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7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alse Obvious:Gender Myth in Perfume Commercials
1
作者 DENG Lin SHI Huina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Perfume commercial,as a form of cultural text and practice,is relatively special in contemporary commercial advertising:The commodity qualities of perfume dictate that perfume advertisements must cater to the sexual f... Perfume commercial,as a form of cultural text and practice,is relatively special in contemporary commercial advertising:The commodity qualities of perfume dictate that perfume advertisements must cater to the sexual fantasies of the audience,and therefore inevitably characterize the mainstream,dominant gender norms.At the same time,perfume commercial,as a uniqu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method,also unconsciously influences people’s values through sensory stimulation and emotional rendering.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rfume and its commercials,sex,and gender,and discusses the generation of meaning in perfume commercials as texts and deconstructs the gender myth impli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presentation and myth analysis,ultimately revealing that behind the gender myth of perfume commercials is but a false manifestation of the ideal self-image of the western white bourgeois heterosex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ume commercial gender myth REPRESENTATION
下载PDF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Myth in English World
2
作者 WANG Shijia 《Philosophy Study》 2024年第5期265-271,共7页
Different from Greek myth,Chinese myth is scattered among many kinds of ancient books such as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Chuci,Huainanzi,etc.There is no Chinese classic that records mythology like the Odyssey a... Different from Greek myth,Chinese myth is scattered among many kinds of ancient books such as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Chuci,Huainanzi,etc.There is no Chinese classic that records mythology like the Odyssey and Iliad.After the 20th century,Chinese scholars began to collect and study myths.In the English world,missionaries began to translate and introduce Chinese myths from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and then Chinese scholars and sinologists have been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Chinese myths.At present,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ythology has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also many misunderstanding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ythology by analyzing several well-known trans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yth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English world
下载PDF
Rebirth or Relapse:Subversion of Myth in Shephard’s Buried Child
3
作者 JIANG Yi-ling LI Jian-m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1期1114-1118,共5页
American playwright Shepard’s plays are known for their open endings.The ending of Shepard’s Pulitzer Prize-winning play-Buried Child is intriguing.Some critics see this ending as a sign of the rebirth of American f... American playwright Shepard’s plays are known for their open endings.The ending of Shepard’s Pulitzer Prize-winning play-Buried Child is intriguing.Some critics see this ending as a sign of the rebirth of American families and the revival of American dream.But this article stands on the opposite position to give a negative answer to Haile’s“That may be the sun”(Shephard,1981,p.66)at the end of the play through illustrating Shephard’s authorization and subversion of two important myths in the play,which is a way of parody in postmodern theory.By digging the family scandals and corruption of American families in the play,it is expressed that perhaps the natural world has a chance to be reborn,but not human society under the pathetic and corruptive social back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ODY SUBVERSION myth buried child
下载PDF
Diabetes Treatment-Related Myths and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Diabetes Knowledge—An Indian Survey-Based Study
4
作者 Anjali Vijaya Subhash Kumar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CAS 2023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Objective: The main aim of the survey was to assess diabetes treatment-related myths prevalent in the Indian population and if COVID-19 pandemic improved their knowledge about diabetes. Results: The survey was complet... Objective: The main aim of the survey was to assess diabetes treatment-related myths prevalent in the Indian population and if COVID-19 pandemic improved their knowledge about diabetes. Results: The survey was completed by 309 participants;66% did not have diabetes. The responses of people with diabetes and those without diabetes were similar. Survey results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believed that diabetes treatment should start early (92.6%);87.4% believed that the treatment should start within three months of diagnosis with modern medicines;67.3% of the participants felt that allopathic medicines for diabetes were safe, 69.6% believed that if started these medications continue lifelong, and 40.5% thought they damaged all major organs. Insulin was thought to be safe by 65% of the surveyed population;60.8% believed that if they started insulin, they would need it life-long;51.5% thought that insulin was started at the last stage of diabetes;and 58.6% believed that insulin caused kidney damage. A total of 58.6% believed that herbal medicines for diabetes were safer than allopathic;76.4% did not believe that the “diabetic cure” shown through television/newspapers was safe and effective;67.3% did not believe that ayurvedic medicines cured diabetes. Of the surveyed population, 67% felt that their knowledge about diabetes improved during the pandemic and 89.3% knew that PWDs have more serious problems with covid infection. Conclusions: Our survey shows that many diabetes treatment-related myths are prevalent in the Indian population even though the COVID-19 pandemic improved their knowledge about diab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ythS Misconceptions SURVEY INSULIN Treatment COVID-19 Barriers
下载PDF
Myth and Digital Fantas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ical Aesthetics
5
作者 TIAN Miaozi LU Wuy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2期85-88,92,共5页
The surreal spa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an unprecedented utopian mythological world.The virtual reality research started in the 1960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reality with the support of hardware... The surreal spa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an unprecedented utopian mythological world.The virtual reality research started in the 1960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reality with the support of hardware technology.The media mode of observing the world by simulating human eyes with cameras is being replac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The metaverse global vision based on virtual space and sense of time obscures the traditional perspective,and a novel progressive aesthetic category gradual y emerges.Starting with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myth brought by digital technology,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myth and analyzes the mental image of myth and religion to push the origin of life to a more profound realm.The contemporary“myth”follow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hanges the situation of human cognition of the world,separates the myth from the historical frame and relates it to the contemporary ongo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ical aesthetics Metaverse Digital fantasy my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下载PDF
从天地会出发的哥老会——民国时期哥老会起源的文献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8,211,212,共21页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隐派,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第二种是史料派,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隐派,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第二种是史料派,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并不是完全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佐证。实际上利用民国时期的亲历者和研究者所提供的资料和研究,从哥老会的革命叙事、民族主义叙事、会党成员的自我形象塑造、哥老会叙事的索引派和史料派等若干方面,可以进一步地理解哥老会的起源问题。这些故事的讲述,证明了在哥老会的故事中,有着大量霍布斯鲍姆概念中的“传统的发明”,但是历史显然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维系紧密关系的纽带。就这样,他们讲述的故事有多少依据固然重要,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那样讲述自己的历史,却更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老会的起源 民族主义 传统的发明 传说和神话
下载PDF
重述神话的叙述关系论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静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理解神话的实践形式,需将重述纳入视域。“重述”的行为要义显现于重复性、共享性、返归性的交融中。三类叙述关系中,重复性叙述是神话的日常律动形式,作为复杂性重复,重述包含了“异”和“跨”的意义融合,揭示着以“故事间”和“讲故... 理解神话的实践形式,需将重述纳入视域。“重述”的行为要义显现于重复性、共享性、返归性的交融中。三类叙述关系中,重复性叙述是神话的日常律动形式,作为复杂性重复,重述包含了“异”和“跨”的意义融合,揭示着以“故事间”和“讲故事间”连接而呈现的叙事生命体。重述的共享之义深刻连接于故事规则、叙事情感的共建和互构,其间可见主体间叙述意志的呼应。作为具循环之态和生生之性的实践形式,重述返归于叙述主体自身的叙述性和神圣感,生成或转化着神话现象诸面向的丰富图景。作为对人的神话性存在的亲历和领悟,重述是呈现着个体、群体话语能力和自由的表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重述 叙述关系
下载PDF
《云中记》中的民俗事象探究
8
作者 崔翠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云中记》一方面展现了颇具地域性、民族性的藏地老百姓古老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以及传统民俗最终没落的悲哀与无奈。文章通过对《云中记》中的民俗事象进行分析整理,阐释了深藏其中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云中记 民俗事象 坚守 消失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观与哲学变革
9
作者 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以及职业精神生产者的出现和扩大。唯物史观的创立,终结了观念决定历史的神话、超历史的历史哲学的神话、历史宿命论的神话,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哲学图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应摈弃从观念到观念、从文献到文献、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范式,从实践的不同历史形态的变化入手,展开活的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历史观 观念神话 分工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让神话的精神自己起作用——钱特皮与神话现象学的早期发展
10
作者 胥志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钱特皮是宗教现象学方法的创建者,他从宗教学视角对神话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这代表了比较神话学的一个重要取向。从这一方法出发,他对神话现象进行了非历史的或系统的、非神学的以及反化约论的解释,对当时的主要神话理论进行了... 钱特皮是宗教现象学方法的创建者,他从宗教学视角对神话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这代表了比较神话学的一个重要取向。从这一方法出发,他对神话现象进行了非历史的或系统的、非神学的以及反化约论的解释,对当时的主要神话理论进行了批判总结。他反对神话学中的各种寓言式解读,包括实用式解释(犹希迈罗斯主义)、心理式解释与自然式解释,而强调要重视神话本身的特质。他认为神话学必须依靠直接的直观来把握住神话的有机整体,让神话的精神自己起作用。这一视野预示了20世纪神话现象学发展的诸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神话学 神话现象学 反化约论 犹希迈罗斯主义
下载PDF
《宝庆府志》神怪传说的文化解读
11
作者 黄建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宝庆府志》是邵阳地区规模最大、记录最全面的一部地方志文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怪传说,又尤以《形胜记》《疆里记》两部分最多。在这些看似不经意被记录的神鬼故事中,隐藏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可以说是当时宝庆地区思想文化的一面... 《宝庆府志》是邵阳地区规模最大、记录最全面的一部地方志文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怪传说,又尤以《形胜记》《疆里记》两部分最多。在这些看似不经意被记录的神鬼故事中,隐藏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可以说是当时宝庆地区思想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宝庆先民的祭祀文化、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进而探究其神怪传说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庆府志》 神话传说 万物有灵 佛教 道教 文化解读
下载PDF
神话演变与民族文化交融研究——以西王母神话为例
12
作者 僧格 路转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1,共10页
神话是上古时期的人们用幻想形式观照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产物,神话的演变往往与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有关。发轫于昆仑山脉的西王母神话起初代表的是羌戎部族的文化记忆,随着羌戎与中原民族交往的加深,其主人公西王母的形象发生改变。西... 神话是上古时期的人们用幻想形式观照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产物,神话的演变往往与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有关。发轫于昆仑山脉的西王母神话起初代表的是羌戎部族的文化记忆,随着羌戎与中原民族交往的加深,其主人公西王母的形象发生改变。西王母神话的演变过程中渗透着羌戎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其和谐的精神内核对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神话 民族文化交融 和谐共生
下载PDF
从票号到银行:1916年蔚丰厚票号向蔚丰商业银行的转型重生
13
作者 乔新华 周瑞智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蔚丰厚票号于1916年改组蔚丰商业银行,是山西票号为应对危机、顺应时局而组织现代银行的成功案例。作为私人金融资本的蔚丰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传统票号向现代银行的重组转型,首先得益于其对西北汇业的长期经略,这使它获利颇丰并因此渡... 蔚丰厚票号于1916年改组蔚丰商业银行,是山西票号为应对危机、顺应时局而组织现代银行的成功案例。作为私人金融资本的蔚丰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传统票号向现代银行的重组转型,首先得益于其对西北汇业的长期经略,这使它获利颇丰并因此渡过辛亥难关保存了实力,同时获得了当地官僚的倚重,成为其维系与改组的基石。其次,京号经理郝登五在改组活动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并凭其卓著声誉赢得了股东投资和政界援助。此外,北洋军政精英的投资与扶持,不仅使蔚丰厚顺利完成了招股任务,并得到了后续的业务支持,是其得以转型重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蔚丰厚票号 蔚丰商业银行 改组 转型重生
下载PDF
《保罗·班扬》中的神话与历史
14
作者 赵元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186-201,共16页
英裔美国作家奥登的第一部歌剧脚本《保罗·班扬》以美国民间传说中的伐木巨人为主题,有评论家认为该剧对美国历史的处理过于简单化,因而歪曲了历史。通过细究该剧中的神话书写与历史书写,可知《保罗·班扬》不仅诗化地折射出... 英裔美国作家奥登的第一部歌剧脚本《保罗·班扬》以美国民间传说中的伐木巨人为主题,有评论家认为该剧对美国历史的处理过于简单化,因而歪曲了历史。通过细究该剧中的神话书写与历史书写,可知《保罗·班扬》不仅诗化地折射出美国早期历史中人与自然的斗争,还在多处影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历史,而将二者串联起来的是“美国梦”。《保罗·班扬》以目标观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和音乐形式讲述了一个人们应如何对待梦想的故事,体现了奥登成熟期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班扬》 奥登 神话 历史
下载PDF
彝族创世神话中的华夏认同
15
作者 肖坤冰 吉祥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1,141,共8页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等不仅表达了各民族的世界观、宇宙观,也从“华夏边缘”反映出本民族与汉族及其他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的口头传统中,有大量以“同源共祖”为主题的英雄史诗、...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等不仅表达了各民族的世界观、宇宙观,也从“华夏边缘”反映出本民族与汉族及其他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的口头传统中,有大量以“同源共祖”为主题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建寨传说和叙事长诗等。这些口头传统是在少数民族内部自发形成的、超越血缘和地域的共同体认同。在西南横断山区,汉、藏、羌、彝等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十分活跃。因此,在彝族的创世神话中,既包含着彝族先民的本民族记忆,也包含着彝族与周边藏、羌、汉等民族交往的历史记忆。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彝族通过对神话的“复述”和重新“叙事”,不断调整和重塑与其他周边民族的关系,这使古老的神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彝族创世神话中所体现出的朴素的华夏认同观念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与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创世神话 同源共祖 华夏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博物志》中的神话故事插画设计视觉转化研究
16
作者 樊荣 杨铭晖 《设计》 2024年第10期148-151,共4页
通过对《博物志》神话故事中的文图转化研究,达到文化呈现形式拓广和文化价值应用再发展的目的。运用抽象、象征、拟人、元素嫁接等手段,将神话传说中的文字语义向视觉形态转化,探索一条适用于当代文化传播条件的图形图像创作方法。突... 通过对《博物志》神话故事中的文图转化研究,达到文化呈现形式拓广和文化价值应用再发展的目的。运用抽象、象征、拟人、元素嫁接等手段,将神话传说中的文字语义向视觉形态转化,探索一条适用于当代文化传播条件的图形图像创作方法。突破传统文化内容向视觉转化中单一的符号化手段,建立以图像溯源为基础的基本创作思维。提供一种新文创转化与传播思路。用插画的形式对《博物志》进行整合的文图转化,使插画之间既保持了单个故事的独立性,又能兼具大背景框架和故事条件。以此达到对文化呈现形式的拓展,发掘文化价值应用的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故事 插画设计 博物志 视觉图像 视觉转化
下载PDF
伏羲神话的图文叙事与中华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
17
作者 田兆元 唐睿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91-99,共9页
伏羲神话有很长时间存在着语言叙事与图像叙事两个系统错杂的问题。早期语言讲述伏羲帝王业绩,图像却绘制伏羲人首蛇身创生人类。语言叙事致力于构建中国创世神话的三皇五帝谱系,而图像叙事在构建这一谱系的过程中,保留了伏羲神话的神... 伏羲神话有很长时间存在着语言叙事与图像叙事两个系统错杂的问题。早期语言讲述伏羲帝王业绩,图像却绘制伏羲人首蛇身创生人类。语言叙事致力于构建中国创世神话的三皇五帝谱系,而图像叙事在构建这一谱系的过程中,保留了伏羲神话的神灵神性。图像构件框架的稳定性与不变韧性是其形式的力量,而现实需求是内在动力,缺乏外在图像元素冲击保障了伏羲神话从两汉到隋唐的基本面貌。太极八卦图像发明后,伏羲神话的图像谱系改变了,三皇五帝的图像格局也就重塑了。宋代以来伏羲变为圣人图像,民间的伏羲女娲则变为兄妹故事,图像叙事与语言叙事再次错杂,形成了伏羲神话的多元认同。伏羲图像对于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是古老神话现代传承的直观见证。与希腊神话相比,图像景观与仪式行为的叙事传承,证明了中华神话的现代活力,以及深厚的叙事谱系根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神话 图像叙事 叙事谱系 图像构件框架 神话谱系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路径与前沿
18
作者 徐新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31,共24页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面对的共同问题,强调以现实和对象为基础,作为研究方式、研究类别的文学人类学,已成为迈向科玄并置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 科玄并置 共时历史
下载PDF
非遗旅游迷思生产:从民间传承、舞台展演到文化旅游节——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例
19
作者 宋河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非遗旅游迷思是非遗旅游项目引发人们产生旅游想象而形成的旅游吸引力。在实地考察、研读史料和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罗兰·巴特思的迷思学理论思想对民俗类国家级非遗鄂尔多斯婚礼从民间社区走上文艺舞台、景区舞台以及形成文化旅... 非遗旅游迷思是非遗旅游项目引发人们产生旅游想象而形成的旅游吸引力。在实地考察、研读史料和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罗兰·巴特思的迷思学理论思想对民俗类国家级非遗鄂尔多斯婚礼从民间社区走上文艺舞台、景区舞台以及形成文化旅游节的实践历程剖析发现:非遗旅游迷思包括本真性迷思、地方专有性迷思和神圣仪式性迷思,是旅游目的地迷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目的地以民间社区传承为本底,将当地的仪式、乐舞和礼仪等文化元素通过文艺舞台和景区舞台展演以及举办文化旅游节等形式创新生产形成非遗旅游迷思;当地居民、政府、旅游企业与艺术团体、游客、传播媒体等多主体共同参与非遗旅游迷思生产并共创非遗旅游迷思经济效应。在新时代,非遗旅游迷思生产应以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为指引,在文化本真性传承基础上不断挖掘时代元素,与旅游目的地迷思相协同并从时空与产业层面强化迷思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旅游迷思 民间传承 舞台展演 文化旅游节 鄂尔多斯婚礼
下载PDF
南诏国的两个地震神话
20
作者 高继宗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5期353-358,共6页
南诏国(738—902)有两个地震神话传世:一为观音大士镇伏巨鳌,令其长眠不醒,但允其七十至九十春可醒片时。巨鳌醒时眨眼,仍会地动山摇,以致每七十余年地震一次,每四百年大震一次。因此,在望海台树立地震碑,告诫后人要警惕震害。二为洱海... 南诏国(738—902)有两个地震神话传世:一为观音大士镇伏巨鳌,令其长眠不醒,但允其七十至九十春可醒片时。巨鳌醒时眨眼,仍会地动山摇,以致每七十余年地震一次,每四百年大震一次。因此,在望海台树立地震碑,告诫后人要警惕震害。二为洱海河神段赤诚预报地震:今夜亥时,地将大动,十室九倒。为保民平安,遂与两位山神、河东渔夫分工合作:两山神分别变化为鸡与犬,狂鸣、惊跳,以警醒万民;河东渔夫向洱海东部村民报告,洱海河神变化为老叟向西部村民报告。十有九成的村民离开房舍,避于平坦之地,人畜皆安;不相信预报的百余人,皆遭震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南诏地震碑 洱海河神 预报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