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orectal cancer: From prevention to personalized medicine 被引量:74
1
作者 Gemma Binefa Francisco Rodríguez-Moranta +1 位作者 àlex Teule Manuel Medina-Haya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2期6786-6808,共23页
Colorectal cancer(CRC)is a very heterogeneous disease that i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CRC develops through a gradual accumulation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hanges,leading to the... Colorectal cancer(CRC)is a very heterogeneous disease that i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CRC develops through a gradual accumulation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hanges,lead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normal colonic mucosa into invasive cancer.CRC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and incident cancers worldwide,as well as one of the most deadly.Approximately 1235108 people are diagnosed annually with CRC,and 609051 die from CRC annually.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stimates an increase of77%in the number of newly diagnosed cases of CRCand an increase of 80%in deaths from CRC by 2030.The incidence of CRC can benefit from different strategies depending on its stage:health promotion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 campaigns(when the disease is not yet present),the implementation of screening programs(for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in its early stag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arly personalized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both patient characteristics(age,sex)and the cancer itself(gene expression).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screening and although the number of such strategies is increasing due to the potenti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molecular marker application,not all strategies meet the criteria required for screening tests in population programs;the three most accepted tests are the 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colonoscopy and sigmoidoscopy.FOBT is the most used method for CRC screening worldwide and is also the primary choice in most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programs in Europe.Due to its non-invasive nature and low cost,it is one of the most accepted techniques by population.CRC is a very heterogeneous disease,and with a few exceptions(APC,p53,KRAS),most of the genes involved in CRC are observed in a small percentage of cases.The design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marker panels that are able to provide maximum coverage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neoplasia seems a reasonable strategy.In recent years,the use of DNA,RNA and protein markers in different biological samples has been explored as strategies for CRC diagnosis.Although there is not yet sufficient evidence to recommend the analysis of biomarkers such as DNA,RNA or proteins in the blood or stool,it is likely that given the quick progression of technology tools in molecular biology,increasingly sensitive and less expensive,these tools will gradually be employ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will likely be developed in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mass screening Biological markers Drug therapy
下载PDF
Risk assessment and landslide prevention design using numerical modelling——A case study in Qingliu,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Cong-jiang HU Yu-xiang +2 位作者 JIANG Nan LI Hai-bo ZHOU Jia-w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943-961,共19页
Numerous Quaternary deposits are exis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especially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Sichuan Basin,where strong tectonic movements and frequen... Numerous Quaternary deposits are exis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especially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Sichuan Basin,where strong tectonic movements and frequent climatic changes increase the potential landslides.The possibl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potential landslide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r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indicate that the Qingliu landslide in Xiameng town,Li County,Sichuan Province,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forming since August 2020.The deformation zone has a maximum deformation depth of approximately 18.9m,a total area of 54,628 m2,and a volume of 34.0×104 m3,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dwellings.As a result,understanding the Qingliu landslide evolution process,assessing the hazard risk,and plan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ducing disaster loss.In this study,the mass movement process and hazard risk of the Qingliu landslide are evaluated,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By using the depth-integrated method,the mass movement of the Qingliu landslide is analyzed.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ximum velocity of the Qingliu landslide is approximately 37.5 m/s,and the duration of the landslide is approximately 90s.The simulated landslide can eventually form a deposited mass with a maximum deposit thickness of 19.4 m and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60,168.3 m2,thereby blocking the river and burying dwellings.Furthermore,a risk assessment of the Qingliu landslide under different forms of protection measures is also produced and discussed by considering the hazard level and economic vulnerability level of the affected area.Setting three layers of anti-slide piles on the deformation zone to reduce the hazard risk of the Qingliu landslide is a better choice.Our results may be useful for planning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improving disaster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liu landslide Numerical simulation mass movement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measures
下载PDF
高陡边坡危岩体运动学参数与防治措施研究
3
作者 王睿 阿发友 +3 位作者 黄胜东 王发龙 刘章振 严世群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5期62-68,81,共8页
进行危岩体崩塌灾害防治时,对危岩体进行精准辨识并有效还原危岩体滚落时的真实情况是重难点。以昆明市山邑村危岩体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高陡边坡危岩体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AMMS ROCKFAL... 进行危岩体崩塌灾害防治时,对危岩体进行精准辨识并有效还原危岩体滚落时的真实情况是重难点。以昆明市山邑村危岩体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高陡边坡危岩体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AMMS ROCKFALL软件模拟危岩体滚落时的运动情况,获取危岩体滚落过程中的运动路径及运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先进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可对危岩体进行较准确、全面的辨识与分析;可利用RAMMS ROCKFALL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以较真实地反映危岩体滚落时的运动情况,获取落石运动路径、速度、对下方建筑物的冲击等运动学参数,可为防治工程构件布置和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危岩体 落石 灾害 防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post-peak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被引量:2
4
作者 Zhiguo Lu Wenjun Ju +1 位作者 Fuqiang Gao Taotao D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2-60,共19页
The post-peak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rve a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its failure process and are essential parameters for evaluating brittleness and bursting liability.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hat influ... The post-peak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rve a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its failure process and are essential parameters for evaluating brittleness and bursting liability.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ost-peak characteristics can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al bursts.In this study,the Synthetic Rock Mass method is employed to establish a numerical model,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al post-peak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from four perspectives:coal matrix mechanical parameters,structural weak surface properties,height-to-width ratio,and loading rate.The research identifies four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deformation modulus,density of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s,height-to-width ratio,and loading rate.The response and sensitivity of post-peak characteristics to single-factor and multi-factor interactions are assessed.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feasibl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coal bursts can be formulated through four approaches:weaken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pillars,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ructural weak surfaces in coal pillars,reducing the width of coal pillars,and optimizing mining and excavation speed.The efficacy of measures aimed at weaken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i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through a case study on coal burst prevention using large-diameter borehole dri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peak behavior Synthetic rock mass Coal bursts Coal burst prevention
下载PDF
地铁车站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利国 张海波 曾子羽 《广东建材》 202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地铁建设近年来流行于各大中城市,地铁车站建设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比较普遍,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由于其体积收缩以及各种压力的作用,会造成大量的墙体裂缝;大面积的裂缝会导致建筑渗漏,给地铁车站带来了很大威胁。本文从荷载、位移、... 地铁建设近年来流行于各大中城市,地铁车站建设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比较普遍,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由于其体积收缩以及各种压力的作用,会造成大量的墙体裂缝;大面积的裂缝会导致建筑渗漏,给地铁车站带来了很大威胁。本文从荷载、位移、温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地铁车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成因;根据裂缝的大小、深度、成因等几个角度对裂缝进行了划分;从设计、材料、施工三个角度,对如何防止混凝土开裂进行了探讨。本文研究成果对保障地铁车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 墙体裂缝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与裂缝预防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路绪栋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文章以具体施工项目为实例,深入探讨了高温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并采用实验方法,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措施、测温点的布置以及实地监测。通过对工程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有关高温环境... 文章以具体施工项目为实例,深入探讨了高温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并采用实验方法,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措施、测温点的布置以及实地监测。通过对工程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有关高温环境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解决方案,旨在揭示高温环境下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机理,为混凝土结构在高温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实用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监控 裂缝预防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防脱发类化妆品中非那雄胺等35种禁用原料
7
作者 陈硕 张丽蓉 +3 位作者 肖紫芬 毛林芳 王慧 卢端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10,共7页
为了评估防脱发类化妆品中是否违禁添加禁用原料,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防脱发类化妆品中非那雄胺等35种禁用原料的分析方法。待测样品经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散,乙酸乙酯提取,氮吹后以30%乙腈溶液复溶;选用ZOR... 为了评估防脱发类化妆品中是否违禁添加禁用原料,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防脱发类化妆品中非那雄胺等35种禁用原料的分析方法。待测样品经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散,乙酸乙酯提取,氮吹后以30%乙腈溶液复溶;选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00 mm×30 mm,1.8μm),乙腈-水流动相体系,在电喷雾(ESI)正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精华液、洗发香波两个基质中,35种组分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样品在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3.2%~118.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8.9%。检出限为0.05~6μg/kg,定量限为0.2~20μg/kg。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防脱发类化妆品中35种禁用原料的测定分析,为防脱发类化妆品中违禁添加的监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防脱发类化妆品 禁用原料 违禁添加
下载PDF
单颗粒本地排放源谱在上海新冠感染防控期间的监测应用
8
作者 杨帆 杨奕苧 +1 位作者 徐建平 李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采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上海市2022年3月—5月新冠感染防控期间大气颗粒物来源,重点关注移动排放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防控期间、春节期间和防控前正常生产生活期间的监测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防控期间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较春... 采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上海市2022年3月—5月新冠感染防控期间大气颗粒物来源,重点关注移动排放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防控期间、春节期间和防控前正常生产生活期间的监测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防控期间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较春节期间和正常生产生活时段下降了23.3%;受防控减排措施影响明显的移动源、扬尘、燃煤和工业工艺源排放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相较另外两个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本地排放源谱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法 新冠感染防控 上海
下载PDF
某锰矿露天废石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高陡边坡防治 被引量:1
9
作者 邹乾胜 《中国锰业》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矿山开采工作的地质变化容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针对锰矿露天废石场的高陡边坡问题,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岩土体进行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以分析滑坡面的受力状况及边坡稳定性因素。再使用三维快速拉格朗... 矿山开采工作的地质变化容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针对锰矿露天废石场的高陡边坡问题,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岩土体进行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以分析滑坡面的受力状况及边坡稳定性因素。再使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并结合废石场设计图纸的数值,生成三维集合建模以分析滑坡面的边坡角和堆置高度。结果显示,圆弧形滑坡面在自重和地震作用中,整体安全系数下降20.21%~20.48%,沿基底接触面滑动安全系数降低18.56%~19.75%。废石场堆置高度的不断变化和边坡临界值的计算,得出合理边坡角为29°。为高陡边坡防治的治理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废石场 极限平衡分析法 岩体性质 边坡稳定性 高陡防治
下载PDF
旭龙水电站自然边坡防治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烁楠 丁刚 +1 位作者 傅兴安 熊瑶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旭龙水电站坝址处河流谷深坡陡,岩体卸荷强烈,地震烈度高。为解决自然边坡中存在堆积体、危岩体、强烈卸荷松弛区、不稳定块体等局部不稳定问题,保障边坡下部施工及运行安全,提出自然边坡防治设计方案。根据旭龙水电站自然边坡特点,明... 旭龙水电站坝址处河流谷深坡陡,岩体卸荷强烈,地震烈度高。为解决自然边坡中存在堆积体、危岩体、强烈卸荷松弛区、不稳定块体等局部不稳定问题,保障边坡下部施工及运行安全,提出自然边坡防治设计方案。根据旭龙水电站自然边坡特点,明确了边坡防治范围和防治目标,以“分类处理、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减少扰动”的原则进行防治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局部稳定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于堆积体、强烈卸荷松弛区、危岩体等局部不稳定问题,采取防护网、喷锚支护、锚索加固等措施;针对坡面滚石、落石问题,采用坡面清理等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害。结果表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设计措施可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有效保障工程安全。该防治设计思路及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自然边坡防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边坡 危岩体 防治设计 堆积体 旭龙水电站
下载PDF
引江济淮船闸闸首施工期开裂风险与防裂分析
11
作者 汪健 祁勇峰 耿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194,200,共7页
与混凝土坝相比,船闸闸首、泵站类薄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型相对较小,但结构型式与受力复杂、约束明显且采用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早期混凝土放热量较常态混凝土大且发热快,施工期比大坝更易产生温度裂缝,其防裂设计成为施工质量控制... 与混凝土坝相比,船闸闸首、泵站类薄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型相对较小,但结构型式与受力复杂、约束明显且采用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早期混凝土放热量较常态混凝土大且发热快,施工期比大坝更易产生温度裂缝,其防裂设计成为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之一。结合在建的引江济淮枞阳船闸上闸首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仿真分析手段,模拟真实环境、材料、结构、温控措施的影响,分析结构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以及开裂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裂措施。研究表明,输水廊道、墩墙、空箱及启闭机房周边大体积混凝土等功能性部位为高风险开裂部位,实现控温浇筑、通水冷却以及表面保温的多措并举且差异化控制,能够大大降低其开裂风险,可为引江济淮工程薄壁结构防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大体积混凝土 船闸闸首 三维有限元 抗裂安全度 抗裂风险 防裂设计 引江济淮工程
下载PDF
分级侧向膨胀型锚杆结构力学性能及锚固机理
12
作者 袁维 王立言 +2 位作者 裴子豪 孙瑞峰 王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8-876,共9页
为了更好地应对传统锚杆在边坡、隧道灾害防治领域锚固性能的不足,研发了一种具有分级侧向膨胀性能的锚杆结构。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与物理圆环模型,得到了分级侧向膨胀锚杆径向承载变形的本构关系与极限抗拉拔力公式;然后,通过静态... 为了更好地应对传统锚杆在边坡、隧道灾害防治领域锚固性能的不足,研发了一种具有分级侧向膨胀性能的锚杆结构。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与物理圆环模型,得到了分级侧向膨胀锚杆径向承载变形的本构关系与极限抗拉拔力公式;然后,通过静态拉拔试验,揭示了锚杆的承载力传递规律与承载变形机理;最后,通过对分级侧向膨胀锚杆与NPR锚杆的结构特性进行对比,发现分级侧向膨胀锚杆不仅在抗剪切、扭转和吸能等方面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且相比较NPR锚杆的单次膨胀特性,其分级膨胀与可控变形的特性在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释放围岩变形能方面更具优势。结果表明,分级侧向膨胀锚杆的特性更加适合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环境,为灾害防治工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静态拉伸 锚固机理 分级侧向膨胀 边坡灾害防治
下载PDF
德钦县楚巴崩塌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13
作者 陈亮 宋银 +2 位作者 杨林 巴净慧 陈典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对澜沧江左岸楚巴崩塌斜坡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采用地质测绘、山地工程及试验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此次崩塌的危岩体、基座及堆积等发育特征。通过定性分析和数学计算,对各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查清了危岩破坏模式和... 对澜沧江左岸楚巴崩塌斜坡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采用地质测绘、山地工程及试验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此次崩塌的危岩体、基座及堆积等发育特征。通过定性分析和数学计算,对各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查清了危岩破坏模式和威胁范围,针对风险较高的危岩,结合工程实施条件,提出了“拦石墙+拦石网+人工清危+主动防护网”的方案进行防治,对楚巴崩塌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防治措施,为该类崩塌的避险与工程治理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危岩体 发育特征 稳定性评价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大型矿山滑坡体应急防治技术研究
14
作者 乔建业 罗隆帆 +2 位作者 杨保元 胡胜文 成财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4期223-225,共3页
随着我国矿业飞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矿山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大型矿山滑坡体应急防治技术开展研究,在对大型矿山滑坡体危害加以分析基础上,探讨大型矿山滑坡体的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并借鉴重钢西昌矿业重钢西昌矿针对... 随着我国矿业飞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矿山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大型矿山滑坡体应急防治技术开展研究,在对大型矿山滑坡体危害加以分析基础上,探讨大型矿山滑坡体的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并借鉴重钢西昌矿业重钢西昌矿针对矿山滑坡体制定的应急防治措施,开展应急防治技术的研究。仅以本文,供我国矿业企业借鉴与参考,从而提升矿区安全生产水平,有效应对矿山滑坡体灾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滑坡体 应急防治 重力式锚索挡土墙 搜救被埋人员
下载PDF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产生机制及防治技术研究
15
作者 唐艺强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9期132-134,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各种建筑物的建设规模逐渐增大。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文章以某城市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的成因,并基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各种建筑物的建设规模逐渐增大。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文章以某城市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的成因,并基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分析了裂缝防治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建筑物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楼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防治技术
下载PDF
掘锚一体机快速掘巷期间粉尘诱因及防控装置设计研究
16
作者 张炫 《煤》 2024年第7期14-17,25,共5页
基于2204胶带运输平巷快速掘巷期间粉尘源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的方法揭示了掘进工作面迎头区粉尘源严重主要是滚筒截割机械构件顺时针快速切割煤岩体所致。受滚筒截割机械构件运移、迎头区巷道横断面80%以上的空间被占用等因素影响... 基于2204胶带运输平巷快速掘巷期间粉尘源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的方法揭示了掘进工作面迎头区粉尘源严重主要是滚筒截割机械构件顺时针快速切割煤岩体所致。受滚筒截割机械构件运移、迎头区巷道横断面80%以上的空间被占用等因素影响,导致了工作面迎头区粉尘量增加和扩散影响范围变广。基于“抑、控、除、净”的粉尘防控思路,从高效率降尘喷雾系统、掘锚一体机机载控除尘系统和风流净化机械装置等多方面对粉尘防控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现场工业性应用结果表明:掘锚一体机回风侧5.0 m位置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分别为90.6%和86.5%,风流净化机械装置后方5.0 m位置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分别为97.7%和97.3%,掘进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体 滚筒截割机 粉尘源 防控装置 粉尘质量浓度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效应分析及控制措施
17
作者 辜峰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6期96-98,共3页
文章以重庆东站地下结构混凝土底板工程为例,基于数值热传导理论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构建了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效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及方法。基于构建的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效应分析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混凝土水灰比、环境温度和冷... 文章以重庆东站地下结构混凝土底板工程为例,基于数值热传导理论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构建了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效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及方法。基于构建的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效应分析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混凝土水灰比、环境温度和冷却水管布设等措施对混凝土中心温度的影响规律,为制订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温度裂缝控制方案提供依据,并与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分析方法在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方案优选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方案的优选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 有限元分析 温度场 防裂措施
下载PDF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施莉莉 徐祎哲 +4 位作者 仲璐敏 戴珞佳 赖玖连 蔡雨阳 杨玲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根据政府公开发布的数据和相关的媒体报道,分析归纳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略,探讨超大城市应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经验和策略。上海市通过居家隔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信息公开和分级复工等防控措施,成功将新型冠状病毒肺... 根据政府公开发布的数据和相关的媒体报道,分析归纳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略,探讨超大城市应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经验和策略。上海市通过居家隔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信息公开和分级复工等防控措施,成功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人数控制在1641人(截至2021年1月24日),占全国累计确诊病例数的1.64%,防控效果显著。上海市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超大城市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经验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Shanghai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防控策略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居家隔离home quarantine 联防联控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群防群治mas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信息公开information disclosure 分级复工work resumption by stages
下载PDF
既往结核病患者中肺结核患病状况及发现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成君 赵飞 +7 位作者 夏愔愔 张灿有 胡冬梅 陈伟 樊海英 张慧 成诗明 王黎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获得既往结核病患者中的肺结核患病状况,比较不同策略的患者发现效果。方法在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0省选择10个县(区)的27个乡镇(社区)作为研究现场,采用症状筛查、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和痰培养4种方法,对2005-2012年在结... 目的获得既往结核病患者中的肺结核患病状况,比较不同策略的患者发现效果。方法在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0省选择10个县(区)的27个乡镇(社区)作为研究现场,采用症状筛查、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和痰培养4种方法,对2005-2012年在结核病患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或曾被医生明确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的所有既往结核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获得肺结核患病状况,并对几种具有不同肺结核可疑症状定义和筛查程序的患者发现策略的检出患者状况进行比较。采用矿检验进行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既往结核病患者的涂阳、菌阳和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1719.6/10万(26/1512)、2579.4/10万(39/1512)和7142.8/10万(108/1512),男性患病率分别为2383.4/10万(23/965)、3419.7/10万(33/965)和8497.4/10万(82/965),女性患病率分别为548.4/10万(3/547)、1096.9/10万(6/547)和4753.2/10万(26/547),均为男性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6.956、7.496和7.379,P值均〈0.01);农村地区的菌阳和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3162.1/10万(32/1012)、8498.0/10万(86/1012)]均高于城镇地区[分别为1400.0/10万(7/500)和4400.0/10万(22/500)](χ^2值分别为4.135和8.473,P值均〈0.05);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东部地区4283.4/10万(26/607),中部地区5806.5/10万(27/465),西部地区12500.0/10万(55/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74,P〈0.01)。按照现有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定义的咳嗽、咯痰≥2周或咯血这一可疑症状定义,新发现的涂阳、菌阳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可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9.1%(9/23)、40.0%(14/35)和44.0%(40/91),低于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统计的56.9%。无论肺结核可疑症状定义如何,仅进行症状筛查的患者发现率仅为39.1%-47.8%;而同时进行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检查,可使涂阳、菌阳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率分别提高至78.3%(18/23)、85.7%(30/35)和93.4%(85/91)。结论既往结核病患者是肺结核患病的高危人群,应在这一人群中定期开展主动发现工作,筛查程序应为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检查并行,以尽早发现肺结核患者,减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普查 患病率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中国四个项目地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筛查率、检出率与发现及时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吕承菲 孙强 +6 位作者 王黎霞 陈明亭 李仁忠 阮云洲 赵津 陈诚 苏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55-959,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简称"医防")合作模式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作项目在2011... 目的分析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简称"医防")合作模式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作项目在2011—2012年实施1年期间4个项目地区(开封市、连云港市、重庆市永川区、呼和浩特市)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的常规记录,使用筛查率、检出率和发现时间间隔等指标,评价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情况。4个项目地区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共2816例,接受快速耐药筛查2365例,其中开封市774例、连云港市761例、重庆市永川区700例、呼和浩特市581例;有完整发现时间信息的来源于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的涂阳肺结核患者1608例。使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4个项目地区的发现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结果项目地区涂阳肺结核患者总体筛查率为83.98%(2365/2816);使用快速诊断技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6.22%(147/2365)。4个项目地区结防机构来源患者发现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7 d,送痰、快速诊断和反馈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2、5和0 d。开封市、连云港市、重庆市永川区和呼和浩特市结防机构来源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6、7、9和14 d(H=275.19,P<0.001);送痰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1、2、2和2 d(H=104.92,P<0.001);快速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5、4、5和6 d(H=8.19,P=0.042);反馈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0、0、0和5 d(H=580.32,P<0.001)。结论在医防合作模式下使用快速诊断技术对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筛查,筛查率较高,检出率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并且患者发现较为及时,这种发现方式是值得借鉴推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和控制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预防和控制 普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