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了2”的时体助词与动相补语之分 被引量:4
1
作者 范晓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5,共16页
文章重审普通话句尾“了2”的语法性质。现实性主句(如“他已经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编码了相对过去时,它是统辖主句、促成完句的时体助词;一部分非现实环境(如“他差点儿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表示结果达成义,它是统辖依附性小... 文章重审普通话句尾“了2”的语法性质。现实性主句(如“他已经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编码了相对过去时,它是统辖主句、促成完句的时体助词;一部分非现实环境(如“他差点儿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表示结果达成义,它是统辖依附性小句、不能完句的动相补语。文章由此总结出“了2”的梯度异质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动相补语 完句 非现实 相对时制
下载PDF
普方古视角下的“了_1”“了_2”“了_3”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史冠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53-59,共7页
目前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把“了”分为“了1”“了2”,“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一般认为是动态助词;“了2”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是语气词。但在临淄方言中,“了”却呈现为三分样态,无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有不同的... 目前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把“了”分为“了1”“了2”,“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一般认为是动态助词;“了2”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是语气词。但在临淄方言中,“了”却呈现为三分样态,无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有不同的特点。现代汉语其他方言和近古汉语也都有支持将“了”三分的语言例证。最后,我们倾向于普通话的“了”也应该三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2 了3 二分 三分 样态 方言 近古汉语 普通话
下载PDF
论否定副词“没(有)”与“了2”共现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庆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51,共15页
否定副词"没有"作用于核心谓语层面,而"了2"作用于句子层面,"了2"的作用范围大于"没有"的作用范围。只要能改变内层"没有VP"的性质特征,使之和外层"了2"的功能相适应,二... 否定副词"没有"作用于核心谓语层面,而"了2"作用于句子层面,"了2"的作用范围大于"没有"的作用范围。只要能改变内层"没有VP"的性质特征,使之和外层"了2"的功能相适应,二者就能共现。句式具有完型特征,因此事件的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否定副词"没有"和"了2"的共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 “了2 共现 功能的层次性
下载PDF
语境制约 顺势而用——从语用学视角管窥“了_2”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邓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在回顾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2"的句法意义和语法意义;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语料,揭示其语用意义。笔者认为,"了2"可以使交际中话语语气缓和,更加具有商榷性和可接受性,减弱言语行为的施事力度,等等... 本文在回顾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2"的句法意义和语法意义;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语料,揭示其语用意义。笔者认为,"了2"可以使交际中话语语气缓和,更加具有商榷性和可接受性,减弱言语行为的施事力度,等等。此外,"了2"的使用受语境限制和制约,是顺应环境作出的得体的语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句法意义 语法意义 语用意义
下载PDF
语用意义 对等翻译——试论“了_2”的英译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邓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本文在回顾"了2"句法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对等理论和典型例子探讨"了2"的英译策略。把"了2"译成英语时,可以在具体上下文中运用英语的一些非正式单词、词组或句式,实现交谈气氛随和的... 本文在回顾"了2"句法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对等理论和典型例子探讨"了2"的英译策略。把"了2"译成英语时,可以在具体上下文中运用英语的一些非正式单词、词组或句式,实现交谈气氛随和的语用功能;可以通过英语的某些情态动词,使整个句子更具有商榷性和可接受性;最后,可以使用英语的一些同样可以减弱言语行为意向力度的小品词,降低命令的意向力度,增强其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意义 2英汉互译
下载PDF
基于最简方案的“了1”与“了2”共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慧 冯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汉语中的"了"字由于其分布特点和所具有的功能角色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受到了重点关注。对词尾"了"的研究较多,对句尾"了"的研究相对较少,罕有对"了1""了2"共现语句进行研究的报告。该... 汉语中的"了"字由于其分布特点和所具有的功能角色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受到了重点关注。对词尾"了"的研究较多,对句尾"了"的研究相对较少,罕有对"了1""了2"共现语句进行研究的报告。该研究假设"了1"的句法功能通过轻动词方式实现,"了2"的句法功能则通过体标记词的方式实现。提出的假设可以解释"了1"和"了2"共现时两个"了"字所具有的句法功能,完成相应的特征核查,并描述句子的句法推导过程,投射得到正确的语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了1 2 了1和了2的共现
下载PDF
“第1人称+V+了_2”格式的将然语义解读
7
作者 叶琼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85-91,共7页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人称+V+了2 将然 零标记 近时将来 意志将来
下载PDF
汉语二语习得易混用词辨析——以“了_2”和“已经”为例
8
作者 彭臻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4期501-509,共9页
"了_2"和"已经"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表已然、实现的语法成分,本文主要探讨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的差异。语义方面,两者都表实现,但与参照时点的关系不同,动作的影响和效应是否具有延续性和有效性也存在差异。... "了_2"和"已经"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表已然、实现的语法成分,本文主要探讨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的差异。语义方面,两者都表实现,但与参照时点的关系不同,动作的影响和效应是否具有延续性和有效性也存在差异。句法方面,二者与动词情状类型、一些副词共现都存在着不同的选择限制。语用方面,是否具有"否定"的语用功能,在宣告句、祈使句中的使用等,都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经 语义 句法 语用
下载PDF
“了1”和“了2”成句能力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珏 黄梦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共11页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定"了1"只能附着述题里的核心谓词且有所选择,而"了2"几乎不受限制。(2)"了1"位于述题里的最下层,"了2"位于述题里的最上层,决定了前者只能在句法结构层面参与构成词组,后者只能在句子话语层面参与构成述题。(3)"了1"只能和核心谓词构成"VP+了1"词组,"了2"只能与语调一起构成"VP+了1"的语气结构并以之为辖域表示口气(tone)。(4)普通话是体凸显和口气凸显语言,不依赖高度语法化的时范畴系统来表示时范畴。这导致"了1"所表完成体难以直接明确地定位到客观时间轴,进而制约其成句能力。"了2"的口气功能与时范畴无关,不受此制约。总之,以上四个因素依次从微观到宏观制约"了1"和"了2"的成句能力,导致前者的成句能力小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成句能力 制约因素
下载PDF
关于“把”字句中的“了_1”和“了_2”
10
作者 王云帆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在谈到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时,大多数人常常只关注谓语动词,忽视了其他成分。文章首先将两组结构平行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出现在"把"字句中的"了"可以有两类:一是事态助词,充当动相补语;二是时体范畴。接着利用生成语... 在谈到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时,大多数人常常只关注谓语动词,忽视了其他成分。文章首先将两组结构平行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出现在"把"字句中的"了"可以有两类:一是事态助词,充当动相补语;二是时体范畴。接着利用生成语法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功能范畴假设等规则检验,说明两个"了"的句法位置不同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致使 “了1” “了2
下载PDF
“了_(2)”:叙事之边界
11
作者 乐耀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在口头和书面叙事语篇中,“了_(2)”高频地使用于叙事边界处。文章以“了_(2)”结尾的语调单位的韵律特征为依据,分别考察“了。”和“了,”在口头叙事中的边界表现。对比口语叙事,又分别讨论了书面叙事中以标点划分的“了。”和“了,... 在口头和书面叙事语篇中,“了_(2)”高频地使用于叙事边界处。文章以“了_(2)”结尾的语调单位的韵律特征为依据,分别考察“了。”和“了,”在口头叙事中的边界表现。对比口语叙事,又分别讨论了书面叙事中以标点划分的“了。”和“了,”的边界分布表现。在不同语体、相同规模和内容的叙事语料中,不同“了_(2)”都倾向性地使用在认知心理、故事情节、言者互动三类叙事边界上。文章反思并检视了“了_(2)”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用“叙事边界说”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_(2)” 韵律句 标点句 叙事边界 话语分析
下载PDF
“了_(2)”的“寄生嬗变”解读
12
作者 孙泽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6-91,共6页
“了_(2)”是纯表“肯定”义的语气词,是体助词“了_(1)”与肯定义语气词“也”发生合音生成的语气词“了_(x)”经由“寄生嬗变”形成。“了_(1+2)”实际上是历史上的“了_(x)”的遗留。文章提出了“语义畛”的概念,认为“寄生嬗变”本... “了_(2)”是纯表“肯定”义的语气词,是体助词“了_(1)”与肯定义语气词“也”发生合音生成的语气词“了_(x)”经由“寄生嬗变”形成。“了_(1+2)”实际上是历史上的“了_(x)”的遗留。文章提出了“语义畛”的概念,认为“寄生嬗变”本质上是一种“内畛义”,“寄生嬗变”的过程常常伴随着“内畛化”或“外畛化”。语言学研究中对于语义不仅要区分“主次”,而且要区分“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嬗变” “寄生范畴” 了_(2) 了_(x) 语义畛
下载PDF
推拿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一琳 侯晓桦 李西林 《陕西中医》 2015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治疗I组(32例)、治疗II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I组增加超短波及超声波治疗,治疗II组则增加推拿及运动训练。于...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治疗I组(32例)、治疗II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I组增加超短波及超声波治疗,治疗II组则增加推拿及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LK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及LKS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II组与对照组及治疗I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按摩疗法 鹤顶 膝眼
下载PDF
闽语仙游方言的已然体
14
作者 王丽 《三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中认为已然体就是相当于普通话"了2"的范畴。以普通话为参照点,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句法特点以及与各种体标记叠加使用等对福建仙游方言已然体标记■进行较全面的考察。考察中发现仙游方言已然体标...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中认为已然体就是相当于普通话"了2"的范畴。以普通话为参照点,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句法特点以及与各种体标记叠加使用等对福建仙游方言已然体标记■进行较全面的考察。考察中发现仙游方言已然体标记"■"与普通话"了2"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已然体范畴中有较独特的使用特点,它语音弱化,功能附着,是一个发展得较为成熟的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仙游方言 已然体 “口乐”
下载PDF
对“了”的部分隐现问题的思考--读《从表现功能看“了”的隐现动因》有感
15
作者 樊冰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3期257-258,共2页
本文对《从表现功能看"了"的隐现动因》中所提及的"为什么"与"了2"以及"刚"与"了2"很难共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另外,还分析了存现文中"有"与"了"的共现问题,发... 本文对《从表现功能看"了"的隐现动因》中所提及的"为什么"与"了2"以及"刚"与"了2"很难共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另外,还分析了存现文中"有"与"了"的共现问题,发现当"有"表达的是静态存在义时,很难与"了"共现;但是表达的是动态出现义时,可以和"了"共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的隐现问题 “了1” “了2
下载PDF
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了”的研究历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大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了"("了2")的研究发展状况呈现为逐步拓展深入的三个阶段:初步研究阶段、全面探索发展阶段和拓展应用研究及深入阶段。目前,对"了2"各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如:句式结构、功能... 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了"("了2")的研究发展状况呈现为逐步拓展深入的三个阶段:初步研究阶段、全面探索发展阶段和拓展应用研究及深入阶段。目前,对"了2"各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如:句式结构、功能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等;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探索创新研究方法,与多学科研究相结合以推进"了2"的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2 语气词 语气助词 虚词 述评
下载PDF
从人称和“了_2”的搭配看汉语传信范畴在话语中的表现 被引量:25
17
作者 乐耀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32,191,共12页
本文通过一定规模的真实语料对不同人称主语"了2"句与传信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考察,发现"了2"偏爱出现在与话主第一人称相关联的句子之中,第三人称主语"了2"句使用传信语的数量要比其他人称多,第一人... 本文通过一定规模的真实语料对不同人称主语"了2"句与传信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考察,发现"了2"偏爱出现在与话主第一人称相关联的句子之中,第三人称主语"了2"句使用传信语的数量要比其他人称多,第一人称主语"了2"句偏爱主观传信语而第二、三人称则偏爱客观传信语,并从交际双方对信息的知晓度和权威性角度来解释上述规律。本文从人称、语气、信息传递等多角度研究汉语传信范畴在言语交际中的表现,有助于动态考察传信范畴,以及传信范畴与其他范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信 信息知晓度 人称 2 交际互动
原文传递
论一种对情态敏感的“了2” 被引量:24
18
作者 彭利贞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6-517,共12页
现代汉语祈使句尾的"了2"既不是体标记也不是时态标记,它与事件本身的事实状态并无直接关系,所以不能从事件的角度把这种"了2"的语义解释成"表示事态将有变化"。祈使句尾的"了2"不指向事件,而... 现代汉语祈使句尾的"了2"既不是体标记也不是时态标记,它与事件本身的事实状态并无直接关系,所以不能从事件的角度把这种"了2"的语义解释成"表示事态将有变化"。祈使句尾的"了2"不指向事件,而指向情态,是对情态敏感的情态指示成分,起情态指示的作用,表示情态的出现或变化。这一点可以从空情态词的存在、情态词对"了2"的允准、"了2"与情态的互动、"了2"的情态粘着特点等方面得到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情态 空情态词 祈使句 情态敏感 情态允准 情态粘着 情态出现
原文传递
焦点敏感副词与“了2”同现的语义条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文山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了"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虚词,由于其语义内容和句法行为的复杂性,长期受到汉语语言学界的重视。本文探索句末"了"(常称作"了2")与焦点敏感副词(如"只")同现的语义条件。焦点敏感副词和"了... "了"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虚词,由于其语义内容和句法行为的复杂性,长期受到汉语语言学界的重视。本文探索句末"了"(常称作"了2")与焦点敏感副词(如"只")同现的语义条件。焦点敏感副词和"了2"同现与"增量"和"余量"两个概念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2 焦点敏感副词 增量 余量
原文传递
“来着”的语义性质和句法环境探讨——兼与“了_2”“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林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8,共8页
文章对普通话"来着"的语义性质和句法环境进行了分析,在二者互证中得出:"来着"表示过去发生过某个事件或者存在过某种状态,而现在这个事件或状态已经结束,强调事态发生了变化的同时,着眼点在过去发生过或存在过;&qu... 文章对普通话"来着"的语义性质和句法环境进行了分析,在二者互证中得出:"来着"表示过去发生过某个事件或者存在过某种状态,而现在这个事件或状态已经结束,强调事态发生了变化的同时,着眼点在过去发生过或存在过;"来着"是表示句子事态变化和申述语气的语气词,不必分"来着_1"与"来着_2",也无远近之分。"来着"和"了_2"都表示事态发生了变化,属于句子层面,在句法语义上是对立的关系。体助词"过"属于谓词层面,"来着"与"过"在句子的不同层面表达事件的经历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着 2 语气助词 体助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