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前/原+指人名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青松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8,共10页
本文探讨"前/原+指人名词"结构,分析了"前、原"和指人名词在结构中的语义特点,并与英语中的对应表达进行对比,对结构的句法表现进行了描写。认为对比变化性影响指人名词的选择,指人名词表示身份、职位必须具有后续... 本文探讨"前/原+指人名词"结构,分析了"前、原"和指人名词在结构中的语义特点,并与英语中的对应表达进行对比,对结构的句法表现进行了描写。认为对比变化性影响指人名词的选择,指人名词表示身份、职位必须具有后续变化性、正式规范、固定长期等特点。文章结语对结构中"前、原"性质进行了探讨,并论及"前/原苏联"这个相关的语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 指人名词 变化对比性 选择
下载PDF
“前”用作类前缀的三种用法试探——从“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说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世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由"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颇多,其症结恐怕在于对"前"的用法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前苏联"中的"前",一般用在现已不存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名称之前,表示"从前曾有,现在已无的",... 由"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颇多,其症结恐怕在于对"前"的用法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前苏联"中的"前",一般用在现已不存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名称之前,表示"从前曾有,现在已无的",可以认为是一个类前缀。此外,"前"字用作类前缀还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作表职务的名称之前,指"现任之前的任何一位担任该职位的";二是用在一些术语前,指"……产生之前的"。这是受外来语缀影响产生的新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汉语
下载PDF
上古汉语动词“前、进”“退、却”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诚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3,95-96,共7页
上古汉语中"前"和"却"表达以自身为参照的运动,"进"和"退"表达以他物为参照的运动,据此可以解释"前"与"进"、"退"与"却"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区别。"... 上古汉语中"前"和"却"表达以自身为参照的运动,"进"和"退"表达以他物为参照的运动,据此可以解释"前"与"进"、"退"与"却"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区别。"进"和"退"具有较强的对称性,词义演变存在段的重合,句法上也呈现出一致性。"前"和"却"的对称性较弱,"前"多表方位,运动不具有持续性,而"却"不表相对位置关系,但能后接表示运动距离的补语。由于词义和句法上的不对称,"前"和"却"的反义程度较低,因而反义关系不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退却 参照位置
下载PDF
汉语正反同义构式的认知研究--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
4
作者 彭懿 张雪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可以互换的认知理据;③正反同义构式语用动机及互换问题。"没有VP之前"是由语义相似的"没有VP"与"VP之前"两个正反结构进行概念整合而成,因此,"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能够互换;二者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差异则导致了各自使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同义构式 “VP之 “没有VP之 构式语法 概念整合
下载PDF
“前”“后”的时间指向及时间认知的古今差异
5
作者 何亮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2-59,共8页
认为"前""后"既表示过去又表示将来,是混淆了"前""后"的时空概念。"前""后"的空间或时间义与人们的关注焦点有关,也与其出现的句法环境、与之组合成分的语义特征有关。就... 认为"前""后"既表示过去又表示将来,是混淆了"前""后"的时空概念。"前""后"的空间或时间义与人们的关注焦点有关,也与其出现的句法环境、与之组合成分的语义特征有关。就时间指向而言,"前"均表示时间较早或顺序在先,"后"表示时间较晚或顺序在后。"前""后"所体现的时间认知方式古今并无不同。但是,在汉语史上,"前""后"所体现的"人动时静"认知方式的表达形式有一个由潜隐到显露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指向 时空隐喻 语义特征
下载PDF
汉语“前、后”的时间指向认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琳琳 邢苗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2,共9页
汉语中表示空间方位的"前、后"发展出表时间的功能后,既可表将来,也可表过去。如"前"在"前景、前途"中表将来,而在"前世、前人"中表过去。"后"在"后世、后人"中表将来,而... 汉语中表示空间方位的"前、后"发展出表时间的功能后,既可表将来,也可表过去。如"前"在"前景、前途"中表将来,而在"前世、前人"中表过去。"后"在"后世、后人"中表将来,而在"后退、往后"中可表过去。王灿龙(2016)认为,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两个隐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汉语中"前、后"在表示时间时的复杂现象。本文在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种矛盾实际上并不存在。"前"表将来和"后"表过去,来源于人们将想象的"虚拟空间"和时间混为一谈。"虚拟空间"是相对"现实空间"而言,后者处于我们感知范围之内,前者超出我们的感知范围。"前景、前途"表示将来、"后退、往后"表示过去时,本质上是表示"虚拟空间"上的"前方"和"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时空词语“前”、“先”的古今词义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良芳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1期200-215,共16页
"前"、"先"二字的本义都表示空间位移,但在后来的词义演变过程中,"前"引申出了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这两类义项,"先"的时间概念明显,空间概念却比较薄弱。发展到现代汉语中,词汇的双音化进一步导致了两者在词义上的分工。本文通... "前"、"先"二字的本义都表示空间位移,但在后来的词义演变过程中,"前"引申出了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这两类义项,"先"的时间概念明显,空间概念却比较薄弱。发展到现代汉语中,词汇的双音化进一步导致了两者在词义上的分工。本文通过考察《十三经》,结合现代汉语中"前"、"先"各自的用法,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阐释时空词语"前"、"先"在先秦与现代汉语这两大时间段中的词义演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词语 词义演变
下载PDF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8
作者 孙合肥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2期80-83,128,共5页
关于寿县朱家集楚铜器中的器主之字,学者多有研究,他们虽然释字或有不同,但都将其读为"元",认为即楚考烈王熊元。这些字虽然形体有所不同,但它们为同一个字是可以确定的。目前所见的新字形,为其释为"前"字提供了佐证。
关键词 朱家集铜器 铭文 楚文字
下载PDF
辽朝“进士”称谓考辨 被引量:5
9
作者 高福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5,共4页
在辽朝科举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等与"进士"身份相关的称谓。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指获得礼部贡院科举考试资格而落第的士人;前进士指擢第之后释褐授官之前的进士;殿试进士指... 在辽朝科举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等与"进士"身份相关的称谓。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指获得礼部贡院科举考试资格而落第的士人;前进士指擢第之后释褐授官之前的进士;殿试进士指殿试合格的进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礼部贡院 乡贡进士 进士 殿试进士
下载PDF
现代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认知视角、认知机制及句法语义限制 被引量:34
10
作者 蔡淑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44,219-220,共16页
人类认知时间存在"自己在动"和"时间在动"两个视角。本文通过系统考察现代汉语中含时间词"前、后"的各类表达式,认为汉语语用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的视角,即"前"表过去,"后&qu... 人类认知时间存在"自己在动"和"时间在动"两个视角。本文通过系统考察现代汉语中含时间词"前、后"的各类表达式,认为汉语语用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的视角,即"前"表过去,"后"表未来。但在这一总的原则之下,还有细微的区别,对某一特定语句而言,认知视角的选择受到该语句内部句法、语义关系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从句法位置、句中动词及其与之搭配的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出发,进一步探讨了两个视角各自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分析出"前、后"时间指向的认知路径、认知机制、判定流程及制约因素,将宏观抽象的认知原则精细化为操作层面的具体规则,从而贯彻原则和规则互动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 认知视角 认知机制 句法位置 语义角色 原则和规则
原文传递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 被引量:30
11
作者 史佩信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6,共8页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 ,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 ,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 ,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分辨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 后式” “来去式” 隐喻方式 语言表达 方位词
原文传递
也谈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来/往”“前/后”“上/下”的协调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义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人们是通过世界的变化来把握时间的。汉语中很多时间表达都是基于“世界的变化是河流”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系统中.“来/往”等位移动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可以较好地协调起来。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构拟了汉语时间表达的空... 人们是通过世界的变化来把握时间的。汉语中很多时间表达都是基于“世界的变化是河流”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系统中.“来/往”等位移动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可以较好地协调起来。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构拟了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并对有关的引申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隐喻 来/往 /后 上/下
原文传递
“前”和“原”与指人名词组配的选择倾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青松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7,共6页
"前/原+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原"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 "前/原+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原"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的选择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 指人名词 对比变化性 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