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400年史”之说的由来、谬误与危害
1
作者 陈思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3期92-102,共11页
所谓“台湾400年史”之说,是将中国台湾“有史时代”的长度界定为400年,将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台湾的“发现”与殖民侵略视为台湾历史的“开端”,是“台独”分子建构“台独史观”的重要基础。虽然该说与连... 所谓“台湾400年史”之说,是将中国台湾“有史时代”的长度界定为400年,将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台湾的“发现”与殖民侵略视为台湾历史的“开端”,是“台独”分子建构“台独史观”的重要基础。虽然该说与连横《台湾通史》的某些表述有表面相似之处,但是内涵完全不同。“台独”分子宣传“台湾400年史”之说的主要目的,一为鼓吹在西方殖民者的影响下,中国台湾历史发展已“脱离中国”,融入世界;二为淡化乃至抹杀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中国台湾与内地之间的长期往来的交流历史。所谓十六七世纪中国台湾与世界“接轨”,不过是当时中国经贸开始与西方接轨这一庞大历史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自古以来两岸有着密切历史联系的证据,更是中国台湾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为此,应正本清源,与“台独史观”进行坚决斗争,向两岸人民传递正确的中国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台湾400年史” “台独史观” 《台湾通史》
下载PDF
略论“文化台独”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一旦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必将对两...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一旦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必将对两岸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坚决遏制"文化台独"思潮的蔓延。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同出一脉,源远流长。民进党当局推行"本土化""、去中国化,"这是要从根本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是不得人心的,其图谋也是不能得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台独” 内涵 历史观 文化观 民族观 “台独”分子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史教科书民族叙事的演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孔立 《闽台关系研究》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从1997年开始,台湾当局介入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台湾当局运用公权力极力推进"去中国化"的进程,近年来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行的台湾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史已经消失,并且全面切断了台湾史、台湾文化、"台湾民族"... 从1997年开始,台湾当局介入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台湾当局运用公权力极力推进"去中国化"的进程,近年来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行的台湾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史已经消失,并且全面切断了台湾史、台湾文化、"台湾民族"与中国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关系,"台独史观"的建构已经基本完成。台湾史教科书民族叙事的演变过程,不仅是一场学理论争,而且是一场政治斗争。必须将"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将批判"台独史观"与开展反对"台独"和遏制"台独"的斗争相结合,直到"台独"分裂主义的图谋彻底失败,"台独史观"才会自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历史教科书 “去中国化” “台独史观”
下载PDF
论《申报》之独立舆论及史料价值——以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尹海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7-121,共5页
从1874年《申报》有关日军入侵台湾的“论说”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对日本的警惕、对日本出兵台湾的动机和借口以及对台湾事件的态度等方面,《申报》坚持独立舆论,与官方有不同声音。但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时,《申报》... 从1874年《申报》有关日军入侵台湾的“论说”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对日本的警惕、对日本出兵台湾的动机和借口以及对台湾事件的态度等方面,《申报》坚持独立舆论,与官方有不同声音。但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时,《申报》与政府保持基本一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爱国精神和正义感。《申报》之独立舆论及其特征,对于研究近代中日两国相互认知、中国人的日本观及其变迁,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台湾事件 中日关系 独立舆论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剖析台湾地区“独”派曲解郑成功历史的学理谬误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2年第5期1-13,共13页
“台独史观”是“台独”分子在历史领域“去中国化”的重要工具,其表现之一就是对郑成功历史的曲解。他们或鼓吹郑成功的明郑政权是代表台湾地区的“独立政权”“东宁王国”,或将其称为代表中国的“外来政权”,或指责郑成功与荷兰殖民... “台独史观”是“台独”分子在历史领域“去中国化”的重要工具,其表现之一就是对郑成功历史的曲解。他们或鼓吹郑成功的明郑政权是代表台湾地区的“独立政权”“东宁王国”,或将其称为代表中国的“外来政权”,或指责郑成功与荷兰殖民者一样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屠杀者”。“台独史观”的观点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受到中外史料记载的有力驳斥。“独”派歪曲郑成功历史,暴露了其蓄意“反中谋独”的“台独”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台湾地区 “台独史观”
下载PDF
从“民族叙事”角度看“台独史观”论述之演变——以明郑中国台湾史相关建构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思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7,共15页
“台独史观”在“民族叙事”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着“压迫与抗争”这一主题,将中国台湾历史歪曲为所谓“中国人”对“中国台湾人”的“民族压迫史”。而在“台独史观”对明郑中国台湾史的论述中,该主题则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弱化再到... “台独史观”在“民族叙事”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着“压迫与抗争”这一主题,将中国台湾历史歪曲为所谓“中国人”对“中国台湾人”的“民族压迫史”。而在“台独史观”对明郑中国台湾史的论述中,该主题则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弱化再到强化的过程。从早期将郑成功和明郑政权污蔑为与荷兰、日本一样的“外来殖民政权”,到民进党初次执政时期转而鼓吹明郑政权在中国台湾“独立建国”的“东宁建国论”,再到如今大肆攻击郑成功和汉族移民“压迫屠杀中国台湾‘原住民’”的“原民史观”——这种转变,揭示了“台独史观”的“民族叙事”本质,就是“反中国化”和“反中华民族化”,只是迫于中国台湾人民的强烈中国认同,才一度对其进行弱化。如今,随着“台独”势力的得势和“台独”思想在中国台湾民众中的传播,“台独史观”也逐步撕去其伪装,开始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迈进。我们必须对“台独史观”的这一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并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独史观 “民族叙事” 郑成功 明郑
下载PDF
论“再殖民”视角影响下的光复初期台湾史研究——以台湾地区《台湾史研究》刊物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俊凌 张遂新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13-20,共8页
光复初期是台湾历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脱离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回归祖国后的重要转折时期。因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出现了重大转变,受到海峡两岸史学界的关注。作为目前台湾地区台湾历史学界学术评价最高,水平最为齐整的学... 光复初期是台湾历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脱离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回归祖国后的重要转折时期。因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出现了重大转变,受到海峡两岸史学界的关注。作为目前台湾地区台湾历史学界学术评价最高,水平最为齐整的学术刊物,《台湾史研究》能够很好地反映台湾地区历史研究的状况。观察其中相关论文可以发现,近十余年来台湾地区有关光复初期台湾史的研究,已经深受"再殖民"理论及其体系的影响,学者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对国民党当局政治阴暗面的揭露和批判上,反复渲染台湾"悲情",隐含分离主义倾向。光复初期台湾史研究"再殖民"视角的形成与发展是后殖民理论在台湾发生"理论旅行"的产物,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2000年前后"台独史观"在当局的纵容和鼓励下侵入台湾史学界,尤其对光复初期台湾史研究影响甚巨。作为一种偏狭的历史观念,对"再殖民"视角应从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予以批驳,以利于形成客观全面的台湾历史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复初期台湾史 “再殖民”视角 后殖民主义 “台湾史观” “台独史观”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建构与概念供给——以民本的传统性改造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8-46,共9页
为了回应使命性、实践性和本土性的时代命题,中国政治学需要发展其主体性和原创性,建构具有高度学术自觉的自主知识体系。自主概念体系是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工程,其目标在于提炼并体系化源自中国实践、承自中国传统并且可以... 为了回应使命性、实践性和本土性的时代命题,中国政治学需要发展其主体性和原创性,建构具有高度学术自觉的自主知识体系。自主概念体系是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工程,其目标在于提炼并体系化源自中国实践、承自中国传统并且可以解释中国问题的标识性概念。历史政治学对既存性概念的整理、更新与改造,可以提供一批接续和活化传统政治本土意蕴和独特基因的政治学标识性概念,对民本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历史政治学在活化本土概念方面的努力。传统民本具有道德和政治上的双重意义,但因其内在的以君本位为前提的传统性局限,必须经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方能焕发当代活力。人民主权观、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当家作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政治经验有助于更新和活化传统民本,使其成为富有生命力的中国政治学标识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自主知识体系 概念供给 历史政治学 民本
下载PDF
试析台湾当局国家认同观与两岸政策
9
作者 陈以定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局 国家认同观 统独政策
下载PDF
“台独”史观平议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细珠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23,共23页
通过系统考察“台独”史观的历史演变、基本观点及社会政治影响,并理性地思考有关应对之策,本文认为“台独”史观与“台独”运动相共生,并在“台独”势力操作下成为中国台湾岛内中国台湾史研究的主流学术话语。近30年来,“台独”史观经... 通过系统考察“台独”史观的历史演变、基本观点及社会政治影响,并理性地思考有关应对之策,本文认为“台独”史观与“台独”运动相共生,并在“台独”势力操作下成为中国台湾岛内中国台湾史研究的主流学术话语。近30年来,“台独”史观经历政治化、学术化、社会化过程,严重影响了中国台湾岛内的主流思想意识。“台独”史观不仅促使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台独”政客在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分裂国家的“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通过教改与历史教育向中国台湾社会渗透,严重毒害了中国台湾青少年。应对“台独”史观“破”与“立”的两条路径是:一方面,剖析“台独”史观的学理谬误,揭露“台独”史观的社会政治危害;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树立正确的中国台湾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史研究 “台独”史观 “中国台湾主体性”史观 “中国台湾岛史”概念 同心圆 史观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历史文化的“本土”叙事
11
作者 李天星 《闽台关系研究》 2023年第2期99-108,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本土化”思潮的骤然兴起与持续发酵,成为中国台湾社会撕裂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政治诉求的催化促使蕴含狭隘“台湾意识”的“台独史观”开始滋生并不断蔓延。原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寻根”热潮中被发掘出的、带有中华民... 20世纪80年代“本土化”思潮的骤然兴起与持续发酵,成为中国台湾社会撕裂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政治诉求的催化促使蕴含狭隘“台湾意识”的“台独史观”开始滋生并不断蔓延。原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寻根”热潮中被发掘出的、带有中华民族主义烙印的“反抗精神”,在“本土论”者的历史叙事中开始发生转变,斗争的对象从日本殖民统治者演变成国民党当局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非武装抗日史及中国台湾少数民族族群史成为“本土论”者汲取经验反国民党“威权”与建构中国台湾“民族认同”的重要场域。中国台湾“解严”前后,“本土论”者又妄图“创造”所谓“台湾新文化”,以突显“台湾主体性”,“二二八事件”被解读成中国“殖民”中国台湾的历史悲剧。中国台湾历史文化沦为“本土论”者表达政治诉求的工具,“台独史观”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台湾意识” “中国台独史观” 中国台湾历史
下载PDF
叶石涛“文学台独”论生成的家族因素
12
作者 黄立一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9,共9页
纵观叶石涛的思想路向,经历了一个由"乡土"进而"本土",最终"分离""分裂"的历史性演化过程。其出身台南府城世家,家族地主阶级的属性、纠结扭曲的民族记忆、对政治既亲近又疏离的姿态以及投机... 纵观叶石涛的思想路向,经历了一个由"乡土"进而"本土",最终"分离""分裂"的历史性演化过程。其出身台南府城世家,家族地主阶级的属性、纠结扭曲的民族记忆、对政治既亲近又疏离的姿态以及投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都对这种"文学台独"思想的历史性生成演化起到潜在的作用。考源叶石涛的家世并作相应的文化分析,对我们理解其思想转变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石涛 “文学台独”论 家族因素 历史性生成
下载PDF
略论《过台湾》颠覆“台独”史观的文献价值
13
作者 陈俊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1-37,共7页
纪录片《过台湾》在进行大量田野调查、掌握丰富文献资料和第一手“活态”资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影像历史叙事方式,展现300年来台湾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它从考古发现、学术研究里梳理史实,在台湾百姓口述的历史事件里确认民族认同的共... 纪录片《过台湾》在进行大量田野调查、掌握丰富文献资料和第一手“活态”资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影像历史叙事方式,展现300年来台湾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它从考古发现、学术研究里梳理史实,在台湾百姓口述的历史事件里确认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铲除“台独”史观的深根蟠结;以影视传播的历史叙事,在文缘相同、法缘相续中建构文化认同的共同记忆,揭露“台独”史观篡改历史的险恶用心;从闽台对渡的故园绝恋、政权更替的影像挖掘、对日抗战的家国情怀中,确认国家认同的共同记忆,揭露“台独”史观分裂国家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文纪录片 《过台湾》 文献价值 “台独”史观 话语建构
下载PDF
海峡两岸“文化台独”研究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14
作者 刘奎 陈子倩 《台湾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文化台独”是“台独”势力企图将台湾地区从中国领土分离出去的重要手段,它对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事业有严重的危害性,对此,两岸社会和学界均有大量的文章予以分析和批判,深入揭示“文化台独”理论的矛盾性、虚假性和危害性。本文从“... “文化台独”是“台独”势力企图将台湾地区从中国领土分离出去的重要手段,它对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事业有严重的危害性,对此,两岸社会和学界均有大量的文章予以分析和批判,深入揭示“文化台独”理论的矛盾性、虚假性和危害性。本文从“文化台独”的内涵、表现和影响三个维度综述学界关于“文化台独”的研究文献,总结已有研究的经验,指出研究薄弱之处及其原因,探寻未来研究的突破口,以更好地揭示和批判“文化台独”的实质及危害,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台独” 国族认同 “台独史观” 文学 教育
原文传递
两岸一体史观发微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细珠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102,共14页
史观或历史观,是历史研究的立场与指导思想,涉及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以及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台湾学界的台湾史观有从统一史观转向“台独”史观的历程,现在“台独”史观是主流;而大陆学界的台湾史观则始终坚持统一史观,一般笼统地... 史观或历史观,是历史研究的立场与指导思想,涉及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以及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台湾学界的台湾史观有从统一史观转向“台独”史观的历程,现在“台独”史观是主流;而大陆学界的台湾史观则始终坚持统一史观,一般笼统地用中国史观。历史研究的史观的提出要符合历史实际。两岸一体史观是基于台海两岸关系历史演进的基本史实的理论概括,强调台海两岸是一个历史形成的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史观的提出,有助于破解各种“台独”史观的谬论,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台湾史研究,也有助于引导包括台湾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史 台湾史观 “台独”史观 统一史观 两岸一体史观
原文传递
“台独史观”的建构与严重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经过几十年的建构,"台独史观"已经基本上建成,并且已经在台湾历史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台独史观"的主要特性是"去中国化","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皇民化"是一体两面,体... 经过几十年的建构,"台独史观"已经基本上建成,并且已经在台湾历史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台独史观"的主要特性是"去中国化","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皇民化"是一体两面,体现了分裂主义的实质。"台独史观"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它们的政治目的已经部分达到。"台独史观"将导致台湾民众"理直气壮"地走上分裂主义的危险道路。大陆方面如何认真面对"台独史观"的严重影响,是当前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独史观” “去中国化” “国家认同” 分裂主义
原文传递
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的宏观检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细珠 《台湾研究》 2014年第5期81-94,共14页
台湾史是一门兼具学术与政治意义的新兴特色学科。中国大陆的台湾史研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属于中国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从研究史的角度,对于60多年来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成果做一宏观性的检讨,具体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台湾史研究的特点... 台湾史是一门兼具学术与政治意义的新兴特色学科。中国大陆的台湾史研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属于中国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从研究史的角度,对于60多年来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成果做一宏观性的检讨,具体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台湾史研究的特点,剖析唯物史观与"台独"史观论争的典型事例,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展现新的研究趋向,将有助于推动台湾史研究的深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学界 台湾史 学科建设 唯物史观 “台独”史观
原文传递
论历史记忆的重构与台湾的“去华夏化”——兼论“文化台独”者的思维逻辑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相平 《台湾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12,共12页
李登辉主政后期以来,台湾的"文化台独"者借助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政治台独"力量,或两种力量裹挟在一起,试图通过"寻找多元‘祖源记忆’"、"结构性失忆"、"‘重排照片’与‘了断... 李登辉主政后期以来,台湾的"文化台独"者借助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政治台独"力量,或两种力量裹挟在一起,试图通过"寻找多元‘祖源记忆’"、"结构性失忆"、"‘重排照片’与‘了断’他族群之历史记忆"等方法,从多层次多管道解构和重构台湾的历史记忆,以达到在文化上"去华夏化"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华民族认同"根基"稳定、"中华民族史观"下的历史记忆不可能被"了断"、"中华传统"会持续发挥作用、城市建筑和空间承载的中华历史记忆难以磨灭以及大陆与台湾共同利益逐渐厚实、台湾的"资源"取得与分配过程无法摆脱大陆的影响等,台湾文化不可能"去华夏化",但可能走向"华夏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去华夏化” “去中国化” “华夏边缘化” “文化台独”
原文传递
岛内“台独”组织的历史发展与趋势分析
19
作者 胡雪儿 温良谦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5,共7页
台湾地区“独”派组织及其活动一直是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乱源之一。在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可能长期主政下,厘清岛内“台独”组织及其发展规律,理应成为目前“台独”问题研究的重点。通过组织-环境互动分析框架对其进行分析,可... 台湾地区“独”派组织及其活动一直是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乱源之一。在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可能长期主政下,厘清岛内“台独”组织及其发展规律,理应成为目前“台独”问题研究的重点。通过组织-环境互动分析框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过去三十余年,岛内“台独”组织的发展与宏观政治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为“台独”组织创造出了一种宽松有利的生存发展环境。同时,“台独”组织具有主观能动的适应性,主要是表现为结构多样化、运作多元化和路线复杂化这三大特点。总结过去经验可以预知,虽然“台独”组织的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但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台独”组织仍将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因此仍需要密切关注其发展,并警惕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可能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台独”组织 历史发展 规律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