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策》在北宋时期的整理和流传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杰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北宋时期是《战国策》流传史上的关键时期,有赖曾的整理,《战国策》才得以“完篇”流传至今。本文考证认为:曾云经他整理后“三十三篇复完”,实仅指无整卷使失,字句段落乃至整章佚失仍不在少数;曾校此书的时间为嘉六年至嘉八年;... 北宋时期是《战国策》流传史上的关键时期,有赖曾的整理,《战国策》才得以“完篇”流传至今。本文考证认为:曾云经他整理后“三十三篇复完”,实仅指无整卷使失,字句段落乃至整章佚失仍不在少数;曾校此书的时间为嘉六年至嘉八年;此后,有李格非、王觉、孙朴等续校《战国策》;孙朴校本是北宋传本中的最佳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北宋 流传系统 曾巩 考证 孙朴校本
下载PDF
苏秦、张仪纵横说辞探研 被引量:3
2
作者 熊宪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4-168,共5页
《战国策》所录十余篇苏秦、张仪的纵横说辞,乃后学者的拟作,具有鲜明的创作色彩和文学特征,实为精心构制的“纵横家言”。它们既是纵横说辞的典型样板,也是供后学者研习纵横术的出色范本,还可看做支撑各《策》的主干。细加探究,启示良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苏秦 张仪 纵横说辞 纵横家言
下载PDF
“战国策”派与儒家思想的三重对话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旭 《武陵学刊》 2012年第6期6-11,共6页
"战国策"派在其主办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中与儒家思想展开了三重对话。第一重对话是应和式的充实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赞同或至少不否定儒家思想,并对儒家思想进行结合实际的申说;第二重对话是反叛式... "战国策"派在其主办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中与儒家思想展开了三重对话。第一重对话是应和式的充实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赞同或至少不否定儒家思想,并对儒家思想进行结合实际的申说;第二重对话是反叛式的时代性对话,即"战国策"派从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出发,完全地否定儒家思想;第三重对话是借鉴式的开放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跳出中国、放眼西方,以尼采的意志哲学鉴照儒家思想。这三重对话着眼于改造民族精神以应对抗战的迫切需求,最终表现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派 儒家思想 爱国主义 巴赫金 对话
下载PDF
《战国策》的佚文及其佚失原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杰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由于历代战乱、王朝更叠等原因,《战国策》在西汉末至南宋间散失严重。自南宋起有文人从事《战国策》辑佚,至今人诸祖耿、郑良树共辑得107则7570字,《战国策》散失最严重的历史时段为唐末和北宋。这当与唐末战乱和北宋书籍书写材料、书... 由于历代战乱、王朝更叠等原因,《战国策》在西汉末至南宋间散失严重。自南宋起有文人从事《战国策》辑佚,至今人诸祖耿、郑良树共辑得107则7570字,《战国策》散失最严重的历史时段为唐末和北宋。这当与唐末战乱和北宋书籍书写材料、书籍装订制度的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佚文 佚失原因 书写材料 书籍装订制度
下载PDF
集体浪漫主义之考察与反思
5
作者 於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70-76,共7页
以李长之为切入点,联系到同时期的"战国策"派的思想主张,可以观察到浪漫主义与国家、民族、战争等话语结合时所产生的独特文化现象——实际上呈现出的是浪漫主义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传播和发展的一大独特态势。这种将个体意义... 以李长之为切入点,联系到同时期的"战国策"派的思想主张,可以观察到浪漫主义与国家、民族、战争等话语结合时所产生的独特文化现象——实际上呈现出的是浪漫主义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传播和发展的一大独特态势。这种将个体意义层面的浪漫主义上升到集体意义层面的现象,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潜藏危险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战国策”派 集体浪漫主义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战国策》说辞文体类说 被引量:1
6
作者 柯镇昌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4期39-43,共5页
功能分类是文体分类的重要方式之一。《战国策》所记策士们的说辞多属说体,依据其不同的言说功能,可以将其分为谋说、伪说、谏说、论说、间说、辨说、荐说、辞说及讽说等不同种类。与《左传》、《国语》相比,《战国策》所载说体的文体... 功能分类是文体分类的重要方式之一。《战国策》所记策士们的说辞多属说体,依据其不同的言说功能,可以将其分为谋说、伪说、谏说、论说、间说、辨说、荐说、辞说及讽说等不同种类。与《左传》、《国语》相比,《战国策》所载说体的文体功能及种类有了较大变化,而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大变革、士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及《战国策》各篇章来源之不同,是其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说辞 文体 功能 分类
下载PDF
《战国策注释》训诂失误举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战国策注释》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全面注释《战国策》的专著,本文着重分析了该书中有关词语解释的一些问题。从不明通假、不明语法、不明古注、不明词语的特殊意义四个方面说明:传统的训诂研究在今天仍有其自身价值,是我们全面正确理... 《战国策注释》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全面注释《战国策》的专著,本文着重分析了该书中有关词语解释的一些问题。从不明通假、不明语法、不明古注、不明词语的特殊意义四个方面说明:传统的训诂研究在今天仍有其自身价值,是我们全面正确理解古文献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注释 训诂 词义
下载PDF
论《战国策》策士谏言中的道家思想
8
作者 张琰 施仲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关于《战国策》中的策士及其谏言,学者大多关注到的是其中所反映出的纵横家思想。其实,在《战国策》的策士谏言中,亦有着道家的渊源影响及其思想内蕴:《战国策》策士谏言奉行的"顺应法",即"顺应"被谏言者的意愿,以... 关于《战国策》中的策士及其谏言,学者大多关注到的是其中所反映出的纵横家思想。其实,在《战国策》的策士谏言中,亦有着道家的渊源影响及其思想内蕴:《战国策》策士谏言奉行的"顺应法",即"顺应"被谏言者的意愿,以其是非判断和好恶选择作为游说的原则和标准,就衍生自道家的"自然无为";而策士谏言中的"环"术,即不设置明确的是非价值观,任何策略和主张都因势而变,则以道家的"辩证法则"为理论基础和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策士 谏言 道家思想 顺应法 自然无为 “环”术 辩证法则
下载PDF
《战国策》“过而遂正于天下”新解
9
作者 吴辛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0,共5页
《战国策》及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文选中“过而遂正于天下”一句所含“过”、“遂”、“正”、“于”诸字的词义和用法须再讨论辨析。“正于天下”与“正天下”异构同义,“过而遂正于天下”意即“进而就成为天下霸主”。
关键词 《战国策》 《古代汉语》
下载PDF
从夸饰与虚构的运用看《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10
作者 裴登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39,共5页
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战国策》 ,因大量纵横游说之辞中对夸饰与虚构手法的运用而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其夸饰与虚构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在先秦史传文学中 ,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 。
关键词 《战国策》 夸饰 虚构 文学色彩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战国策》的策士谏言策略
11
作者 张琰 施仲贞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1-35,93,共5页
《战国策》中的策士为了达到游说目的,在进谏时常采取特殊的谏言策略,往往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战国策》中策士谏言,多用诈伪之术,混淆视听,蒙蔽对手;善用攻心之法,真情善意,触动对方;再施以行为艺术,辅助谏言,出奇制胜。
关键词 战国策 策士 谏言 策略
下载PDF
古汉语札记——贵州版《战国策》全译本错误指正
12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8-80,共3页
贵州人民出版社 1 994年出版的《战国策》文白对照全译足本中尚有一些错误 ,有些字词错译 ,有些词语或句子漏译。现予以指出 。
关键词 战国策 全译本 札记
下载PDF
关于“吕不韦说子楚”的再创作
13
作者 可永雪 《语文学刊》 2020年第4期83-86,共4页
"吕不韦说子楚"这一史实于《战国策》《史记》中均有载录,然记录的方式、侧重点却有不同:前者是叙述性的,文字平实而简括,具有纪实性;后者则是文学的再创作,是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呈现,刻画得出神入化,凸显出吕不韦的智与能。
关键词 战国策 史记 吕不韦说子楚 华阳夫人
下载PDF
《战国策》资料来源及编订体系考辨
14
作者 董常保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7-39,117,共4页
文章根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所述,对《战国策》的“国别者八篇”和六种“中书”资料进行分类考辨,进而参照《战国策集注汇考》和《战国策考辨》,对其编订体系进行简略考辨。
关键词 《战国策》 资料来源 编订体系
下载PDF
《国策》校证·金石篇
15
作者 杨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战国策》在传世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文字讹误,引起歧义。本文对其中10例进行校释,并 引用古代金石文字资料为据,以证己说。
关键词 校释 《战国策》 金石文字
下载PDF
论“战国策派”民族文学运动及其德国文化背景
16
作者 李扬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6-79,96,共5页
以陈铨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在20世纪40年代倡导的民族文学运动,借镜德国狂飙运动,主动吸取德国文化思想资源中的精神元素,期望以尚力和浪漫的民族文学实现抗战建国、民族复兴,并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伟大的... 以陈铨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在20世纪40年代倡导的民族文学运动,借镜德国狂飙运动,主动吸取德国文化思想资源中的精神元素,期望以尚力和浪漫的民族文学实现抗战建国、民族复兴,并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伟大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派 陈铨 民族文学运动 狂飙运动
下载PDF
修辞视角下的《战国策》语言艺术
17
作者 兰和群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战国策》作为先秦纵横家散文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在修辞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作者结合当时情况以及策士们独特的身份地位、不同的言语对象等语言环境,始终围绕"劝谏、游说"这一主题,充分发挥短... 《战国策》作为先秦纵横家散文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在修辞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作者结合当时情况以及策士们独特的身份地位、不同的言语对象等语言环境,始终围绕"劝谏、游说"这一主题,充分发挥短句、整句的独特优势,并综合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对比等修辞格式,恰当地安排人物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语言艺术 修辞
下载PDF
《新唐书·艺文志》“员半千《三国春秋》”条辨误
18
作者 李豪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第11期93-96,共4页
《新唐书·艺文志》中所载员半千著《三国春秋》一书,系据《旧唐书·王义方传》补录,但该传其实混淆了何彦先与员半千二人的事迹。文章利用新出《周故地官侍郎上柱国何公墓志铭并序》,纠正《旧唐书·王义方传》中的讹误,在... 《新唐书·艺文志》中所载员半千著《三国春秋》一书,系据《旧唐书·王义方传》补录,但该传其实混淆了何彦先与员半千二人的事迹。文章利用新出《周故地官侍郎上柱国何公墓志铭并序》,纠正《旧唐书·王义方传》中的讹误,在此基础上,考订《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员半千《三国春秋》”一书当为“何彦先《三国战策》”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半千 《三国春秋》 何彦先 《三国战策》 《新唐书·艺文志》
下载PDF
王念孙《战国策杂志》校勘学价值述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湘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第6期84-91,共8页
王念孙是清代小学的集大成者,《战国策杂志》是其研读《战国策》的学术札记。此书不仅对《战国策》编订流传中产生的脱文、衍文、讹文、误文以及错简等进行了勘正,也通过全面运用文字音韵学、历史地理学、文法文献学等知识为校勘学人指... 王念孙是清代小学的集大成者,《战国策杂志》是其研读《战国策》的学术札记。此书不仅对《战国策》编订流传中产生的脱文、衍文、讹文、误文以及错简等进行了勘正,也通过全面运用文字音韵学、历史地理学、文法文献学等知识为校勘学人指明了路数门径,一方面对《战国策》研究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为清代校勘学树立了标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杂志》 王念孙 校勘
下载PDF
论王念孙《读战国策杂志》的文献考据方法
20
作者 贾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65,共8页
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读战国策杂志》中使用了若干种具备典范意义的文献考据方法。王氏据异文以比勘、校正《战国策》原文,运用以形索意的方法纠正字形讹误,运用以声求义的方法从字音推求字义,通过归纳总结同时代古籍... 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读战国策杂志》中使用了若干种具备典范意义的文献考据方法。王氏据异文以比勘、校正《战国策》原文,运用以形索意的方法纠正字形讹误,运用以声求义的方法从字音推求字义,通过归纳总结同时代古籍中的语义、对文、句式等用语规律考订文句,并据历史、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考察。这些行之有效的考据方法使得王念孙与《读书杂志》成为考据学上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方法 《读书杂志》 《战国策》 王念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