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岁”生物学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春玉 白婷婷 +4 位作者 姜秋实 郑方亮 艾海新 朱俊丰 刘宏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太岁"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分类地位尚不清楚的生物体。对实验室保藏的7种不同的"太岁"样品进行了生物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旨在科学地了解"太岁"的组成成分,同时为"太岁"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和分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实验室... "太岁"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分类地位尚不清楚的生物体。对实验室保藏的7种不同的"太岁"样品进行了生物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旨在科学地了解"太岁"的组成成分,同时为"太岁"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和分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实验室保藏的7种"太岁"样品做生物组分及含量分析,具体包括:苯酚硫酸法测粗多糖含量、凯氏定氮法测粗蛋白含量、索氏提取法测粗脂肪含量、钒钼酸显色法测核酸含量、灼烧重量法测粗灰分含量、恒温干燥法测水分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微量元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7种"太岁"样品含水量均较高,除LNUT006含水量73.58%外,其余"太岁"样品均达到90%以上;"太岁"样品中粗多糖含量在8.97~46.57 mg/g之间,其中LNUT006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太岁"样品;粗蛋白含量在20.35~184.18 mg/g之间,其中LNUT006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太岁"样品;"太岁"样品中净核酸含量在2.053~35.128 6μg/g之间;灰分含量在42.93~246.4 mg/g之间;"太岁"样品钙、铁含量较高,分别为2 907.09μg/g和3 929.09μg/g,铅、镉含量最低。首次对未知生物"太岁"样品的组成成分进行初步系统的研究,为明确其组分和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岁” 未知生物 组分分析 含量
下载PDF
太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海月 黄继红 +3 位作者 冯军伟 苏雪锋 王文 杨铭乾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6期73-75,77,共4页
太岁是一种多菌类复合体,其生物活性成分在抗癌、抗菌、细胞毒性及生理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由于生物技术限制,目前对不同太岁样品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菌群结构只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分离鉴定太岁菌种构成,对做好太岁的资源化利... 太岁是一种多菌类复合体,其生物活性成分在抗癌、抗菌、细胞毒性及生理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由于生物技术限制,目前对不同太岁样品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菌群结构只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分离鉴定太岁菌种构成,对做好太岁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距规模化开发利用太岁还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要做。通过综述太岁的微生物组成、药用价值、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微生态制剂方面的应用,对太岁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太岁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借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岁 微生物群落 活性成分 抗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隋代帝陵制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冉万里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隋代帝陵制度在中国古代帝陵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过渡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而言,泰陵的山陵制度是对西汉帝陵制度的部分恢复,而其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又为唐高祖献陵所继承,这也与唐初诸多墓葬与隋墓相似较为一致,充分反映了唐初在... 隋代帝陵制度在中国古代帝陵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过渡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而言,泰陵的山陵制度是对西汉帝陵制度的部分恢复,而其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又为唐高祖献陵所继承,这也与唐初诸多墓葬与隋墓相似较为一致,充分反映了唐初在文化面貌上对隋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泰陵 炀帝墓 汉代帝陵 过渡性
下载PDF
隋炀帝和唐太宗的“暴君、明君”之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云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7-110,共4页
多年来,国内史学界普遍认为隋炀帝"暴",而唐太宗"明"。但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详实梳理,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于他们的"暴"或者"明"不能简单地以传统观点加以定论... 多年来,国内史学界普遍认为隋炀帝"暴",而唐太宗"明"。但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详实梳理,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于他们的"暴"或者"明"不能简单地以传统观点加以定论,应从多个角度辩证地探究隋炀帝的"暴"和唐太宗"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唐太宗 历史人物 评价
下载PDF
二人台的一则新史料:《绥西民歌与小调剧》(1944)
5
作者 苗露 郝蕊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新近发现的《绥西民歌与小调剧》一文刊登于1944年第2期《绥远文讯》上,该文献对于二人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则史料的发现,不仅将二人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也最早对二人台的艺术属性进行了极富见地的剖析。
关键词 二人台 绥远文讯 小调剧
下载PDF
太岁符视觉形式的显义与隐义解读
6
作者 杜新燕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4年第5期5-8,共4页
我国民间观念认为,天上有六十个太岁星君,每年轮流下界护佑众生。人的属相与流年太岁有着刑、冲、破、害的不利关系,即为犯太岁。太岁符就是专用于化解冲犯流年太岁的一种道符,太岁符的视觉形式蕴含着显义与隐义。显义呈现出宗教和命理... 我国民间观念认为,天上有六十个太岁星君,每年轮流下界护佑众生。人的属相与流年太岁有着刑、冲、破、害的不利关系,即为犯太岁。太岁符就是专用于化解冲犯流年太岁的一种道符,太岁符的视觉形式蕴含着显义与隐义。显义呈现出宗教和命理秩序的双重信仰,隐义则是社会关系的象征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岁符 宗教信仰 命理秩序 社会关系
下载PDF
隋文帝泰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建林(领队/执笔) 胡春勃(绘图/执笔) +1 位作者 田有前 张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4,共12页
2010年5~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隋文帝泰陵陵园及隋文帝庙遗址进行了全面地考古调查和勘探,搞清了隋泰陵陵园的平面布局,证实了文献关于泰陵“同坟异穴”的记载;隋文帝庙遗址上发现的城址,带有4个马面,可能利用了早期的建筑,兼具防御... 2010年5~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隋文帝泰陵陵园及隋文帝庙遗址进行了全面地考古调查和勘探,搞清了隋泰陵陵园的平面布局,证实了文献关于泰陵“同坟异穴”的记载;隋文帝庙遗址上发现的城址,带有4个马面,可能利用了早期的建筑,兼具防御与祭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泰陵 隋文帝庙 同坟异穴
下载PDF
吴公台考辨——结合扬州隋炀帝墓的发现为线索 被引量:2
8
作者 薛炳宏 束家平 《唐都学刊》 2020年第2期82-86,共5页
2013年,隋炀帝和萧皇后合葬墓在江苏扬州曹庄被发现,并确定为隋炀帝杨广的终葬之地。曾经作为第二次埋葬隋炀帝的吴公台也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大众的极大关注。吴公台是南朝陈将吴明彻进攻广陵(扬州)时在广陵城外所筑的高台,历经一千多... 2013年,隋炀帝和萧皇后合葬墓在江苏扬州曹庄被发现,并确定为隋炀帝杨广的终葬之地。曾经作为第二次埋葬隋炀帝的吴公台也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大众的极大关注。吴公台是南朝陈将吴明彻进攻广陵(扬州)时在广陵城外所筑的高台,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变化,吴公台及它所处的地面位置都已经消失了。因此,诸多学者对吴公台所在的地点提出了几种看法,或认为即发现隋炀帝墓的曹庄,或认为在蜀冈西峰上。通过对相关考古资料的辨析,可以认为吴公台旧址应在隋江都宫城西门外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公台 曹庄 隋炀帝墓 蜀冈西峰
下载PDF
隋唐五代国家对泰山的保护考释
9
作者 王冬梅 刘兴顺 《泰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5-21,共7页
传统社会中,国家对泰山的保护起始于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随着泰山地位的不断提高,泰山保护不绝如缕。随着泰山保护的历史经验积累,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开始从行政、法律、制度等层面展开系统全面的保护,并体现到了具体的实践之中。这与泰... 传统社会中,国家对泰山的保护起始于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随着泰山地位的不断提高,泰山保护不绝如缕。随着泰山保护的历史经验积累,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开始从行政、法律、制度等层面展开系统全面的保护,并体现到了具体的实践之中。这与泰山神的神格职司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国家对泰山的祭祀制度,更加强化了对泰山的保护意识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泰山保护 制度 实践
原文传递
(化阝)夫人(女囂)鼎铭文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时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66,共3页
新近刊布徐家岭M11(化阝)夫人(女囂)鼎之铭文,因其纪年形式关乎太岁纪年、二十八宿恒星观测体系之应用、四时之形成及楚历建正诸问题,所以,该器及其铭文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化阝]夫人[女嚣]鼎 铭文 纪年 太岁
原文传递
太初历的纪年问题——太岁纪年法被淘汰的原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斯琴毕力格 罗见今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9,共8页
战国、秦到汉初,古人确曾用过太岁纪年。但东汉以后,太岁纪年为什么被淘汰?太初历所定"百四十四岁而太岁超一辰"是否准确?文章从十干和岁阳的对应、摄提格与假岁星混用等7个方面作了大胆、新颖的论述。
关键词 太初历 太岁纪年法 星岁纪年法
原文传递
“肉芝”凶吉含義考
12
作者 萬辰婧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55-65,共11页
俗諺"太歲頭上動土"中的"太歲"據今人考察應當是一種外形似肉的大型黏菌群,其兇煞意義源於古人將太歲星主"凶"之觀念與土地信仰的結合;但當此物以別名"肉芝"出現時,卻又一直被當作仙草珍材追... 俗諺"太歲頭上動土"中的"太歲"據今人考察應當是一種外形似肉的大型黏菌群,其兇煞意義源於古人將太歲星主"凶"之觀念與土地信仰的結合;但當此物以別名"肉芝"出現時,卻又一直被當作仙草珍材追捧。本文針對這種凶吉並存的情況進行討論,認為先民對肉芝的雙面評價並不矛盾,是從"太歲文化"與"芝文化"兩種角度出發的不同認識在中古時期合併的結果,凶吉雙方又分別受到"肉芝"自身外形特點、誤食致死例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不斷增強,使此物最終被神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芝 太歲 吉凶 芝崇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