人类审美活动的感性思维方式;“阴阳”范畴启发了古典艺术形而上的追求和形而下的辩证的艺术创造智慧;刚健宽厚的君子人格追求代表了中华人格自我砥砺的生活审美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意象 阴阳 君子人格 中国 古典美学
下载PDF
《周易程氏传》对“位”与“时中”的诠释——从易学、理学与政治思想相结合的角度看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海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71,共8页
"位"与"时"都是《周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范畴,为历朝历代的易学家、儒者们所诠释。程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将天理学说引入到易学诠释之中,将爻位与儒家时中的政治理念紧密结合,从宇宙本体的高度,将"时&qu... "位"与"时"都是《周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范畴,为历朝历代的易学家、儒者们所诠释。程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将天理学说引入到易学诠释之中,将爻位与儒家时中的政治理念紧密结合,从宇宙本体的高度,将"时"、"中"视为天理在《周易》中的具体展现,希望所处不同之"位"的社会个体,尤其是君臣,在任何具体的情境中,都要遵循天理,时刻保持"中德"。程颐此解无疑强化了其易学的伦理政治性,为后代的易学诠释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程氏传》 时中 宋代易学
下载PDF
论《易传》的解释学:交感与会通——兼论《易传》解释学与西方解释学之异同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4,共6页
该文以现代西方哲学视角分析了《易传》交感与会通的解释学思想。指出:易文本与解释者同源同构同德是理解解释的原因,易文本与解释者交感是易学理解前提,"往"与"来"、"彰"与"微"、道与物之视... 该文以现代西方哲学视角分析了《易传》交感与会通的解释学思想。指出:易文本与解释者同源同构同德是理解解释的原因,易文本与解释者交感是易学理解前提,"往"与"来"、"彰"与"微"、道与物之视域融合是理解与解释实质,生命与易道互诠互显是理解与解释的终极目标。最后通过与西方解释学比较,提出了《易传》解释学特征是融创造与循环、理性与非理性、方法解释到哲学解释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交感 视域融合 生命与易道 创造与循环 理性与非理性 方法解释与哲学解释
下载PDF
《东坡易传》论“道”与“性”——兼论其中儒佛道三家关系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仁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8-32,共5页
着重考察了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道”与“性”的论述 ,发掘了其易学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内涵 ,即以佛道解道、性 ;与认识论上的内涵 ,即以庄解道、性。并指出苏轼易学哲学的特点在于“诸家并举 ,会而不通”。其“不通”主要表现在本体... 着重考察了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道”与“性”的论述 ,发掘了其易学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内涵 ,即以佛道解道、性 ;与认识论上的内涵 ,即以庄解道、性。并指出苏轼易学哲学的特点在于“诸家并举 ,会而不通”。其“不通”主要表现在本体层面的佛道之学与伦理层面的儒学之间的不通 ,而苏轼所心仪之庄学的认识论意义与理论宽容精神正好成全了这种“会而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易传》 苏轼 易学 本体论 认识论
下载PDF
《易传》的中和之美与文学精神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庆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135,共4页
《易传》对《易经》的阐释,以"中"为标准推断吉凶,以"和"为宗旨申说易理,以刚柔相济为尚,以刚柔适中为善,以追求崇高与美好为宗旨,以师法自然、生生不息为旨归,并以和融的语言为媒介,充满了中庸和穆的思想,反映了... 《易传》对《易经》的阐释,以"中"为标准推断吉凶,以"和"为宗旨申说易理,以刚柔相济为尚,以刚柔适中为善,以追求崇高与美好为宗旨,以师法自然、生生不息为旨归,并以和融的语言为媒介,充满了中庸和穆的思想,反映了以中和为美的观念,体现出中正和谐的文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和谐思想 刚柔相济 中和之美 文学精神
下载PDF
“生生”、“感通”、“偕行”——《易传》的天人共生哲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4,共6页
天人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的基本含义之一相当于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自然与人;基本含义之二是视天人为有德性(道德)的、有能动性的动态的、协调的存在。中国哲学中的这种天人观在《易传》中表现为"生生"——"感通&... 天人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的基本含义之一相当于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自然与人;基本含义之二是视天人为有德性(道德)的、有能动性的动态的、协调的存在。中国哲学中的这种天人观在《易传》中表现为"生生"——"感通"——"偕行"的天人共生态。《易传》既将天人视为一个"生生不息"的自然的生命有机体,又充分发掘天人的德性,并使二者相资相长,"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能,各循其道,"各正性命",一体偕行,共生共存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生生 感通 偕行 天人共生
下载PDF
论杨万里的类辨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梅珍生 陈金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同时 ,也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 ,《诚斋易传》是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过去人们通常将“引史证经”作为杨万里释易的主要方法 ,忽视研究杨万里在释易中对分类方法的广泛运用。杨万里不仅将分类作为区...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同时 ,也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 ,《诚斋易传》是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过去人们通常将“引史证经”作为杨万里释易的主要方法 ,忽视研究杨万里在释易中对分类方法的广泛运用。杨万里不仅将分类作为区分概念的工具 ,同时也是以之作为类比推理前提的 ,在分类中 ,杨万里以气类感应为基础 ,揭示了天、地、人之间道德原则的同源性 ,展示了《周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诠释 方法 类辨思想 《诚斋易传》 宋代
下载PDF
《易传》时观溯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万耕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0,共6页
本文从"待时而动"、"与时偕行"、"变通趋时"与"时中之义"诸方面,对《易传》时观与《左传》、《国语》及儒家、道家、阴阳家的关系作了粗略考察,认为《易传》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时"... 本文从"待时而动"、"与时偕行"、"变通趋时"与"时中之义"诸方面,对《易传》时观与《左传》、《国语》及儒家、道家、阴阳家的关系作了粗略考察,认为《易传》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时"提升为一个范畴,并初步建构了一个关于"时观"的理论体系,对先秦哲学思维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时观 思想渊源
下载PDF
今、帛本《易传》“刚柔”解《易》的诠释学考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38,共7页
在任何一个解释活动中,概念范畴都作为重要的前提限定着意义的生成,"刚柔"在今帛本《易传》中就作为基本的范畴性前提而存在。《易传》形成时,人们对"刚柔"的涵义及内在关系即有着一定的基本理解。"刚柔"... 在任何一个解释活动中,概念范畴都作为重要的前提限定着意义的生成,"刚柔"在今帛本《易传》中就作为基本的范畴性前提而存在。《易传》形成时,人们对"刚柔"的涵义及内在关系即有着一定的基本理解。"刚柔"被用以解《易》时,这些涵义及内在关系便被赋予《周易》文本,从而使《周易》生成了丰富的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作为前提性范畴的"刚柔"也实现了意义增值。今帛本《易传》对"刚柔"的把握既有同又有异,故而对《周易》的解释也有所差别。今本《易传》中,"刚柔"观念的"人文义"、"秩序义"、"变动相推义"作为"前理解"构成解《易》的前提,限定着今本《易传》的意义生成;而在帛书《易传》中,除此诸"义"之外,更突出了"刚柔"范畴的"相济义",从而使其易学解释、意义生成展现出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 概念范畴 帛书《易传》 诠释学
下载PDF
《淮南子》蕴《易》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共10页
《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 《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子》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古五子》 《易阴阳》 京房
下载PDF
论《易传》的天人学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苗润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8,共5页
《易传》非一人一时所作,因此其"天…人"概念的意涵不一;即便是出自一人之口或一人之手的篇目,由于语境等方面的原因,其含义也不是单一的。《易传》对天与人、天道与人道有明确的划界,"天人之分"是其天人学说的重... 《易传》非一人一时所作,因此其"天…人"概念的意涵不一;即便是出自一人之口或一人之手的篇目,由于语境等方面的原因,其含义也不是单一的。《易传》对天与人、天道与人道有明确的划界,"天人之分"是其天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地合德"的"天人合一"说,是《易传》所预设的一种理想的天人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天人 实然 理想
下载PDF
论《易传》的人性善恶统一说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恩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7,共7页
《易传》的人性论是善恶统一论。天地虽赋予人类善质,但天地自然之道有吉凶,有和合与不和合,所以天地赋予人善质的同时,也赋予人凶质、不和合之质,此即人之恶质。《易传》是阴阳对立统一论者,认为天地万物有吉就有凶,有福就有祸,有善就... 《易传》的人性论是善恶统一论。天地虽赋予人类善质,但天地自然之道有吉凶,有和合与不和合,所以天地赋予人善质的同时,也赋予人凶质、不和合之质,此即人之恶质。《易传》是阴阳对立统一论者,认为天地万物有吉就有凶,有福就有祸,有善就有恶。一切矛盾的事物都是互相转化的,没有离开善的恶,也没有离开恶的善。人的自然本质善恶混同,既有文明之光,又有野蛮之暗。人后天性之善恶取向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人的主观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人性论 阴阳对立统一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