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engzhai Poetic Style and Shu Culture
1
作者 Deng Me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4期88-108,共21页
Yang Wanli,a renowned poe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AD),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He pioneered 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a unique app... Yang Wanli,a renowned poe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AD),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He pioneered 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a unique approach characterized by simplicity,naturalness,freshness,and liveliness in poetic creation.This style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ry and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ubsequent trends of Song poetry.As such,he was hailed as a“Leader in Poetry”by his contemporaries.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 was gradually formed during Yang’s creation course,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including the Bashu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taste represented by Zhang Jun and Zhang Shi,the Zen philosophy that emphasizes liveliness prevailing in the Shu area,and the view that the“Chinese Yi-ology has its roots in the Shu area.”Meanwhile,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hengzhai(Chengzhai Ji),there are many poems and essays about the Bashu area,which have provided valuable feedback to the Bashu literature and enriched its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 Wanli Southern Song Dynasty “Leader in Poetry” Chengzhai poetic Style Shu Culture
下载PDF
现代逻辑思维对诗性的背离与回归——从罗素、维特根斯坦到伽达默尔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晓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5,209,共15页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在原始思维中有其“互渗律”的起源,因而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隐喻本性的,但直到康德,以往的隐喻都被理解为“使陌生变得熟悉”,成为形式逻辑的工具论,隐喻的“使熟悉变成陌生”的创新性一面却被忽视了。弗雷格和...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在原始思维中有其“互渗律”的起源,因而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隐喻本性的,但直到康德,以往的隐喻都被理解为“使陌生变得熟悉”,成为形式逻辑的工具论,隐喻的“使熟悉变成陌生”的创新性一面却被忽视了。弗雷格和罗素等从逻辑中清除了陌生的东西,使之变得数理化、僵化而无创造性,必然遇到“罗素悖论”而无法自拔;维特根斯坦是一个转折,从早期的分析哲学的逻辑观到晚期摆脱工具主义而转向语言游戏,有了西方逻辑思维从背离诗性到回归诗性的苗头;最后,经过伽达默尔对这一苗头的修正和发挥,将其扩展为诠释学的“语言学转向”,为隐喻和诗性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可惜,他受到海德格尔和基督教传统“圣言”的局限,最终未能就此将其创造性的对话学说提升到“语言学之后”的形而上学,而沉陷于传统存在论(本体论)的“物理学之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逻辑 隐喻 诗性 语言游戏 语言学转向
下载PDF
当代的艺术跨媒介性与“诗意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鄢冬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随着“音舞诗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流行,艺术作品的跨媒介特质已成为一个较为“亮眼”的存在。交往、融合、间性是艺术作品跨媒介性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媒介的间性一方面保留了艺术自身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媒介间的良性交往... 随着“音舞诗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流行,艺术作品的跨媒介特质已成为一个较为“亮眼”的存在。交往、融合、间性是艺术作品跨媒介性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媒介的间性一方面保留了艺术自身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媒介间的良性交往和融合。当下复合型艺术媒介的形式越发多样,因此有必要寻找间性的中心位,以它为“轴”去观测艺术媒介交往、融合、间性三者联动的可能,并寻找联动的“最大公约数”。诗意因其开放的朦胧多义性、瞬时的感悟性和优雅的艺术品格,可以成为跨媒介性的观察中心。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蓬勃、繁杂的艺术现场,以诗意中心为轴,可以灵活化解间性可能对跨媒介艺术进一步融合造成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 诗意中心 跨媒介性 间性
下载PDF
“以中释西”文学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与阐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首一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国传统文论本身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统一,文化交融与互鉴使西方文学具有中国美学特色,以及中西文心相同,所以“以中释西”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以中释西”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中国诗学直接审视西方文学、以问题为基础进行阐释、正向阐释与反向阐释相结合三种方法。“以中释西”应注意树立“文体意识”、强调对被阐释文本的“细读”和微调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以中释西” 学理依据 阐释路径
下载PDF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深化及其跨文化表征——从张翎的创作轨迹谈《余震》 被引量:1
5
作者 池雷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8,共15页
在张翎小说的创作轨迹中,早期的《寻》为张翎“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开启,《余震》则意味着其叙事诗学的深化。这一深化具体呈示在小说人物沃尔佛的结构性存在以及王小灯与李元妮的母女共生关系的形塑之中。从《余震》开始,张翎将“时... 在张翎小说的创作轨迹中,早期的《寻》为张翎“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开启,《余震》则意味着其叙事诗学的深化。这一深化具体呈示在小说人物沃尔佛的结构性存在以及王小灯与李元妮的母女共生关系的形塑之中。从《余震》开始,张翎将“时空交错”叙事诗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演绎出故土之源与新居反哺的双向性跨文化表征路径,使这种“双向交互”突破了情节性的束缚,且随着张翎“在故土之外”回归故土的情感和美学探索,逐渐形成一种隐性的、“在故事之外”的结构性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翎 《余震》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 跨文化
下载PDF
诗意的丈量--景观诗词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畅 梁启凡 翟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诗词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有利于指引规划设计师对诗词文化景观的空间营建,引导人们在诗词文化景观中的意境感知。从发文趋势、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汇总5个方面对诗词文... 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诗词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有利于指引规划设计师对诗词文化景观的空间营建,引导人们在诗词文化景观中的意境感知。从发文趋势、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汇总5个方面对诗词文学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研究进行系统文献综述,并总结出当前诗词文学定量研究的技术指标。同时,对诗词文学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丈量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探讨了诗词文学中的时空耦合对景观发展的作用机制、空间营建及引导意境感知体验的应用途径,以期丰富诗意的丈量手段与诗意景观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诗词文化景观 时空耦合 意境营造 诗词意境感知
下载PDF
奎亚拉·阿莱格里亚·休德斯戏剧的空间诗学——以“埃利奥特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永健 王婷婷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124-132,F0003,共10页
奎亚拉·阿莱格里亚·休德斯是当代美国拉美裔戏剧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是“埃利奥特三部曲”。休德斯匠心独运地在这三部代表性剧作中借鉴赋格曲、爵士乐和拉美民谣,积极进行戏剧空间实验,分别创构出赋格曲式的复调空间、虚实... 奎亚拉·阿莱格里亚·休德斯是当代美国拉美裔戏剧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是“埃利奥特三部曲”。休德斯匠心独运地在这三部代表性剧作中借鉴赋格曲、爵士乐和拉美民谣,积极进行戏剧空间实验,分别创构出赋格曲式的复调空间、虚实交融式的多重空间和乌托邦式的边缘文化空间。这些空间意蕴丰富,颇具表现力,生动展示了美国少数族裔底层民众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困境。埃利奥特三部曲中的戏剧空间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当代美国戏剧叙事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亚拉·阿莱格里亚·休德斯 “埃利奥特三部曲” 空间诗学 音乐叙事
下载PDF
批判诗学:开端、意图与方法——赵勇教授访谈录
8
作者 赵勇 徐晓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批判诗学的早期开端也许可以追溯到《介入偏离与阅读倾斜》,因为此文隐含着20世纪80年代的某种问题意识。而所谓介入,自然是来自于萨特。在“后理论”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具有了某种“后知识分子”的特征时,把萨特的介入拿过来... 批判诗学的早期开端也许可以追溯到《介入偏离与阅读倾斜》,因为此文隐含着20世纪80年代的某种问题意识。而所谓介入,自然是来自于萨特。在“后理论”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具有了某种“后知识分子”的特征时,把萨特的介入拿过来就更具有某种现实意义。至于批判诗学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现实层面,其二在学理层面。前者意味着要直面中国当下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进而尽可能解决其批判精神不断流失的问题。后者则涉及文化诗学,是对童庆炳先生文艺理论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受阿多诺、伽达默尔和巴赫金等人的理论启发,可以把“亦此亦彼”“二律背反”“间性思维”等看成是批判诗学的方法或路径。而既要向阿多诺学习,又要向萨特取经;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能通俗易懂,大概是批判诗学的批评实践的基本构想和努力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诗学 文化诗学 萨特 阿多诺 亦此亦彼 二律背反
下载PDF
张晓风的诗化教育
9
作者 王茹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44-47,75,共5页
张晓风的诗化教育与诗意解读包含着如下意蕴:用诗化浪漫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解诗与人生;用对生命的深情感悟来阐释、解读诗;用严谨理性的态度考察并理解诗,并将所有这些糅合起来融入自己的散文中。
关键词 张晓风 诗化教育 诗意解读
下载PDF
当代诗学的现代化与本土化
10
作者 宋宝伟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中国当代诗学在现代化建构过程中深受西方诗学资源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当代诗学向苏联学习、借鉴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在有限的空间里保持着与外界的交流。新时期以来,当代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日趋紧密,域外诗歌理论和文本的译... 中国当代诗学在现代化建构过程中深受西方诗学资源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当代诗学向苏联学习、借鉴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在有限的空间里保持着与外界的交流。新时期以来,当代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日趋紧密,域外诗歌理论和文本的译介和传播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借鉴西方诗歌资源之后的当代诗学不仅面临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而且要完成对中国传统诗学资源的继承和转化,唯其如此,多元、开放、活力的当代诗学才能真正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西方诗学 传统诗学 本土化
下载PDF
白话诗的“新”逻辑--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及意义重估
11
作者 周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质两个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将民族性与时代性、诗形与诗质、听觉美学与视觉美学糅合在一起,奠定了现代诗歌接受由听觉美学向视觉美学转换的理论基础,拓宽了新诗的审美空间。他扎根民族土壤思考新诗发展的努力,开启了中国现代诗歌思考中国经验的阀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格律诗 诗形 诗质 中国经验
下载PDF
“俄罗斯诗学学派”发生学研究——以《布罗高兹与耶夫隆百科词典》中的“诗学”词条为例
12
作者 凌建侯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本文以俄罗斯首部百科全书中的“诗学”词条为例,参阅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考述欧洲诗学在俄国的发展演变,厘定其现代转型的可能线索,并探究这一转型得以实现的学术环境。本文认为,对欧洲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而言,如果达维多夫与舍维廖夫... 本文以俄罗斯首部百科全书中的“诗学”词条为例,参阅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考述欧洲诗学在俄国的发展演变,厘定其现代转型的可能线索,并探究这一转型得以实现的学术环境。本文认为,对欧洲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而言,如果达维多夫与舍维廖夫的研究属于萌芽,那么布斯拉耶夫、波捷布尼亚、维谢洛夫斯基是奠基者;从行使作诗教学功能的诗学转变成一门研究诗歌本质问题的科学,这是欧洲诗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西欧的现代美学与语言学成果为“俄罗斯诗学学派”的萌芽与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诗学 俄罗斯诗学学派 发生学 现代转型
下载PDF
当代华语MV的诗意美学建构——以黄中平作品为例
13
作者 蔡晓芳 刘璀灿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黄中平是华语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创作几乎经历了整个华语MV史。在其长达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600余部作品以具有强烈现代性的诗意风格将其打造成了一位MV界的“抒情诗人”。黄中平的作品在非线性叙事、表现主体与审美意境三... 黄中平是华语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创作几乎经历了整个华语MV史。在其长达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600余部作品以具有强烈现代性的诗意风格将其打造成了一位MV界的“抒情诗人”。黄中平的作品在非线性叙事、表现主体与审美意境三个方向上形成了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形态,同时也一以贯之地承袭着我国诗性电影的美学底色。以黄中平的作品为代表的华语MV既实现了对艺术“舶来品”在现代创作观念上的在地性超越,也展现了对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回归与守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MV 黄中平 诗意美学 诗性电影 传统美学 极简主义
下载PDF
史与诗:史书写作中文学的发生与作用
14
作者 傅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史与诗,不是指学科分类上的史学与诗学,而是指人类社会记录活动的两种写作模式。本文不是讨论文学发生于何时,而是讨论史书写作中文学手段的使用和文学因素的形成原因。我们认为,史书实录与文学的修辞、夸饰、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反映现... 史与诗,不是指学科分类上的史学与诗学,而是指人类社会记录活动的两种写作模式。本文不是讨论文学发生于何时,而是讨论史书写作中文学手段的使用和文学因素的形成原因。我们认为,史书实录与文学的修辞、夸饰、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反映现实的手段,史书实录反映的是生活表面现实,文学反映的是本质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书 诗学 实录
下载PDF
论米兰·昆德拉小说中“存在密码”的诗性形式——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
15
作者 童真 徐佳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2,共5页
“存在密码”诗性形式的背后是米兰·昆德拉为“哲理诗化”开创的一套隐含了其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小说诗学体系。其中包含对小说运思原则的强调:一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应当具有不确定性,呈现为思索过程的价值;二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应... “存在密码”诗性形式的背后是米兰·昆德拉为“哲理诗化”开创的一套隐含了其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小说诗学体系。其中包含对小说运思原则的强调:一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应当具有不确定性,呈现为思索过程的价值;二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应当具有情境性,表现为“具体的形而上学”;三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在小说史上应当具有实现“发现的延续”的价值。此外,这套体系还包含了昆德拉将上述运思原则运用至小说创作实践的方法即“存在密码”的种种诗性形式,包括从“存在密码”的雏形、命名再到修正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存在密码 诗性形式
下载PDF
图像、接受与生命——兴象的现代诗学意义阐微
16
作者 王明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兴象具有民族性审美特征及多方面现代诗学意义,应成为中国诗学的一个核心范畴。首先,兴象是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开敞性的内视图像,超越了语词符号和物象叠加,它与意象不同,可不包含物象,指向整体视觉审美经验。其次,兴象具有生成性、... 兴象具有民族性审美特征及多方面现代诗学意义,应成为中国诗学的一个核心范畴。首先,兴象是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开敞性的内视图像,超越了语词符号和物象叠加,它与意象不同,可不包含物象,指向整体视觉审美经验。其次,兴象具有生成性、共生性、生发性,其生成受语境和情境制约。兴象与意境有心观与身临之别,是抵达意境的必由之路。“物象、意象、兴象、意境”可建构新的审美接受次序。再次,兴象源于生命感动,包含欣赏者的全部生命体验,是其生命图式借由艺术品得到的感性印证。兴象审美反对话语生产和技术思维。激活兴象不仅在于理论阐发,还需重返鲜活的审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象 图像 接受 生命 中国诗学
下载PDF
再论“戏剧诗学研究”的内涵、方法与意义
17
作者 汪余礼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66-74,共9页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诗学研究”是一种从戏剧学与诗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戏剧本体,进而探讨戏剧艺术家之创作思维与艺术智慧的学问,其中既包括剧本诗学研究,也包括表演诗学研究与剧场诗学研究;其主要方法是“实证感通法”或“审美感通法”;...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诗学研究”是一种从戏剧学与诗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戏剧本体,进而探讨戏剧艺术家之创作思维与艺术智慧的学问,其中既包括剧本诗学研究,也包括表演诗学研究与剧场诗学研究;其主要方法是“实证感通法”或“审美感通法”;其核心旨趣是探寻戏剧艺术家营构戏剧诗境的具体方法与深层智慧,为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戏剧提供艺术支持。“戏剧诗学研究”不仅可加深、丰富人们对于戏剧本体、戏剧规律、戏剧技巧的认识,可直接启发戏剧创作,还非常有助于建构中国特色戏剧学话语体系。即便在AI技术高度发达的数智时代,戏剧诗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诗学研究 戏剧诗境 实证感通法 审美感通法 艺术智慧 戏剧学话语
下载PDF
浪漫诗学视域下诺瓦利斯百科全书思想探析
18
作者 曹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百科全书”或“百科全书式”是早期浪漫主义者在其论著中较常提及的术语。诺瓦利斯百科全书的思想正处于从启蒙到自然形而上学的转折时期。浪漫化的元素出现在百科全书的普遍化趋势中。与法国的百科全书派不同的是,诺瓦利斯设想百科... “百科全书”或“百科全书式”是早期浪漫主义者在其论著中较常提及的术语。诺瓦利斯百科全书的思想正处于从启蒙到自然形而上学的转折时期。浪漫化的元素出现在百科全书的普遍化趋势中。与法国的百科全书派不同的是,诺瓦利斯设想百科全书要尽可能采用浪漫的形式。百科全书是浪漫诗学的一部分。而这种“浪漫”的百科全书任务是将科学和艺术的“混乱”系统化,并重建“整体科学”,实现各个分裂部分的统一性。片断、小说、杂记等都是诺瓦利斯浪漫诗学的载体。在他看来,真正的诗学是追逐自由的光辉,摒弃理性的独断主义,克服学科之间的壁垒,打通主观与客观的隔阂,从而恢复到整体世界的一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诗学 诺瓦利斯 百科全书
下载PDF
回归与出发——论“南方诗歌”的意义
19
作者 刘卫国 李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南方诗学”确认了“南方诗歌”的独特诗学价值,其所建构的诗学理论可用于对南方诗歌的批评。“南方诗人”执着于对诗的热爱,他们在生活的低处写诗,关注变革社会中的底层现实,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诗意建构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洗刷了... “南方诗学”确认了“南方诗歌”的独特诗学价值,其所建构的诗学理论可用于对南方诗歌的批评。“南方诗人”执着于对诗的热爱,他们在生活的低处写诗,关注变革社会中的底层现实,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诗意建构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洗刷了汉语蒙上的种种尘垢,展现了诗歌应对变革时代复杂社会问题的自信,同时也坚定了人们以诗歌重建诗意生活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诗歌 南方诗人 南方诗学
下载PDF
试析王维诗的禅意绘画之美
20
作者 张杏丽 张劼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1,共4页
王维不仅是诗人,更是精通佛理的虔诚修士。王维的山水诗是诗中精品、艺术典范。王维诗、画兼修,画作情景交融,诗中饱含画的意蕴,画中寄寓诗的幽情,画的一切技法都可以进行诗的审美。王维的诗画清新淡远,充满禅意,造诣很高。
关键词 王维 诗风 禅意 绘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