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单纯表量到多元化表意——试论汉语历时发展中的“数量名”结构 被引量:5
1
作者 盛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8,共5页
"数量名"结构是汉语中最典型的表量短语结构。但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在汉语特殊的语音形式和组织特点的条件下,这一结构形式的语义从初始的单纯表量走向了表意的多元化,其结构的内部关系也复杂多样起来,现已成为汉语中一... "数量名"结构是汉语中最典型的表量短语结构。但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在汉语特殊的语音形式和组织特点的条件下,这一结构形式的语义从初始的单纯表量走向了表意的多元化,其结构的内部关系也复杂多样起来,现已成为汉语中一种多功能的常规性句法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计量单位 表量短语 “数量名”结构
下载PDF
标题中的量词省略及其理论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锐 徐杰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0-19,共10页
汉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省略量词的现象,形成诸如“三部门”这样的数名结构。本文发现这种省略的限制条件是:分类词可以被省略,而计量词不可以。这种限制可以由信息结构来解释,即分类词不引入额外信息,而计量词增加了额外的数信息或名词相... 汉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省略量词的现象,形成诸如“三部门”这样的数名结构。本文发现这种省略的限制条件是:分类词可以被省略,而计量词不可以。这种限制可以由信息结构来解释,即分类词不引入额外信息,而计量词增加了额外的数信息或名词相关的信息到短语中。量词省略的动因源自作为一种语言特区的新闻标题的内在特点,即简洁干脆、凝练概括。省略分类词后形成的“数-名”结构与“数-量-名”结构在定指性上倾向不同,这为两种等义结构的并存提供了条件。其他语言也发现了标题量词省略现象,这说明语言特区是跨语言存在的。语言特区中的创新仅限于某一语言的个别语法规则,而无法突破普遍语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分类词 计量词 数名结构 语言特区
下载PDF
动量短语句法功能补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烈红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3,共8页
表示动量的数量短语具有多种句法功能,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与实际情况有距离。本文就动量性数量短语状语、补语之外的用法展开考察论证,指出它能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和主语。文章立足古代汉语,兼及现代汉语。
关键词 动量性数量短语 句法功能 谓语 宾语 定语
下载PDF
汉语体词性词组的语义类型、功能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开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名词和以名词为主的体词在汉语词汇总量中占的比重很大。基本体调性词组可分“名-名”、“形-名”、“动-名”,语义中心在后位名词居多,也有居前位的或多中心的,不论语义中心在哪边,都与语义关联有关,与表达者主体的目的和价值... 名词和以名词为主的体词在汉语词汇总量中占的比重很大。基本体调性词组可分“名-名”、“形-名”、“动-名”,语义中心在后位名词居多,也有居前位的或多中心的,不论语义中心在哪边,都与语义关联有关,与表达者主体的目的和价值评判也有关系。这显然要比“语言参数原则”(X-bar)的规定要复杂得多。词组不论何种语义结构,都可作功能评价,而功能的变化始终在语义结构内部。体词性词组内部包含的分析,离不开语义逻辑和概念事理逻辑,但要说明其内部包含在语义功能上的联系又是不必要的。文章还具体分析了方位词组、“数-量-名”词组、动名词词组、D1体词性词组的语义类型和功能,并尽可能指出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体词性词组 语义类型 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 应用 方位词组 "数-量-名"词组
下载PDF
黄廖本《现代汉语》(下册)若干问题商榷
5
作者 张晓旭 程树铭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9-41,共3页
文章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语法部分中,动词、量词、代词、介词、形容词、把字句、被字句、双重否定句等部分相关章节所涉及到的原则性及行文表述上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动语 合成方位词 动量词 代词 介词 短语 双重否定句 单句
下载PDF
关联理论与汉语形式量词短语英译
6
作者 俞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交际观,以汉语散文名篇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汉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并根据关联理论交际观,从翻译是传递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双重目的的认知交际活动的角度来解析散文中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交际观,以汉语散文名篇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汉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并根据关联理论交际观,从翻译是传递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双重目的的认知交际活动的角度来解析散文中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技巧。试图证明关联理论交际观能够指导译者过滤汉语中有文化特异性的语言形式,从而顺利传达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交际观 形式量词短语 翻译 信息意图 交际意图
下载PDF
量名结构的句法地位及生成机制研究
7
作者 孙文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5-50,共6页
广泛地使用量名结构以增强语义表达的精确性、丰富性与形象性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多种证据显示,汉语的量词在本质上属于实体性语类(Substantial Category),拥有自身的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量名结构的句法本... 广泛地使用量名结构以增强语义表达的精确性、丰富性与形象性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多种证据显示,汉语的量词在本质上属于实体性语类(Substantial Category),拥有自身的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量名结构的句法本质仍是一限定词短语DP,在其上方有一隐性的功能性投射FP,其句法功能是核查焦点语义信息,驱动移位,从而形成量名短语纷繁多样的结构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名结构 句法地位 量词
下载PDF
“一身冷汗”类短语的再探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淑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9-41,共3页
“一身冷汗”短语中 ,“身”不属于量词 ,它从名词中游离出来 ,但还没有真正游向量词之列。“一身”也不是数量结构。“一身冷汗”类短语可以完成一般数量名短语不能完成的同义转换 ,在语法功能上 。
关键词 数量名结构 量词 数量短语
下载PDF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其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小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2-19,共8页
对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重新考察动词重叠式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并从体貌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由此,动词重叠式在量上为一个"有界的不定量",在体貌上表现为有一个限定终止点的活动情状;除了指量短语,动词重叠式还可以... 对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重新考察动词重叠式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并从体貌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由此,动词重叠式在量上为一个"有界的不定量",在体貌上表现为有一个限定终止点的活动情状;除了指量短语,动词重叠式还可以接表指称功能的数量短语作其宾语;动词重叠式对量词短语作宾语的选择性取决于基式与重叠式的情状是否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量词短语 体貌
下载PDF
从语序演变看汉语数量结构的性质与句法功能的历史发展 --从“长六米”到“六米长”
10
作者 李铮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49-54,共6页
现代汉语中“六米长”的“长”应当是表示量度的名词。“数词+单位词+量度词”的结构产生于六朝时期,是在汉语作为“修饰语+中心语”这一语言面貌的前提下,对古代汉语原有的“量度词+数词+单位词”结构做出的语序调整。在篇章中,“数词... 现代汉语中“六米长”的“长”应当是表示量度的名词。“数词+单位词+量度词”的结构产生于六朝时期,是在汉语作为“修饰语+中心语”这一语言面貌的前提下,对古代汉语原有的“量度词+数词+单位词”结构做出的语序调整。在篇章中,“数词+单位词”在语义上有用作定语的潜力,其前移增强了整个结构用作定语的能力,这在明清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单位词 语序演变 数量结构
下载PDF
《计量单位词“日行”“日程”与时长表距离式的发展》商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闰吉 魏启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0-755,共6页
《计量单位词"日行""日程"与时长表距离式的发展》一文认为"日行"可以作距离计量单位词,但其所举例句中的"行"似乎都作动词理解,中古汉语动量短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前,也可以放在动词之后,"... 《计量单位词"日行""日程"与时长表距离式的发展》一文认为"日行"可以作距离计量单位词,但其所举例句中的"行"似乎都作动词理解,中古汉语动量短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前,也可以放在动词之后,"X日行"其实就是"行X日",不存在"日行"作距离计量单位词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行 计量单位词 动量短语
原文传递
"事件类别"量化与"事件个体"测量——论事量成分与宾语名词共现序列的构造限制及认知机制
12
作者 李湘 《语言学论丛》 2020年第1期281-316,共36页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事量成分(Q)和宾语名词(N)在动词(V)之后共现的限制条件及其成因机制.文章首先分析了前贤学者从语用指称、句法生成等单一理论视角进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着力澄清了VQN/VNQ序列可能对应的不同句法构造模式,并且在...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事量成分(Q)和宾语名词(N)在动词(V)之后共现的限制条件及其成因机制.文章首先分析了前贤学者从语用指称、句法生成等单一理论视角进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着力澄清了VQN/VNQ序列可能对应的不同句法构造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VN"类称性"和"双及物构式"特征分别是"V+[Q定+N]"、"V+N+Q宾"结构最为核心的语义限制因素;更进一步地,文章区分了VQN/VNQ序列背后的两种深层认知机制——"事件类别量化"和"事件个体测量",由此对不同事量成分进入VQN/VNQ序列的能力差异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量成分 共现次序 事件类别/事件个体 量化/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