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后日本为侵略战争全面翻案的第一本书——林房雄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向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6-71,共6页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纵然失败却是无悔的战争”。该书全面肯定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是战后右翼思潮及军国主义史观死灰复燃的显著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右翼 林房雄 《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侵华战争
下载PDF
日据末期台湾莎秧故事的文本演绎与跨地域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莹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7,共10页
1938年,台湾泰雅族少女莎秧在送应征入伍日本教师的路上,不幸坠桥身亡。1941至1945年间,莎秧故事被台湾总督、台湾与日本文艺界渐进地附加了"理蕃政策""志愿兵政策""妇女动员""民族融合"等多... 1938年,台湾泰雅族少女莎秧在送应征入伍日本教师的路上,不幸坠桥身亡。1941至1945年间,莎秧故事被台湾总督、台湾与日本文艺界渐进地附加了"理蕃政策""志愿兵政策""妇女动员""民族融合"等多重意涵,最终被建构成殖民地台湾的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殖民地文化圈产生相当广泛的影响。通过剖析台湾莎秧故事被打造成"援战样板"的过程,把握殖民当局操纵文艺界策应战争的模式;理解文学、电影生产与殖民政策宣传的密切关系,还原出日本在台湾和伪满洲国等地跨地域营造殖民文化圈的运作模式。莎秧故事的书写者有日本作家和电影人,有在台日本作者,也有台湾作者,由于殖民与被殖民、教育、人生阅历、世界观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差异,莎秧书写蕴含了多元言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秧之钟 “大东亚战争” “国策电影” “国语课本”
下载PDF
试析日本关于1945年战败前侵略战争的称呼
3
作者 乌兰图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3期19-24,共6页
在日本,由于人们对开战时的战争目的不统一、战后受美国占领政策的影响,以及受到国内对日本近现代史历史认识的"政治化"影响,关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这场战争,有"太平洋战争"、"大东亚战争"、&... 在日本,由于人们对开战时的战争目的不统一、战后受美国占领政策的影响,以及受到国内对日本近现代史历史认识的"政治化"影响,关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这场战争,有"太平洋战争"、"大东亚战争"、"15年战争"、"亚洲太平洋战争"等各种称呼,并争议不断。日本官方、媒体还有"那场战争"或者"那场大战"等没有确切称呼的说法。这些战争称呼,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日本学界、媒体乃至政府对战争目的、性质、时间分期等不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称呼 战争史观 “大东亚战争” “太平洋战争” “15年战争” “亚洲太平洋战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